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再次探測到的引力波~
雖然說馭星工程後續的商討會遭遇了百般困難,但一期的撞擊實驗仍然在繼續。
在經歷了長達一週的數據採集與間隔期時間後,一期撞擊實驗中的第二輪正在準備中。
火星外太空近地軌道上,瀚海號航天飛機懸停在北半球軌道上,在他們的腳下,便是火星最大的平原——烏托邦平原,也是馭星一號隕石撞擊的目標點。
地面上,採集撞擊坑數據的火星車和相關的自動化智能設備正在忙碌着。
那漫天的塵埃在經歷了數天時間的沉降後已經消散了不少。
雖然說要完全恢復到撞擊之前的清澈太空至少還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但至少現在從高空俯瞰地面已經能夠模糊的看到撞擊中心的場景了。
那直徑數十公里的嶄新環形山如同星球表面一個猙獰的烙印,中心區域還殘留着被高溫水流瞬間沖刷、切割出的傷痕。
而環形山底部,數個巨大的涌水口仍在噴吐着相對溫和但依然滾燙的間歇泉,泉水在環形山底部匯流,形成了一個被蒸騰白霧籠罩的、渾濁而溫熱的新生湖泊。
當然,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冰湖。
那是烏托邦平原的地殼被撞破後,地下水冰在撞擊過程中產生的高溫與壓力從地底噴發出來的水冰物質結合塵埃、岩漿在地面流淌時遭遇到極冷大氣而極速冷凍形成的。
不僅如此,在撞擊後的數個小時內,那富含礦物質的溫熱水汽在稀薄寒冷的火星空氣中凝結,形成持續不斷的冰晶,紛紛揚揚地灑落在環形山內外。
進而給這片新生的、依舊滾燙的死亡之地覆蓋上了一層形狀詭異的白霜,看起來就如同鋒利的劍尖一樣。
這種奇特的場景,也就只有火星這種特殊的環境能夠形成了。
與此同時,另一邊。
金陵,下蜀航天基地的院長辦公室中。
一陣敲門聲出傳入正處理着手中工作的常華祥院士耳中。
還沒等他說一聲‘請進’,辦公室的大門就被人粗魯的推開了,一道急促的中老年男聲緊隨而來。
“老常,徐院士他在不在這邊?”
辦公桌後面,常華祥站起身來,道:“他去京城那邊了,最近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進入了關鍵階段,他過去指揮了,你不知道?”
闖進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紫金山天文觀測站那邊的馮高院士,國內天文領域的大牛。
曾主導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合作項目,培養了60%以上的國內天文學科領軍人才。
本來這位年齡比他還大兩歲的老院士都已經退休享受生活去了,後面聽說徐川從NASA宇航局那邊購買了一臺比韋伯還大的空間望遠鏡,便風風火火的自己找上門來了。
如今擔任崑崙外太空空間望遠鏡的負責人,正在配合NASA宇航局與TRW公司安排過來的安裝人員調試崑崙鏡。
對面,馮高愣了一下辦公室中,深吸了口氣,緩了緩後開口道:“這個我還真不太清楚,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忙崑崙鏡的事情,沒太關注外面的消息。”
停頓了一下,他好奇的問道:“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情況如何了?我記得那邊好像已經進入對火星的勘探了吧?有最新的探測數據嗎?”
作爲一名天文學家,他對火星自然是感興趣的。
如果不是年齡實在是太大了,他早就申請加入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了。
常華祥笑了笑,道:“那邊現在正在進行一期撞擊實驗。”
聞言,馮高又愣了一下,有些驚訝的問道:“這麼快?”
常華祥笑着點點頭,一邊泡茶一邊道:“先坐吧,不急。慢慢說,怎麼,崑崙鏡發生什麼事了?”
“哦,對!”
說起正事,馮高院士也回過神來,眼神中帶上了一絲激動和興奮,快速的從包中摸出來了一份資料報告,聲音中帶着興奮開口道:
“大發現!”
“崑崙·外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參宿四產生的引力波漣漪!”
“這可是一種全新且未知的引力波!足夠載入史冊了!”
聽到這話,常華祥院士擡起頭看了過去。
他想起了上次徐川和他聊過的異常引力波數據和虛空場論中有關於恆星晚年會會產生一種‘殼層坍縮-激波’預言現象。
倒不是不相信這份預言理論,只不過當時徐川所分析的實驗數據是正在調試的崑崙鏡所觀測到的。
正常情況下,這種校檢照片和觀測數據並不具備太大的科研分析價值。
主要是校檢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誤差數據,會導致數據錯亂與失真,中間可能會分析出各種亂七八糟的現象。
就像哈勃望遠鏡當初調試的時候曾在南魚座距離地球25.13光年處,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它圍繞着一顆叫做北落師門的恆星公轉。
但正當天文學家想繼續研究它的時候,它竟然在調試完成的哈勃望遠鏡中消失了。
從2014年開始,天文學家就再也沒有觀測到過這顆“行星”。
而後面通過韋伯望遠鏡對這顆行星進行重新探測的時候,確認了這只是一件‘烏龍’。
簡單的來說,就是哈勃望遠鏡調試階段觀測到的天文數據有問題,實際上探測到的只不過是一片巨大的塵埃雲。
因爲數據的誤差,導致天文學家們在對其分析的時候,認爲它是一顆巨大的其他行星。
所以對於崑崙鏡調試時探測的數據,即便是徐川覺得這可能是一種全新的引力波,常華祥也沒太在意。
不過他記得當時徐川還留下了一句話,如果他的推測沒有錯的話,那麼上次觀測到異常引力波漣漪肯定不會是單獨的個例,伴隨着參宿四硅燃燒聚變的進行,這種異常引力波肯定會持續觀察到。
而現在,這份預言中的現象,重新觀測到了。 “參宿四的異常引力波?真的出現了?”
回過神來,常華祥院士看向馮高,下意識的開口問道。
沙發對面,馮高亢奮的點着頭,道:“沒錯!崑崙鏡的NIRSpec近紅外光譜儀捕捉到了來自參宿四方向的異常引力波信號。”
“經過數據分析與確認,我完全確認該異常引力波信號來自參宿四。”
“我已經聯絡了NASA宇航局那邊管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究團隊,正在對韋伯望遠鏡的探測數據進行搜索,尋找是否有無追蹤到相同的異常引力波信號。”
“如果韋伯也觀測到了,那這可是天文學上的全新發現!”
“一種來自非超新星爆發的恆星引力波!刷新了天文學界的記錄,彌補了我們對恆星的重大研究領域!”
“徐川那小傢伙也太猛了!竟然真的預測到了參宿四會產生這種特殊的引力波!”
“.”
從對方的手中接過了資料報告後,常華祥院士迅速翻閱了一下這份觀測數據。
正如馮高所說的一樣,如果真的證實這次異常的引力波信號來源於參宿四的話,這將是一次刷新天文學記錄的觀測。
畢竟作爲時空的漣漪,引力波通常由宇宙中劇烈的天體物理事件產生,如黑洞合併、中子星碰撞等等。
恆星雖然也能產生,但通常是恆星末期形成的超新星爆發才能產生引力波漣漪。
而像參宿四這種還處於恆星晚年的恆星,理論上是不可能產生引力波的。
如果真確定了這次的異常引力波是參宿四發現的,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天文學界一項足以載入史冊的觀測成果。
沙發上,常華祥院士翻閱着手中的觀測數據,看着報告上那些看起來有些奇怪引力波圖像,好奇的開口問道。
“這個繪製的引力波譜圖,怎麼和我之前見過的不太一樣?”
資料報告上,針對參宿四的觀測數據已經通過超算整理繪製成了圖表。
通常來說,正常引力波信號在時域上的波形通常類似正弦波的特定變形,頻率較爲穩定且可預測。
且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具有特定的波形和頻率特徵會與已知的天體物理模型相契合。
但這一次由崑崙鏡探測到的異常信號的頻率波動範圍極爲特殊,其引力波信號卻呈現出獨特的模式,與以往任何記錄都不相符。
它既不同於典型的雙黑洞合併產生的高頻信號,也非中子星緩慢旋近過程中的低頻信號。
不僅波形顯得極爲複雜,不具備常見引力波信號那種簡潔而規律的形態。在信號的強度變化上,同樣表現出不規則性,並非如預期那樣隨着距離的增加而平穩衰減。
如果要通俗一些形容的話,這次參宿四散發的引力波信號就像大A的股市曲線一樣、其波形在短時間內出現多次急劇的起伏和轉折,頻率也如無序跳動的音符,毫無規律可循。
不僅僅是引力波的波形方面數據顯得極爲異常,就連強度方面,這一次的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都與正常信號截然不同。
正常來說,引力波的信號會遵循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衰減規律。
但這一次探測到的參宿四引力波異常信號在傳播過程中,強度時而急劇下降,時而又出現短暫的增強,彷彿受到某種未知力量的調製。
沙發對面,馮高院士笑着解釋道:“這就是它與其他引力波的不同之處了。”
“按照徐院士提供的理論,大質量恆星晚年在進行硅燃燒時產生的超高的溫度會導致中微子輻射壓驟減,而外層硅燃燒殼層在0.03秒內坍縮速度達到15%光速。”
“當中微子輻射壓驟減以及硅燃燒殼層坍縮的速度超過一定界限時會產生殼層坍縮-激波,並引發時空劇烈震盪,從而形成引力波。”
“而在這個過程中,在參宿四強大引力的潮汐作用下,發生了物質的重新分佈或內部結構的劇烈變化,從而導致時空的局部扭曲,產生異常引力波信號。”
“簡單的來說,就是參宿四內部硅聚變燃燒坍塌產生的引力波,會在參宿四內部物質重新分佈的影響下變化,從而使得它的橫波產生了劇烈的變化,造就了引力波譜圖的異常。”
“這絕對是物理學界中的一個大突破,說不定因此獲得諾獎也有可能!”
說到這,這位如今已經八十多歲的老院士風風火火的站了起來,一把拾起了桌上的資料報告就朝着辦公室外走去。
“不行,我得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傳給徐川!”
“他不在你這兒我就不坐了,先走了!”
沙發上,看着風風火火跑出去的馮高,常華祥笑着搖了搖頭,端起茶几上的瓷杯抿了一口。
雖然他並不是一名天文學家或天文物理學家,但他倒也能理解馮高的激動。
2017年的時候,雷納·韋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三位物理學家因利用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由兩個黑洞合併引發的引力波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如果是從重要性上來說,提出了這種特殊引力波形成理論,並且觀測到了它存在的恆星引力波遠比2017年的發現更加重要。
畢竟2017年的成果僅僅是觀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理論是愛因斯坦提出的。
而這一次的理論和觀測結果,卻都是徐川完成的。
儘管後者的觀測並不是他一手主導的,但對參宿四的觀察卻是他提出的項目。
從這方面來說,獲得一枚諾獎絕對足夠了。
只不過對於徐川來說,諾獎也並非那麼的重要,畢竟物理學獎他已經拿到過了,而且還不是一次。
但對於馮高來說,說不定他能借此獲得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涉及到這樣一枚代表科學領域最高榮譽的勳章,恐怕沒幾個人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