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生產建設兵團

樊耀南在擔任省主席後很做了一些事。

原本被楊增新壓制,他的很多想法無法成行。現在,因爲軍政分離,特別是軍事改革越來越深入,楊增新已經沒有精力再管行政這一塊了。本來就精於行政的他,在有張漢卿撐腰後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

首先是在迪化興建了新疆大學和新疆師範大學,這兩所由奉系出資300萬元的大學,填補了西北邊陲沒有大學的空白,在新疆現代史上值得濃墨重彩。

然後勘探從伊犁----迪化----哈密一直通往絲綢之路的路線,爲建設一條跨越全疆的鐵路和公路做準備。

在甘肅諸省人力和張漢卿財政支持下,先後下馬了幾個重點工程項目,包括鋼鐵、煤炭、機械、化學、紡織、電力幾大行業。在張漢卿一力推行下,建設兵團的籌建正在加速進行。

中國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自古有之。它淵源於西漢,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三國志》裡說民屯每50人爲1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

從曹操軍屯起,到朱元璋的軍戶制度,以及後世的各地建設兵團,都是一脈相承的。究其原因,是因爲從行政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組織起失地的農民,以及獲得無主荒地。政|府以其高效、較強的資源獲得能力和公信力使得百姓願意接受這樣一種看似剝削實則活命的辦法----尤其在盤剝厲害的戰亂時期,政|府所有土地沒有被侵吞之虞,以及至少還有盤剝的底線。

新疆雖然有大量土地,卻因爲交通和信息閉塞的原因,內地漢民無法或者不敢前往,這時就需要政|府組織先期的工作:解決衣食住行、解決種子、解決農具等。

在清代,統治者高度重視墾荒,將其視爲國策,因此清代內地的土地開發到了“地無餘隴”的地步。同時清朝還在邊疆地區大規模開荒,取得很大成績。嘉慶年間洪亮吉被流放新疆,在他詩裡,“今看戈壁外,千里無棄壤”,連新疆都有了大片的良田。

在現代條件下,只要有人有組織,大規模耕種成爲可能。建設兵團在新疆不單單種莊稼,還有棉花、油菜、甜菜等經濟作物。不同的地域根據各自的特色種植不同的作物,由政|府統籌,是現階段屯田的要求。而有了大規模土地後,讓機械化耕作成爲可能。

最讓張漢卿苦惱的是,人民軍在巡視各地並完成歸化軍的改編後是無法行使建設兵團的職責的,國內局勢的需要使他必須在安頓後離開。而現有的軍隊力量本就不敷使用,不可能讓軍隊轉爲半民用,這在目前是一種浪費。

可是建設兵團設立伊始,雖然有樊耀南鼎力支持,但畢竟是一項全新的嘗試。軍屯要佔用大量土地,雖然是無主荒地,卻難免不與當地一些勢力發生衝突,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武裝機構是很難壓制住別人的這種企圖的。

留在迪化的人民軍官兵只有一個營,僅是作爲警衛使用;武警部隊在籌建中,也絕對不可以介入建設兵團的事宜,否則又是警民合體的弊端;歸化軍在改編之後難免會有反覆,本身就不是一個穩定可靠的對象。

誰可以承擔這種重任?關鍵時刻,張宗昌不遠千里入疆,再一次毛遂自薦了:“少帥,我的‘白俄兵團’在蒙南、疆北和甘北無事可做,雖然少帥給我們發了餉,可是老這樣白白養着也不是個事啊?據說少帥在愁建設兵團沒人管,俺老張毛遂自薦,就替少帥接下這個差使來。”

不知是誰向他透露這個消息來着,他的話卻讓張漢卿很是意動。張宗昌的軍隊雖然是雜牌,戰鬥力卻還可以,畢竟立下大功在先。本來因爲兵力捉襟見肘想驅策他爲前鋒搶地盤,卻想到畢竟是國內矛盾,讓這支主要由外國兵介入名聲不好。

可是有限的錢來養這麼一支隊伍也不爽啊,現在張宗昌主動請纓屯田倒是個好主意。一來建設兵團在設置初期,並未遷徙屯民,讓這支軍隊臨時充數搭起架子也好,好歹也是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二來畢竟近萬人的隊伍,無所事事難免會做些擾民禍國的事,反而不好。

讓他們屯田種糧,在目前也是極好的出路了,對外說起來也好聽:咱們能讓老|毛子給咱們種地納糧!

“你打仗還行,可是這種莊稼,你的那些俄國人會聽你的嗎?雖然說是建設兵團,但畢竟還有一半時間花在種田上。這個建設兵團對我們的助力極大,對穩定邊疆也是極有益的嘗試,你可不能把它搞砸了。尤其這裡是民族地區,一個不慎,釀成民族矛盾可不是玩的!你能確保你的軍團不滋事擾民嗎?”

張宗昌拍着胸脯說:“俺老張別的不敢說,讓這幫毛子聽說絕對沒問題,誰不聽話俺老張斃了他!少帥劃下地方,我保證這些毛子都老老實實呆在軍營裡屯田!”

張漢卿也聽說了白俄軍團的一些事蹟,對張宗昌的手腕也是挺佩服的。不過,他需要點一下這支墾田軍隊的另一重作用:“雖說是屯田,這軍事技能也不要荒廢了,一旦需要,我希望你的人可以下馬種田上馬作戰。估計這幾年里人民軍留在新疆的只會是少量部隊,天高皇帝遠,難免有人會有什麼想法,到時候還是要依靠你的力量。”

這話張宗昌愛聽。要不是爲了存活,誰會甘心搞什麼軍屯?得知不會因此真正“務農”,他還是很滿意的:“少帥放心,在新疆誰要是敢妨礙少帥的大計,俺老張親自帶兵削了他!”

張漢卿允諾,除了會給白俄軍團一些必要的物資外,兩年之內的收成,他將全部交由張宗昌分配。這其實是給他一張空頭支票,爲了讓其安心。

可是張宗昌不這樣想啊。他算過一筆帳:一人十畝地,一萬人的白俄軍團年收入至少達到160萬人,養活自身不成問題。

他還收容了許多土匪、俘虜,白俄官兵還有許多來自俄境在東北逃荒的親屬,陸陸續續把人接過來,一是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讓手下的士兵更有戰鬥力;二來也能爲軍墾出力,每多一個人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大洋啊!

兩年時間,張宗昌有信心把自己的力量擴充得更大,還有什麼比這裡更適合的呢?不顯山不顯水,又能悶頭髮大財,這少帥的情分很大咧!自己來時還擔心他會不同意呢。

各自把算盤撥得噼啪響,張漢卿終於放下了心事。

2年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易主,新疆屯墾事業由原軍墾農場開始逐漸轉變爲正規化國營農場,正式納入國家經濟計劃,企業化生產代替原軍隊自給性生產。

5年後,大批知識青年、黨的幹部、企業管理人才和設備的到來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農牧團場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水利化、園林化,這是後話。

隨着張宗昌一聲令下,上萬白俄軍團的官兵從蒙古、甘北進入新疆。他們按照部署,分別在哈密、吐魯番、庫爾勒紮下大營,然後在迪化省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員帶領下開始圈定土地。

在張宗昌的嚴令下,以及臨時派出的工作組的監督下,這些白俄官兵對當地人民表現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溫柔”:笑臉相迎、不打擾當地居民生活。

這是張宗昌的功勞,他在宣佈紀律時這樣說:“有敢於滋事擾民的,一經發現,輕者三十軍棍,屢犯驅逐出境,重者吃子彈!俺老張向少帥承諾過,說過就要做到!”

對新疆百姓來說,他們幾代人都經歷過外部侵略的屈辱,俄國人一直是凶神惡煞般的存在。就在幾年前,以阿連闊夫爲首的一小撮俄國人還在迪化城作威作福。現在,規模如此之大的白俄竟然在那位少帥的麾下溫柔得像只綿羊,太不可思議了!

反正荒地很多,軍屯不構成對當地人的資源威脅,所以雙方基本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當地人也慢慢接受了這支異族軍隊的存在。幾次摸底,張漢卿也覺得這世界真奇妙,屯田這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業竟然是由正史上聲名狼藉的張宗昌來首起,穿越真是能顛倒乾坤啊!

隨着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距張漢卿離開新疆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兩個多月來,新疆的各項改革都進入正軌,建設新新疆的藍圖也慢慢顯現在樊耀南的腦海。十餘年的入疆經歷,只有這段時間過得最爲充實也最爲帶勁。

少帥真是不世出的奇人,既有擎天之志又有落地之能。按照他的規劃,不出五年,樊耀南完全相信他可以還給中華民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疆。

最可貴的是少帥用人奇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命他爲省主席之後竟然完全不干涉行政用人,還經常詢問他是否有資金上的困難與人才上的奇缺,更在昨天公開宣佈在其離開新疆後的人事安排,自己成爲決定新疆重大事務的五人領導小組成員。自己的入列,標誌着正式被少帥系接納。

---------------------------------------------------------------------

完全意義上的2020馬上就要過去了,感謝讀者朋友們的一路陪伴,江山不落感激莫名。

文學和批評相輔相成。讀者和作者是一個無法割捨的孿生兄弟,喜則同喜,共同成長。在本部書即將過半的時候,有越來越多的兄弟加入《少帥》這個家庭,是江山不落最大的安慰,也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特別感謝書友:明天@情、雲朵滿天、道理崴、2筆不只是、筆用戶567...還有許多隻有代號的兄弟姐妹,感謝您一路陪伴,祝您在新的一年裡快樂幸福,提前拜個早年!

第73章 唯義與利第958章 硬茬第345章 好事近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998章 突破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981章 扎手第256章 各立山頭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701章 招降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247章 利益交換第20章 高低第193章 小張縣長的強硬第80章 自污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710章 給她一個交待第87章 同牀異夢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31章 戲外第710章 給她一個交待第78章 裂痕第678章 收伏第157章 動員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317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128章 算盤第495章 災情如火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99章 打上門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9章 形勢逼人第255章 自治第552章 交涉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618章 埋釘子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286章 督軍團天津會議第405章 定心丸第890章 各有所謀第559章 做生意(上)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444章 天堂第268章 反彈與變通第57章 我有一所房子第688章 庚子賠款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115章 借花獻佛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943章 突襲第319章 頂回去第627章 戰後(上)第168章 撫卹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19章 商機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541章 廢督裁兵(上)第999章 全面進攻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102章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538章 英日同盟的瓦解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627章 戰後(上)第121章 學良進學第110章 勞軍第273章 中國參戰軍第678章 收伏第187章 謀劃第565章 突破第598章 化敵爲友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394章 長纓在手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1003章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399章 推心置腹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389章 西北望第1006章 揚眉吐氣第578章 去他媽的風度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396章 投石問路
第73章 唯義與利第958章 硬茬第345章 好事近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998章 突破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981章 扎手第256章 各立山頭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701章 招降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247章 利益交換第20章 高低第193章 小張縣長的強硬第80章 自污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710章 給她一個交待第87章 同牀異夢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31章 戲外第710章 給她一個交待第78章 裂痕第678章 收伏第157章 動員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317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128章 算盤第495章 災情如火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99章 打上門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9章 形勢逼人第255章 自治第552章 交涉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618章 埋釘子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286章 督軍團天津會議第405章 定心丸第890章 各有所謀第559章 做生意(上)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444章 天堂第268章 反彈與變通第57章 我有一所房子第688章 庚子賠款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115章 借花獻佛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943章 突襲第319章 頂回去第627章 戰後(上)第168章 撫卹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19章 商機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541章 廢督裁兵(上)第999章 全面進攻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102章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538章 英日同盟的瓦解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627章 戰後(上)第121章 學良進學第110章 勞軍第273章 中國參戰軍第678章 收伏第187章 謀劃第565章 突破第598章 化敵爲友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394章 長纓在手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1003章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399章 推心置腹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389章 西北望第1006章 揚眉吐氣第578章 去他媽的風度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396章 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