第140章 誠與意

“太太!”

回到家,例行到老孃面前賣了個萌,順便試試他的賣萌功底有沒有退步。韋氏刀子嘴豆腐心,嘴上還在嗔罵他,手上卻誠實的把他摟過去抱抱,張昌宗安心了——

萌度不減當年,可以放心的去攻略老太太了!然後,張昌宗雄赳赳、氣昂昂的去別院,先向鄭氏行禮,然後氣勢萬鈞的坐下,肅容道:“弟子想給您講個故事。”

鄭氏正在煮茶湯。炎夏到來,每天張昌宗回來,都會讓張昌宗喝一碗,據說是鄭家的獨有秘方,喝了能消暑解渴,清涼降火,還挺好喝的。張昌宗每次回來都當成飲料先幹一大碗。

聞言,鄭氏握着一柄木勺,正輕輕地攪拌,連頭都沒擡,淡然道:“講吧,我聽着便是。”

張昌宗開始講故事:“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紛爭,又併入於漢……”

鄭氏握勺子的手一頓,並未出聲打斷,也未表現出驚若天人的那種震撼,只是一邊用心的攪拌着鍋中的茶湯,一邊側耳細聽。

張昌宗努力的背書!

四大名著裡,張昌宗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其他三本,小孩子時期看過《西遊記》,中二文藝少年時期看過《紅樓夢》,《水滸傳》只看過電視劇。

看《西遊記》時候太小,只記得裡面光怪陸離的神仙鬼怪,具體什麼內涵、意義那是半分的體會都沒有。《紅樓夢》……講真,那是爲了裝逼看的,作爲文藝青年,要是說起來說沒看過,那太掉分了,加上那時候語文水平也不夠高,讀起來一知半解的,然後,硬是當成小黃書看完了!等到能看懂的年紀,他已經從文藝少年進化成鋼鐵直男,對《紅樓夢》那樣類型的書沒興趣了。

抱住年幼無知的自己.jpg

唯有《三國演義》看過好幾遍,記得最牢。若讓他抄書,即便是以穿越後出衆的記憶力,三國肯定是最流暢的一本,《西遊記》和《紅樓夢》有些艱難,大概只能回憶得起來某些章節片段或是詩詞,《水滸傳》電視劇倒是記得,問題轉化成小說就有些困難了,壓根就沒看過,想抄也無從抄起。

選來選去,選了《三國演義》!

噹噹噹!

聲情並茂的背誦完第一章,結果鄭氏遞過來的茶碗先灌了一碗,看鄭氏慢條斯理而又優雅的喝着茶,說道:“太太,這是第一回!您覺得這個故事如何?”

鄭氏收回目光,看他一眼,點了點頭,一直沒說話。張昌宗撓撓頭,有些不知道是該繼續還是如何,只得等着老太太說話。

過了一會兒,老太太終於開口:“故事尚可。以三國爲背景,開篇便是蜀漢?是否以蜀漢爲主?”

老太太就是精明,才聽了一回便發現最重要的問題。張昌宗心裡默默比個剪刀手,誠實的道:“是的,以蜀漢爲主,曹魏、東吳爲輔,描寫三國亂世的故事。”

老太太斷然道:“換一下,不許以蜀漢爲主。蜀漢出身漢室正統,當今時勢之下,這等寫法易惹禍端。”

當今太后當政,皇帝李旦同學就是個擺設。若大肆吹捧正統,武氏第一個就會滅了他。如果武氏想殺他,即便他是天下第一萌童也沒用。

張昌宗心底自然明瞭,道:“那曹魏和東吳……當選哪個?”

鄭氏又瞥他一眼,毫不掩飾的嫌棄:“若你連這等問題也想不明白,那這書也不用讀了,讀再多也無甚用,天生魯鈍便安心做個笨蛋,莫要多事。”

咳咳……居然這麼毒舌!

張昌宗揉揉被射中的膝蓋,笑嘻嘻地道:“弟子自然知道應該以曹魏爲主,並且寫的時候還得把主題往匡扶天下,安穩社稷,反抗暴政的路子上引,以呼應李唐起家之事。”

“既然都知道,爲何還那般寫?”

鄭氏訝然問道。張昌宗笑道:“因爲想引起太太重視啊!”

“嗯?”

鄭氏犀利的看他一眼,冷聲道:“細細說來,若能說得通,我便饒你;若是說不通,定要罰你妄爲。”

張昌宗一笑,誠懇的望着鄭氏,道:“太太,弟子想請您出山,擔任即將成立的季刊的主編,爲弟子與秀兒這兩個小孩子把把關。”

“主編?何謂主編?”

張昌宗趕緊把主編的職責等詳細的向鄭氏說明,然後道:“弟子知道太太喜歡子弟與太太您鬥智鬥勇,以藉機教導弟子,太太真是胸襟廣闊的奇女子!其實,若弟子採用苦肉計,對着太太您又哭又求,太太即便洞悉一切,也會憐憫弟子,對弟子看顧一二。可是,弟子的二叔說了,做人當心正。弟子非迂腐之輩,對外人且不說,但對太太卻是想以誠相待,真心相待,在大事上,不想與太太耍小聰明,我若要請太太幫忙,自該稟明於您,如此方顯弟子之誠意。”

老太太一邊聽他說,一邊浮現驚訝之色,待他說完,驚訝之色已然收起,注視他的眼神卻莫名慈和了不少,擡手摸摸他頭:“很好,你能有這等用心,我……很欣慰,也很高興。只是,出任主編卻是不成的。”

“啊?!”

張昌宗失望之色,溢於言表。鄭氏不禁一笑,笑嗔:“笨孩子,我乃是被赦免之人,猶掛着庶人的身份,如何好出面幫你?再者,這是你與公主府的小縣主合夥的事業,當有顧忌纔是。我可隱在背後指點一二,面上的主事之人,還須另找,我並不合適。”

鄭氏點到即止,不想再細說。張昌宗想了想,問道:“太太的意思是,這是我與秀兒妹妹兩個人的事業,不能全部主要位置都是我的人,長此以往,不利合作?”

鄭氏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也不說他想的對不對,只是優雅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張昌宗撓撓頭,道:“弟子懂了!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我與秀兒妹妹雖說交情好,不過,該注意的原則也當注意,太太隱在背後指點,做事之人,須得安排秀兒妹妹那邊的人,對嗎?”

“孺子可教!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務,爲你二人之和睦計,主次須得分清,不然,長此以往,恐留禍患。”

這是老成之言。

張昌宗心悅誠服的點頭:“喏,弟子謹遵教誨。”

============

燒退了,睡不着,起來碼一章!接着睡去,快到這卷高潮了!我得趕緊養好身體碼字,好激動!

第361章 種子第105章 用心第101章 教訓第274章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336章 勸誡第473章 責無旁貸第426章 決斷第176章 人望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467章 警告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350章 新婚第350章 新婚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318章 失望第271章 安慰第418章 百年大計第523章 議定第411章 天后第331章 戰論第329章 賽詩會第121章 安頓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302章 人心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490章 客觀與統一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474章 朝會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502章 疑慮第403章 飛訊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240章 過房州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413章 局勢第196章 構想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291章 大喜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五十五章 當頭棒喝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453章 起航第190章 暗示第221章第186章 名人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354章 夫妻第168章 藝高膽大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272章 銷假第522章 君之志,吾之願第128章 小發現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230章 到達第101章 登門第124章 經濟第285章 氣魄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237章 較勁兒第346章 前夜第八十章 進宮探視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496章 盛怒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235章 知曉第297章 獻策第212章 初五迎客日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136章 待君以誠第十二章 驚喜第420章 兄弟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261章 論局第409章 透底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325章 全城矚目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236章 志得意滿第285章 氣魄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525章 前程第334章 笄禮第331章 戰論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415章 難圓第364章 嘮嗑第七十四章 武氏薦師第493章 試探第133章 教誨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409章 透底第167章 後續第342章 備婚
第361章 種子第105章 用心第101章 教訓第274章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336章 勸誡第473章 責無旁貸第426章 決斷第176章 人望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467章 警告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350章 新婚第350章 新婚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318章 失望第271章 安慰第418章 百年大計第523章 議定第411章 天后第331章 戰論第329章 賽詩會第121章 安頓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302章 人心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490章 客觀與統一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474章 朝會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502章 疑慮第403章 飛訊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240章 過房州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413章 局勢第196章 構想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291章 大喜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五十五章 當頭棒喝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453章 起航第190章 暗示第221章第186章 名人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354章 夫妻第168章 藝高膽大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272章 銷假第522章 君之志,吾之願第128章 小發現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230章 到達第101章 登門第124章 經濟第285章 氣魄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237章 較勁兒第346章 前夜第八十章 進宮探視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496章 盛怒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235章 知曉第297章 獻策第212章 初五迎客日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136章 待君以誠第十二章 驚喜第420章 兄弟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261章 論局第409章 透底第443章 揚州大商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325章 全城矚目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236章 志得意滿第285章 氣魄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525章 前程第334章 笄禮第331章 戰論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415章 難圓第364章 嘮嗑第七十四章 武氏薦師第493章 試探第133章 教誨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409章 透底第167章 後續第342章 備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