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

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三個人如石膏蠟像一般,在營業大廳裡站了好久都沒有動過。

他們想不明白,於秋利用銀行一直這麼賺錢,到底是誰虧錢了。

連秦王府的三大智者都想不透的問題,其它人就更加別說能夠想透了。

他們去追問了那個用銅錢和生絹兌換洺州錢的人,爲什麼虧本也要兌換洺州錢。

那人給他們的回答是,生絹一直都在隨着物價的下跌而下跌,而銅錢,卻是因爲物價的下跌,在變的更加值錢,洺州錢是所有銅錢中最精美,而且不會生鏽的,他拿着這些新銅錢,過個一年半載,肯定比現在給出去的那點鏽銅錢和生絹值錢的多。

而且,他要是拿這些新銅錢做買賣,買賣的對象會更願意跟他做生意,這裡面隱性的收入,根本不可估量。

他們又去追問了那個用熟綾換不記名存票的人,那個人則是告訴他們,自己的老家在蜀中,這五十匹熟綾是他從蜀中一路走貨到洺州賺到的,將其帶回去,一路上需要專門僱兩個人搬運,還會引起別人垂涎,兌成銅錢,用一輛大馬車都未必拉的完,而兌換成不記名存票則不同,往懷裡一揣,就能輕鬆上路了。

現在蜀中有好幾個家族加入了洺州商業同盟,自己回去蜀中,將其拿出來找那幾家買貨,即便是折掉二十幾貫,也是划算的。

因爲,拿這些不記名存票給那些洺州在蜀中的同盟商戶,他們更加願意收,還會給他採購的東西打折,因爲,他們不用帶着極重的銅錢絲帛來洺州購買貨物了,會省下很多運輸成本。

而且,他覺得以後這些收洺州不記名存票的商戶,必定會做大,第一是因爲他們的運輸成本更低了,第二是因爲不記名存票,幫他們鎖定了像自己一樣的客源,所以,他也想要回去聯合一些人,組一個商隊,加入洺州商業同盟。

最後,他們又去追問那個貸款的,得到的答案,則更加讓三人吃驚。

那人是要貸款蓋樓房的,樓房蓋好了之後,出租出去,能夠讓他收到很多的房租,別說這一點利息了,一年時間,就算再賺蓋一套房子的錢,也不是不可能。

按照三人之前對洺州的瞭解來看,這人說的話一點也沒有錯,可這麼一來,所有人都因爲洺州銀行而受益了,可到底是誰在虧本呢?

難道,這世間的財富不是有定數的嗎?會憑空多出許多來?

對於這個問題,於秋在大戶室給大家做出瞭解釋。

“各位一定很想知道洺州銀行的經營原則吧!首先就是給大家帶來便利,從便利中節省出很多消耗。其次就是成就大家,稍微的分享一點大家發展的果實。

你們之所以感覺所有在洺州銀行辦了業務的人都佔到了便宜,是因爲洺州銀行確實給大家省下了一些開支,並且在資本的推動下,加大了一些產出。

比如,一個農夫,沒有斧頭,靠手摺,每天只能挑回一擔柴火,賣出來的錢,養活不了自己,但是有了斧頭,他一天卻是能砍十擔柴火,另外炮製一些好的木料出來,賣很多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有所結餘。

而我們洺州銀行,就是做這個借錢給他買斧頭砍柴的人,不僅讓他自己掙到了錢,還讓對柴火和木料有需求的人,享受到了更加廉價,更加充足的柴火。

可能,你們中間,還有許多人不懂錢的意義,但其實它最大的意義,就是流通。

再跟你們打個簡單的比喻,我有一貫錢,肚子餓,買了幾個饅頭吃,賣饅頭的商人的從我這裡賺了錢,可他做饅頭,需要麪粉,於是拿從我這裡收到的一錢去找賣麪粉的農夫買麪粉,從中間賺取一些可以讓自己也吃飽飯的差價。

而賣麪粉的農夫收了買麪粉的商人的錢之後,需要用來蓋房子居住,於是,他將賣麪粉得到的一錢,拿來找我這個生產磚瓦的人買磚瓦蓋房子,錢又回到了我手上。

我得到了自己想要吃的饅頭。賣饅頭的商人,在我和賣麪粉的農夫中間賺取了差價,讓自己吃飽了飯,只會種地的農夫,將從地裡種田得到的糧食換成了錢,修建了他想要住的房屋,我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這個輪迴還不是那麼簡單,蓋房子的農夫不僅需要磚瓦,還需要木料,傢俱。

所以他蓋房子的時候,也會花錢給這些做木料,傢俱的人,從而,成了我之前說的砍柴伐木的那個農夫的客戶,形成另一個商業交易循環。

所有的人,都在這個一個個循環裡扮演着一個個環,而當金錢不斷的快速流通,各司其職的他們,就會不斷的從自己的生產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實現富裕,所以貨幣流通起到的作用,那就是精良大家的工具,放大所有人的生產力和實際產出。

當然,這其中,有一些人是會變的越來越窮的,就是那些只享受,不產出的人,隨着物產的豐富,他們的開銷越來越大,不能成爲環中的一個,他們的老本總有一天會被吃光。”

於秋的這段話說的很長很長,說完了之後,大家整個都安靜了下來,當然,也有像夷男,阿史那屠蘇這樣,腦海裡全是環環環,根本不知道於秋說的是啥的人。

所以,他們兩個草原上來的傢伙相視一眼之後,由夷男向於秋髮問道,“那我們屬於那一環呢?”

於秋笑着給他們解釋道,“你們跟那個種田的農夫一樣,屬於產出的一環,你們餵養的牛羊會在我們這裡換到錢,買到你們想要的衣物,鹽巴,茶葉,生活物資等等貨物,有了足夠多的這些東西,再加上我們洺州幫你們建設的越冬場,你們的人口就和養殖的牛羊數量,就會越來越多,可以換取更多你們想要得到的物資,從而達到共贏。

反之則不然,你們和我們不通貿易,你們沒有足夠多的鹽巴,餵養更多的牲畜,牲畜的族羣壯大不了,我們的種植的茶葉,煮出來的鹽巴,不能換到足夠多的肉食皮貨,來補充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大家就都挨窮。

當你們在風調雨順的年成養出來的牛羊多了,換到了更多的生活物質儲備,碰到了大災之年,你們的抵抗能力就越強一點,當真的有越冬場都無法幫你們的牛羊渡過冬天的大白災出現時候,我們還可以爲你們提供貸款,讓你們買糧食挺過去。

因爲你們之前豐年的時候,通過交換得到了足夠多的財產,我們不用擔心你們還不起,等到了災年過去,你們再度將牛羊的種羣繁殖開,就可以還上我們的債務了,這樣就避免了兩族因爲自然災害,在邊境打仗,死掉許多人,相互消耗,相互倒退。”

聞言,夷男很是堅定的點了點頭,今年他就是受了洺州的資助,在朔方與靈州之間的那片草場站穩了腳,這一帶的水草未必有多豐茂,但是,有用馬匹在洺州交換的鹽巴和茶葉,以及各種生活用具和藥品,他們比在漠北的時候要好的多,基本沒有凍死幾個人。

而今年開春以後,他們不用擔心牲畜的鹽分供給和糧食問題,牛羊的幼崽一個都沒有宰殺,等這些牛羊啃食一季肥美的夏草之後,到了秋冬季節,其數量一定能增長兩成以上,畢竟,羊的繁殖速度和生長時間都在幾個月以內。

拿這些增長出來的牛羊跟洺州換取更多的發展必須物資之後,他有信心明年自己部落的牛羊數量,還會再增加兩三成。

突利這邊基本也是同樣的情況,自從他們開始和洺州貿易之後,牛羊數量就開始呈直線增加,因爲限制他們牛羊和人口數量壯大的主要因素被解決了,相比較之下,遲了半年纔跟洺州開始貿易,並且中間還在李唐邊境吃了敗仗的頡利,實力就在急劇下降。

於秋這個合則兩利的說法,通過這些實證證明之後,很站的住腳,所以,在高句麗和中原各家還沒有表態的時候,他們就率先開始表態了。

“於都督,我這次從薛延陀帶了五萬頭犛牛,十八萬只羊,三萬匹馬,和五百車牛筋皮貨到洺州來,你幫我算一算價格,我要拿它入股你的洺州銀行,只希望將來我薛延陀汗國出現危機的時候,洺州銀行能夠貸款給我們購買物資,幫我們渡過難關。”夷男率先報出了一個數字道。

於秋笑了笑道,“計價的工作,在你趕到洺州的時候,就已經在進行了,由於頡利和突利兩位可汗都派人帶了大量的牛羊和皮貨到洺州來,價格上,可能比早前幾個月販賣牲畜過來的時候有所回落,你可得有心理準備。”

“你給他們兩位計算什麼樣的價格,就給我計算什麼樣的價格,我相信於都督你的爲人,如果,我們三方都不能從這貿易中獲利,那麼邊境的戰事,肯定會不可避免的開啓的。”夷男很實在的道。

於秋笑着點了點頭道,“是的,既然大家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那麼,保護咱們大家共同的利益,就是關鍵,做你們草原朋友的生意,洺州一定儘可能的平價,因爲,富裕的突厥人,纔有更多的錢給我們洺州賺,我們的出發點,是想讓你們富裕起來。

所以,我們會以市場零售價八成的價格,全部吃下你們的貨,你們應該知道,由你們自己一窩蜂的將這麼多牛羊牲畜拿到市場上賣的話,絕對能讓價格跌到現在市價的一半以下,而且,沒有人會拿那麼多現金出來買你們的牛羊,換成織物的話,在折算的時候,你們還會被折一次價。”

“八成麼,那確實很不錯了。”夷男和阿史那屠蘇相視一笑道。

至於代表頡利,與他們兩人不對付的執失思力,也是微微的點了點頭,沒有表示反對,因爲這已經比他心裡預估的價位高出許多了。

場中雖然是他們三人在說話,其它人卻也在心裡默默算着數,雖然李唐的物價今年還在持續下跌,但是一隻羊在關中,還是能賣到四貫錢的,一頭犛牛則是能賣到二十貫以上,馬匹,則在三十貫上下。

這麼一算下來,夷男帶到洺州的東西,價值大概在三百萬貫左右,而頡利和突利,比他只多不少,也就是說,光是這三大汗國,差不多就要佔據洺州銀行一千萬股以上的股份了,那麼,剩下來的股份可不多了啊!才兩千九百萬股。

要知道,高句麗這邊,還有三個國家想要獲得洺州銀行的股份呢!光是一個淵氏,胃口就不小。

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進一步擴展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佈置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六十五章 戰將起第兩百一十一章 新技術上線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國特種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三百五十八章 輸血(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三百九十三章 沒有選擇的商量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兩百六十五章 長孫教子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談定第四百二十六章 長安和洺京的差別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民爲重的夏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兩百八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開的國務會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兩百一十五章 挖坑小能手李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四百六十三章 談判的進展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寧奏三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聯合執政聯盟提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生烏龍第兩百一十九章 出海計劃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複雜的心情第兩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長安行第五百一十一章 對世界的呼籲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錢請人去長安第八章 說詞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列爲貢品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五百章 驚神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五十九章 寡婦村的軍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六十九章 於秋所謀的出路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一百章 於秋的不可理喻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計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五章 河上漂屍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九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推銷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三百九十章 採珠女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兵白狼谷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九十章 大變樣的寡婦村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工不商第一零四章 信秋哥得永生第兩百五十一章 銀行開業第三百一十七章 於秋的施政方略第四百二十五章 佈局西域
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進一步擴展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一百四十八章 迎接佈置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六十五章 戰將起第兩百一十一章 新技術上線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國特種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三百五十八章 輸血(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三百九十三章 沒有選擇的商量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兩百六十五章 長孫教子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談定第四百二十六章 長安和洺京的差別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民爲重的夏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兩百八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開的國務會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兩百一十五章 挖坑小能手李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四百六十三章 談判的進展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寧奏三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聯合執政聯盟提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生烏龍第兩百一十九章 出海計劃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複雜的心情第兩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長安行第五百一十一章 對世界的呼籲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錢請人去長安第八章 說詞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列爲貢品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五百章 驚神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五十九章 寡婦村的軍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六十九章 於秋所謀的出路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一百章 於秋的不可理喻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計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五章 河上漂屍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九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推銷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三百九十章 採珠女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兵白狼谷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九十章 大變樣的寡婦村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工不商第一零四章 信秋哥得永生第兩百五十一章 銀行開業第三百一十七章 於秋的施政方略第四百二十五章 佈局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