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

以前的長安,人口很多,很繁華,很先進。

現在的長安,人口已經不是多字可以形容的了。也不是繁華,先進這麼簡單的字眼能夠形容的了。

整個長安在冬天本來就沒什麼事情做,天空中除了趙氏燻肉分佈在長安城的各個燻肉坊冒的白黃煙之外,就是蒸汽機的黑白煙。

一處高樓上,劉據揹負着雙手,漠然之間,顯得居然有幾分深沉:“看看長安城什麼最高?”

蔣不疑吃了一口蔥油肉餅,一遍咀嚼,一邊:“水塔。”

劉據:“知道以前什麼最高嗎?”

蔣不疑:“箭塔?”

劉據:“都錯了也都對,過去現在,長安最高的一直都是觀星臺,只是現在技術進步了,觀星臺更高了。”

“人對於科學的渴望,對於未知的探索的慾望是沒法停息的。”

“除此之外,以前是箭塔最高,而現在是水塔。”

“箭塔最高,是因爲長安城密佈宮殿,箭塔可以監視每一條街道,監視每一個走過的人。”

“而現在水塔高是因爲,水足夠高,纔有壓力從水管落到每戶人家裡。”

蔣不疑點了點頭繼續吃蔥油餅:“嗯嗯,然後呢?”

劉據偷偷看了蔥油餅一眼:“然後你還不明白嗎?水塔最高意味着什麼?”

蔣不疑:“意味着什麼?”

劉據:“根據我的觀察,意味着長安城的主要鬥爭從對不安定因素的監視變成了對經濟的提振。”

這一點蔣不疑要否認的:“不對,這個我找專業人士問過了。”

劉據回頭狐疑:“嗯?”

雖然劉據是個小孩,但是長安城有幾個人比劉據還專業啊?

蔣不疑:“其實水塔高不只是爲了給水加壓,水塔修的高,還可以當防火瞭望塔用。以前的箭塔也是瞭望塔,並不是真的要從上面射箭下來。而現在的水塔也是做瞭望用的。只是觀察的對象是從可能反叛的人變成了火。”

“只是,無論是火,還是以前的可能反叛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是不安定因素。”

“專業人士說過,經濟發展的第一條也是社會的穩定。”

劉據思索了一下覺得有道理:“這個專業人士有點厲害,這麼說來,世界從來都沒變過。”

蔣不疑:“這麼說的話,其實還是變了。比如以前可能造反的人,現在一丁點成功地可能性都沒有了,所以箭塔纔沒有加高的需求。而以前長安雖然全是木和泥房子,但其實不容易因爲失火造成大損失。而現在雖然是水泥房子,但其實失火的可能性變大了。”

“應該是因爲以前的百姓用不起柴火,而現在每家每戶都有竈頭吧。”

劉據點頭:“以前老師老教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都不屑一顧,現在看來還真有點道理。比如水塔有防火瞭望的功能,我就不知道。”

蔣不疑這時候纔看着自己吃了四分之三的肉餅:“你要不要吃?”

劉據煩躁的擺了擺手。

蔣不疑:“還是第一次看小孩子不喜歡吃東西的。”

劉據:“不,不能這麼說,不是不喜歡吃,是不愛吃。”

蔣不疑攤手:“有區別?”

劉據:“喜歡吃是喜歡吃,但是不愛吃剩的。”

“逆徒,你居然在剛開始吃第一口前不想到尊師重道,等吃剩的吃不下了,才喊爲師!”

爲了證明自己並不是吃不下了,蔣不疑一口就把剩下四分之一塞進了嘴裡。

開玩笑,哪有什麼天生神力?只是從小幹事兒多練力氣多,吃的多,所以力氣大罷了。

劉據本來是很想吃那剩下四分之一的,現在四分之一都沒得吃了。

回過頭望向長安城,雖然人間煙火如此誇張,千根菸柱在長安城上空直通天際,但劉據心中一片悲涼。

靠這個徒弟恐怕是養不了老的。

蔣不疑哈哈大笑:“看吧,我怎麼能是吃剩下才給你的呢。”

說着蔣不疑從懷裡掏出了另一個蔥油肉餅:“其實你的那個在這兒。”

“剛剛我看你有感而發,還以爲你要賦詩一首,就沒有把蔥油餅給你。”

“倘若你未來出名了,而史官記載你當初手握一個蔥油餅寫詩,實爲不雅。”

劉據心滿意足的拿過了肉餅,狠狠地咬了一口:“不雅?雅都是人想象出來了。長安城最有文化那兩個人,都什麼樣知道嗎?一個老不羞,一個小不羞。”

“長安城最出名那兩個老師,一個滿嘴仁德,然後天天拿着一本策畫個圈圈詛咒別人。另一個天天挎着劍,誰敢說他不是,就得挨砍。”

蔣不疑:“這很有道理啊,知識就是力量嘛。”

說着,蔣不疑拍腦袋:“你是不是好久沒吃飯了,怎麼很餓的樣子?”

劉據也不想啊,劉據喜歡吃新穎的東西,而皇家御廚又不是天天出去,長安城的流行風尚一天一變,很多剛搞出來的美食御廚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做出來了。

以前劉據經常花錢買。

最近劉據窮的,直接沒錢買了。

劉據:“是窮,最近都沒錢買糖葫蘆了。”

蔣不疑叉腰大笑:“哈哈哈,你算是趕上了,過幾天我帶你去吃席!”

劉據拍大腿:“太好了!”

這樣一來,最近就能吃兩次席了!

這樣一來,就算一段時間買不起吃的,也沒事兒了。

“哪一天?”

蔣不疑:“黃道吉日,初九。”

劉據:“……”

蔣不疑看劉據臉色不對,疑惑:“?”

劉據:“我還以爲我能吃兩頓席呢。”

蔣不疑:“我建議你跟我去吃席,因爲全天下應該沒有人比我去這一家吃的席更好了。”

劉據鄙夷之。

沒見過世面。

蔣不疑:“而且,跟我吃席,你可以去內院吃。”

內院?劉據下意識就要說:跟着我去你可以進廳裡吃。

話說到嘴邊,劉據突然意識到。

吃的是同一個席?

初九這天,除了姐夫之外,還有誰辦酒還分內外院啊?

蔣不疑嘿嘿一笑:“被震住了是不是,沒想到我在長安城也是關係戶吧?哈哈哈哈!”

劉據:“厲害厲害,地址在哪兒?”

蔣不疑拍胸脯:“當然是霍府。”

劉據:“好,我去,到時候我混到內院門口,你去內院門口帶我去。”

蔣不疑:“啊?我跟你說武侯的婚禮很好玩兒的,很多以前的人沒有的項目,各種好玩兒的活動,還有接親活動什麼的。”

“你可以早上就跟我去,還有紅包可以收呢!”

劉據內心吐槽,你這個逆徒,你是男方接親隊的好嗎?我是女方攔路隊帶頭大哥知道嗎!

男方接親隊收的紅包哪有我收得多?

“不了不了,我那個婚禮要是禮都送了不吃點,豈不是虧大了?我先去摟一頓,然後再去霍府,然後你帶我去摟一頓。”

蔣不疑:“你能進得去霍府嗎?”

劉據:“你看我才十歲,我隨便跟着誰也就混進外院了,只有進內院纔有人覈對身份吧,到時候才需要你來帶。”

劉據又想了一下,開口:“要不然你也先跟我去摟一頓,然後再過去。”

蔣不疑:“不了不了,我去不了,我在霍武侯的接親隊裡面有活兒呢。”

劉據三兩下就給試出來了。

還真是男方接親隊的。

講完了今天的課,劉據才問石德:“查查蔣不疑,他是霍府的人?”

石德疑惑:“啊?太子您不知道?”

劉據擺手:“我爲什麼要知道?”

石德:“太子,您在博望苑的人工渠遇到他,除了三府核心子弟和我們太子府的人,誰能去哪個地方啊?”

劉據這才反應過來。

“哎?我真傻,我怎麼沒想到這一茬。”

“所以你們都認識他?”

石德:“蔣不疑,武侯的車伕嘛,接班項緒,很出名的!”

劉據拍大腿:“哎呀,原來是對手。”

在得知婚禮的規則之後,劉據早就入戲了,婚禮還沒開始,已經防禦上了。

“有什麼辦法坑他點不?”

石德:“攔路錢。”

劉據:“就這?”

石德:“每道門都攔。”

劉據:“妥了,就這麼決定了。”

“不對……”

劉據突然想起,還答應了和蔣不疑去內院摟大席呢,要是被認出來,不就沒意思了?

劉據回憶起來,確認蔣不疑不知道自己是太子,因爲他不夠恭敬,所以自己纔沒收這個徒弟的,現在如果說破了就不好玩兒。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他們被要了紅包,但不知道我是誰?”

石德:“要不您也戴個紅蓋頭?”

劉據翻白眼。

石德繼續出主意:“戴個面具?”

劉據:“穩了~!”

……

霍海的婚禮,並沒有按照大漢的規矩來,如果按照這個規矩來那不白玩兒了?

結婚結婚,黃昏的昏,雖然舉葫蘆共飲什麼的還是有意思的,但是這些都是自己關起門來的項目。

霍海把前世那一套給帶了出來。

這一套舉措,一方面是爲了把有些習慣給帶過來,而另一方面,是爲了提升女子的地位。

還有爲了賣房子。

這個邏輯很容易想得通。

一般來說,女子出嫁後,她就不屬於這個家庭了,那麼她的房間,自然就留作它用了。

可如果這個房間舉辦過一些儀式性的事情,這個房間自然就有了紀念意義,那麼就很有可能保存下來了。

比如本來一個家庭只需要是三個房間的,最小的孩子跟着父母住,等女兒出嫁了,最小的孩子就去了這個房間住了。

但倘若一個家庭,要給嫁出去的女兒留一個房間,那麼,這個家庭就需要四個房間了。

他們這是一種變相的提升房價的手段。

同時也是提升人口素質,降低人口膨脹速率的舉措。

道理很簡單,你都都在這個人身上投入了五萬大錢了,那多投入一萬讓她讀書,是否就很容易做出決定了?

倘若一個家庭在一個人身上一毛不拔,那誰還能指望這個家庭在她身上投入金錢讓她讀書認字?

長安城現在的人都富裕起來了,但他們很多人不知道錢花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答案的第一序列是投資,第二序列自然是花在家人身上。

那爲什麼是用婚禮的儀式來完成這個呢?

答案早在霍海最早提出掃盲的時候就已經答過了。

掃盲最管用的方法,不是告訴別人讀書有多有用,而是讓所有人都覺得不讀書很丟人。

簡單來說就是,面子比功能性更重要。

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一種正常的思維,他們是不會因爲讀書認字的作用去讀書的,哪怕是掃盲成功地時代,都有大量的人根本不是因爲讀書有用纔讀書的,而是因爲文盲可恥纔讀書的。

同樣的道理,要讓每個家庭在女孩身上花錢,也不是要讓他們意識到女孩的作用,而是要讓他們避免丟人。

如果這一套習慣延續下去,以後但凡嫁女,一定會有人來到人家裡看,那佈置閨房就是必然的。

佈置閨房的成本一定要花,那麼父母就不會是要用的時候臨時做,而是提前就把這閨房給留出來了給女兒了。

這個邏輯就好像反正到了這一天就要用車,不用很丟人,那用車這麼方便,我幹嘛不早點買?

同樣的道理,一人一個房間很方便,被人知道家裡不是一人一個房間很丟人,那我幹嘛不早點買?非要一家人擠了一輩子,別人來看的前一天才搞個房間出來?

霍海對於虛空的提高誰誰誰的地位沒有絲毫想法,也沒有強行去做這種事情的理由。

但是爲了提升人口素質,用一些小手段,是可以的。

這件事情還是因爲衛長公主的提醒霍海纔想起來的。

因爲當初賜婚之後按道理霍海和衛長公主應該馬上完婚纔對,不過當時衛長公主想起了科學報上刊載的事兒,說晚育能提升孕婦的存活率,加上科學報開始對大漢人均壽命提高估計,所以大家認爲現在的人更適合晚婚而不是以前那樣十二歲結婚了。

於是衛長公主和霍海商量要在新的一年再結婚,到時候自己和霍海就都二十歲了,這樣就是爲天下人作表率。

霍海突然間想起,所謂潮流,就是上行下效。

那麼,自己就應該把現代婚禮那一套給搬過來。

這一套搬過來之後,能起到太多的表率作用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刺激二手房銷售的加多,這樣一來才能帶起房地產市場,以強勁的動力,帶動大漢的高速發展。

房地產行業至少要膨脹個小二十年。

二十年後,也許大漢的手就已經探到五大洲了,到時候再用這個地方回來的利益,輕鬆就能彌平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副作用。

而這一點,在霍海把事情上報給劉徹的第一時間,就被劉徹看了出來:“賣房子的舉措?”

霍海嘿嘿笑。

“怎麼能是因爲賣房子呢?是提高人口素質。”

劉徹不信:“八成是爲了賣房子,兩成是爲了別的,其中有一成是爲了提高人口素質就不錯了。”

霍海這才嚴肅起來:“陛下,時代變了,以前,人口就是財富。”

“現在開始,在大漢範圍內,低素質人口,就是巨大的拖累,這個拖累,會拖累的大漢永遠進步不了。”

霍海還深深的記得前世的三哥。

那傢伙,十比一的奴、人比,什麼政策都執行不了。

別看百分之九十的低種姓人口在給高種姓人口服務,並付出了一切,但落實到大環境上,就反過來了。

十分之九的人口不信科學信神,每天都是數不清的逆天行爲,如何發展?就不說逆天行爲了,就算十億人裡面出一個爆炸性新聞,都能舉國變成笑柄。

可能有人要說,人歐美也信神啊,怎麼沒有這樣?

答案是信個屁。

嘴上說信,和真的信是兩碼事。

在國內說‘顧客就是上帝’意思就是,你看好了我要騙你了。

不是,國內誰信上帝啊?

在歐美說‘顧客就是上帝’意思就是,我看看你是真傻假傻。

真要是有人信上帝的話,歐美的商業欺詐怎麼會那麼多,奸商大資本家怎麼會那麼多?還是說世界上有個基礎物理規則叫做‘信上帝當不了資本家’?

有沒有可能是反過來的,是這羣人壓根就沒信過,只是嘴上信?

所以,不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要看他做了什麼。

從行爲以及他們‘顧客就是上帝’的賭咒,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出結論,真沒人信。

當然,這個問題本身並不是信神等於低素質人口。

是羣體信神等於低素質人口。

原理還是那句‘人羣表現出的智力是以最低智力的人作爲標準的。’

本來信神就容易狂熱,加上人羣表現出的智力是以最低智力的人作爲標準的,這兩條合起來不就是又低智力又狂熱?

這不是低素質人口是什麼?

這裡面的最基礎的問題其實是一條線,倘若國民裡,有一半以上人不信神,那這個debuff就激活不了。倘若過線,那就百分百激活。

所以,讓每個人擁有一個房間的潛臺詞是每個家庭對每個子女都要有一定的養育成本投入下限。

每個家庭對於每個子女有一定的養育成本投入下限,等於更容易讓每個家庭送每個子女讀書。

約等於容易掃盲成功。

再約等於人口素質大幅度飛躍。

這個邏輯鏈條,離譜程度就好像,因爲左腳先跨入門檻,可能導致了公司破產所以被開除了一樣離譜。

這種離譜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實的就算推理過程有邏輯,也不一定是真的,因爲可變因數太多了。

但對於劉徹而言,這件事情是穩賺不虧的。

就算這個邏輯推導不成立,單純的賣了房子,那也是大賺特賺啊,誰叫長安的地現在都在劉徹和霍海手中?

三年前開始發展長安城,加上發展新城,那時候霍海和劉徹收購了渭河邊的土地,往外賣。

新城的發展,容納了大量的人口,讓普通人覺得長安的房子夠住了,其他區域的房價開始平穩甚至降價。

這個時候,霍海和劉徹收購了萬年縣的土地。

萬年縣的規劃現在已經擺上了檯面。

現在劉徹正在霸上或者說在白鹿原的他爺爺霸陵之外的土地上修建宮殿羣,這其他地塊也早就被他們倆買下了,因爲工人都去修公共設施去了,修宮殿的人少,所以新宮殿要修三四年。

再過個兩年宮殿修好了,到時候再在城南城東修房子賣。

等再過兩年宮殿繼續往西移動,到時候房子往西修。

這樣一圈修下來,未來十年長安城光是房地產行業,就能幫劉徹提供五個舉國形大項目的全部資金。

劉徹不需要其他理由,也全力推動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更何況這事兒還有別的好處。

這算是打一瓢有一瓢,可能還能順便抽個獎,不抽白不抽。

自從大年初一祭祖儀式過去後,長安人也開始學習祭祖的方式。

給自己家先人燒紙欠條,燒紙疊的金銀和黃紙。

還有什麼紙馬車啊,紙房子別墅啊。

“老祖宗啊,以前家裡窮,沒陪葬的,就一牀蓆子。現在高祖老人家享受的您也能享受到了,雖然規模小點,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您缺點什麼就給我拖個夢!保佑咱家兒女雙全財運亨通啊老祖宗!”

“爹啊,日子也是好起來了,這下您在地下也能用上地暖了,咱家在地上也是今年冬天才用上呢,這就給老爹您安排上了,您保佑我多賺點,明年我再給你燒倆娘們兒。”

旁邊的兒媳婦一腳踹了上去:“你說什麼呢?”

大年第一週,突然之間流行上了祭祖。

大家都盯着霍海呢,人家那麼做自然有人家的道理,要不人家怎麼發跡的,怎麼崛起的,怎麼成了全天下最富的人的?

好好看好好學!

現在祭祖這套學會了,看看霍家是怎麼娶媳婦兒的。

其實這兩年,婚禮改變已經很大了。

當初霍海發明了鳳冠霞帔,然後公主和皇后就允許了其他女子在結婚這一天的時候佩戴鳳冠霞帔,甚至衛長公主還允許了所有女子任何時候都能帶髮簪,宣佈髮簪不再是長公主專屬首飾。

所以那之後,長安城結婚的富人家庭在怎麼也得整一個鳳冠霞帔,而普通人家庭怎麼也得整一套銀釵首飾。

而賣這些首飾的店,就是當初的霍氏珠寶,現在轉讓給衛長公主了。

而初九,霍武侯要迎娶衛長公主了,幾乎所有人都盯着呢。

和以前那種規矩不同,這一次霍海大清早就要出門去接親。

全長安的百姓都等着看熱鬧。

甚至這一天不少人選擇了翹班。

開什麼玩笑,聽霍府的下人說了嗎,二百霍氏欠條一個包的紅包,包了八大車,說是每個環節都撒着玩兒。

萬惡的資本家啊!他居然撒錢玩兒!

這誰還上班啊!搶一個等於上兩天班兒!

早上,霍海還沒出門呢,王內侍已經到了霍府門口。

看着霍府門口幾十米寬的範圍都快被擠滿了,王內侍也是當衆宣旨。

“霍武侯問陛下請的旨意,列位聽好了。”

“大漢以來文武新官大多爲郎官,顧,以春闈科舉國考通過者作爲新郎官,意思爲即將做官的人。新郎官遇帝非行駕不拜,遇官不拜。非降旨,將不可徵,刑不可加。”

很多人聽到都討論了起來。

在這個春天要發生很多事情,大漢已經停了兩年的官員選拔了,官員嚴重不足,這一次就是要通過春闈科舉來補上了,如今這個新郎官的旨意的確是有指向性的。

不過這跟霍武侯有什麼關係,霍武侯幹嘛在自己大婚這天請這個旨意?

王內侍繼續:“霍武侯請陛下旨意,特批天下所有男人新婚這一天爲新郎官,在這一天享有新郎官的所有特權。”

這件事情本來是唐朝開始的,不過科舉這事兒現在從大漢開始了,那新郎官這事兒自然也是從大漢開始了。

只是新郎官本身指的就是新科進士,所以給新郎官這個特權前,當然要先規定新科進士的特權。

這個其實也不算是特權,而是一種人才保護。

因爲很多考科舉的人,是普通人,他們的對手極有可能是各種官宦子弟或者貴族子弟。

他們中了,貴族子弟就中不了。

但他們沒了,那名次可就要往下落了。

所以,新郎官這個權利給出來後,就意味着以後但凡有人科舉中了,除非皇帝親自降旨,否則不允許徵兵不允許上刑。

而假如某個進士本身犯了事兒,皇帝自然知道下旨在殿試的時候重判。

這樣就能避免新科官員還沒上任人就沒了。

而給所有新婚的人這個權利,其實也是象徵性的,也能避免一些麻煩。

比如某個迎親隊伍萬一路上遇到了官員或者貴族,按道理他們應該讓路的。

有了這個規定後,官員貴族要是非要講究,反而會被人罵。

這樣一來婚禮隊伍就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了。

百姓辛苦一輩子,在這一天順一點當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劉徹也給了旨意。

關鍵是這一條几乎只是象徵意義的,既不會讓貴族們覺得權利被侵犯了,又保證了百姓的權利。

“難怪說是請旨,霍武侯還真不需要這個旨意,這個旨意是給咱們的啊。”

有人反應了過來:“既然是給咱們的咱們就該接旨啊!”

一羣人烏泱泱的跪了下去。

“草民接旨!!!”

王內侍看他們接旨了,心想是不是不對,專念一想,好像沒毛病,是他們接旨沒錯了。

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了轟隆隆的聲音。

六個火車頭,居然轟隆隆的開到了這裡來。

一大羣人都傻眼了。

甚至忘了起身。

仔細一看,這火車頭和普通火車不一樣,這不是鐵輪子的火車,到時更像馬車的架子上放了個火車蒸汽機!

這是什麼?蒸汽機馬車?這也沒有馬匹拉車啊?

這叫蒸汽機車?汽車?

排頭的車是蔣不疑在開。

他成爲霍海的司機後,早就被研究員們給通知了。

研究院的大佬們得知霍海要結婚之後,就在考慮獻禮的問題。

但是這個獻禮不可能是金銀珠寶,那是霍海最不缺的東西,也是最沒有意義的東西。

但也不可能是什麼研究成果報告。

誰結婚那天要看這種東西啊?

再說了,有好的科研結果大家都搶着在科學報登報,免得被別人同步研究的後研究出來的給登報了呢,那可就虧大了。

那能是什麼?

就有人想到了車的事情。

在火車出來後,大家就設想過能在普通道路上開的車。

一開始這方面是沒有任何進展的,雖然馬車的車底盤在瘋狂的飛速發展,比起第一代馬車的底盤已經高級了很多,比起原始的木馬車底盤,那更是有了天差地別的區別,根本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

但,蒸汽機沒法放在馬車上,車輪承受不住。

但是,去年橡膠草出現後,部分研究員開始跟着金北研究橡膠後,就有人再度想到了蒸汽機車這個項目。

現在有了橡膠,有了車輪,不就可以做蒸汽機車了嗎?!

於是他們就開始集中攻堅。

甚至連更高級的軸承都被他們給搞了出來。

這一點霍海都還不知道,霍海並不知道他們已經掌握了熱脹冷縮配合掄大錘的精密軸承製造法。

不過霍海也不需要知道。

研究員們問了霍海太多和車有關的技術了。

如果霍海真是本地人科學大拿,就算他們問了再多,霍海也不會在腦中把這些東西抽象拼裝成一輛汽車。

但是,霍海不是本地人,霍海是先知道車後知道這些技術的。

所以他們問的問題霍海早就清楚他們在做什麼了。

但是霍海真不知道他們準備蒸汽車是爲了今天。

六輛蒸汽車來到了霍府門前,他們和火車一樣都是刷上了黑漆,來儘可能的避免生鏽。

而正面又刷上了一圈白漆,作爲醒目的標誌,提醒前面的人這裡有一輛車。

整個車頭高高聳立,比霍海見過的最老爺車的老爺車引擎蓋還高。

這樣一來,駕駛座就更高了,駕駛座都不在引擎蓋後面,而是在引擎蓋前面。

當然,這種動力的車還考慮什麼流體動力學什麼破風?這就是個大力飛磚,本來就是能量利用率不高,扭矩大。

駕駛座是安排在車頭正上方的,他背後就是兩根菸管,一根黑煙煙管,一根水蒸氣煙管。

水蒸氣煙管噴着蒸汽,帶動着汽笛呼嘯。

“嗚~~~~~”

而後面,就是如馬車一樣設計的轎箱。

能夠載對坐四人,後面還有個長板兒,可以放東西,也可以儲存備用煤炭。

這個東西,幾乎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卻非常震撼。

火車這種東西永遠在固定的軌道上開,看起來不夠震撼。而蒸汽車來到了衆人之中。

才顯得恐怖。

不是那種鬼怪的恐怖。

而是“世界已經發展成這樣了嗎!?我到底錯過了什麼?”的恐怖。

不需要馬拉的車,又沒有軌道,想去哪兒去哪兒的車!

大家還記得第一輛火車跑的時候的樣子,現在鐵路越來越長,火車越來越多。

也許未來,滿大街的貴族都會有自己的車,到最後,普通大富豪也能擁有自己的車?

甚至在路上出現無軌道的蒸汽車,可以讓平民買票乘坐的?!

霍府裡,穿好衣服的霍海在門口等着迎親隊集合呢。

卻聽到了汽笛呼嘯,霍海眉頭一挑:“嗯?火車開到這兒來了?不對吧?”

陳管家打開了正門,霍海就看到了蒸汽車。

“汽車?!”

霍海自己就算已經早就知道了消息,真看到這傢伙時,也忍不住正經了。

第一輛車上,蔣不疑嘿嘿笑着下車,然後揮手:“武侯!人齊了,時辰到了!”

霍海整理了一下衣服:“撒紅包!”

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第8章 萬人圍觀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第29章 卜式哥們兒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54.第154章 (大章)帥得呀匹!第29章 卜式哥們兒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68.第168章 (大章)董仲舒悟天道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183.第182章 (大章)橡膠計劃第79章 熊貓來了!175.【12月抽獎活動】第91章 我不是戲祖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37章 製造價值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151.第151章 (大章)你這賤嘴第203章 (大章)大漢的少男少女們133.第133章 (大章)開河道時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101章 上樑不正(今日已萬字更新)第202章 (大章)爲國做鴨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70.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第244章 有限空間(新年快樂!)第66章 霍家夫子第102章 悠閒日子181.第180章 (大章)漢幣潮汐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43章 梅雪鬥春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216章 (大章) 鐵甲艦!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第53章 各有打算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第95章 教育產業第73章 公主假日(求首訂)第43章 梅雪鬥春第33章 秉冬將至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第30章 封鋼鐵俠第53章 各有打算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121.第121章 三大夫子塑像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第43章 梅雪鬥春第94章 說學逗唱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第107章 新式學堂(萬字更新)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226章 (大章)大議會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47章 就叫熱量第102章 悠閒日子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218章 (大章)粵地粵人粵菜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1章 管不住褲腰帶第74章 天造地設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3章 委以重任?第50章 長安萬年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第12章 學習?學個屁第102章 悠閒日子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158.第158章 (大章) 時代的列車,司機到位!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90章 雪漫長安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第84章 鉅子鋸子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第113章 轟動長安!第50章 長安萬年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13章 董夫子倒吸涼氣第26章 圖窮匕見第12章 學習?學個屁
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第8章 萬人圍觀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第29章 卜式哥們兒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54.第154章 (大章)帥得呀匹!第29章 卜式哥們兒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68.第168章 (大章)董仲舒悟天道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183.第182章 (大章)橡膠計劃第79章 熊貓來了!175.【12月抽獎活動】第91章 我不是戲祖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37章 製造價值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151.第151章 (大章)你這賤嘴第203章 (大章)大漢的少男少女們133.第133章 (大章)開河道時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101章 上樑不正(今日已萬字更新)第202章 (大章)爲國做鴨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70.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第244章 有限空間(新年快樂!)第66章 霍家夫子第102章 悠閒日子181.第180章 (大章)漢幣潮汐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43章 梅雪鬥春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216章 (大章) 鐵甲艦!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第53章 各有打算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第95章 教育產業第73章 公主假日(求首訂)第43章 梅雪鬥春第33章 秉冬將至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第30章 封鋼鐵俠第53章 各有打算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121.第121章 三大夫子塑像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第43章 梅雪鬥春第94章 說學逗唱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第107章 新式學堂(萬字更新)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226章 (大章)大議會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47章 就叫熱量第102章 悠閒日子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218章 (大章)粵地粵人粵菜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1章 管不住褲腰帶第74章 天造地設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3章 委以重任?第50章 長安萬年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第12章 學習?學個屁第102章 悠閒日子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158.第158章 (大章) 時代的列車,司機到位!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90章 雪漫長安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第84章 鉅子鋸子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第113章 轟動長安!第50章 長安萬年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13章 董夫子倒吸涼氣第26章 圖窮匕見第12章 學習?學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