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

隆武二年正旦到三月,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對明朝佔據絕對軍事優勢的大順軍,卻突然集體停下了進軍腳步。

一方面是因爲順軍經過長達半年的征戰也急需休整;另一方面則是大順方面需要消化掉已經佔領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此外,也是陸四給明朝方面時間,讓他們認真審視《告明朝軍民書》,好好想一想是繼續頑抗到底,還是選擇向大順臣服,使和平真正降臨華夏大地。

當然,軍事手段是停止了,但政治手段卻以數倍於隆武元年的措施進行着。

瓦解明軍淮西集團成了大順方面開春首等大事。

自正旦起,便有大量順軍的情報人員潛入明軍控制區。而順軍方面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只要和明朝官員有一丁點關係的都是書信如雪片般飛往南方。

正月初九,原明朝秦王、晉王兩個宗藩竟然由揚州抵達鎮江。南都方面很多人以爲這兩個親王是逃回來的,不想兩親王卻坦誠自被俘後大順方面從未禁他們自由,且對他們這些宗室親藩甚是禮遇。

二王此來也並非是受大順皇帝差使前來南都勸降,而是以大順治下自由之人身份前來南京祭拜太祖皇帝。

接下來果如二王所言,他們除往孝陵祭拜,並不曾去謁見弘光皇帝,也不曾與南京的任何宗室有來往,更未與官員密談。

在南京呆了數日,二王又去了蘇州,之後又雙雙去了杭州,說是春暖花要開,從前因爲封藩原因無法離開封地,如今爲自由之身,當在死前多看看國家的大好山河。

未多久,又有消息傳來說福王世子尚在人世,只不過如今是徐州城內一平民。這個消息讓很多官員感嘆順軍對大明宗室果然優待,卻讓宮中的弘光皇帝眉頭連着跳了幾天。

對明軍淮西集團,大順方面文武皆認爲若能勸降馬士英,則明淮西集團不攻自破,陸四深以爲然。

早在去年,陸四就已經着手對馬士英的勸降,首先就是下令劉文秀進軍貴陽時不得侵擾馬士英祖宅,對貴陽馬士英親族也要極盡照顧。

此事很快就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了鳳陽方面,馬士英本人對大順照顧其親族並未在公開場合有過任何表示。

《告明朝軍民書》發佈後,早已暗中降順的鳳陽監軍太監盧九德曾委婉勸說馬士英以國家完整爲計,不可使南北分治之事重演,也不當使東南百姓受兵災荼毒。又言當下局勢比之甲申更爲惡劣,倘是滿洲胡虜兵下江南,則士紳官民奮勇抵抗,然今日卻是大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此功非南都那位可比。

馬士英聽後依舊未有言語,但明顯有鬆動之色。

時弘光朝廷已然大爲恐慌,爲防止順軍沿江東下,南都方面決定由兵部尚書高弘圖會同黃得功、劉良佐及池口總兵方國安等淮西兵前往安慶堵截。

高弘圖準備將黃得功的軍隊調到長江以南的太平府,劉良佐同方國安的兵馬則部署於江北。

黃、劉、方等人的兵馬皆由馬士英節制,南京兵部繞過馬士英直接調動歸其節制的三總兵,顯然不太合適,至少也當在事先將此情況通報馬士英。

且黃得功、劉良佐、方國安三總兵的軍隊是淮西明軍的主力,一旦盡數調往安慶,淮西必定被淮揚順軍所趁。

因此馬士英極力反對,爲此上書指出自九江東下的順軍固然是南都威脅,可淮揚近在咫尺的數萬順軍難道就不是威脅了。

然而南京兵部還是力主調三總兵至安慶,東林黨出身的兵部尚書高弘圖、大學士張慎言、姜曰廣等人更計劃以召馬士英入閣名義,使自湖廣回返的史可法接替馬士英掌管淮西兵權,如此說不定局面還有救。

這個消息被馬士英的好友阮大鋮探得,急忙派人密告之,馬士英氣得大罵東林黨人全部是一羣蠢豬,指出國事有今日之壞始於可法,豈能再用可法督軍。

幾天後,阮大鋮親自來到鳳陽,這一回他給好友帶來了大順隆武皇帝的親筆信。

陸四給馬士英的信並沒有太多廢話,只是要求其能領淮西軍歸降,不使國家再添新瘡,不使人民再生傷亡。

信末,一句“鳳督實非救時之相,然卻可爲治國能臣。”

阮大鋮實言相告,只要馬士英願意歸降,大順便委以江浙總督重任,他日更可入主中樞爲一代賢相。

“瑤草當知,無論淮西兵是否去安慶,南都都有陷落之危險...”

阮大鋮從實際局面及將來苦勸馬士英降順,如此賣力原因是大順那邊許了他一個侍郎官銜。

馬士英知道阮大鋮說的沒錯,不管明軍現在集中兵力對付哪一邊,都不可能擋住順軍渡江的步伐。

而他馬士英到底是選擇做明朝的死忠,還是選擇做大順的治國良相?

一夜難眠之後,馬士英讓其子馬鑾掌握住以貴州兵爲主的督標,這支部隊萬萬不能脫離他的控制。

原是想再等一等,看看南都那邊是否真的想以史可法代替自己,未想內閣首輔王鐸竟然認爲馬士英在淮西兩年,不僅抵禦左兵不力,也畏戰不敢北伐,今逢國難更是隻顧保全自身,故請求皇帝下旨讓他“領兵視師上江以遏重敵”。

馬士英哪裡願意放棄兵權。王鐸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說:“臣察得金山一帶西至龍潭,兵不滿七百,樞臣飾以爲數十萬,此何時尚以此固寵誑君歟?”

接着又說:“時不能持久,使順賊大兵得乘勝順流而下,吾無類矣。今皇上以本兵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當其勢,以報朝廷。”

王鐸拼命想從馬士英手中搶奪兵權,看起來是對馬士英督鎮鳳陽無爲的不滿,其實也是阻止史可法再次督師。

然而實際上,王鐸上書是受康王孫武進指示的,而康王孫武進又是奉大順御營之令行事。

目的是逼迫馬士英歸順。

可憐王鐸渾不知自己正在替大順解決最頭疼的一件大事。

到了二月中旬,馬士英終是決定歸順。

早就同陳洪範密約歸順的劉良佐一聽馬士英都降了,趕緊讓士兵換下城上的明軍旗幟,扔身一變成了大順軍。

淮西其餘兵將餘大綏、朱紀等也在監軍太監盧九德的帶領下易幟,獨黃得功恥於降賊,可其部下田雄、馬得功等人卻在順軍拉攏下決意投降,使詐將黃得功擒住卻不敢殺黃,原因是大順那邊的使者說陛下曾贊黃闖子爲忠臣,能得黃闖子便等同如虎添翼。

淮西兵將的集體降順讓已經風雨飄搖的南明小朝廷徹底失去了最後一口氣。

休整了三個月的順軍西線主力十餘萬人自九江東下進駐安慶,並在淮西兵的配合下直趨南京。

順軍東線兩個軍也終是得到渡江命令,於三月二十一日自揚州、通州同時渡江。

當天,鎮江總兵張天祿、操江總兵鄭鴻奎宣佈易幟,長江天險蕩然無存,南都告危。

三月初九日,康王孫武進舉兵入南都,表示要與南都共存亡。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
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妻貌美乎?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三百六十五章 陸四什麼意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九章 豬油仔馬新貴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爺真天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六十九章 陸文宗,我要娘們!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遼王、秦王(大明三傑)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三百九十六章 問太后一聲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國天子,菩薩也!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五百零七章 比陸四還強的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關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兒來接阿孃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