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

張平來了又走,雖然熊槐打算用重禮籠絡於他,但是,對身負使命的他,卻全然無用。

於是,張平在收到楚王重禮禮遇的情況下,在楚宮中言辭極爲激烈的將楚王責備甚至臭罵了一番,就此,楚韓兩國正式絕交了。

半月後,昭雎率軍返回郢都,一回到都城,昭雎第一時間面見楚王。

“大王,臣有罪,因爲臣的緣故,導致大王的計略失敗,更導致大王受到韓國羞辱,臣死罪。”

說完,昭雎立即深伏在地,擺出一副請罪的樣子。

這一次韓國同楚國絕交的理由,不是楚國的援軍沒有抵達,而是楚相昭雎突然從戰場消失,以致宜陽孤立無援,韓國不得不向各國投誠。

如此一來,不僅使得楚國揹負了背盟的惡名,讓楚王遭到韓人侮辱,更讓楚國打算讓韓國主動背盟,然後爲將來再次攻略韓國的計劃落空。

如是種種,正是昭雎第一時間來請罪的原因。

身爲令尹,身爲直接當事人,這個鍋他得爲楚王背上。

熊槐聞言搖了搖頭道:“令尹請起,楚韓絕交的根本原因還是寡人未出兵救援,至於令尹的離開,不過是韓國的藉口罷了。這事與令尹無關,乃是寡人計略失誤,更讓令尹身處險境。”

說着,熊槐笑了笑道:“更何況,比起令尹安危來,區區一個韓國根本不值一提。”

昭雎一聽,頓時露出感動之色:“謝大王厚愛。”

接着,熊槐等昭雎直起身體,開口道:“令尹此時歸來,正是時候,不久後便是秋收時節,等秋收之後,寡人打算大規模徵召江漢百姓,一則向各國以示我楚國已經有了防備。

若是各國來襲,那這些百姓就是軍隊,若是各國未來,那這些百姓就是修建水渠的主力,到時,無論是防備各國,還是主持修建水渠,都有勞令尹費心了。”

昭雎立即拱手應着:“請大王放心,臣必不負大王所託。”

“好。”熊槐點了點頭。

另一邊,楚韓決裂之後,韓王與秦王率先在宜陽相會。

會盟結束之後,兩國達成盟約,韓國以公子咎爲質於秦,而秦國則歸還韓國焦地以東的土地。

與此同時,齊魏兩國大軍也相繼撤離新鄭。

而韓國派往趙國求援的使者太子幾瑟則留在了趙國···

十月。

楚國各地陸續收穫完畢,秋收之後不久,各地百姓開始不斷的調往郢都。

就在這個時候,秦韓魏齊四國之君,齊聚韓都新鄭。

郢都楚宮,熊槐與朝中重臣齊聚一堂。

“大王,新鄭的內應來報,四國之君相會,齊王魏王號召各國一同出兵,不過對於這一提議,秦韓以兩國交戰太久,無力繼續征戰爲由,拒絕了立即出兵伐楚的提議。

四國商討許久,決定將伐楚時間推遲一年,給秦韓兩國以休整時間。

目前,四國之君已經各自返回國中。”

熊槐聽完陳軫的稟報,笑了笑道:“果然不出所料,秦韓兩國交戰近年,國力損耗不小,尤其是韓國,損失必然是極大的。”

此時,陳軫聽到楚王說起韓國,立即認同的附和道:“大王英明,據韓國那邊的消息,恐怕這次韓國的損失,比我們所預料的還要大一些。探子來報,這次兩週秋收後不久,韓王便派出使者向兩週借糧,西周君與東周君無可奈何之下,已經答應了韓國的請求。

不僅將今年秋收徵來的新糧全都借給韓國,而且還允許韓國在兩國之中平價向百姓購糧。

而且···”

陳軫頓了頓,見殿中的其他大臣全都向他看了過來,笑了笑道:“大王,韓王已經派出大半朝中重臣,前往各地要求百姓補種麥米。爲此,韓王下令,爲了方便百姓製作麪粉,韓國將免費爲國中各地百姓提供石磨以及畜力。”

“這···”熊槐一怔:“如此說來,韓國真的很缺糧!”

說着,熊槐心中的石頭頓時落地,如果說之前他還對是否率先爭取與秦國結盟,還有一點點的疑慮,那麼現在,他徹底沒有疑慮了。

此時,昭雎聽楚王又嘀咕了一句,立即接着道:“大王,韓國缺糧這是毫無異議的。臣之前在宜陽助戰,韓國每月需爲臣提供二十萬石糧食,臣在宜陽呆了近九個月,韓國一共向臣提供一百八十萬石糧食。

其中,韓國最初提供的糧食,大半是新糧,小半是陳糧,但是,韓國新鄭被齊魏聯軍圍攻,那時,韓國急需楚國援軍的情況下,韓國提供的糧食,也全部都是陳糧,而且都是那種囤積數年的糧食。

所以,臣推算,韓國積存的糧食,恐怕是快要耗盡了。”

熊槐聞言,笑道:“好,如此就好,韓國大爲削弱,接下來,我楚國應對各國就要輕鬆不少啊。”

說着,熊槐目光掃過羣臣,沉吟道:“諸卿,既然各國不會來攻打我楚國,那麼這個冬天,咱們也別浪費了,抓緊時間,全力修建水渠。”

“是,大王。”

隨着楚王的一聲令下,早已聚集在郢都的二十萬百姓,便在昭雎的調度下,開始在雲夢江漢之間修起水渠來。

冬十二月。

就在楚國埋頭苦幹大力修建水渠的時候,趙國那邊傳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大王,趙王退位了。”

“嗯?”熊槐一愣。

退位?趙國內亂?還是那個國家突然偷襲了趙國?亦或者說趙王突然變糊塗了?

一時間,熊槐思緒千迴百轉,半響沒反應過來。

良久,熊槐定了定神,問道:“陳卿,到底怎麼回事?”

陳軫嚥了咽口水,拱手道:“大王,之前各國伐韓之時,趙王有意再次親自率軍攻打中山國,但是,趙王親征的事情,卻遭到以趙成爲首的趙國羣臣抵制。

他們勸阻趙王說天下風雲際變,國中不可一日無王,趙王棄國家於不顧,多年在國外征戰,對趙國不利,同時這也不是明君所爲。而且,趙國羣臣紛紛說趙王親征中山,萬一有意外,實在太危險了。”

熊槐微微一皺眉,心思一轉,便知道爲什麼之前趙王親征沒問題,而這次就不行了。

如今中山國已經被趙國四面合圍,滅亡指日可待,是以趙國羣臣都不願趙王親自去攻打中山國,搶走了滅國的大攻。

滅國的功勞···想想楚國之前滅亡越國,熊槐可是一口氣拿出了五座縣城,還有十幾座城鎮,還有超過五千戶的食邑,以做羣臣之賞。

中山國不比越國,但是隻要能率軍滅亡中山國,其主將,一座縣城跑不掉的。

想想趙王當時所面臨的情況,熊槐幸災樂禍的笑道:“所以趙王決定退位了。”

陳軫點頭道:“大王英明,趙國攻打中山國的事情,因爲趙國君臣的爭持而不了了之。不久前,趙相趙文病死,趙王便在決定下一任相國人選的朝議上,正式宣佈,他將讓位於太子何,並自稱爲主父。

同時,因趙王何年紀太小,無法處理國事,趙主父便讓肥義做趙王何的相國,且將趙國的國政全都託付於相國肥義。”

“···”一時間,熊槐也不知該怎麼評價趙王的行爲。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