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碰壁

“袁崇煥又派人來議和?”皇太極抖着手中的書信,人已經氣的笑起來,方正的大臉上原本的氣鬱之色都減少了很多。

四周的人卻沒有笑,從五月六日起兵,過小淩河,大軍原本宜從廣寧南下,但現在十三山到廣寧一線爲和記所控制,六萬人不到的後金只能繞道而行,於戰事殊爲不利。

前鋒戰打的也並不好……

天啓七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爲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爲後隊。皇太極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

八旗分三隊,魚貫而行。

後金軍行進,分爲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爲左、中、右三路。

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西南,遙望十三山不語。

其後,後金軍士捉獲明軍哨卒,經訊問得知:右屯衛以百人防守,小淩河、大淩河雖修城未竣又被折毀過,但也有兵駐防。

錦州城修繕已畢、馬步卒三萬人。

皇太極命乘夜進軍,輕取右屯衛城,直奔大淩河城。

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由縱向的前、中、後三隊,調整爲橫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極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爲中路,直趨大淩河城;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貝勒碩託及總兵官、固山額真等,率兩紅旗和鑲藍旗的兵馬爲右翼,直趨錦州城;三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的兵馬爲左翼,直取右屯衛。

中路皇太極軍逼近大淩河城,當時城池還沒有修築完成,守城兵撤往錦州。左翼莽古爾泰軍逼近右屯衛,當時城池也還沒有修築完成,守軍逃遁,奔向錦州。後金軍輕而易舉取得了大淩河、右屯衛兩城後,三路大軍會師錦州,距城一里,四面紮營。

戰事發展至此時,袁崇煥開始調薊鎮、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馬出關迎敵。

錦州激戰後金軍進抵錦州城外,四面紮營布兵,將錦州城嚴密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軍將要到來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準備抵抗。沿邊小堡也都撤兵,歸併大城,堅壁清野,合力禦敵。

到五月十二日,紀用和趙率教派官到後金軍大營,商談議和。這當然是緩兵之計,提出議和的同時,明軍對後金來犯,繕城整軍,治械儲糧。

後金金軍突然圍城,明軍準備不足。所以,紀用和趙率教遣官往皇太極大營議和,拖延時間,以待援兵。皇太極對錦州來使態度強硬,並給紀用、趙率教寫了回書。但是遲不見回覆。皇太極下令攻城,錦州激戰爆發。同日,中午,開始錦州攻守激戰。當日後金軍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損失,後退五里結營。城裡與城外,議和與兵鋒,爾來我往,交替進行。皇太極初戰失利,派人到瀋陽調兵增援。

五月十七日,皇太極收縮對錦州城的包圍,聚兵於城西二里處結營,以防明朝來援的軍兵。五月十八日,皇太極急不可耐,將書信射入錦州再次勸降。錦州城中的紀用和趙率教對其勸降,不予理睬。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後金軍繼續圍城。五月二十五日,後金固山額真博爾晉、圖爾格率領援軍從瀋陽來到錦州,增強了後金軍攻城的兵力。

至五月二十六日,後金軍已圍城十五日,時值初夏,後金官兵暴露荒野、糧料奇缺、人馬疲憊、士氣低落。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三大貝勒,衆臺吉、每旗副將一員,並護軍營共三千兵,往寧遠一帶迎擊明軍。後金軍分兵爲兩部:一部繼續留駐錦州,在錦州城外鑿三道濠,加以包圍;另一部由皇太極率領官兵數萬,往攻寧遠。

錦州城攻不下,派使勸和不降,皇太極便向西移師,攻打寧遠城。

皇太極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濟爾哈朗、阿濟格、薩哈廉等八旗官兵,前去攻打寧遠。當時寧遠城內,袁崇煥和內鎮太監一起駐守。袁崇煥指揮明軍撤進壕內,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率軍在西面,滿桂令副將祖大壽、尤世威等率軍在東面,餘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備火器,準備迎戰。城外,佈列車營,前面挖掘深壕作爲屏障,明軍都撤到壕內側安營。袁崇煥此次固守寧遠,除“憑堅城以用大炮”外,還布兵列陣城外,同後金騎兵爭鋒。

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後金軍到達寧遠,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薩哈廉、瓦克達等部都被明軍重創。同時,錦州的明軍出城,後金軍迎擊,擊敗了來援的明軍。皇太極親率貝勒阿濟格與諸將、侍衛、護軍等嚮明軍疾馳進擊。諸貝勒來不及披甲戴胄,倉促出戰。明總兵滿桂、副將尤世威率軍迎戰,短兵相接,互有殺傷。明軍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齊發,皇太極大帳被炸燬,濟爾哈朗等受重傷,後金軍死傷累累……

“老八,我看你遠遠不及父汗!”

隔着老遠就能聽到莽古爾泰粗野的叫聲,這位三貝勒倒不是有什麼深刻的惡意,純粹的發泄不滿。

自皇太極即位之後,先成立六部,薩哈廉掌戶部,嶽託掌兵部,不管是不是空頭,先把架子搭了起來。

六部和漢軍直接由皇太極直管,對一些旗務六部也逐漸插手。

這是陰柔功夫,各人也不能說成立六部不好……漢人都有六部,女真前輩大金國也有六部,後金成立六部,三大貝勒也不好反對,這又不涉及到他們的權威。這樣的事都是在大汗和三大貝勒共坐的時候提出來的,明面上都是四人共同通過。

成立六部後,皇太極逐漸抓權,又成立了文館,把范文程寧完我等人推了出來。

接着又練漢兵,發給火器,派馬光遠等人學着鑄炮。

這些事莽古爾泰都不是很贊同,但四大貝勒裡,大貝勒代善比較超然,二貝勒阿敏自成一脈,三貝勒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關係最爲親近,兩人算是一體的,很多事情上,皇太極除了給自己的兩黃旗照顧外,最多的傾斜就是往正藍旗那邊,四大貝勒裡,老五和老八好的如同穿一條褲子,這樣才能壓的住老大代善,震的住老二阿敏。

後金國內的情況太錯蹤複雜了,八旗內爭千絲萬縷,舊有的體制不能適應的新的情況。還有大戰略的麻煩,四面楚歌的惡劣局面要試探着去打破,還有境內的漢軍和包衣的問題,努爾哈赤晚年殺的太狠,對漢官和漢軍將領太苛刻,也要徐徐挽回。對各官莊的包衣也要儘量的鬆一扣,新掠的漢人丁口,儘量的將壯丁編入漢軍之中,重新成立漢軍這事皇太極是下了決心的,但也急切不得,需要徐徐爲之。

還有居住在瀋陽和遼陽的那些蒙古貴族們,自察哈爾完蛋,兩邊道路信息不通後,這些人就急的跳腳,每天都有人求見大汗,他們急着想請後金兵往科爾沁動兵,要把科爾沁部打回來,重新連成一個整體。

可是皇太極連廣寧和十三山都不敢去碰,那是硬仗,後金國的國力現在太弱了,要不是去年打草谷打到了大量物資,憑後金現在的國力,這一次的寧錦之戰根本打不起來……沒錢沒糧出來啃硬骨頭,這明顯是虧本買賣,各大貝勒和旗主們根本不會願意出兵,皇太極的威望又不夠……

這一次打錦州不成,打寧遠又受挫。更爲叫人心驚的就是關寧兵敢於野戰了!

祖大壽和尤世祿兩員重將各領千多人的內丁,配上幾千人的營兵,裝備具甲都不差,訓練也不錯,後金兵幾次派騎兵在兩翼試探包抄,明軍並沒有慌亂,要是往年,兩翼有騎兵一跑,明軍準保亂了營,將領在內丁簇擁下趕緊逃命,剩下大量營兵被屠殺,如同割麥子一樣去收割人命就行了。

這一次明軍的表現令皇太極感覺吃驚,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鬱結之氣梗在了他的心口。

明軍不僅有威力巨大的火炮,還有了野戰對抗的決心和能力,後者才叫他十分不甘和鬱悶。如果遼西明軍也越打越強,倒是不擔心幾年之內他們敢打過來,而是叫人擔心以後再也沒有地方去打草谷,更斷了從遼西突破到關內的念想。

遼西兵強馬壯,餉械充足,一旦軍隊敢打敢拼,將領也有了取勝的信念,這就是相當可怕的事情了。

遼西,廣寧,還有東江盤踞的寬甸,另外此前的幾次戰事證明了寬甸還有和記的強兵,再加上背後的朝鮮,一張大網已經成形,皇太極可以預料的到,就算左衝右突,也完全沒有辦法將這張大網給衝破。

東江和朝鮮是最弱的兩環,但這兩邊都相當的窮困,根本搶不到什麼東西。另外東江那邊也有和記的兵馬,這使皇太極投鼠忌器,不管怎樣,皇太極已經將和記視爲最強悍的對手,在沒有確定一定的優勢之前,和記是他不願意去碰的對手。

莽古爾泰抱怨着大步走過來,其實正藍旗的損失不大,這一次寧遠之戰,損失最大的是薩哈廉麾下的牛錄,祖大壽和尤世祿打的很穩,雙方一直是小規模的接觸戰,明軍主力一直試圖依託堅城和火炮的幫助,但也敢於主動出擊,這給後金軍造成了相當的困攏,天氣炎熱,師老遠征,而明軍意志前所未有的堅決,打的相當沉穩的堅定,調度起來諸將聽命,顯然是上位的遼東巡撫有絕對的權威……

“五哥不必生氣。”皇太極按下心頭的不快,迎上前去,對莽古爾泰道:“明軍這一次打的不錯,你損失的丁口,我自己的旗下牛錄不補,先給你補。戰馬也是先給五哥補,然後各旗再補。”

莽古爾泰咧着大嘴笑起來,這並不是他着重幾匹戰馬和少數的損失的丁口,而是老八對他的這種一慣的尊重和照顧。

這種心理感覺很微妙,所以到了幾年之後,皇太極因爲戰馬疲瘦和打獵斥責他時,莽古爾泰心理失衡也就在所難免。

先對三貝勒捧的高,拉過來當堅定的盟友。然後加以打壓,一個個的分頭擊破,這是皇太極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和戰略。

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撕碎第八百四十一章 朔風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轉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風起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二百零七章 鐵嶺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十四章 跑?第五百四十章 廣渠第九百四十一章 戰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九百八十一章 衝擊第一千八十九章 結束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將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五十四 私刑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看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放賑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五百八十二章 故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堵門第二百一十二章 搶貨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八百零六章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一千三十三 決心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張岱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五百二十二章 溺水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一百五十二章 盟好第二百八十五章 抽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二十五章 過關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遮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髒活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八百三十章 兵站第九百一十四章 氣息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八百九十一章 四邊第七百八十三章 隘口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五百九十八章 搶粥
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撕碎第八百四十一章 朔風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轉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風起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二百零七章 鐵嶺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十四章 跑?第五百四十章 廣渠第九百四十一章 戰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河邊第九百八十一章 衝擊第一千八十九章 結束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將始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爛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五十四 私刑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九百二十七章 提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看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放賑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郡縣第五百八十二章 故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堵門第二百一十二章 搶貨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八百零六章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一千三十三 決心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張岱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五百二十二章 溺水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一百五十二章 盟好第二百八十五章 抽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二十五章 過關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遮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髒活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八百三十章 兵站第九百一十四章 氣息第五百四十一 詔獄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八百九十一章 四邊第七百八十三章 隘口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五百九十八章 搶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