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良將

在小紅山圍獵場,戶部尚書夏元吉用委婉的方式進言,朱高煦是聽明白了的。朱高煦對這種勸誡、並不感到陌生。每月的經筵上,不乏官員通過聖人之言、史實進行規勸。

朱高煦在柔儀殿的書架之間踱着步子,沉下心,再次回憶着夏元吉的話。

他不得不承認,從某個角度看,夏元吉的主張有一定道理。朝廷好不容易纔將絕大多數庶民、約束在土地上勞作,不惜通過“教化”等思想控制手段,以維持統-治秩序;新政如果沒有成功,恐怕反而會造成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夏元吉的政見裡,還認爲遊牧文明的威脅、纔是大明這種農耕國家的天然大患。如果眼光侷限於兩千年以來的經驗,這種見解也沒有問題。

人的觀念是最難改變的。許多大臣或許並不是想“與皇帝過不去”,他們確實相信其主張正確。

最嚴重的問題是,朱高煦猜測就算齊泰、高賢寧、胡濙等支持新政的大臣,也難免認爲夏元吉的說法有道理。有夏元吉那種觀念的,顯然不止他一個人。

朱高煦之所以“剛愎自用”,相信自己的判斷;還是因爲他不屬於這個“圓圈”裡的人,而確實見識過真實的更領先一步的世面。否則、如果他的前方全是不可預測的迷霧,他估計也會懷疑自己的見解。

就好像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之前,中世紀的歐洲人相信大西洋的深處是地獄,沒有人敢於義無反顧地、向着未知的遠方航行。

朱高煦也意識到,即便是權力至高無上的天子,想要靠一己之力推動這條大船前進,也是十分艱難,經不起太多挫折。

滿懷畏懼未知的世人,挫折只會讓他們更加相信,這條航道的方向錯了!

就在這時,大殿門內進來了個色目人,他是宦官孟驥。孟驥有點惴惴不安地彎腰道:“皇爺,您派人召見了奴婢?”

孟驥不是一個得寵的宦官,他是朱棣留下的人。他顯然對今天的召見,感到十分意外。

朱高煦點頭道:“你過來說話。”

“是,皇爺。”孟驥小步走上前,躬身侍立在地上。

朱高煦轉過身問道:“上次你說、柳升爲啥要娶那個安南婦人阮氏?你談得不太詳細,朕也有些記不太清楚了。你再細說一遍。”

孟驥慎重地想了一會兒,便抱拳用流利的官話說道:“回皇爺,阮氏之前的夫君是阮薦,乃陳季擴麾下的兵部侍郎。安遠侯攻佔清化時,捉住了阮薦的家眷,卻給放了。那阮氏懷恩,在演州得知了黎利和阮薦的陰謀,遂冒險前去告密。這下阮氏背叛了夫君,沒法回去了,安遠侯便許諾要娶她爲妻。”

“甚麼陰謀?”朱高煦問道。

孟驥道:“大概是演州北邊有道橋,乃大明官軍必經之路。黎利的人馬先多次詐敗,引誘安遠侯率部急渡橋,然後燒掉橋樑、切斷安遠侯前軍與後方援軍,叛軍便伏兵驟出,羣起而攻之。”

朱高煦聽罷說道:“你記得挺清楚哩。”

孟驥忙高興地說道:“奴婢在安南國停留了一個多月,把好些事兒都打探得明白了。”

朱高煦忽然沉聲問道:“若無阮氏告密,柳升會中計嗎?”

孟驥一臉爲難道:“奴婢不知。”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不知道就算了。今天咱們的談話過程,就當沒有發生過,明白嗎?”

孟驥立刻瞪眼道:“皇爺放心,就算奴婢被嚴刑拷打,也絕不說出半個字。”

朱高煦道:“誰會嚴刑拷打你?”

“是是。”孟驥道。

大將們很要面子,多半不會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朱高煦想要達到的效果,是自己心裡有數、又不表現出對誰的能力不信任。

就像淇國公邱福,朱高煦覺得他的能耐一般;但邱福身爲靖難功臣元老、高居國公之爵,不能在戰場上屈居人下,所以相當難用。而朱高煦不能說,淇國公帶兵不行,便只能找藉口。

朱高煦又尋思這個柳升。如果嫁過人的安南婦人阮氏告密、只是多此一舉,柳升一個侯爵,爲何非要明媒正娶阮氏?

柳升打仗中規中矩,治軍和排兵佈陣都合格,所以在“湖廣大戰”時,位於伐罪軍左翼表現不錯。他思想開明、重視火器,北征期間以逸待勞,用火器擊破蒙古軍進攻,也讓朱高煦很是滿意。但是此人隱約不夠老練,若是擺開了決戰沒甚麼問題,但是應對複雜情況時、似乎還有某些弱點。

朱高煦最看重的統帥,是盛庸和瞿能。特別是盛庸,經驗豐富、大局眼光不錯。“靖難之役”時建文軍一敗塗地精銳盡喪,盛庸接掌兵權時只剩下一些鄉勇和殘兵,還能固守山東,威脅靖難軍的側翼。“伐罪之役”時獨當一面,經常面臨困境,也是毫無破綻。

這是一個在任何不利情況下、都能找到章法的良將。當年朱高煦的大舅徐輝祖,最看重的統帥也是那時地位不高的盛庸,徐輝祖還是有些眼光的。

而盛庸如果有平安的騎兵協作,那更是如虎添翼。只要朝廷不胡亂施壓,朱高煦覺得自己親自統兵、也不一定打得過這倆人統率的軍隊。

尋常時候朝廷發兵,統帥是由識人的大臣舉薦大將。但是朱高煦不用舉薦,他自己就是統兵的人,很瞭解手裡的武將。

“孟驥,你去五軍都督府,把盛庸、平安、柳升叫來。”朱高煦終於開口道。

孟驥忙拜道:“奴婢遵旨,即刻去辦。”

朱高煦坐回了他的大桌案後面,翻閱着奏章,等了許久。

外面傳來了說話聲,隱隱有平安和柳升的聲音,但盛庸應該沒說話。孟驥先進來稟報,接着三員大將便在門外叩首。朱高煦大聲道:“都進來說話,免禮。”

三人謝恩入內,朱高煦便招呼他們,在桌案對面的凳子上入座。

朱高煦聽說盛庸與平安的私交不好,觀察之下盛庸確實對平安很不耐煩,便搖頭笑道:“朕一直以爲,盛將軍、平將軍相識多年,患難與共,該如伯牙子期纔對。”

柳升道:“只怕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盛庸頓時翻了個白眼,平安指着柳升搖了搖手指。

盛庸毫不客氣地執禮道:“聖上,臣與鄂國公道不同不相爲謀。國家大事,上爲皇恩、下系黎民,鄂國公食君之祿深受皇恩,卻嬉戲待之、視同兒戲,氣度全無,臣實在羞與爲伍!”

平安尷尬道:“盛庸,算你狠。”

朱高煦道:“平將軍性情不羈,但打仗還是很認真的。”

平安忙道:“聖上知臣……盛庸你還長臉了,憑啥訓我?”

朱高煦微笑着沉默了一陣,心下揣度,盛庸或許是故意在皇帝面前,表現他與平安的私交很差。

盛庸有點厭惡平安的性子,可能是真的;然而盛庸內心必定並不輕視平安,因爲倆人在多次大戰時協同,盛庸都十分信任平安的策應。

“徵日之戰,我官軍陸師主力應該只有兩萬多人。”朱高煦道,“但是將士都是京營精銳。負責水戰和運輸的水師,更是調用了幾乎所有航海的船隻;加上朝鮮國的援軍,此役水陸規模不算小。朕欲用兩個國公、一個侯統兵,以保此役萬無一失。”

三人的神情都嚴肅了,他們應該明白今日來的人,正是皇帝的統兵人選。

朱高煦又道:“朕用人的級別,以及海船規模,裝備火器盔甲軍械的不潰餘力;爾等察之,應該明白朕對此役的期待,決不能有任何輕率、有絲毫閃失。”

盛庸先站了起來,接着平安與柳升也起身,一起鞠躬拜道:“臣等必不負聖上重託。”

柳升可能事先猜測,他能做徵日主帥。不過朱高煦安排了兩個國公統兵,柳升做副將之一、也沒有委屈了他。

朱高煦道:“待陸師調集整頓之後,你們到軍中準備一番,率輕騎走陸路去朝鮮國,然後渡海。”

三人拜道:“臣等遵旨。”

此時走長江入海口、直達日本國的航道,有些風險。而走朝鮮國釜山鎮,沿着對馬島、壹岐島渡海便容易多了。朱高煦可不想讓朝廷最善戰的幾員大將,在海上就折損了。

朱高煦接着說道:“過幾天在朝堂上,朕便任命盛庸爲徵夷將軍,平安爲徵夷左副將軍,柳升爲右副將軍,準備實施對日作戰。水師船隊,將由陳瑄統率、王景弘爲正使,所有文武、太監,都聽徵夷將軍一人節制。負責協調大明與朝鮮國關係,監督輜重糧秣的人,你們選誰?”

他們沉默了稍許,盛庸便道:“守禦司侯左使、兵部裴侍郎,處事周全通達。”

平安道:“向來都是文官舉薦武將,這下可好了。”

盛庸轉頭沒好臉地看了平安一眼。

朱高煦輕輕一拍桌案:“就這麼定了。朕再叫朝中大臣寫一篇檄文,諸位儘管照朝廷決策,放手辦事。”.

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四百九十八章 執念第六百一十章 搶來搶去第一百六十四章 兔死狗烹第六百零六章 心狠第五百二十八章 誰主沉浮(1)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四百六十九章 洛容之戰(1)第七百二十五章 如沐春風第二十二章 五彩繽紛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2)第一百三十二章 靈璧的炮聲(1)第一百三十章 細雨京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物是人在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三百八十五章 輸贏第三百三十一章 羨慕第三百一十七章 舉國抗敵(10)第七百零八章 困惑與浮躁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隻核桃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戰天府之國(4)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惜家產第四百九十一章 華燈初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五百九十二章 哭技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六章 功德無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彈弓擊兔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任的試探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王的新衣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嵐(4)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五百九十一章 嗓門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角門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往日小黃貓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一百零九章 莫要食言第八百七十九章 天妃未佑第五百六十三章 重見天日第四百七十章 洛容之戰(2)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五百五十六章 尋常的幾天第六百零一章 嚴肅之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四百零六章 好兄弟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舊傷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九十一章 嗓門大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英國公的夢想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三百零九章 舉國抗敵(2)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六百零七章 如同故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事不如願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九十九章 找不到的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知道錯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母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染的橋(1)第四百五十一章 準備好第三百八十章 何處得秋霜第三百一十四章 舉國抗敵(7)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好前程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三百一十九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十六章 池中月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2)第二百三十七章 四面震炮第三百三十八章 徹夜不歸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縷陽光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聞解解元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
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四百九十八章 執念第六百一十章 搶來搶去第一百六十四章 兔死狗烹第六百零六章 心狠第五百二十八章 誰主沉浮(1)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四百六十九章 洛容之戰(1)第七百二十五章 如沐春風第二十二章 五彩繽紛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2)第一百三十二章 靈璧的炮聲(1)第一百三十章 細雨京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物是人在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三百八十五章 輸贏第三百三十一章 羨慕第三百一十七章 舉國抗敵(10)第七百零八章 困惑與浮躁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隻核桃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戰天府之國(4)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惜家產第四百九十一章 華燈初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五百九十二章 哭技第四百二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六章 功德無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彈弓擊兔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任的試探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王的新衣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嵐(4)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五百九十一章 嗓門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角門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往日小黃貓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三百零四章 所慮者遠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一百零九章 莫要食言第八百七十九章 天妃未佑第五百六十三章 重見天日第四百七十章 洛容之戰(2)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五百五十六章 尋常的幾天第六百零一章 嚴肅之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四百零六章 好兄弟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舊傷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九十一章 嗓門大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英國公的夢想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三百零九章 舉國抗敵(2)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六百零七章 如同故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事不如願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九十九章 找不到的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知道錯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母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染的橋(1)第四百五十一章 準備好第三百八十章 何處得秋霜第三百一十四章 舉國抗敵(7)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好前程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三百一十九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十六章 池中月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2)第二百三十七章 四面震炮第三百三十八章 徹夜不歸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縷陽光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聞解解元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