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

太監周全等一大羣人,已離開山城國,他們正在難波京的澱川碼頭。

室町殿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持被-刺,消息在向近畿各國傳達的過程中,有人前來告訴了大明使節。情勢驟然變得緊張起來。使團中除了太監、文官之外,護衛武將的級別比較低,於是幾個文官太監便在碼頭上臨時商議對策。

使團衆人此刻何去何從,似乎稍微有點爭論。

大夥兒沒有立刻上船,離開這是非之地;原因是前來透露消息的人,正是上次率先與明軍接觸的關東管領家臣、上杉禪秀的使節。

而護衛武將卻不管那麼多,他沒有參與軍機決策,正在忙着盡到他自己的職責。

武將把大部分兵馬一百多人、部署在碼頭,列陣形成半圓形的防禦陣型。然後派人去附近的樹林伐木,試圖構築簡單的防禦工事。

將士們趕着製作拒馬陣。用一根橫木支撐主體,縱向每個部分有三根削尖的木頭,以向上豎立、前後交叉的方式,用繩子綁在主體橫木上。

拒馬陣不僅能防止騎兵衝擊,用於對付步兵衝鋒也很有效果。明軍可以在拒馬陣後面,依靠火銃拒敵。而敵步兵衝過來時,無法立刻攻擊到火銃隊列,需要先破壞拒馬;這時明軍便可爲火銃兵後撤、重步兵上前,爭取到隊形變化的時間。

上杉禪秀的使節告訴周全等,此次變故不會波及到使團,讓他們不必過於擔心。

但究竟是怎麼回事,那使節上杉氏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只能明確已經發生的變故:足利義持被殺-死了!上杉氏正用撇腳的漢語,在那裡解釋。

太監周全終於失去了耐心,打斷了上杉氏的話,直接說道:“京都誰是君子、誰是小人,或誰在爭權奪利、誰爲了天下,咱家一點也不在意。而今咱們只想知道,室町殿還認不認這份條約?咱們大明朝在日本國的權益,是否能得到保障?”

上杉氏道:“家督的意思,大明朝廷需要重新冊封日本國王……”

進士劉鳴忽然說道:“下官認爲,還是先離開此地,將條約文書送回中軍大營再說。”

隨行的另一個江西進士道:“附議,咱們得先把東西送到。”

此人叫賀祖嗣、武德初的進士,在簽訂《山城和約》的現場,作畫的人就是他。他隨行攜帶着那副畫卷,吃飯睡覺也不離身。他太過寶貝自己的畫作,以至於剛纔他說把東西送到,讓人們懷疑所言“東西”是不是指畫卷。

周全聽罷點頭道:“言之有理。”

幾個人終於達成了共識,便下令碼頭上的一干人等儘快上船,即刻揚帆起航、返回博多灣。尚未構築完成的簡單工事,自然馬上被丟棄在碼頭。

數艘戰船沿着島嶼衆多、水路複雜的航道西行,此時日本國局勢動盪,大夥兒難免有些擔心。直到數日之後,船隊通過了關門海峽,人們才安心下來。

其間劉鳴多次與上杉氏使節見面,瞭解京都的形勢,不過仍舊所知不詳。

博多港口的場面,與前陣子已有區別。從海上看過去,陸地上煙塵騰騰,明軍正在修建營房工事、碼頭設施。

衆人登岸後,主帥盛庸先接見了使官一行人,又親自見了上杉氏。上杉氏只是關東家督的一個家臣,大多內情是一問三不知。

但是他終於說出了上杉禪秀的密令:“新任室町殿大將軍,將是足利義嗣。大明國需要重新冊封足利義嗣、爲日本國王。家督(上杉禪秀)的意思,冊封之前,《山城和約》得簽訂一條附屬文書,大明須明確認可,‘法皇’(法定天皇)的名號可以在日本國內使用。”

在場的明軍武將們已有怒氣,一員武將罵道:“朝廷剛冊封的日本國王,京都那些人就給殺了,朝廷威儀何在?你們膽大妄爲,還敢在此討價還價,恐怕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上杉氏道:“在下蒙家督信賴,只能參與上杉家的少許事務,而此行只是個傳信的人。各管領、有力守護之事,在下無法決定,且不知其然。”

盛庸制止部將的怒罵,下令將使者暫且安頓,便起身離開了行轅大堂。

他退到後面一間稍小的瓦房裡,下令召集中軍大將、太監、文官議事。除此之外,庶民姚芳也在場,隨軍的錦衣衛的校尉、依然可以在房門外旁聽。

衆人見禮罷,盛庸先開口道:“這個使者的話裡,有一句十分蹊蹺。他怎麼知道,新任室町殿將軍一定是足利義嗣?上杉氏使者前去難波京碼頭之時,足利義持突然被-刺的事剛剛發生,爲何繼承人就如此確定了?”

人們紛紛點頭,覺得盛庸的疑問很有道理。

就在這時,劉鳴站出來,抱拳道:“下官這幾日有一番推論,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盛庸道。

劉鳴便道:“《山城和約》簽訂之前,室町殿已然沒有選擇,無法再將兩國戰-爭繼續。

當時只要重新開戰,下一次大戰戰役,必定發生在京都。室町殿應該認識到,日軍已無力保衛京都,只能向關東地區後撤。但關東鎌倉公方的勢力,似乎不願意室町殿前去奪走他們的利益;下官從各種跡象猜測,關東公方與室町殿,極可能本來就有積怨。

開戰已屬於自蹈死地,室町殿便只剩議和休兵一條路。

無論《山城和約》用詞如何委婉動聽,也改變不了其割地求和、‘城下之盟’的本來面目,比當年宋代的《檀淵之盟》有過之而無不及。宋代朝廷尚且能維持大局,而室町殿的權力,顯然遠遠不如宋朝朝廷。

議和的做法,自然會導致京都中-央的權威急劇下降,或不能再統領諸國守護。室町殿的權力,實際又由三管領四職等有力守護共同掌管,形似一個聯盟。各有力守護不願意看到,室町殿完全喪失權威、各國變成一盤散沙的局面。他們需要想辦法維持、讓原先的制度繼續運轉。

那麼各有力守護陰-謀、讓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持背上這口黑鍋,或許已經在各方之間達成了共識。

山城條約剛剛簽訂,幾大守護大名立刻返回封國、而非進京,或可佐證這樣的推論。他們起初應該是想聯手造-反,宣佈足利義持要對戰敗、議和等大事負責,把一切失敗全都怪罪到足利義持的個人愚蠢上,然後重新推舉一個將軍。

但是那個刺客富樫滿成的出現,讓事情變得更快了。富樫滿成可能已經察覺到、各國守護叛亂的跡象,而且認爲足利義持沒有勝算。富樫滿成便自作聰明,想在新主人那邊立個大功。結果導致了刺-殺的大事。

足利義持已死,衆人擁護足利義持親近的人已不可能,不然會導致積怨內鬥不散;然而衆人又想維護原先的權力規矩,於是他們只能從足利家選擇。足利義嗣既是前任將軍的嫡子,又與足利義持有仇,自然變成了最好的人選。”

衆人聽罷,紛紛附議,覺得這樣的推測合情合理,唯一的遺憾是找不到真憑實據。

文官侯海感嘆道:“所謂武家,不就是武夫?這幫人搗鼓起陰謀來,可不比文官的彎繞腸子少,還更加狠辣。”

平安道:“日本的武家,並非簡單武夫。武家不是有和尚,還有寫詩的文人嗎?”

劉鳴繼續說道:“上杉氏要求,簽訂附加文書,明文准許天皇名號在日本國內使用;以此作爲新任將軍足利義嗣、接受冊封的條件。這便是在爲足利義嗣謀取各方的好感,嘗試修補室町殿的威信。此事足可讓人猜測,日本國那些有權勢的人,如今並不願意推-翻室町殿的制度。

而刺客富樫滿成,顯然只是一個愚蠢的棋子。下官認定,此人必死無疑。即便足利義嗣對他的兄長有仇怨,也從刺-殺事件中得到了好處,卻仍然容不下這樣的事。應該會殺富樫滿成,以儆效尤。”

盛庸撫掌道:“劉行人好見識。”

劉鳴道:“下官不敢當。安南國之行,下官確實增長了一些見識,日本國諸事倒有共通之處。可見士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樣重要。”

盛庸沉吟道:“日本諸國成爲一盤散沙、與保持現狀,對我朝利弊如何?”

劉鳴道:“呈送聖上的奏章,下官倒建議保持現狀,如此局勢能更加穩妥清晰。室町殿之所以願意議和,便因不願捨棄京都的權勢產業。若是局面太過混亂,以我朝在日本國的實力,恐怕同樣受損。”

盛庸點頭道:“先口頭許諾上杉氏的條件,然後派快馬進京請旨,得到冊封足利義嗣的詔書與金冊。如果朝廷不同意上杉氏的條件,許諾沒有憑據、仍有反悔的餘地。

在此期間,咱們可以要求履行已經簽訂的條款,准許官軍進駐石見國、出雲國,儘快讓聖上的大事獲得進展。”

大夥兒紛紛附議。

第七百三十四章 風雲無常第五百零八章 恨意難平第二百五十三章 活口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角門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三十五章 何事輕何事重第十二章 連夜報仇出氣第六百九十章 撲簌迷離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三百五十八章 高熾很穩第七十九章 走得慢過得快第六百二十一章 雁過留痕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三百九十章 決戰天府之國(5)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二百五十八章 平靜的年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九章 何必太執着第八十八章 東昌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六百一十二章 祭拜者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心丸第二十三章 身體髮膚第三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七十三章 紙上的盟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有利可圖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一百一十一章 沒有忘記第七百八十四章 從良第七百二十五章 如沐春風第五十二章 大丈夫第四百一十章 知進知退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不知情第六百二十八章 爲情所困第七百七十七章 還是年輕第二百八十六章 下雪下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六百九十章 撲簌迷離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勳貴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五百七十章 全都要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六十九章 不得了第十九章 初試中鼓吏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八百六十章 煞氣第八百零四章 殷切之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論講道理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能指使之人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一百九十二章 聯姻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工開物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肖逆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七百七十八章 竹暗水明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六百零九章 馬公第五百三十二章 誰主沉浮(5)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四百二十八章 指間微涼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可動搖第四百一十五章 豁出去拼第五百七十六章 還能搶救第八百八十六章 完美第三百一十七章 舉國抗敵(10)第六百五十二章 作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任的試探第六百二十七章 凝固的眼神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十一章 野村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魔第二十五章 感覺很受傷第六百一十七章 有話好說第六十四章 續空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三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八百五十四章 陋寺大道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
第七百三十四章 風雲無常第五百零八章 恨意難平第二百五十三章 活口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角門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三十五章 何事輕何事重第十二章 連夜報仇出氣第六百九十章 撲簌迷離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三百五十八章 高熾很穩第七十九章 走得慢過得快第六百二十一章 雁過留痕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三百九十章 決戰天府之國(5)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二百五十八章 平靜的年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九章 何必太執着第八十八章 東昌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六百一十二章 祭拜者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心丸第二十三章 身體髮膚第三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七十三章 紙上的盟約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有利可圖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第一百一十一章 沒有忘記第七百八十四章 從良第七百二十五章 如沐春風第五十二章 大丈夫第四百一十章 知進知退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不知情第六百二十八章 爲情所困第七百七十七章 還是年輕第二百八十六章 下雪下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六百九十章 撲簌迷離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勳貴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五百七十章 全都要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六十九章 不得了第十九章 初試中鼓吏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八百六十章 煞氣第八百零四章 殷切之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論講道理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能指使之人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一百九十二章 聯姻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工開物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肖逆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七百七十八章 竹暗水明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有一劫第六百零九章 馬公第五百三十二章 誰主沉浮(5)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四百二十八章 指間微涼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可動搖第四百一十五章 豁出去拼第五百七十六章 還能搶救第八百八十六章 完美第三百一十七章 舉國抗敵(10)第六百五十二章 作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信任的試探第六百二十七章 凝固的眼神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十一章 野村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魔第二十五章 感覺很受傷第六百一十七章 有話好說第六十四章 續空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三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五十六章 全是她的錯第八百五十四章 陋寺大道第六百六十一章 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