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皇宏願

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夏國百姓與其它地方的百姓區別。

就比如吃完飯之後,打算在街邊溜溜彎的李世民,就看到了人流密集的馬路口的一處景象。

由於馬路上車流較多,又有行人需要通過,所以,洺京市政交通管理部門在這個路口設立了紅綠燈,讓車流和人流交替通過。

夏國的百姓們走到這樣的路口的時候,大多都會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指示來行走,可外地來的人卻大多無視這樣的規矩,看到車流較少的時候,許多人就開始搶跑了,他們根本不明白,撞傷或者撞死他們,只需要一輛車就行了,車多和車少,只要不是沒有車,這樣闖紅燈搶跑,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再比如,洺京市內規定了不可以隨地丟垃圾,隨地吐痰,甚至,丟垃圾的時候,都需要根據垃圾的種類,選擇丟在不同的垃圾桶。

居住的夏國人較多的社區,就會十分嚴格的遵守規定,街道上乾淨整潔。

可居住了很多外地人的社區,這樣的事情就很難控制了,甚至,連隨地大小便都很難禁止。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無它,那些外地來的百姓從小生活的地方,對他們的宣教不足,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

至於夏國百姓把日子過的這麼講究的好處,那便是他們的患病率極低,生育率極高,據說人均壽命,也已經達到了六十歲以上,許多四五十歲,在大家以往的概念裡,都已經是老年人的人,看上去還十分壯實,再活二三十年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樣子。

帶着滿心的感觸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後,李世民有兩堆公文需要處理,一堆是來自李唐朝廷的,一堆,則是來自於聯合執政聯盟的。

每天,他至少要對着這些公文讀上八到十個小時,而且,這還只是看懂一個大概,一些名字讀起來都拗口的國家的事務,有時候,他甚至還需要對照世界地圖,才知道這些國家在哪,需要翻看這些國家的註解,才知道這些國家的大致背景,根據情況反覆衡量了之後,他才能做出一個大致沒有錯的批示。

現在,他總算是知道於秋爲什麼一點也不留戀這個位置的原因了,它除了會讓人精疲力盡之外,其實沒有啥好處。

“來人,把房相叫來。”李世民越看越是覺得煩躁,朝門口值守的侍衛喊道。

很快,在同一街區居住的房玄齡,便被侍衛帶到了李世民的辦公室。

“玄齡,朕想知道,夏國的政務官,是如何處理這些文件方面的政務的。”李世民指着自己的大班臺上,堆的如同兩座小山似的文件夾道。

房玄齡看出了李世民心裡的煩躁之意,開口道,“以前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一份份看清楚,搞透徹之後,再研究如何做批示。”

“那現在呢?”李世民問道。

“現在好像改了,他們不傾向一個人來做所有決定,而是更喜歡集體來做決定,所以,國務院的文件,如果其它幾位副總理簽了,總理也會籤,出現有分歧的時候,七個常委,少數服從多數,只有擁有所有總理,副總理簽字的文件,纔算生效。

至於對這些文件的訴求分析和處理建議,其實是從基層就開始調查討論,到國務院委員那邊,基本就已經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定稿了,最後的審查,是由總理的秘書來做,他們會挑重大的,有疑問的,給各位分管的各位總理說,讓他們親自看看。”房玄齡給李世民解釋道。

“所以,他們處理這些文件的方式,就是直接找到簽名的地方,簽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李世民有些詫異的道。

房玄齡點頭道,“大致是這樣,他們一天大概用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在辦公室裡簽署文件就行,其餘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一線巡視,檢查落實情況。”

“這樣的模式好啊!即能防止上位者在文山卷海里徒耗心神,又能實際解決各種問題,咱們得學習。”李世民擡頭看天花板,一副很是嚮往的模樣道。

房玄齡笑了笑道,“依臣看,不止是在這方面咱們要學習,其它各方面也都要學習,臣當年選擇了來夏國學習,所以,臣今天是朝廷的宰相,因爲臣有足夠的執政能力作爲支撐,還有當年那些來夏國學政的官員們,他們無疑都是朝廷近幾年執政能力最強,執政成績最好的人。”

“所以,依你之見,咱們應該如何提升朝廷官員的整體素質,改換更加務實高效的執政方法來執政呢?”李世民向房玄齡提出關鍵點道。

房玄齡思索了一陣之後答道,“夏國一直領先全世界很多,是因爲他們在不斷的改革創新,研究更加合理的政治制度和高效的辦公方式,咱們只是跟在他們後面學習的話,那麼就永遠都差一步,除非……”

“除非什麼?”李世民見房玄齡遲疑,追問道。

“除非咱們能完全的與他們融爲一體,在洺京開設政務學院,讓所有官員上崗之前來這裡培訓,並且,讓這些培訓生進入到夏國的各個政務管理機構實習任職,並且同步夏國的所有施政策略,以期用他們的方式,根據咱們的實際情況,推動改革。”房玄齡本不想說,但見李世民十分的想要知道,最終開口道。

“政略出夏國?”李世民總結出了房玄齡這句話的意思之後,說了這麼一句,然後,久久不語。

如果說,此前大家都是學習夏國的政治體系,那還分個你我,如果,所有的政略與夏國同步,那基本就是放棄了原有的朝政體系,與夏國融爲一體了。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決定,李世民需要好好想想。

房玄齡看出了李世民的猶豫,笑着向李世民道,“陛下覺得,如果夏國面臨這樣的選擇的時候,他們會如何處理?”

“夏國面臨這樣的問題,他們,他們,或許,會搞民意調查,讓百姓們投票做出選擇吧!

對,調查民意,讓百姓們投票,朕也可以用他們的方法,百姓們覺得與夏國同步更好,咱們就與夏國同步,百姓們覺得咱們現有的制度好,那咱們就繼續現有的制度,咱們將選擇的權力,交給百姓。”李世民恍然大悟的一拍桌面道。

很快,一輪民意調查,就在李唐治下的州縣展開了,而這件事情,也開始鬧的沸沸揚揚。

很多國家的國主們通過李世民的這一舉動,逐漸看清了事情發展的一些脈絡,繼各成員國的國防軍事承包給夏國之後,聯合執政聯盟各成員國的政治,也將分兩個步,向夏國靠攏了,此前,各國改換夏國的政治體系,不過是爲了最終與夏國的政體同步做鋪墊而已。

於秋在潛艇建造基地收到了陸易之親自傳遞過來的這個消息的時候,啞然一笑。

他想不到,自己原本打算等各個國家政體轉型了之後再推動實施的策略,居然被李世民提前推動了。

不過,這樣也好,省得他到時候又費心思造勢,找理由。

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有一些國家,會比李唐更快的通過所謂的民意調查,比如新羅,百濟,高句麗,甚至是突厥三汗。

他們幾國算是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國王,可汗,都成爲了類似於貴族代表的存在,軍政事務他們的國王,可汗都不管,只需要安心享樂就行了,反正,只要不犯執政聯盟規定的律法,他們又不會受到什麼剝削或者安全威脅。

而他們國內那些想追求權力地位和財富的中小士族和普通百姓,則開始努力奮鬥,並且極度的擁護聯合執政聯盟。

因爲,在執政聯盟的體系下,他們這些努力的人,纔有機會出頭,去到更高的位置。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智者,既然他們想要提前一些推動這個時代的到來,那麼,咱們就多給他們提供一些經驗支持吧!”於秋給陸易之答覆道。

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政策往往會被百姓們的需求推着走,在夏國,人們已經提前進入了這樣的模式,在聯盟內的其它成員國的百姓們,也要開始步入這樣的模式了。

只是,最開始的一兩年,不管是管理階級還是普通民衆,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是矛盾最多,最容易爆發的階段,於秋所說的經驗,就是夏國建立之初碰到的那些問題。

只要他們將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全部傳授給各國,各國基本也就能平穩過渡,擺脫貧窮了。

“不知道人皇陛下接下來,可有什麼日程表?”陸易之向於秋詢問完了聯盟的事情之後,又問道。

“夏軍第一代的潛艇戰艦還有幾個月就能製造完成,屆時,我將會再度回到衛星研究基地,設計新型的衛星,同時,會公佈下一輪的大型建設項目,並且開始籌備,讓所有人都不要懈怠,真正需要大家用幾年,幾十年時間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呢!”於秋面有正色的道。

“連咱們都需要用幾年,幾十年時間去做的事情,那豈不是比衛星建造工程還大?”陸易之有些發愣的道。

於秋點頭道,“衛星發射工程本身的工程量其實並不大,只是技術要求比較高而已,當所有的政體都納入執政聯盟以內,當所有的人,都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時候,咱們要做的,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改造工程了。

比如,北方大漠的風沙,咱們要治理,長江黃河的水土流失,時不時的就爆發水災,禍害沿岸百姓,咱們要治理,青藏高原的植被灌木不足,人們難以生存,咱們要解決,南方地區瘟疫橫行,毒蟲遍地,咱們也要解決,這些東西,都是引發戰亂,引發矛盾衝突的根源。”

“連,這些問題,也都能解決?”陸易之有些發愣,又有些不信的道。

“當然,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反正大家閒着也是閒着。”於秋很是輕鬆的聳了聳肩道。

這幾年時間,他通過屬下的收集和準備,可是完成了好幾輪的種植和養殖任務,導致他的任務量體越來越大,當然,獎勵也越來越好了,比如,生命力加一的巨菌草,不去青藏高原種植,那簡直就是一種浪費。

所以,於秋也不是突然變的那麼高尚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爲他要繼續的完成系統任務,這是他的一個很好的藉口。

“人皇陛下既然有這麼大的宏願,臣下們自然是會效死力幫您完成了。”陸易之只覺得心中有股熱血在沸騰,挺起胸膛道。

“效力,也不是你這把年紀的中老年人去效力了,該年輕一輩的那些小子們出來露兩手了,你這次回去之後,給我貼一張榜在洺山書院高年級的教學樓前,就是我剛纔說的那幾條,讓他們研究出解決方案來。”於秋笑道。

陸易之拱手領命之後,便緩緩的退了下去。

此時,他只覺得,於秋‘至尊人皇’的稱號,簡直是太名副其實了,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誰能像他一樣,爲人類的萬世太平着想了。

所以,一天之後的洺山書院有大熱鬧看了,陸易之讓人在十年級以上的教學樓門前,各豎起了一個大的公告牌,牌子上,貼着一張兩米長寬的大紅紙,紅紙上面用毛筆和黑色墨汁寫着好幾排大字。

至尊人皇陛下給洺山書院所有學子的考題:

題一:如何讓沙漠變成綠洲,變成人類可以任意活動的場所。

題二:如何讓長江黃河水流清澈,沒有水土流失,沒有洪水災害,溫和的哺育沿岸百姓。

題三:如何讓青藏高原,西北盆地,草原荒野,變成綠樹成蔭,能給人類提供足夠的木料,能給飛禽鳥獸提供可以生存的環境的場所。

題四:如何解決南風地區瘟疫橫行,毒蟲遍地,瘴氣封山的問題,使之變成和中原一樣宜居的地方。

能在洺山書院讀到十年級以上課程的孩子,都不是傻蛋,他們看到題目的時候就知道,這不是人皇陛下要出難題難倒他們,是人皇陛下要去做這些事情了,需要他們的建言獻策,最好,這些建言獻策,是有科學基礎和研究結論的。

而這四題,也被當天晚上的新聞聯播重點報導了,看到了題目內容,理解了於秋的初衷的夏國百姓們,無不和陸易之一樣,將其當成了於秋的宏願,一陣熱血沸騰,甚至很多人在次日的時候,自告奮勇的去自己所在的區縣的衙門,告知值班的官員,自己沒有解決這四個問題的辦法,但是自己有把子力氣,如果人皇陛下想到了解決這四個問題的辦法,他們願意無償的給人皇陛下出力氣,一直到自己老死,或者是累死爲止。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驚一撥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病房裡的比較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經的他第五百一十五章 衛星升空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八十五章 營嘯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義上的女主人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談判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動對外僱工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線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一百二十六章 討債第五十章 北地困頓的根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學狂魔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一百零五章 領取牲畜養殖任務獎勵第兩百四十五章 洺州銀行融資計劃第四十六章 肉羊第兩百九十六章 坑倭進行時第兩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撈能力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四百七十四章 於秋的格局第兩百二十三章 海產養殖產業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三章 借糧種第三十章 第一個女工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九十九章 局勢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國的政治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做無用的炫耀第兩百九十九章 賣香水和送禮物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錢請人去長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試飛第兩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第兩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四百零六章 執政聯盟成立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三百一十九章 宿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狡猾如狐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兩百七十章 對倭國的態度第十八章 採購第兩百零一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爲八月做的準備工作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國的比賽第二百零三章 又來一撥送錢的第五十四章 精緻農莊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二十四章 把話說透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三百六十章 倭島問題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驚一撥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四百五十二章 病房裡的比較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經的他第五百一十五章 衛星升空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八十五章 營嘯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義上的女主人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五十六章 外交談判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動對外僱工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線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一百二十六章 討債第五十章 北地困頓的根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學狂魔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一百零五章 領取牲畜養殖任務獎勵第兩百四十五章 洺州銀行融資計劃第四十六章 肉羊第兩百九十六章 坑倭進行時第兩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撈能力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四百七十四章 於秋的格局第兩百二十三章 海產養殖產業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三章 借糧種第三十章 第一個女工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九十九章 局勢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國的政治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百七十三章 任命皇帝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做無用的炫耀第兩百九十九章 賣香水和送禮物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錢請人去長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試飛第兩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第兩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四百零六章 執政聯盟成立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三百一十九章 宿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狡猾如狐第兩百八十八章 九成宮的烏龍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潛水的領悟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兩百七十章 對倭國的態度第十八章 採購第兩百零一章 返程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爲八月做的準備工作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國的比賽第二百零三章 又來一撥送錢的第五十四章 精緻農莊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二十四章 把話說透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三百六十章 倭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