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絕大手筆,萬世計劃

萬曆四十八年,

明神宗朱翊鈞龍御歸天,隨後明光宗泰昌皇帝因紅丸案直接斃命,天啓皇帝朱由校粉墨登場了。

但朱由校一登基看到的就是所謂的衆正盈朝,滿堂清流,朝廷府庫空虛,邊關久缺糧餉,大明各地百姓艱苦,貪官污吏橫行,權貴子弟猖獗,南邊的蠻夷三番兩次入侵,西南邊陲動不動有人造反,東北的後金蠢蠢欲動,草原上的韃靼部狼子野心

王朝末年的景象徐徐在朱由校面前展開,當場給了這位剛剛登記還茫然無知的大明天子一個大逼鬥。

緊接着,小冰河時期開始展現威力,幾乎每年都有的旱災,澇災頻頻折騰着大明百姓,讓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更是負擔沉重。

若按照原本歷史走向,天啓皇帝憑藉魏公公,尚能有錢財救濟災民,給邊關發餉讓大明朝勉強度日,直至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場後,小冰河期正式展現威力,加上衆正盈朝,滿朝衣冠禽獸,大明朝沒了錢糧,兵將缺餉,內部災害頻頻,百姓揭竿而起,外面大清國趁虛而入加上吳三桂放開了山海關

大明朝纔在內憂外患之下轟然倒塌。

怎麼說呢?

有的人早就死了,可是現在才埋。

大明自堡宗開始就不斷走下坡路,景泰中興後堡宗再次上位搶自己兒子的皇位,把景泰朝的賢良幹吏給大肆貶罰,清理朝堂,讓朝廷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元氣又給散去了。

至於堡宗到底幹了什麼實事?

廢除人殉?

看看歷朝歷代評價皇帝就知道,這是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實在找不出什麼政績,只能拿廢除人殉說事了。

後面成化中興,萬曆中興雖然又給大明續了口氣,但朝廷實際上已經積重難返了。

如今朝廷推行新政,就是重病用猛藥,相當於刮骨療毒,給大明颳去一身腐肉膿瘡,好脫去累贅煥發生機。

但這要朝廷內部穩定,也就是說刮骨療毒的時候,你內部臟腑不能出問題。

眼下北方全面推行,相當於刮骨療毒進展到了三分之一,而這個時候小冰河期威力展現,天災頻發,張好古就不得不考慮,如何讓大明穩定的渡過這個冰河期。

朱由校手中把玩着一件工科院出品的木鳶,據說能測風向天氣:“自朕登基以來,朝廷這些年各地大災小災就沒停過,什麼乾旱洪澇,朝廷內外,衆說紛紜。”

“這朝野上下啊,說什麼朕品行不端,德不配位,什麼奸臣當道,國有佞臣,以至於惹蒼天發怒。”

“朕做的再多再好,他們也全都熟視無睹,彷彿不順着他們的心意,這大明就要亡了一樣。”

說着,朱由校嗤笑一聲,放下木鳶:“這民間的流言,穿鑿附會,不足爲奇,朕也不在乎這些宵小之言。”

“縱觀這些年,甘陝大旱,山東大旱,河南大旱,江南洪澇,湖廣洪澇,河南洪澇各地災患朝廷都過來了!”

“如今外夷掃除,邊患平定,朝廷專心內政,還能治理不好這區區災患了?”

朱由校說的是意氣風發雲淡風輕,他如今有這個資格說這樣的話,他是一手開拓了盛世的君主,權勢之盛比肩開國帝王,如今,就連日月星辰都要在這位大明天子的意志下運轉,他會怕了區區旱澇之災?

張好古捧着玉笏躬身一禮:“既然學士們預測,這天下氣候出了問題,未來旱災澇災還會頻繁出現,朝廷就要想辦法,把這天災的影響降至最低。”

“這旱澇之災,對百姓影響甚大,雖說朝廷可以不在乎,但民間流言多了,也容易傷人。臣以爲,朝廷做打算,不能僅僅是做近幾年之功,也要考慮到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把目光放的長遠些,徹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來纔是。”

朱由校笑道:“師父此話不錯。”

“不管這旱災澇災是持續三五年,還是十幾年,朝廷必須考慮周全了,不能說僅僅是做個臨時準備。”

“天啓這一朝治理災害輕輕鬆鬆,但後世呢,總要考慮到後人。”

“朕的意思,就是要做出一個可以防治災害的長久預案,一個能持續百年的預案。”

百年預案!

朱由校的野心很大,他不滿足於當前的現狀,他要把大明朝建設成真正的上國,讓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世大明。

因此,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大明朝,什麼都要做最好的。

“諸位愛卿都是內閣宰輔,輔佐朕處理朝政,朝廷接下來要做的事很多,總要定下個章程纔是,諸位愛卿有何想法啊?”朱由校不緊不慢的說着。

幾人齊齊看向張好古,顯然是等張好古這個內閣首輔開口。

朱由校也是看向張好古,自張好古入朝以來,提出的種種政策可以說是一步步推動着大明朝走到如今的,眼下這關乎朝廷利害,百姓生計的事,自然也是希望張好古能給出一個辦法來。

張好古也沒推辭,他捧着玉笏,神情不變:“陛下,諸位同僚,這旱澇之災,爲何在中原,江南破壞最重,對朝廷的影響最大?”

黃立極說道:“自然是中原和江南乃歷朝歷代菁華膏腴之地。”

張好古說道:“不錯,中原江南之地,水網密集,良田何止萬頃?又有黃河長江哺育沿河兩岸,是以成爲歷朝歷代的錢糧重地,無論是糧賦還是人口,都是最多的。”

“如今朝廷面對的,不僅僅是這幾處地方所面臨的災患問題,還有四邊缺少充足人口的問題。”

“預防災患,無非是河道清淤,建設水庫,挖掘溝渠,連通河道等等,朝廷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緩解這些問題。”

魏廣微問道:“元輔的意思,莫不是要向四邊移民?”

張好古點了點頭:“魏相所言,對了一半。交祉田畝衆多,當地稻種可一年三熟,可爲朝廷提供足夠的糧食。眼下交祉新下,想讓當地更快的融入大明,移民是最好的辦法。”

“遷移交祉百姓入雲貴川廣之地,同時將我大明百姓遷移入交祉,把交祉徹底變成大明的兩個省,這交祉的錢糧,也可以爲朝廷回血,日後若有江南有災情,可直接從交祉調糧救災。”

“這移民充實邊關之策,只是其一,其二就是利用其如今中原和江南地區充足的人口,來發展工業,給大明夯實基礎。”

黃立極問道:“元輔,如今交祉和雲南不是已經開始移民了嗎?”

張好古搖了搖頭:“小規模的移民,幾百,幾千人,有何用?”

“朝廷要做,就要遷移幾十萬,上百萬人入交祉,才能將交祉徹底穩固下來。”

魏廣微又說道:“遷移百萬人丁入交祉,那朝廷發展交祉需要投入多少錢?眼下還只是交祉,蒙古,後面呢,四處用錢,朝廷一年收入再多的錢,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

張好古嘆了口氣:“朝廷發展不能單靠節源,單單節源,卻不開流,朝廷如何發展?民生如何發展?”

“如今朝廷百業興旺,發展迅速,正是需要大筆投入錢財的時候。”

“而且遷移百姓入交祉,不代表眼下朝廷就要在交祉花多少錢。”

“交祉的糧賦可以走水路嘛。”

黃立極一聽瞪大了眼:“交祉的糧賦走水路?元輔莫不是要走海上?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張好古看向黃立極:“此事爲何不可?黃相請直言。”

黃立極看向朱由校:“陛下,這漕運,乃沿河兩岸百萬漕工生活所繫,朝廷這要在交祉實行海運糧賦,那漕工們必然心生憂慮,眼下是交祉,日後南方的錢糧若也要改漕運爲海運,百萬漕工就要沒飯吃了。”

張好古笑道:“本閣還真有發展海運的想法。”

“朝廷必然是要發展海運的,海運發展起來,與西洋各國交互,能給朝廷帶來多少稅收?海運商貿的利潤,可比糧賦高多了,若海運發展起來,朝廷的金銀儲備翻一翻都不難,到時朝廷發行錢幣,害怕沒法安置漕工?”

“至於糧賦問題,黃相啊,這朝廷眼下可以繼續走漕運,但日後不能全靠漕運,不然漕運出了問題,又該如何?”

“本閣的意思,讓朝廷工業發展起來,在京師與南直隸之間架設起馳道,木牛流馬日夜不息來往南北,這不比漕運來的安全便捷?”

說着,張好古緩了緩口氣:“百萬漕工的生計,朝廷要考慮,但大明的發展,朝廷更要考慮。”

“中原,江南,日後必定是大明工業發展的核心地方,這些地方日後都要鋪設馳道,開設工廠,工業要發展,少不了人力物力。漕工沒了漕運,可直接轉爲工匠,朝廷發展地方需要的人力物力,足夠百萬漕工維持生計了。”

“交祉,朝廷的產糧地爾,暫不用考慮其工業發展,只需鋪設好道路用以溝通內地即可。”

張好古看向朱由校:“陛下,朝廷要治理水患旱災,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工業,夯實基礎,這各地工業發展起來了,朝廷有技術有能力,地方有錢有資源了;這修築水庫,挖掘溝渠,連通水系,加固河堤種種不是輕而易舉?”

“抗旱抗洪,什麼準備都不嫌多,朝廷發展和應對未來的情況並不衝突,甚至可以說,這正是朝廷大發展的好機會。”

“工業發展,纔是如今朝廷第一要務,發展工業就是給未來種種情況做好準備,無論朝廷是要救災,還是要南征北戰,工業都是基礎。中原,江南,人口充足,如今河南、湖北百廢待興,百姓期盼朝廷支援,這正是發展工業的好時候啊,若以此能培養出數十上百萬合格的工匠來,朝廷幹什麼都方便的很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工業發展,的確是要緊的事,師父可是有了有什麼籌劃?”

張好古取出一份圖紙來緩緩攤開在衆人眼前,看着這幅圖紙上的勾勾畫畫,盧象升有些遲疑:“元輔,這些線路,是官道?”

張好古笑道:“是,但不同於普通官道,乃是馳道。”

“何爲馳道?馳道專供木牛流馬,可讓其拉着一節節車廂在馳道上晝夜奔騰不息,其效率遠比官道和漕運,不僅可以運糧賦,還可以運輸銅鐵煤炭,絲綢布匹,瓷器茶葉等等資源。”

“這日後,朝廷鋪設一條條馳道連接各省各府,各省、府的資源都可以藉助馳道互通有無,朝廷也可以憑藉馳道調動各省人力物力,將大明各地徹底連成一片。”

盧象升看着那一條條黑色線路,眼前忍不住一亮:“若鋪設這樣的馳道連接草原,遼東,日後草原和遼東若是生出事端,朝廷大軍和輜重豈不是可以憑藉馳道快速抵達?”

朱由校一聽眼睛也是亮了,是啊!

若是鋪設好馳道,那木牛流馬可載貨物,也能載人啊。

到時候大軍可以飛速抵達朝廷想要去的任意一個地方,將士的體力沒有過多消耗,後勤輜重也不用再擔憂沿途人吃馬嚼耗費,大軍豈不是可以征戰更久?

朱由校很聰明,盧象升一提醒,朱由校立刻就想到了這馳道的諸多作用。

平日無戰事的時候,這馳道用來商用,將東西南北的商品運輸販賣,同時還可以將西洋人喜愛的綢緞、瓷器、茶葉大規模運往沿海地區裝船。

若是某天某地出現了叛亂,或者哪裡需要王師了,朝廷一聲令下,王師立刻通過馳道千里機動抵達指定地點

大明朝廷的千秋萬代,通過這馳道似乎真有可能實現!

張好古手在圖紙上划着:“陛下,以往地方與朝廷的通訊,需依靠驛站,八百里,六百里加急遞送,但從南疆抵達京師也往往需要數日乃至十數日之久。”

“朝廷在各省、府鋪設好馳道,那驛站只需連接縣、鎮、村即可,朝廷的政令抵達省府,然後驛站下發縣鎮。無論是朝廷的政令,還是地方急報,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

“如今大明各地有驛站無數,但往往只侷限於縣一級,鄉鎮尚無法普及。若是大明全境鋪設馳道,便可取締省府兩級的驛站,如此一來朝廷可以節省大半驛站費用,將驛站鋪設至大明所有縣、鎮、村,讓朝廷的意志可以貫徹大明上下。”

說着,張好古躬身一禮:“郵傳萬里,乃國脈所繫,馳道與驛站配合,大江南北俱爲一體,朝廷政令無所不通,如此,可稱得上萬世之基啊。”

朱由校眼前已經不是圖紙,而是張好古給他描繪的那副美好畫面,他深吸一口氣:“好!好!”

“一世功業,爲萬世之基業,師父所言,深得朕心。”

黃立極有些憂慮的看着張好古所描繪的地圖:“如此一來,朝廷要花費多少錢,才能完成元輔你規劃的目標啊。”

張好古說道:“初期,大概需要百億。”

“嘶”衆人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初期規劃就是百億,這到了後期呢?

朱由校大手一揮:“百億就百億!”

“此乃奠定我大明千秋萬世之基,莫說百億,就是千億,萬億,朝廷也不是拿不出來,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三十年,終朕這一生,也要完成遍佈大明二十四省的馳道。”

張好古笑道:“馳道爲木牛流馬所行,我大明的官道也需拓寬,加固。”

“倒是,行省各府各縣之間有直道相連,可通行人馬車輛;而馳道專供運輸,由專人修繕看守。這馳道與直道並駕齊驅,通行全國,各地工商發展又是一次大發展。”

“這樣的工程,還怕百萬漕工沒了生計?”

“而且這工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劃分幾期,以五年,十年各位一期,每期完成一段,不會耗費朝廷太多錢糧,不僅如此,這在各地鋪設馳道,拓寬直道,也是爲當地振興經濟,給當地百姓一個門路。”

“這錢花出去了沒錯,但轉個手,也就又回來了。”

黃立極啞口無言,他無奈的發現,東林黨似乎真的無法與新黨競爭了,看看人家提出的規劃,鋪設的佈局,這東林黨滿口之乎者也怎麼比?

朱由校如今也是心滿意足,旱澇之災有了解決辦法,張好古還給了自己這麼一個大計劃,讓朱由校是無比的滿意:“師父一會兒不忙着回去,與朕一同進膳。”

顯然朱由校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聽聽張好古更爲細緻的佈局了。

各件事商議完畢後,內閣五人返回,張好古留下陪朱由校吃飯。

滿桌的御膳朱由校卻沒動幾筷子,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張好古在桌上給大明佈置着未來規劃,這份規劃無比龐大,除了大明南北興修水利工程以及鋪設馳道,拓寬直道的工程,還有西域的重修絲綢之路計劃,海上的西洋商路計劃等等。

朱由校聽的如癡如醉,重掌西域絲綢之路,開拓海上西洋商路,連接東西,開拓南北,何等的眼界和魄力:

“師父這計劃,在朕聽來如同韶樂,朕已經不知肉味了”

第823章 君臣之爭,罷官奪相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255章 漢奸,王志堅的絕路!第524章 新政四年,國運昌隆!第45章 釣魚執法,殺人誅心!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110章 分田,百姓歡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第2章 死太監,魏忠賢!第687章 遠邁漢唐,資本極速發展的大明!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609章 蒙古內亂!潤大明還是潤大清?第410章 什麼叫人民的軍隊啊?(後仰)!第546章 該抓抓,該殺殺!第23章 朕看,張好古當爲第一!第860章 反了反了,出山海關找張相爺去了第156章 朱由校激動壞了,朕的投資了這麼多第641章 下克上,我們想要潤大明!第530章 微服私訪!第269章 大刀闊斧,維護新政成果,張瑞圖受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136章 變法哪有不死人的,我只想讓趙南星第382章 遼西,努爾哈赤叫門!第847章 封王,遼王張好古第675章 反了,狗皇帝帶頭造反了!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183章 清君側,武定侯府反?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43章 張黨,魏公公上門送黃金?第396章 史無前例的大勝仗!第79章 是你主動提的,那這養廉銀就不給了!第237章 震撼,震撼,震撼,這絲綢質量也太第771章 大明民間經濟實力的大爆發!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637章 名場面,遼東第一男槍單殺林丹汗第844章 大明的江山,誰說了算?第123章 人頭滾滾,傳首全國,敢貪者,就是第461章 禮樂崩壞,狗皇帝的全力支持!第638章 大明和大清都要你死,卑鄙無恥的皇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583章 瀋陽對,臥龍鳳雛治後金,大汗該稱第562章 自新政始,糧食產量暴漲!第16章 坩堝鍊鋼法第142章 八百里加急,大明朝堂炸鍋!第467章 他們是如何抹黑孔府的?他們把孔府第610章 恢復成祖榮光!第715章 擋着大家的財路,你死定了!第857章 人菜癮大,京師三大營暴走了!第134章 火上澆油,讓趙南星給葉向高當衆道第247章 激動的大明老農:皇上來了青天就有第147章 公審趙南星!第583章 瀋陽對,臥龍鳳雛治後金,大汗該稱第252章 你以爲我殿試的考題誰泄露的?先下第40章 魏公公堵門敲詐!第838章 爲今之計,必須要換個皇帝了第399章 京觀,震撼!第412章 正面搦戰,大敗女真!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108章 大明朝堂炸鍋了,這狗皇帝到底想要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說一下更新!第443章 父慈子孝,黃宗羲和黃尊素父子反目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139章 人間慘劇!第498章 埋給皇太極的大雷,大明的禍害開始第532章 好傢伙,敢綠皇上!第811章 蜀王:泥腿子祖輩少交的租子,這一第843章 天啓駕崩,廟號中宗,諡文襄武靖穆第34章 神乎其神!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210章 大明轟動: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701章 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第338章 一千億大撒錢,朝廷有錢了就是這麼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704章 揪出叛徒,剿滅阿速部!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762章 朱由檢的幽怨:若我能當皇帝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131章 趙南星,你家沒了!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379章 周奎當場叛變:狗一樣的東西,你也第636章 暴利!大明資本的崛起!第67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520章 國之棟樑!第175章 揚州瘦馬,守株待兔!第593章 看清楚了,我是你漢人爺爺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52章 咱們這爛一點,大明朝就爛一片!第556章 朱由校:一碼歸一碼,誰說朕不查抄第846章 封建的家天下世界,無法誕生天下大第243章 迎皇上,皇帝來了給分地!第698章 封狼居胥, 蒙古各部盟恭請大皇帝巡第890章 造反?不是解放大明!第840章 朱由校病危,張相爺回京
第823章 君臣之爭,罷官奪相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255章 漢奸,王志堅的絕路!第524章 新政四年,國運昌隆!第45章 釣魚執法,殺人誅心!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172章 水太涼,汪文言自殺!第110章 分田,百姓歡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第2章 死太監,魏忠賢!第687章 遠邁漢唐,資本極速發展的大明!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609章 蒙古內亂!潤大明還是潤大清?第410章 什麼叫人民的軍隊啊?(後仰)!第546章 該抓抓,該殺殺!第23章 朕看,張好古當爲第一!第860章 反了反了,出山海關找張相爺去了第156章 朱由校激動壞了,朕的投資了這麼多第641章 下克上,我們想要潤大明!第530章 微服私訪!第269章 大刀闊斧,維護新政成果,張瑞圖受第213章 衣錦還鄉!第136章 變法哪有不死人的,我只想讓趙南星第382章 遼西,努爾哈赤叫門!第847章 封王,遼王張好古第675章 反了,狗皇帝帶頭造反了!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183章 清君側,武定侯府反?第38章 有錢好辦事兒,東林黨上鉤!第43章 張黨,魏公公上門送黃金?第396章 史無前例的大勝仗!第79章 是你主動提的,那這養廉銀就不給了!第237章 震撼,震撼,震撼,這絲綢質量也太第771章 大明民間經濟實力的大爆發!第238章 跳腳的東林黨,二百萬兩銀子的買賣第637章 名場面,遼東第一男槍單殺林丹汗第844章 大明的江山,誰說了算?第123章 人頭滾滾,傳首全國,敢貪者,就是第461章 禮樂崩壞,狗皇帝的全力支持!第638章 大明和大清都要你死,卑鄙無恥的皇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583章 瀋陽對,臥龍鳳雛治後金,大汗該稱第562章 自新政始,糧食產量暴漲!第16章 坩堝鍊鋼法第142章 八百里加急,大明朝堂炸鍋!第467章 他們是如何抹黑孔府的?他們把孔府第610章 恢復成祖榮光!第715章 擋着大家的財路,你死定了!第857章 人菜癮大,京師三大營暴走了!第134章 火上澆油,讓趙南星給葉向高當衆道第247章 激動的大明老農:皇上來了青天就有第147章 公審趙南星!第583章 瀋陽對,臥龍鳳雛治後金,大汗該稱第252章 你以爲我殿試的考題誰泄露的?先下第40章 魏公公堵門敲詐!第838章 爲今之計,必須要換個皇帝了第399章 京觀,震撼!第412章 正面搦戰,大敗女真!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108章 大明朝堂炸鍋了,這狗皇帝到底想要第552章 老子和兒子,精彩絕倫!說一下更新!第443章 父慈子孝,黃宗羲和黃尊素父子反目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139章 人間慘劇!第498章 埋給皇太極的大雷,大明的禍害開始第532章 好傢伙,敢綠皇上!第811章 蜀王:泥腿子祖輩少交的租子,這一第843章 天啓駕崩,廟號中宗,諡文襄武靖穆第34章 神乎其神!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210章 大明轟動: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701章 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第338章 一千億大撒錢,朝廷有錢了就是這麼第728章 天啓十一年,一個新時代正在宣告它第704章 揪出叛徒,剿滅阿速部!第595章 從良?範大人,你也不想你盜取皇上第762章 朱由檢的幽怨:若我能當皇帝第90章 宋時洪太尉放一百零八魔星,今日張好第131章 趙南星,你家沒了!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379章 周奎當場叛變:狗一樣的東西,你也第636章 暴利!大明資本的崛起!第67章 人至賤則無敵!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520章 國之棟樑!第175章 揚州瘦馬,守株待兔!第593章 看清楚了,我是你漢人爺爺第249章 喬遷新居,張氏榮耀,風頭無兩!第52章 咱們這爛一點,大明朝就爛一片!第556章 朱由校:一碼歸一碼,誰說朕不查抄第846章 封建的家天下世界,無法誕生天下大第243章 迎皇上,皇帝來了給分地!第698章 封狼居胥, 蒙古各部盟恭請大皇帝巡第890章 造反?不是解放大明!第840章 朱由校病危,張相爺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