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

韓憂得到楚王的答覆後,當天就匆匆離開了宛城,返回韓國向韓王覆命去了。

而就在韓憂離去的第三天,一個出乎熊槐意料的人,秘密趕到了宛城。

“秦國向壽秘密來訪,他來求見寡人有什麼事?莫非秦國也想與寡人重新結盟?”

熊槐聽着接子的稟報,心中升起淡淡的疑惑。

向壽乃是秦王的近臣,同時也是熊槐自己女婿公子稷的表兄弟,甚至是情如兄弟,算是秦國之中的親楚派人士。秦楚兩國沒決裂之前,向壽等公子稷一方的人,都跟楚國較爲親近。

只是,後來秦國參與連橫抗楚,接着公子稷被秦王送到齊國做人質,這兩件事的接連發生,導致秦楚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尤其是第二次五國伐楚過程中,秦國拒絕了楚國和談,堅持連橫伐楚,導致楚國陳地被攻克,一戰而失地千里。

此後秦楚兩國的關係便跌到冰點,而就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次五國伐楚過程中,楚國接連派人遊說燕趙韓宋四國,但卻沒有派人去遊說世代聯姻的秦國。

秦楚兩國關係之惡劣,其可見一般。

而秦楚兩國關係惡化相對應的,則是秦國朝中的親楚派大臣也都迅速失勢,難以動搖秦國的國策了。

所以,之前熊槐爲了避免楚國再次遭到周圍的各國圍攻,已經決定與一東一西兩個強大的國家中一個講和,並已經將目標放在了齊國身上,甚至派去齊國的使者都可能已經進入齊國的國土了。

但是,現在,秦王蕩近臣卻在這個時候秘密來到宛城。

這由不得熊槐遲疑。

接着,熊槐又向負責情報的陳軫詢問,得知秦國那邊現在還沒有異常的消息傳來後,心中更加驚疑了。

不過驚疑歸驚疑,如向壽這樣,本身就出身於楚國,跟楚國糾葛極深的親楚派大臣,熊槐還是要接見的,那怕他現在在秦國並沒有多少權勢。

不久,熊槐以陳軫作陪,親自在大廳中接見了向壽。

禮畢。

向壽誠惶誠恐的道:“大王,之前楚國陷於危難,公子芾、公子悝以及臣等,都希望秦國能相助楚國,不負秦楚世代之好。奈何奸相甘茂從中作梗,以致秦楚兩國共同期待的聯盟事宜半途夭折。

對此,兩位公子以及臣等全都深以爲憾,萬幸大王英明神武,大破齊魏宋三國於淮北,讓楚國就此轉危爲安。

兩位公子以及臣等,在咸陽聽說了大王大勝的消息,打心眼裡爲大王感到高興。

是故,臣這次來楚國,就是代表兩位公子,以及諸多友善楚國的大臣,來向大王表示祝賀。”

熊槐一聽,頓時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向壽。

這向壽一開口,話裡話外的全是公子芾與公子悝,是以公子稷兩個親弟爲首的親楚勢力,這已經表明,他這次來楚國,不是奉秦王蕩之命,而是代表秦國的親楚派勢力來楚國的。

這次楚國大勝五國聯盟,並一舉收復所有的失地,可謂聲威大振。而隨着楚國的威望提高,各國的親楚派大臣也會隨着水漲船高。

這種情況下,向壽依舊迫不及待的趕來楚國求見他,而且態度又如此謙卑諂媚,這就說明向壽或者說秦國的親楚派勢力即將有大動作,但因爲力量不夠,所以急需楚國的支持。

心中有底後,熊槐看着向壽的笑容更加和善了:

“賢卿遠在秦國,依舊時刻惦記着故國,爲寡人擔憂,兩位公子雖是秦國公子,但是也時刻不忘母族故國,兩位公子與賢卿的心意,寡人已經知道了,而且寡人也不會忘記你們的。”

向壽見楚王面色始終十分和善,且語氣中透着陣陣親近之意,不由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在見到楚王之前,心中一直忐忑,唯恐楚王因爲秦楚兩國的矛盾,以及他們未能在秦楚議和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而埋怨他們或者以爲他們對楚國無用。

但現在,他一見楚王的態度,並沒有絲毫疏遠與冷淡,便知道他們這羣秦楚勢力,對楚王而言還是有用的。

想着,向壽定了定神,然後拱手道:“大王的恩情,臣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並且永遠感激在心。”

熊槐笑着點了點頭。

此時,向壽雙眉微微一垂,感嘆道:“臣等遠在秦國,可謂舉目無親,全賴大王信重與支持,臣等這才能在秦國站穩腳跟,大王對臣等的恩情,可以說是很深的了,臣等也一直在心中默默感激涕零,欲要對大王有所報答,以不負大王之恩。”

熊槐見向壽再三強調自己對在秦楚人的恩情,心中有些奇怪,這種事說一次就夠了,向壽再三說,這就顯得有些虛情假意了。

雖然熊槐也沒有希望秦國的那些親楚派大臣,如楚臣一樣效忠於自己,但向壽如此刻意強調,也太假了。

不過,熊槐對於向壽或者公子芾兄弟,也沒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對向壽的表忠心,也只是笑着點頭。

此時,向壽見楚王點頭,臉色微微一變,然後嘆恨道:“臣雖然一直都見大王的恩情放在心中,對大王甚是感激。可是,有些人享受着大王的禮遇,得到了大王的恩惠,受到了大王的支持,卻不僅不思報答,反而還反咬一口,且欲至大王於死地。

對於這種人,臣深以爲恥,不欲與之爲伍。”

熊槐一怔,然後詫異的看着向壽問道:“卿說的是···?”

向壽滿臉不岔道:“大王,臣說的不是別人,正是秦國右丞相甘茂。當年甘茂在秦國用事,大王待甘茂可謂禮遇有加矣,而且,甘茂在秦國獲取高位,甚至是右丞相之位,大王出力甚多。

可是,甘茂又是如何迴應大王的厚恩的呢?

先是阻撓秦楚議和,其後糾結五國聯合伐楚,若非大王有上天庇護,在淮北一戰中大破齊魏宋三國聯軍···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熊槐一聽向壽或者說秦國的親楚派將矛頭指向秦相甘茂,心中頓時一動,接着心中充斥着一股對甘茂的怨恨。

甘茂這個人,熊槐自問對他多有扶持,待他甚厚。

當年甘茂被秦王蕩任命爲左相以分相國樗裡疾的權勢,是時,甘茂前有以樗裡疾爲首的秦國宗室對他十分不滿,後有大量的秦國官吏對虎視眈眈,那時秦王蕩身邊全都是說甘茂壞話的人。

那時候,若非熊槐下令,讓秦國的親楚派大臣全力支持甘茂,否則,甘茂將難以在秦國立足。

可是,當甘茂在秦國坐穩右丞相之位後,又是怎麼報答楚國的呢?

熊槐想起之前的兩次五國伐楚之戰,不禁恨道:“甘茂深負寡人之望,寡人恨之···”

向壽一聽楚王之言,立即附和道:“大王之恨便是臣之恨,甘茂久受大王之恩,卻對大王恩將仇報,是故,爲了一解大王之恨,臣請爲大王除掉甘茂。”

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
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