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一趟渾水

山東聞香教徐鴻儒反了,而且氣焰囂張。

山東聞香教,其實是白蓮教的一個名稱。白蓮教是一個統稱,八卦教、天理教、***、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紅燈會、義和團等廣爲熟悉或不爲人知的種種或爲白蓮教分支或是深受白蓮教影響,元末紅巾軍的領導人徐壽輝、鄒普勝、韓山童、劉福通等都是白蓮教教徒,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不過鑑於後來這位當了九五之尊,“爲尊者諱”,這段不大光彩的經歷自然消失了。

白蓮教也算是一個奇葩的教會,有一個特點:在元朝反元朝,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接着反明朝,明朝滅亡了繼續反清朝,所以他們反抗的對象不侷限於任何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是一個抽象的目標:統治階級。也就是說,不管是誰當朝,誰當朝就反誰,不分敵我,不分彼此。再加之白蓮教極其龐大的影響力和動員力,白蓮教很“榮幸”的在元明清三代都被嚴令禁止。

於是,當代白蓮教的教主徐鴻儒和另外幾個地區教主約定,河北景州(景縣)、薊州、山東鄆城、山東曹州四地在天啓二年中秋節同時起兵,可惜因內部人告密,只能提前暴動,在攻佔了四個村鎮之後,立刻宣佈登基改元,做了皇上。

大明朝廷對農民起義,其實一直是抱着寬容的態度的,什麼時候也沒有將農民起義軍趕盡殺絕,比如後來張獻忠都挖了崇禎皇帝的祖墳,但崇禎依舊下旨招安,說是:“都是我等子民,罪不在此而在朕,只要停止造反,接受招安,點一就是大明子民。”

但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必須是他們可以稱這個王那個王,絕對不能稱皇上,而這個徐鴻儒卻犯了當政者最大的忌諱。而這些年山東真正的精兵都填在了遼東,面對已經徹底糜爛的衛所,真的是達到了攻無不克的地步,山東所有的軍隊都不能制,已經佔領了鄒縣和藤縣。

這可了不得,鄒縣和藤縣的失守對明朝經濟有着重要的影響,這兩縣位於運河重要地段,發往北京的漕運都必須經過此處,運往遼東的軍糧也由此中轉,“此地一壞,國家進退之路已窮”。

而更要命的是,鄒縣還是亞聖孟子的故里。而一個叫孟承光的,這個老先生就大義招募族人鄉勇進行抵抗,結果老先生戰死。

其實戰死一個老先生也沒有什麼,因爲戰亂一起,必將生靈塗炭,屠村滅鎮千里無人煙那是再正常不過了,大明這麼些年來,土木堡一戰,戰死的功勳大員就有十多個,更別說在遼東戰死經略巡撫,本來這不足爲奇。

但要命的是,這個孟承光老爺子,卻是亞聖孟子的嫡系六十代傳人,這件事情就大了,大到了驚動天下,大到了讓無數文人士子嚎啕大哭,紛紛上書朝廷,絕不能讓亞聖族人蒙難。

於是對這一次的造反,朝廷給予了堅決的鎮壓,絕對將這個想要改朝換代,當皇帝的苗頭,鎮壓在萌芽之中,以爲天下效尤。

徐鴻儒起兵之初如火如荼無人可擋,不是他有多麼高的軍事才能,而是真的“無人可擋”。而是這些年山東明軍的精銳和主力支援遼東戰場,兵力空虛。不光山東如此,全國各地都很多這樣的情況,這也爲後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製造了有利條件,即明軍北方主力精銳多集中在遼東戰場。

沒兵怎麼辦?一面由山東巡撫趙彥組織山東各地的明軍,一面由已經退休在家的原大同總兵楊肇基作爲新任山東總兵召集鄉勇,而孟承光就是組織鄉勇中最勇猛的一支,另一面就是調撥援軍,登萊巡撫袁可立派遣登萊水師,京師發兵,北直隸發兵,連遼東軍也打算派遣過來,先滅後院的火再說。

但是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各地來援助山東的援軍,或者是互相推諉,或者是開口漫天要價,就是遲遲不來,包括孫承宗老大人的關寧鐵騎,都因爲剛剛組建,根本就沒有戰鬥力,而隱晦的拒絕了這次出兵。

按照孫承宗本性,遼東建奴才是最主要的,山東不過是一個雞鳴狗盜的傢伙鬧了一場亂子,就要動用全國之力,未免太小題大做,絕對不能丟了西瓜撿芝麻。

結果兵力空虛,造成鎮壓不力,山東鄆城、鄒縣等地的百姓有很多“多攜持婦子,牽牛駕車,裹糧橐飯,爭趨赴之”,人人皆以紅巾包頭(多頭纏紅巾﹐衆至萬餘人),白蓮教在山東各縣的負責人也雲起響應,於是狀況就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已經到達十萬之衆。。

而就在這個時候,山東官員的救星到了——那就是面對後金百戰百勝的毛文龍,來到了登萊。

聽到了前因後果之後,毛文龍現在有掐死自己的心思,早知道這樣,自己何必還要來登來呢,直接泛舟到天津衛,直接進京面聖,不也就完事兒了嗎?這真是自己找的麻煩。

尤其通過介紹,他纔想起來,這一場野心家的造反,其實並沒有折騰多長時間,別看在與後金作戰中,遼東明軍屢戰屢敗,那也得看和誰比,和八旗鐵騎比是差點,但是對付這些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農民軍,而且在雙方人數相近的情況下打他們就跟玩似的,一打一個準。

除了在當皇帝這件事上徐鴻儒準備充分,但其他什麼諸如“高築牆多積糧緩稱王”“建立根據地”“號召廣大人民羣衆踊躍參軍”這些正經事一件沒準備。這實實在在是一羣被野心衝昏了頭腦的瘋子。他們根本就沒有明白,要想成就大事,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天下亂世。

亂世,纔是他們的舞臺,纔會給他們拎着寶劍進入命運競技場的機會,對英雄梟雄而言,踩着天下蒼生的累累白骨才能踏上成功的平臺,聽着無數父母妻兒的哀嚎才能發出正義的呼喊,也只有這樣才能建功立業,才能爲青史的留下幾筆或褒或貶的評說,才能讓後人冠以英雄霸主一代梟雄的王冠。

但現在天下沒有真正的大亂,那麼也就沒了他們的機會。於是,在明軍的打擊下,這羣懷揣着野心的烏合之衆就煙消雲散了。

既然不會出什麼大事,那自己沒有必要搶奪山東文武官員的軍功,自己不過是路過,也沒有必要出什麼風頭,還是老老實實地上京面聖吧。

但毛文龍知道這個結局,別人不知道,天下所有的人只看見這個要謀朝串位的傢伙已經是氣焰囂張,必須給於撲滅。尤其是皇城裡的天啓,於是,在毛文龍百般推脫不趟渾水的時候,聖旨下來了:“毛帥暫緩進京,就地平叛。”

第1241章 巨大的調整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1185章 盪滌心靈的是人心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67章 重返遼東第944章 恢宏的火器戰爭第1076章 宣州之戰第007章 我的士兵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131章 對待朝鮮第735章 鼓動收稅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072章 朝堂紛爭第085章 安撫內部第501章 拜訪舅舅(繼續爆更)第814章 李永芳的算計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638章 夜襲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97章 突然發難第533章 開海?門都沒有第124章 故國難歸第1421章 多出來的運河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1008章 中日海戰-屠殺倭寇第209章 根基形勝第115章 興師問罪第1220章 分兵行動第1240章 堅決脫離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090章 暗夜長談第044章 敵情有變第114章 玉石俱焚第470章 大朝會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1205章 陷害皇帝第420章 金融陷阱第789章 一個屁的開局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第217章 互相利用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300章 小船密謀第190章 民不可使知之第1031章 混亂的戰局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688章 家國事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1245章 別有用心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1154章 慘重的損失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925章 沿途留軍第722章 分贓大會第778章 收攏人口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527章 崔成秀的建議第1325章 宿命掌握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1254章 困獸猶鬥第584章 破釜沉舟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1195章 行雲流水般的戰鬥第236章 毛文龍的作用第1153章 進軍南北美第100章 發起攻擊第666章 正義的軍火販子第1270章 往死裡整崇禎第802章 再接再厲第192章 大殺器出現第547章 人盡其用第1083章 撂挑子不幹了第451章 大明財政第062章 奔跑奔跑第486章 金殿暴打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342章 籌糧第1323章 鳳城張盤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888章 除惡務盡第1011章 備戰忙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1093章 安撫降將第1406章 新老交接第1429章 代善阿敏的結局第528章 皇帝的評論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881章 深沉的李光春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
第1241章 巨大的調整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1185章 盪滌心靈的是人心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67章 重返遼東第944章 恢宏的火器戰爭第1076章 宣州之戰第007章 我的士兵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975章 大動干戈第131章 對待朝鮮第735章 鼓動收稅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072章 朝堂紛爭第085章 安撫內部第501章 拜訪舅舅(繼續爆更)第814章 李永芳的算計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638章 夜襲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97章 突然發難第533章 開海?門都沒有第124章 故國難歸第1421章 多出來的運河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1008章 中日海戰-屠殺倭寇第209章 根基形勝第115章 興師問罪第1220章 分兵行動第1240章 堅決脫離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090章 暗夜長談第044章 敵情有變第114章 玉石俱焚第470章 大朝會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1205章 陷害皇帝第420章 金融陷阱第789章 一個屁的開局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第217章 互相利用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300章 小船密謀第190章 民不可使知之第1031章 混亂的戰局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688章 家國事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1245章 別有用心第1127章 移交平壤第1154章 慘重的損失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925章 沿途留軍第722章 分贓大會第778章 收攏人口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527章 崔成秀的建議第1325章 宿命掌握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1254章 困獸猶鬥第584章 破釜沉舟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1195章 行雲流水般的戰鬥第236章 毛文龍的作用第1153章 進軍南北美第100章 發起攻擊第666章 正義的軍火販子第1270章 往死裡整崇禎第802章 再接再厲第192章 大殺器出現第547章 人盡其用第1083章 撂挑子不幹了第451章 大明財政第062章 奔跑奔跑第486章 金殿暴打第656章 家書值萬金第342章 籌糧第1323章 鳳城張盤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888章 除惡務盡第1011章 備戰忙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1093章 安撫降將第1406章 新老交接第1429章 代善阿敏的結局第528章 皇帝的評論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881章 深沉的李光春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