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拜碼頭

消息令人吃驚,就連蔡大將軍也在奇怪,張漢卿什麼時候與這兩位宿老勳舊搭上關係了?

熊希齡倒也罷了,蔡大將軍估計,以張漢卿的口才,鼓動實心腸的老熊做這些確實能夠利國利民的實在事要比鼓動樑士詒容易得多,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樑士詒是怎麼被鼓動的,他很好奇。

事實上,周學熙也很好奇。

張漢卿是在接收了韓麟春的第二天一早就拜會已經卸任總理的老熊的。

本來熊希齡被稱爲“民國第一流人才內閣”,是有心要大幹一場的,可是他只是被袁世凱作爲政治上的棋子,在起初的危機被解除後,與老袁不一心的老熊自然玩不過精於政治的老袁。在一年前的2月,老袁策動新聞界重提熱河行宮盜寶案,老熊以涉嫌被迫辭職,旋受命籌辦全國煤油礦事宜。老熊宦途受挫後,乃轉向慈善和教育事業。

不管怎麼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之張漢卿乃至張作霖,熊希齡的影響力要高過幾個頭的,特別是在財經領域。張漢卿能和他搭上話,源於他們對於中國的強軍有共同認識。張漢卿毫不諱言在奉天以工養軍的計劃,博得老熊稱讚。對張作霖這個傳說中的大老粗刮目相看----他仍然以爲張漢卿是受張作霖之託來爲籌辦瀋陽兵工廠投資,想來以張漢卿的年輕,縱然有見識,也沒那個魄力來做此事。

遠在1896年秋,從熊希齡加入湖南維新運動的陣營一開始,他便被委以籌建槍械廠的重任。當時湖南財政吃緊,而籌建兵工廠是極耗資源的事業,不過,當務之急是改善湖南軍隊陳舊的裝備。在這當口,熊希齡便想到了任兩江總督的湘軍大員劉坤一,經過熊希齡等人反覆的溝通交涉,劉坤一兩度撥給湘省槍支彈藥,摺合銀價達20萬兩之巨。雖然最終湖南沒能建立槍械廠,但這麼巨大的支持,爲湖南編練新軍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這一成就的取得,熊希齡居功厥偉。

現在,奉天爲了強軍,要完成自己未競的事業,這一點打動了老熊。當張漢卿用數據詳細說明了中國軍隊購買外國武器的壞處,與奉天即將開始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立自己的兵工廠的宏大遠景與可行性後,老熊心動了。

當然張漢卿話題一轉,帶到了實業救國的論斷上來:“學良認爲,以中國目前孱弱的國力,將有限的資本投入到只有消耗沒有產出的兵工廠的建設上來,殊爲不智。兵工廠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投入,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撐,註定是沒有發展的。學良和家父認爲,用發展實業,特別是重工業的辦法來促進兵工生產能力的提升是標本兼治的辦法。只有工業發展了,纔有能力源源不斷地建造更好的兵器,而工業的發展是以煤鐵爲前提的,這就是學良此次要籌資興辦撫順煤礦的原因。”

說到這,他也虛晃一槍:“至於鐵礦,學良已與周學熙周老商定,在奉天本溪籌建南芬鐵礦,學良已經與多位美國勘探公司詳細採點,無論就儲量還是易於開採程度,結論都是很有前景的。

能沒前景嗎?南芬露天鐵礦可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鐵礦,它也是“人蔘鐵”的產地之一,這點有着後世豐富信息量的張漢卿一清二楚。至於美國勘探公司,天知道在哪裡?在大言不慚地鼓動老實人熊希齡時,張漢卿巧妙地打了個時間差:即釋放假消息先用周學熙影響熊希齡,再用熊希齡的真消息影響周學熙,然後真的不假,假的成真,他利用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原理。

不過有這個就夠了。奉天有這種強國強軍的可行計劃,本身已經打動了血液裡還想搏一把的老熊,何況那個“北方工業鉅子”周學熙也能“首肯”,錯不了。所以老熊欣然同意,要爲注資撫順煤礦和本溪南芬鐵礦出錢出力,並許諾會用自身名望拉動一些實業界人士給奉天拉贊助。賓主盡歡。

見樑士詒就沒這麼容易了,因爲他此時是老袁的得力助手,官大臺階高。作爲舊交通系首領,他在袁政壇可謂呼風喚雨,時年5月任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後,更實實在在地成了老袁的“錢袋子”,老袁也對他信任倍加。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爲京漢、滬寧鐵路總文案、後又擔任郵傳部京漢、滬寧、正太、汴洛、道清五路提調及交通銀行幫理期間,他到處安插黨羽,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形成了交通系,重要人物有周自齊、葉恭綽、汪有齡、朱啓鈐等。交通系在國內以袁世凱的政治勢力爲庇護,在國外以英、日帝國主義爲後援,掌握鐵路、輪船航運、電話電報、郵政等事業的領導權,同時還控制着交通銀行、金城銀行、中華匯業銀行、鹽業銀行、正豐煤礦、中興煤礦、北票煤礦、六河溝煤礦、龍煙鐵礦、戊通航業公司等大銀行、大企業。

樑士詒既被稱爲“五路財神”,又擔任着袁世凱總統府的秘書長,被稱爲“二總統”。交通系與北洋軍文武合璧,成爲北洋軍閥統治的兩大支柱,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顯赫一時。

這個碼頭也要拜的。

如果得到他的允許或者說是支持,最好有實際行動上的支持,自己在京籌款基本上就無往而不利了。有這些大佬助陣,信譽度是不用說了,關鍵是他們手裡有真金白銀。

此時樑士詒也在大力籌措經費支持袁世凱稱帝,還發起組成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請求變更國體以邀寵。之所以說是邀寵,是因爲向老袁表決心的人太多了,楊度就是其中的翹楚。作爲君主立憲制度的發起人,楊度是以老袁的第一智囊自詡的,這不能不讓老樑有所忌憚。因爲將來一旦功成,這擁戴首功可是令人眼饞呢。

張漢卿利用的,正是樑士詒與楊度的矛盾與他患得患失的投機心理。

第880章 輕敵第732章 經濟戰線的一場較量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198章 家務事第780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下)第529章 通衢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669章 中蘇新紀元第388章 火併第19章 商機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612章 逼宮第975章 緩局第432章 別情第141章 往事第101章 禍兮福所倚第25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50章 溫順的黑幫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414章 談判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987章 盛家的抉擇第195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981章 扎手第925章 臺前幕後第952章 問計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653章 翻臉不認人第585章 不服來戰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634章 訛詐第128章 算盤第187章 謀劃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590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202章 引狼入室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568章 底氣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912章 慘烈第221章 壟斷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454章 蒙古自治前夕第996章 雪中情第950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393章 中衛改編第73章 唯義與利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36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945章 二鬼子第911章 破釜一戰第741章 完美收宮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204章 抄家第994章 如此示範第886章 危局第91章 拆臺第628章 戰後(下)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751章 空、潛、快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762章 代號574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459章 公與私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42章 君子之黨第113章 黑白第79章 形勢逼人第703章 統一第323章 妥協第736章 進退第689章 文化戰線上的較量第601章 自導自演第641章 把妹的代價第932章 爭風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420章 隱憂第830章 好人都讓你做了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218章 遭難第618章 埋釘子第901章 僵持第976章 統戰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365章 奉系初長成(上)第381章 入蒙第133章 嫡系第116章 奉天改革
第880章 輕敵第732章 經濟戰線的一場較量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198章 家務事第780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下)第529章 通衢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669章 中蘇新紀元第388章 火併第19章 商機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612章 逼宮第975章 緩局第432章 別情第141章 往事第101章 禍兮福所倚第25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50章 溫順的黑幫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414章 談判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987章 盛家的抉擇第195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981章 扎手第925章 臺前幕後第952章 問計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653章 翻臉不認人第585章 不服來戰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634章 訛詐第128章 算盤第187章 謀劃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590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202章 引狼入室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568章 底氣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912章 慘烈第221章 壟斷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454章 蒙古自治前夕第996章 雪中情第950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393章 中衛改編第73章 唯義與利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36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945章 二鬼子第911章 破釜一戰第741章 完美收宮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204章 抄家第994章 如此示範第886章 危局第91章 拆臺第628章 戰後(下)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751章 空、潛、快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762章 代號574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459章 公與私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42章 君子之黨第113章 黑白第79章 形勢逼人第703章 統一第323章 妥協第736章 進退第689章 文化戰線上的較量第601章 自導自演第641章 把妹的代價第932章 爭風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420章 隱憂第830章 好人都讓你做了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218章 遭難第618章 埋釘子第901章 僵持第976章 統戰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365章 奉系初長成(上)第381章 入蒙第133章 嫡系第116章 奉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