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

子珏發現死亡後的生活並非他想象中的枯燥無味,反而很有意思。在改造完了洞天福地之後,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靈魂並不是不會消耗。在改造洞天福地之後,他會感覺到睏倦,想要休息。

在洞天福地之中,他的靈魂就會緩慢增長,當然沉睡的時候增長的速度會更快。而在他離開洞天福地之後,靈魂就開始虛弱,雖然很緩慢,但是子珏能夠清晰的感覺到,當然他也可以用氣運值來強化靈魂。

在發現這個情況之後,子珏就很少外出,而是在洞天福地中沉睡,只有在發生一些大事,或者家族更迭纔會出現。

自從他薨之後,淮國繼續沿着他制定的道路進行發展。五十年的執政已經有了慣性,淮國的國力還在穩步提升。

他的薨逝造成的影響很大,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東方諸侯國和周王室了。特別是東方的一些諸侯國,連續的失敗讓他們對子珏很是畏懼,這些年淮國實力的增長也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

現在子珏薨逝,東方諸國頓時就鬆了口氣。邦周的第三位天子也在不久之後薨逝,這位天子雖然發動東征失敗了,但是其他方面做得還不錯,邦周在兩代天子的經營下,很是興盛。

一個王朝連續出現三位明君的情況並不多見,而周王朝從文王算起來,已經出了四位明君,想要繼續出明君的機率很低。等到康王的兒子即位後,這位周天子就野心勃勃的想要幹一些大事。

那還有什麼比開疆拓土,攻破敵國更能誇耀武功的呢?這位周天子很快就將目標放在東方淮國身上。

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康王曾經在淮國身上吃過敗仗,但是對於一個叛逆並且想要證明自己比父親強的天子來說,還有什麼方式比直接擊敗淮國更能證明他比父親強呢?

於是剛剛即位的姬璧就下令準備再次征討淮國。只是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周王室的那些大臣們並不同意,特別是擔任三公的姬姓公侯並不支持他的決定,這讓姬璧很是不滿。

只是他剛剛即位,沒有足夠的威望,無法強行推動這場戰爭,同時山東諸侯國也並不想去招惹淮國。於是這件事情就僵持在這裡了。

若是姬璧潛心治理國家,積攢名望,詔令諸侯平定不臣,這般穩定執政十年,擁有了足夠的政治聲望,再推動征伐淮國不臣,也就順理成章了。

可惜姬璧並不懂這種政治遊戲,又或者他覺得按照這個方法太慢,因此和三公鬧得很不愉快。

姬璧四年,天降異象,鎬京大地震動,河水、井水、泉水同時漲水外溢,鳥獸驚懼,蛇蟻出逃,夜,有地光直貫入紫薇,寰宇之內盡數化作青紅色,不見星宿。

觀星臺星官前來稟報,妖光妨主,遮擋寰宇,乃是有奸臣矇蔽天子。姬璧即位以來,一直被三公掣肘,碰到這機會可謂是瞌睡碰到枕頭,當即用天象不祥,將三公罷免,三公負氣而走。

自此之後,姬璧乾綱獨斷,再無掣肘。

沒有了三公勸阻,姬璧自此可以大展拳腳。在他的命令下,王畿開始籌措糧草,與此同時又給山東諸國詔令,召集諸侯聯軍。

山東諸國在得知姬璧詔令集合聯軍討伐淮國的時候,並不願意加入。畢竟連續三次慘敗,諸國損失不小。而且現在淮國實力強盛,並不願意出兵。

可就在山東諸侯想要繼續搪塞的時候,魯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魯幽公的弟弟姬沸發動政變,殺死了魯幽公,自立爲魯公。要知道魯國可是周公旦的封國,周公旦訂立了周禮,約束諸侯按照禮制行事,在姬璧之前,成康二位天子依照周禮治國,天子詔令所至,大多數諸侯都只能乖乖聽令。

任何敢於違反周禮的諸侯都會被懲處,嚴重者甚至會除國褫爵。弒君可以說是最嚴重的重罪了。

發動政變奪得魯公之位後,這位魯公姬沸第一時間派人前往王畿鎬京,表示願意服從姬璧詔令,召集軍隊聽從姬璧號令,征討不臣。

正被山東諸侯國推諉搪塞的姬璧得知魯公願意出兵,頓時大喜。非但沒有去懲處魯公姬沸弒君的過錯,反倒是命令其整備備戰。既沒有發兵征討,也不興師問罪,這種嚴重破壞制度的行爲就這樣輕輕放過來。

魯國作爲山東諸侯大國,在山東諸國之中有很高的地位。魯國向姬璧投誠,直接導致山東諸侯國只能聽從姬璧號令,開始正軍備戰。

在得知姬璧整備大軍準備再次東征的時候,已經被免去三公之位的申侯、隨侯再次前來阻攔。

鎬京王宮之中,剛剛和幾位大臣商議完了出征事宜,就看到申侯和隨侯直接硬闖了進來。

“申侯隨侯,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擅闖宮禁!”旁邊的紀侯大聲斥責道。

申侯和隨侯看都不看紀侯一眼,直接上前衝姬璧行禮,然後說到:“大王想要東征,老臣阻攔不住,可是大王,魯侯被弒殺,姬沸以下犯上,罪不容誅,爲何大王不去懲處問罪?反而讓其召集軍隊?”

“申侯隨侯,魯侯病亡其弟即位,這也是魯國公族推舉,孤也不好插手此事!”姬璧辯解道。

“王上,這姬沸是在踐踏我邦周的禮制,以下犯上,弒殺君主,此乃大逆不道,若是不嚴加懲處,恐日後他人效仿,此乃是我邦周根基所在,不可不處置啊!”隨侯苦苦勸說道。

“對啊王上,周禮乃是我邦周根基,如此踐踏,恐日後國將不國!還請王上詔令問罪姬沸!”

“夠了!”姬璧猛然揮手,嚴厲的衝兩人說道:“申侯隨侯爾等已經不是三公,無權過問國事,此等國家大事,孤自會處置,爾等還是回封地去吧!”

申侯、隨侯呆立當場,過了片刻之後才一臉失魂落魄的走出大殿,在侍衛的陪同下離開了鎬京。

申侯隨侯看着身後漸漸遠去的鎬京,氣憤難當道:“成周大業,敗壞於斯也!”

西周立國之後,經過成康二王治理,周王朝進入鼎盛,天子權威達到鼎盛,但是到了周剌王的時候,魯幽公被魯魏公弒殺奪權後,周天子卻沒有任何懲處,不發兵征討,也不興師問罪反倒是承認其位,致使天下恃強凌弱的現象屢屢發生,朝綱由此偏斜。——《周王朝的興衰史:周禮的破壞》

第30章 攻城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21章 撤退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9章 晉侯方伯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21章 撤退第11章 亂齊第64章 諸侯朝貢第37章 霸業終結第1章 季禮使齊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1章 季禮使齊第15章 梅里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章 挑撥離間第38章 王晟薨第10章 改革第32章 姬烈革新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章 淮國伐吳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0章第3章 邗都之戰第7章 淮水之戰第4章 封邦建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89章 孔子第6章 徐茂使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1章 季禮使齊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10章 改革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1章 宮室詭譎第74章 應對第1章 繼承遺產第6章 徐茂使齊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8章 孫叔敖第81章 宮室詭譎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76章 狠毒第10章 改革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73章 吞越第83章 徐國覆滅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4章 邗都之戰(2)第47章 招賢令第33章 改糧種桑第16章 脣亡齒寒第8章 籌謀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3章 吞越第63章 淮國稱霸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19章 攻城戰第66章 謀取巢國第37章 國人動亂第62章 火龍降世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2章 質子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2章 優勢在我第48章 新王登基第47章 招賢令第72章 質子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0章第38章 水軍第7章 淮水之戰第24章 霸業之始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10章 改革第70章 晉國暗子第15章 邦周伐淮第20章 吞併紀國第31章 謀劃邗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49章 孫叔敖(2)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29章 王權交替
第30章 攻城戰第63章 淮國稱霸第21章 撤退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9章 晉侯方伯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21章 撤退第11章 亂齊第64章 諸侯朝貢第37章 霸業終結第1章 季禮使齊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1章 季禮使齊第15章 梅里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章 挑撥離間第38章 王晟薨第10章 改革第32章 姬烈革新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章 淮國伐吳第19章 尊王攘夷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9章 王權交替第40章第3章 邗都之戰第7章 淮水之戰第4章 封邦建國第32章 姬烈革新第89章 孔子第6章 徐茂使齊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1章 季禮使齊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2章 華夏名劍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10章 改革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81章 宮室詭譎第74章 應對第1章 繼承遺產第6章 徐茂使齊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8章 孫叔敖第81章 宮室詭譎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76章 狠毒第10章 改革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73章 吞越第83章 徐國覆滅第51章 死不瞑目第35章 突襲穎澤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4章 邗都之戰(2)第47章 招賢令第33章 改糧種桑第16章 脣亡齒寒第8章 籌謀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3章 吞越第63章 淮國稱霸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19章 攻城戰第66章 謀取巢國第37章 國人動亂第62章 火龍降世第44章 戰車漂移第72章 質子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2章 優勢在我第48章 新王登基第47章 招賢令第72章 質子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0章第38章 水軍第7章 淮水之戰第24章 霸業之始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10章 改革第70章 晉國暗子第15章 邦周伐淮第20章 吞併紀國第31章 謀劃邗國第43章 公羊革新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49章 孫叔敖(2)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29章 王權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