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Paypal黑幫

其實在國內,

百度也已經開始對地圖業務進行研發了。

原因很簡單:

一來,位置搜索的需求增長。

比如,“三里屯XX酒吧怎麼走”、“帝都體育館在哪兒?”、“協和醫院的地址”之類的這種位置搜索,現在已經佔到了百度搜索的搜索流量中,很大的一部分。

而如果沒有地圖業務,搜索結果只會是一大堆網站鏈接的頁面。

用戶還是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地圖和路線指引。

這已經變成了用戶在使用搜索產品時,一個剛性的需求。

二來,地圖是所有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基礎。

無論是房產、旅遊、餐飲服務,還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打車、外賣、共享服務等新業務,甚至未來的自動駕駛……都必須要依託地圖業務,才能實現!

所以,地圖業務也是百度搜索接下來的業務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產品。

想要自己進行測繪和採集數據,是非常複雜且困難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專業的地圖合作方。

所以,除了和國家測繪局溝通外,百度現在正在和帝都圖盟(MapABC)科技談合作。

希望能先上線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網頁版地圖搜索產品,由網盟來提供地圖數據。

而像國內現在還沒有出現,未來佔據導航地圖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高德、四維圖新兩家導航電子地圖公司。

也都在隋波未來的投資和收購計劃中……

同樣,美國現在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尤其是隋波來硅谷之後,

明顯能感覺到,對陌生城市的不熟悉而產生的困擾,太大了!

平時他出門都有保鏢和司機。

王強本來就是偵察兵出身,到一個陌生環境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地形。

他硬是用了兩天的時間,將硅谷大街小巷的地圖都背了下來。

再開車出去轉了幾天後,基本上就能做到,獨自外出不迷路了!

隋波可做不到這一點……

要是身邊沒人,那可就真是寸步難行!

其實不光外國人有這個問題。

就算美國本地人,去其他城市也很崩潰,迷路是常事。

甚至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裡,他們熟悉的,也不過是經常生活的一些街區而已。

在Google Maps(谷歌地圖)出現之前,

美國人都是習慣在車裡放一本美國汽車協會(AAA)出版的地圖冊,或者從一個叫MapQuest(AOL旗下)的地圖網站上,打印地圖。

畢竟,雖然GPS導航可以指引道路,但卻很難找到道路附近的餐館、酒店等服務設施。

也正是因此,當Google推出地圖業務後,迅速獲得了用戶的喜愛。

短短六年的時間,谷歌地圖的每月活躍用戶數,就超過了10億!

而Google自己,本身也是沒有地圖業務的。

Google Maps這款產品,就是在2004年收購了Keyhole,以及另外一家叫做Where2Tech的初創公司後,纔在這兩家公司地圖產品上,建立起來的。

Where2Tech,現在還沒出現。

而且它基本上只是提供街道和旅行位置服務,不涉及到龐大的衛星和圖像數據庫。

所以,Google Maps的核心,其實就是Keyhole!

隋波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但是,想要收購Keyhole,可是非常敏感的!

在互聯網領域,雖然號稱無國界、開放、共享……

但始終有一些所謂的業務“禁區”,都是非常敏感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支付和地圖!

支付就不用說了……

前世鬧的沸沸揚揚的“支付寶”事件,老馬最大的理由和說辭,就是支付業務必須要符合國內央行對支付牌照許可的政策規定,100%內資。

而實際,也正是因爲涉及到金融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

雖然鬧得很兇,最後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地圖,同樣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業務。

前世時,Google Maps從一出現,尤其是在推出了,基於Keyhole公司之前的“Earth Viewer”軟件,而升級的“Google Glode”(谷歌地球)產品後。

立刻就受到了歐洲、亞洲等衆多國家的抵制。

就是因爲,在谷歌地球所提供的服務面前,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都暴露無遺!

加之有許多好事者,樂此不疲地上網,去“發現”他國原本非常神秘的軍事設施。

從而引起了一些國家對軍事機密和國防安全的擔心。

印度、韓國、以色列、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先後反映有大量重要目標被曝光。

也引發了人們對“谷歌地球”存在潛在安全危險的爭論。

所以,隋波如果想讓百度搜索開展地圖業務……

在國內還好一點。

但如果是在美國,他就必須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更加巧妙的來佈局。

否則,唯一的結局,就是被Google聯合美國官方機構,聯手打壓!

要知道,Keyhole(鎖眼)這個名字可不簡單……

這本來是美國監察衛星的一個秘密系統的名稱。

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美國發射的軍事偵查衛星系列就以“Keyhole”命名,主要用於代替高空偵察機,對蘇聯以及其他潛在對手的境內活動進行偵查。

在“KeyHole”活躍的二十多年間,總共拍攝了約九十三萬張歷史遙感圖像。

隨着冷戰結束,這些圖像從1995年開始被逐步解密,其記錄的圖像,甚至比那些國家的地圖還要詳細,而這也成爲了Keyhole公司最初的基礎數據之一。

雖然約翰.漢克最初起這個名字,只是爲了向這個系統致敬。

但之後,

隨着Keyhole的發展,它再次融資中的投資人,是In-Q-Tel(IQT)。

這家風險投資並不是普通的風投,它是中情局和NGA(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資助的……

此外,Keyhold的衛星數據採集供應商,主要是Space Imaging和Digital Globe,兩家運營高分辨率成像衛星的公司。

而這兩家公司,雖然都是商業衛星機構,可都和五角大樓有着密切的聯繫……

由此可見,

Keyhole發展到後期,在被谷歌收購前,其實已經有着很深的官方背景了!

當然,現在的Keyhold還比較弱小,沒有引起太多方面的注意。

作爲一家在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前夜創立的公司。

Keyhole和約翰漢克,可以說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嚴峻的打擊。

滿懷信心的創業,卻遭遇資本寒冬,融資一直不利。

直到2001年1月,纔拿到了A輪融資。

投資人是索尼風險投資公司,融資規模不過數百萬美元。

到現在又已經1年多的時間了。

雖然在2001年,Keyhole公司有50萬美元的收入,但是依然入不敷出。

現在他們的主要業務是B2B企業服務,通過銷售軟件和訂閱盈利(每年599美元),主要客戶是商業房地產,還沒有推出消費者版本。

而現在,公司已經花光了之前的融資,每個月的工資都非常艱難。

融資前景也依然困難……

約翰.漢克甚至發起了一輪“來自家人和朋友”的融資,通過公司員工的人脈,又募集了50萬美元,來維持Keyhole的生存。

所以,現在這個時間點,隋波如果想投資,甚至收購Keyhole,是很容易的。

但是,接下來,Keyhole是否會受到美國官方的“特別對待”?

甚至失去賴以生存的核心數據提供商?

都是未知數。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違背隋波的初衷了……

所以,推出地圖業務的關鍵,並不在現在是否收購Keyhole。

而是隋波是否能夠有辦法,來擺平中情局和NGA,消除他們對百度搜索和地圖服務,會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要知道,就在大半年前,美國剛剛經歷了911,這個時期是最敏感的時候!

隋波琢磨了很久。

覺得最穩妥的辦法,還是類似搞投資基金的方法——拉攏更多的美國資本進來,以削弱“百度”和“隋波”這兩個中國符號的影響。

好在經過前一段時間,對沙丘路各大風投機構的拜訪和交流。

隋波進一步加深了和這些硅谷投資機構的關係。

除了紅杉和KPCB兩家合作比較多的基金之外,還認識了很多雖然在海外不出名,但在美國本土卻根基深厚的投資人。

已經有一些頗有影響力和深厚背景的資金管理機構,因爲信任隋波的眼光和在互聯網方面的專業度,對他的“流波基金”感興趣。

準備投入一些資金來看看。

所以,隋波的計劃就是“曲線救國”。

第一步,先用“流波基金”(SWF)對Keyhole投資,拿到大股東的身份。

第二步,在推出百度搜索(美國版)之後,再和Keyhole進行合作,搶佔地圖業務的先機。

第三步,隋波利用在美國的這半年時間,也要結交一些美國幕後資本大佬,擴展人脈。

在資本世界,沒有什麼是不能進行利益交換的!

而隋波作爲重生者,想要獲得那些幕後黑手的“友誼”……,其實並不難。

再結交一下布什家族,提前投資一下,現在還是伊利諾伊州州參議員的觀海……

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阻力了。

到那時再全部收購Keyhole,並以“注重消費者領域”的名義,把衛星數據中,那些重要目標的敏感數據,做一定的屏蔽,就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了。

歸根結底,隋波的目標很簡單:

一是遏制谷歌的發展步伐,哪怕只是短暫的干擾,未來也可能引起巨大的連鎖反應。

二是拉攏更多的利益方,讓自己表現出“無害”的形象。

美國市場是一個長期的策略,隋波並不打算一蹴而就。

慢慢來,總有機會。

所以,在經過考慮後。

隋波和約翰漢克達成了一個協議。

“流波基金”將爲Keyhole,先提供200萬美元的過橋貸款(可轉換爲股份)。

並在3個月內,完成基金的資金募集後,繼續投資Keyhole2000萬美元,佔40%股份。

這樣做,主要是爲了通過募資,減弱“流波基金”是隋波“個人基金”的成分。

讓它更像是一個硅谷最常見的風險投資基金。

當然,實際上作爲基金的GP,隋波對基金持有的股份,依然有着完全的控制力。

將來這一點,或許會讓中情局不那麼敏感……

…………

解決了Keyhole的事,隋波的重心就放在了即將舉辦的派對上。

這也是他正式踏入硅谷主流圈子的第一步!

他邀請的客人,基本上涵蓋了硅谷各大公司的CEO,以及沙丘路風投的大佬。

還有一些政府官員,比如聖克拉拉市長傑米·馬修斯(Jamie Matthews),一些州參議員等。

其實邀請這些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一來,隋波的身份和地位都到了。

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在美國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而且這裡又是硅谷,互聯網的重鎮。相比紐約、華盛頓等東海岸城市,隋波更受歡迎。

二來,隋波現在除了易趣之外,還有百度、易信兩家非常具有潛力的公司。

沙丘路的那些風投機構們,都有非常大的興趣。

三來,現在美國互聯網公司裡比較牛的幾家裡:

雅虎的楊致遠,隋波比較熟,之前在中國時就見過幾次。

就算兩人稱不上朋友,這個面子也會給的。

Ebay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也算熟人。

在前兩年互聯網泡沫期間,她還曾有意購買一些機構手中持有的易趣股票。

不過,因爲隋波擁有其他機構股東的優先回購權,而無功而返。

後來看隋波個人持股比例太高,Ebay沒有收購易趣的可能性,才作罷。兩人期間曾通過幾次電話。

現在Ebay投資了老邵的趣拍後,對中國市場依然虎視眈眈。

隋波來硅谷,邀請梅格惠特曼參加派對,她當然不會拒絕。

近距離的觀察競爭對手,這是每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必然的選擇。

要不是亞馬遜在西雅圖,隋波都想把老貝也請來見見了。

此外,隋波還邀請的Google的拉里和謝爾蓋,Paypal的彼得.蒂爾……等硅谷新創互聯網公司的大佬。

雖然隋波對埃隆.馬斯克,這位“鋼鐵俠”的原型也挺感興趣的……

但要是讓他選,

在彼得.蒂爾和埃隆.馬斯克之間,他當然會選邀請彼得.蒂爾!

在埃隆.馬斯克被趕出Paypal後,這兩個曾經的合作伙伴之間,恩怨還是挺多的。

而要是論將來在硅谷的影響力(不是全球名氣)的話,

彼得.蒂爾這位“硅谷創投教父”,可是遠勝過“鋼鐵俠”……

而且,他還是Paypal黑幫的老大!

且不說Paypal黑幫成員創建的諸如Tesla Motors,LinkedIn,SpaceX,Yelp,Yammer、youtube等等,那些市值10億美金以上的創業公司。

就是天使投資Facebook,也讓彼得蒂爾賺的盆滿鉢滿。

這哥們在硅谷的人脈,不是吹的……

不過,說起Facebook。

現在隋波在2002年就來了硅谷,Facebook還有沒有,小札會怎麼樣,可就不一定了……

第一百八十章 華源科技協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城會議-1羣英薈萃第九十一章 你比他帥!第一百九十六章 平安夜第一百零二章 定價與最牛產品經理第六十二章 律師人選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一百一十章 《商界名家》訪談第二百四十章 金句頻出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二十章 易趣“南牆會議”-1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城會議-3 戰略大圖第二百八十四章 傳媒巨頭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在長安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六十四章 湖畔談話第七十章 融資完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降維打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永樂收購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城會議-1羣英薈萃第三百零一章 思維升級第四十章 提前出現的“校內網”第一百九十三章 Facebook上線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宅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系統改造與技術升級第三十三章 一次至關重要的挖角第三百一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1.18會議”-2第三百一十一章 Are you ok ?第五十五章 覆盤與總結-1第二百二十九章 僞.新零售第二百七十章 屬於自己的路!第九十章 “大頭神童”和“帝大天才”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調整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內網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身乏術……第八十五章 誰更勇敢?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二百八十四章 傳媒巨頭第一百四十三章 全國巡講營銷第二百八十三章 永樂上市第四十一章 聯誼聚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硅谷人才庫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章 新的“百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畢業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老黃的霸氣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五十五章 覆盤與總結-1第二百五十八章 聚划算第六十二章 律師人選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段和小黃第三百零一章 思維升級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聚划算第二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新浪?第二百七十九章 隋波的“連環計”第七十一章 大幕開啓!第二百零一章 董事會博弈,恐怖的一票否決!第一百三十章 老李的“曲線救國”策略第三十五章 總結和調整第二十八章 返回帝都第三百四十章 渣打自投第三百零九章 “兩虎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寒冬來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時代來了!第一百零一章 上市啓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口的豬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工”與“挖角”第三章 特立獨行的隋波第二百八十二章 悄然發生的電商變局第二百二十章 易訊的遠大藍圖第一百六十章 席捲全國!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大忽悠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一百零八章 新的起點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四十一章 聯誼聚會第八十七章 淘寶點將第十章 創業第一步——做中介?第一百一十九章 易趣年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三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四十二章 沒忍住第二百零一章 董事會博弈,恐怖的一票否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二百六十章 軍心可用第七十六章 大才槃槃第三百五十九章 麻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寒冬來了……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三百零六章 逍遙遊
第一百八十章 華源科技協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城會議-1羣英薈萃第九十一章 你比他帥!第一百九十六章 平安夜第一百零二章 定價與最牛產品經理第六十二章 律師人選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一百一十章 《商界名家》訪談第二百四十章 金句頻出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二十章 易趣“南牆會議”-1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城會議-3 戰略大圖第二百八十四章 傳媒巨頭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在長安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六十四章 湖畔談話第七十章 融資完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降維打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永樂收購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城會議-1羣英薈萃第三百零一章 思維升級第四十章 提前出現的“校內網”第一百九十三章 Facebook上線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宅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系統改造與技術升級第三十三章 一次至關重要的挖角第三百一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1.18會議”-2第三百一十一章 Are you ok ?第五十五章 覆盤與總結-1第二百二十九章 僞.新零售第二百七十章 屬於自己的路!第九十章 “大頭神童”和“帝大天才”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調整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內網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身乏術……第八十五章 誰更勇敢?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二百八十四章 傳媒巨頭第一百四十三章 全國巡講營銷第二百八十三章 永樂上市第四十一章 聯誼聚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硅谷人才庫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章 新的“百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畢業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老黃的霸氣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五十五章 覆盤與總結-1第二百五十八章 聚划算第六十二章 律師人選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段和小黃第三百零一章 思維升級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二百五十八章 聚划算第二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新浪?第二百七十九章 隋波的“連環計”第七十一章 大幕開啓!第二百零一章 董事會博弈,恐怖的一票否決!第一百三十章 老李的“曲線救國”策略第三十五章 總結和調整第二十八章 返回帝都第三百四十章 渣打自投第三百零九章 “兩虎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寒冬來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時代來了!第一百零一章 上市啓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口的豬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工”與“挖角”第三章 特立獨行的隋波第二百八十二章 悄然發生的電商變局第二百二十章 易訊的遠大藍圖第一百六十章 席捲全國!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大忽悠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一百零八章 新的起點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四十一章 聯誼聚會第八十七章 淘寶點將第十章 創業第一步——做中介?第一百一十九章 易趣年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三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四十二章 沒忍住第二百零一章 董事會博弈,恐怖的一票否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二百六十章 軍心可用第七十六章 大才槃槃第三百五十九章 麻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寒冬來了……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三百零六章 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