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

兩人聞言立即拜倒,道:“不敢,請大王訓示。”

熊槐揮手示意兩人起身,目光深邃道:“寡人有一件事情苦思許久,卻沒有答案,故想詢問兩位賢卿。這件事情就是我們苦苦爭霸天下是爲了什麼?”

兩人聞言一愣。

爭霸天下是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號令天下的權勢和地位。

以前能夠號令天下的只有周天子,後來平王東遷周天子衰弱,無法號令諸侯。

其後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將天下許多諸侯團結在自己身邊,率領諸侯接連大戰,壓服楚國之後,才稱霸天下,以諸侯之長的身份號令其他諸侯。

其後楚國稱霸,楚莊王問鼎之輕重,結果卻碰了一個軟釘子,當時王孫滿回覆:“周德雖衰,其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

在當時,周天子依然有大義在,天子只有周王,楚國雖然稱王,但是被其他國家無視,敵對的時候還是以楚子相稱。

所以既然不能稱王,那就稱霸。

而且稱霸一事在當時來看,天下諸侯衆多,自己身邊的小諸侯國還沒有滅完,其他地方的諸侯國,當然只需要聽令就可以了。

但是時間推移到現在這個時候,情況就有所不同。

天下的小國基本已經全滅,周邊只剩下大國,要想稱霸天下,就必須壓服其他幾個大國,如同魏國一般,將天下不服的國家全都打一遍,然後自己衰弱了。

而且現在這情況,天下大國的國君,全都自稱王號,和周天子的周王平起平坐,周天子就是特殊的王,連韓國這樣的小國都可以欺負周國,更別提其他國家了。

見兩人愣在那裡。

熊槐接着問道:“昔日魏文侯攻打秦國河西地甚急,秦國向我楚齊兩國求救,我楚齊兩國合力救秦,攻擊魏國後方,兩位賢卿知道魏文侯是如何應對的嗎?”

這件事情距離現在差不多剛剛一百年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昭雎和陳軫自然知道。

昭雎答道:“回大王,當時魏文侯對我齊楚聯軍不聞不問,下令魏軍全力攻打秦國,讓楚齊聯軍接連得手,攻取了魏國大量土地。直到數年後,吳子徹底打敗秦國,全取秦國河西地,纔回師與我齊楚交戰。”

後面事情昭雎沒說,熊槐也沒有繼續問,這是楚齊兩國被虐打的黑歷史。

熊槐問起另一件事:“寡人在想,若是當年魏武侯即位後,繼續攻打秦國,直到將秦國徹底滅國,那麼現在是怎樣的一幅情形。”

昭雎陳軫再次一驚。

如果楚王的設想成爲現實,那麼對於天下來說,形勢似乎已經明朗。

以當時魏國的實力,如果不和楚齊兩國交戰,試圖稱霸天下,而是全力攻打秦國,以當時秦國滅國邊緣的情況,滅亡秦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魏國就佔據關中之利,然後滅掉趙韓兩國,那麼就算齊楚聯盟,都要被魏國橫推。

現在回想當時情況,果真就是一念之差,如果不是當時沒有滅大國的先例,如果不是當時各國都想着爭霸,好像現在都沒有其他國傢什麼事了。

昭雎陳軫連忙再拜請罪:“大王,臣等死罪。”

尤其是陳軫,臉色蒼白,冷汗瞬間冒出來,汗水順着額頭直往下掉。

楚國的爭霸戰略,就是他和公孫衍兩人一首策劃的,現在楚王竟然要捨棄爭霸的事業,認爲爭霸不可取,那就是他和公孫衍在誤導楚王。

罪莫大焉。

熊槐將兩人扶起,搖頭道:“兩位賢卿何罪之有。寡人聽說昔日商君向秦孝公獻策,第一次大論帝道,結果秦孝公睡着了,事後通過景監訓斥商君是一個狂妄之徒。商君第二次向秦孝公說王道,結果秦孝公再次通過景監訓斥商君。結果第三次商君說霸道,秦孝公才重用商君,可見當今天下的主題依然還是霸業。”

“只是霸業之路,到了現在,已經無路可走。如同魏國,打敗秦國,我楚齊兩國就會冒頭,打敗楚齊,秦國的實力又恢復了,費時費力,卻只得一時之效,寡人以爲其不可取。”

景監是楚國景氏族人,商鞅入秦的事情,楚國知道得很清楚。

看到兩人若有所思,熊槐繼續道:“之前寡人雖然疑惑,但是卻也不知道除了霸業,我楚國還有什麼路可以走。”

接着,熊槐將目光看着齊國的方向,道:“直到這一次,齊國冒天下之大不韙,一舉將燕國滅國,才讓寡人如夢方醒。”

前任就算是在做夢吧。

遠交近攻,捨棄霸業,走統一的道路,這是熊槐老早就想提的事情,但是之前初來駕到,而後出現一些失誤,才拖延道現在。

熊槐頓了頓,繼續道:“昔日孟子見魏王,當時還是太子的魏王曾向孟子詢問:天下惡乎定?兩位賢卿可知孟子是如何答的?”

孟子見魏襄王的事情,孟子一從魏襄王那裡離開,就對外面的人說魏太子怎麼怎麼的,所以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陳軫答道:“回大王,昔日孟子曾對:定於一。”

魏襄王問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天下統一。

這就是與當前爭霸主流截然不同的方案。

雖然沒有被各國高層認可,但是在思想界已經明確提出了。

熊槐心中推測,或許魏國爭霸衰弱後,魏國的思想界已經對爭霸事業有過反思。

其中的證據就是從魏國入秦的商鞅,先提出的就是帝道,然後纔是王道,最後纔是霸道。

可惜的是,儒家在現在並不流行,而且儒家那一套聽上去很美好,但是實行起來卻很困難,孟子的話大家一笑而過,然後各國接着爲稱霸而努力。

昭雎聽到楚王和陳軫的一問一答,心中瞬間出現一縷疑惑,難道楚王打算在楚國重用儒學?

這件事並不是不可能,儒家自孔子周遊入楚後,一直都有在楚國流傳。

吳起在楚國雖然以變革和軍事爲主,但是吳起本人受學於曾子門下(不是曾子),而後擔任魏國西河守,更是長期受儒家西河學派的影響,吳起的身上帶有很濃的儒家色彩。

其後,十幾年前去世的陳良,也是孟子認可儒學宗師。

接下就是現在以博聞強識著稱的屈原,身上同樣帶有濃重的儒家氣息,當然楚國道家思想依舊是主流,不可避免,屈原同樣受到道家的影響,再加上屈原本人積極參與變法。

屈原之後,未來還有一個到楚國來的荀子。

昭雎問道:“大王,難道想邀請孟子來楚?”

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
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