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

屈原聽到楚王詢問,心中也有一些爲難,他知道楚王對太學的學子並不放心。在他們沒有得到變法的紅利之前,他們首先是貴族子弟,然後纔是楚王的臣子。唯有他們在楚王這裡得到巨大的利益,自立門戶,成爲新的貴族之後,他們纔是楚王的臣子,纔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新法。

在成爲新貴族以前,在自立門戶以前,他們與家族聯繫太深,極有可能受到來自家族的壓力。若是變法主力全是貴族子弟,一旦他們從中作梗,胡亂解釋新法,那麼變法的事情,十有八九要崩。

所以,推行新法,必須要有一大批與貴族牽扯不深的人。

此時,屈原想起了西北方向的那個秦國,當初商鞅變法,同樣也是舉步維艱。在秦國變法進行了十年,接下來繼續深入變法,已經難以爲繼的時候,正是商鞅親自率軍攻打魏國,並不惜名聲,不惜背上罵名,以敘舊爲名綁架了魏軍主將,才大敗魏軍,造就了一大批軍功新貴族,這才讓新法得以存續。

就在商鞅大敗魏軍的第二年,在這一批新貴族站穩腳跟後,在他們的支持下,變法才正式在秦國全面展開。

屈原之前每每從史籍上讀到此處,不由深深的意識到,秦國變法的成功,不僅是商鞅本人爲成就千古大功而不拘小節,更重要的是,變法還得有一大批支持者,以及受益者,否則,變法豈能長久。

人亡政息,不外如是。

一想到這,屈原看了看楚王,這已經是楚王第二次將變法的事情託付於他了。

而現在,第二次變法纔剛剛進行一步,就遭遇到這樣的挫折,屈原心中不禁沉甸甸的。

不過,在已經變法失敗一次的情況下,又被楚王放在襄陽十年,此時屈原雖然感到壓力極大,但同樣也毫無懼意。

接着,屈原沉吟許久,心中已經有所決斷,拱手道:“大王,這次各地舉薦賢才的事情,已經就此夭折,若想獲得足夠的人才,臣以爲還需另想辦法。”

熊槐點頭道:“賢卿所言甚是,只是不知人才從何而來?”

屈原一臉肅然道:“大王,楚國的人才衆多,公門不少,私門更多。我楚國學派衆多,學問豈獨在貴族高第與大學太學。且不提老子學說,在楚國源遠流長,儒墨農三大學派,亦在楚國聲名赫赫。

太傅乃是道家大賢,老子嫡傳,門人弟子無數。楚墨首領已齒乃是我楚國工尹,這些年我楚國一直在扶持楚墨,現在,是楚墨回報楚國的時候了。農家之持牛耳者,許子正在主持修建江漢的水渠,其諸多門人弟子,正在爲其效力,這其中,也不乏可造之材。

大王只需向三人開口,哪裡還怕人才不夠?”

此言一出,一直在屈原對面旁聽的陳軫頓時臉色一變,急忙行禮道:“大王,此舉還需慎重,宜緩不宜急。”

熊槐聞言,看了看陳軫,然後又看了看屈原,露出遲疑之色。

令熊槐遲疑的不是屈原的建議不對,而是此刻這麼做,是否會得不償失。

雖然屈原的建議的確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此時去這幾大學派要人,卻有一個嚴重的弊端,那就是動搖朝中政局。

如今楚國朝中的政局,一向是以公族爲主,其他貴族爲輔,再加上高高在上的楚王,三者共享權力。楚國雖然人才輩出,各大學派也都在楚國紮下了根。但是,這些人卻無法大規模的參與到朝中來。

原因就是因爲遭到公族與貴族的抵制。

熊槐也不願意在這個收回地方權力的時候,打破郢都勢力的平衡,導致地方與朝中同時出現動亂。

所以,之前之所以明知道各大學派有人,但熊槐卻沒有去要,就是對朝中的貴戚的妥協。免得既讓地方離心,又跟朝中羣臣鬧翻,如此,那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更何況,這些來,楚國地方的勢力雖然削弱了不少,但是,隨着朝中權勢的增強,無論是熊槐這個楚王,還是朝中大臣,權勢都越發重了。

景翠昭雎等人,全都有了一塊自己的封地,財力私兵都有所加強。

這種情況下,熊槐覺得自己去個各大學派要人,無疑是表明他這個楚王要借各大學派的實力,與羣臣爭權。

這個誤會一旦形成,朝中羣臣必然會出現恐慌,如此,郢都難以平靜下來。

失去了實力強大的公族的支持,自己這個楚王與屈原等人,能否壓服地方,讓變法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熊槐心中沒底···

此時,屈原見楚王猶豫不決,自然清楚楚王的顧慮在什麼地方,想了想,開口道:“大王可是擔心引入各大學派的人之後,會造成朝中大臣的恐慌?”

熊槐點了點頭。

屈原見此,笑着拱手道:“大王,請給臣三天時間,臣必說服令尹,讓令尹親自向大王請求,引進各大學派的人才,以充斥地方。”

“哦!”熊槐一聽不用自己主動開口,而是讓景翠出面,頓時精神一振。接着,點了笑道:“好,三天時間,寡人還是等的起的。”

······

翌日。

爲迎接接子,熊槐一大早便帶着羣臣在宮外相候,並命人清掃從東門到楚宮的街道,以等候接子。

等候了大半個時辰後,熊槐遠遠的就望見一輛馬車疾馳而來,馬車到了近前,熊槐見是在城外相迎的屈原親自駕車,頓知接子已到。

待馬車停在不遠處後,熊槐不等接子下車,便主動邁步向前。

此時,接子等馬車停下,正欲下車,卻聽見屈原道:“先生,大王走過來了。”

接子聞言微微一愣,頓時想起昔日齊王的兩件事蹟來。

昔日王鬥見齊王,齊王派人請王鬥入宮一會,結果,王鬥卻說:

我去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前來見我則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背上趨炎附勢的惡名,敗壞齊王不愛大賢的名聲,還不如讓大王主動來見我,如此,還可成就齊王的美名,併成全了我。

齊王聽到這話,立即主動前去迎接王鬥。

另一件事,則是齊王見顏斶,齊王被顏斶狠狠的說了一頓,這才主動上前拜會。

此刻,接子一聽自己還沒有下車,楚王便主動前來相見,心中頓時一熱。

這次楚王可是與之前齊王不同,齊王是被說服的,也是被逼的。但是,自己可是什麼也沒有說,甚至還沒有下馬車。

而且,現在的楚王,可是名震天下的霸主,地位遠不是剛剛即位的齊王所比。而楚王給他的禮遇,已經超過齊王給他的禮遇。

如此,足見楚王的誠意。

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章 退意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四百章 往燕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
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章 退意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四百章 往燕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