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

在完成了和邦周的交易之後,王釗就率領大軍開始返回淮國。這一次大戰淮國收穫衆多,鍾吾國被吞併,他需要回去和徐國分配戰果。

鍾吾國的地盤不小,王釗決定將其一分爲二,東部歸淮國,西部歸徐國。將鍾吾之地吞併之後,淮國直接將版圖擴張了三分之一。原本鍾吾國的國都司吾城,成了淮國用來防備北方山東諸侯的前線。

雖然淮國得到邦周的冊封,成爲公爵國,但是邦周諸國對淮國的態度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特別是在淮國徐國結盟大敗邦周,吞併鍾吾之後,山東諸國對淮徐兩國很是警惕。

【淮國得到周天子的冊封,淮國成爲諸侯之國,你所建立的國家得到了邦周的承認,你的氣運值增加,你的家族受到天命反噬降低,你獲得天階道具:補天丹。】

【補天丹:使用後可以讓人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全屬性+5,最高屬性可以達到95。】

突然而來的系統提示將子珏驚醒,在看到周天子捏着鼻子將冊封金冊送到淮國後,子珏微微點頭,這個冊封也算是補充了當年他在淮泗之地倉促立國了。

王釗和徐公分配好了戰利品後,就帶着大軍返回。與此同時,邦周也開始了一些列的調整。更準確的來說就是瓜分權利。

周天子薨逝,天子六軍損失慘重,太子即位,邦周王畿的權利可以說是一次大洗牌。

晉侯得到了太保兼春官宗伯之位,宗伯乃是禮官,管理天子、諸侯的牒譜、繼承、祭祀,姬姓諸侯都要受其管束。

齊侯獲得了太師之位,並且兼領夏官司馬,統領天子六軍。申侯爲太傅兼天官冢宰,執掌王畿治理,乃是百官之首。

地官是隨侯擔任,掌管王畿稅收,隨侯女兒乃是天子王后,讓他擔任地官也是讓天子掌控錢糧。

至於秋官冬官也分別由諸侯擔任,王畿的大權很快就分配完畢。

權利的劃分自然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是隻要大部分人認同,這個權利結構就能運行。邦周這次損失慘重,接下來就是要休養生息。

邦周的政治看似穩定了,但是卻無法改變諸侯強而天子弱的局面。

好在伴隨着和淮國議和,冊封其爲公爵之國後,淮國開始陸續釋放俘虜了。三萬餘人俘虜歸來,也讓天子六軍中有了大量有經驗的士兵,提升了天子六軍的實力。

......

淮國。

大勝之後的淮國開始消化這次獲得的戰利品,鍾吾之地需要建設。同時軍隊也需要招募。

這一場戰鬥將邦周打疼了,至少一二十年裡,邦周都不會再敢來對付淮國。淮國接下來的政策就是加強鍾吾國的防禦,同時繼續向南方發展。

和北方諸國相比,南方的淮夷部落實力低下,可以讓淮國的實力不斷提升。王釗並非昏庸的君主,相反在子珏的教育下,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子珏在位的五十年,淮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口繁衍生息。五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人繁衍兩到三代,又因爲衛生和醫療的提升,淮國國都的人口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上一次邦周圍攻淮安,其中一部分人口就被遷徙去了其他城市。

這個時代土地沒有化肥,沒有良種,長期維持如此大的城市對土地的壓力很大。因此王釗開始藉助這次封賞的機會,開始將淮安城中的國人遷徙出去。

當然王釗採用的並不是分封,而是采邑。

這些采邑一部分被安排在鍾吾國到淮水北岸這片土地上,另一部分則是被安排到南方。這其中一方面是加強北方的防禦,另一方面是開拓南方。

伴隨着時間的推移,淮國的在王釗的執政下繼續強盛。轉眼之間,四年時間就過去了,邦周天子成年加冠,然後開始正式執政。

只是這種權利的移交併不是很順利,畢竟不是誰都是周公旦,可以輔佐天子,並且在天子成年後將權利交還。權利的腐蝕有多可怕在歷史上已經出現了無數次。

雖然最後姬滿將權利收回,但是周王室和諸侯之間的裂痕也已經出現。

周王室和諸侯之間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淮國,淮國在王釗的治理下依舊在壯大。接下來的十幾年中,這位周天子爲了重振王室聲望,也是爲了削弱日漸興盛的犬戎。周天子發動了兩次征討犬戎戰爭。

第一次征伐犬戎,因爲有大臣勸阻,以防再發生‘剌王南征不復’的舊事,而且犬戎一直臣服於周王朝,不易動武,以耀德不觀兵的政策來震懾犬戎。只是大臣謀父的‘剌王南征不復’的這句話觸碰到了天子的敏感神經。

姬滿強硬拒絕了謀父的策略,執意西征。姬滿吸取了他父親的教訓,這次西征雖然獲勝,但是戰果卻並不多。只是這場戰爭造成的後果有些嚴重,導致邊疆戎狄部落不再朝拜邦周。

邊夷不朝,這加劇了周王朝和邊夷的矛盾,於是姬滿再次發動西征犬戎,此戰邦周大勝,擊敗犬戎,並且將一部分戎人強行遷移。

姬滿征伐戎狄,展示了王畿的實力,誇耀武功,震懾了諸侯。這也讓自剌王以來,王室頹廢的氣象一掃而空,周王室出現了中興。

姬滿因爲當初和輔政大臣之間有些權利鬥爭,和晉國、齊國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一些裂痕。爲了敲打齊侯,姬滿任命紀侯爲三公之一,另一邊又任命了虢侯和虞侯出任王畿大臣。

姬滿用這種政治手段削弱了齊國和晉國的影響力。維持諸侯之間的平衡,這對王室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在諸侯看來這種做法是背叛。

不過屁股決定腦袋,姬滿的做法更符合周王室的利益。姬滿的執政讓周王朝進入中興。

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在王朝的初期讓西周快速壯大,夏君夷民的政策讓周王室進入鼎盛,但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分封諸侯的逐漸做大也造成了主弱臣強尾大不掉局面,伴隨着周王室的衰落,諸侯朝貢的減少,周王室逐漸成爲了象徵。——《劍橋中國史·西周卷三》

第1章 繼承遺產第21章 征伐萊國第12章 伐吳第80章 秦楚之盟第83章 徐國覆滅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9章 孔子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34章 貪婪第78章 學宮第72章 質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章 季禮使齊第9章 晉侯方伯第66章 謀取巢國第76章 狠毒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1章 征伐萊國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29章 離間第35章 突襲穎澤第9章 發展與鹽第28章 王釗薨第61章 祭天開大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6章 齊國會盟第9章 晉侯方伯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9章 孔子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0章第72章 質子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77章 西子第18章 誘敵深入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70章 晉國暗子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15章 邦周伐淮第7章 淮齊之盟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7章 王臨薨第86章 楚國稱霸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7章 淮水之戰第77章 西子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38章 水軍第15章 邦周伐淮第33章 築壩蓄水第18章 誘敵深入第55章 晉國風起第9章 發展與鹽第86章 楚國稱霸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3章 避其鋒芒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77章 西子第24章 氣運玄鳥第5章 挑撥離間第2章 周軍追至第36章 泗沂之戰第18章 管仲改革第35章 邗國求援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8章 新王登基第67章 淮國伐巢第77章 西子第58章第47章 招賢令第43章 大聰明第76章 狠毒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7章 淮國伐巢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6章 謀取巢國第19章 攻城戰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章 邗都之戰(2)
第1章 繼承遺產第21章 征伐萊國第12章 伐吳第80章 秦楚之盟第83章 徐國覆滅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9章 孔子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34章 貪婪第78章 學宮第72章 質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章 季禮使齊第9章 晉侯方伯第66章 謀取巢國第76章 狠毒第36章 泗沂之戰第21章 征伐萊國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29章 離間第35章 突襲穎澤第9章 發展與鹽第28章 王釗薨第61章 祭天開大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6章 齊國會盟第9章 晉侯方伯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9章 孔子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3章 公羊革新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0章第72章 質子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77章 西子第18章 誘敵深入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7章 竊嫂自立,晉侯護王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2章 勢如破竹第24章 霸業之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70章 晉國暗子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15章 邦周伐淮第7章 淮齊之盟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41章 未雨綢繆第47章 王臨薨第86章 楚國稱霸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7章 淮水之戰第77章 西子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38章 水軍第15章 邦周伐淮第33章 築壩蓄水第18章 誘敵深入第55章 晉國風起第9章 發展與鹽第86章 楚國稱霸第30章 順水推舟第13章 避其鋒芒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24章 霸業之始第50章 周室東遷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77章 西子第24章 氣運玄鳥第5章 挑撥離間第2章 周軍追至第36章 泗沂之戰第18章 管仲改革第35章 邗國求援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8章 新王登基第67章 淮國伐巢第77章 西子第58章第47章 招賢令第43章 大聰明第76章 狠毒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7章 淮國伐巢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66章 謀取巢國第19章 攻城戰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章 邗都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