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東江鎮的困局

許傑的書信裡,輕描淡寫的彙報了一下皮島的現在狀況,那就是一切還算穩定。

百姓安居樂業,逃民過來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鹽場擴建了,但現在因爲冬天停產了。港口擴建了,但因爲大海結冰而關閉了;陳忠的水師封鎖騷擾建奴的成就是顯著滴,但還是因爲封海而停頓了,現在退回皮島休整,難關很安靜,長山島很太平,朝鮮人很配合,建奴很消停,現在的皮島已經進入休眠期,一切都很好,請毛文龍安心朝廷事,不要爲自己這邊費心。

許傑的書信裡的語氣是平和的,沒有煙火的顯現,但其實毛文龍知道,這不過是許傑怕自己在這個因爲憂心皮島而故意將一切擔當起來。

毛文龍絕對了解皮島事情,尤其一入冬,現在近百萬的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一個絕對難以解決的問題,二可以想象一下,努爾哈赤爲了解決內部漢人反叛,開始推行殺無谷令了,那會有更多的遼東難民,趁着冰封大海的機會,逃難到東江鎮的勢力範圍之內以獲得活命的機會,這在港口因爲冰封斷絕外來物資接濟的時候,許傑他們一羣人,將是多麼的困難。

殺無谷之人,是努爾哈赤沒有辦法的辦法。

頭年,也就是天啓二年,因爲全球小冰河期氣候開始越來越明顯的顯現出來,大明的北方遭遇了少見的乾旱,造成糧食歉收,當然遼東也不能倖免。

大明的北方因爲旱災而產生了大量的流民,現在天啓在位,魏忠賢當家,在毛文龍推行皇商制度下,魏忠賢手中還多少有些富裕的錢,內帑拿錢,進行了必要的賑濟,但即便如大明這樣家底豐厚,依舊造成山陝沿邊之地處處杆子嘯聚,動亂此起彼伏,何況他遼東根本就沒有積蓄的後金政權。

而火上澆油的是,毛文龍擺開了車馬對付後金最大的物資來源的晉商八大家,再滅了和後金通款的朵顏,讓後金的死對頭林丹汗接管了這片草原,這就掐死了後金獲得物資的通道。

遼東遭到了災荒,已經讓建奴焦頭爛額,而毛文龍掐斷了朝鮮和晉商走私的通道,這無異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嚴寒和飢餓伴隨着的逃亡和反抗成爲了後金統治下遼東大地的主旋律。

努爾哈赤特下緊急命令,在自己汗門大門口設立竹板、銅鑼、大鼓,並規定:在夜間,凡是報告軍情的,則敲打竹板;報告逃人情況消息的,敲擊銅鑼;如若是好消息,就捶鼓。

從此努爾哈赤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剛躺到牀上還沒閉眼呢,就聽到鑼聲又得起來,努爾哈赤感覺自己耳朵旁有一個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銅鑼喧囂,晝夜不停,而聲音也越來越大,音調啊也越來越激昂,間隔也越來越小。

人們都習慣說“敲鑼打鼓”,有鑼聲也應該必有鼓聲,可到了努爾哈赤這裡,這個習慣變爲了“敲鑼打板”,以至於竹板和銅鑼都因爲敲打過多而換了好幾次,可一旁大鼓上光灰塵就落了一指厚。

眼看這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逃民越來越多,反抗的百姓此起彼伏,儘管八旗軍隊驍勇善戰所到之處望風披靡,但畢竟人少活多,疲於奔命叫苦不迭,充當消防隊員也滅不了這遍地烽火,時間長了也不是回事,所以還得從根本解決,什麼是根本?爲什麼反抗?努爾哈赤打心底清楚。

爲什麼反抗?是因爲記丁授田土地分配政策的不合理,是因爲供應和需求的尖銳矛盾,尤其是短缺的糧食。

簡而言之就是因爲在後金的統治下生存不下去,糧食都達到了每石五兩銀子,即便那些能征善戰的,在對大明戰爭裡搶的腦滿腸肥的女真人都吃不消,更何況那些一直被壓迫剝削的漢人。

所以,現在此起彼伏的漢人暴亂唯一的原因,根本就倆字:糧食。

可遠水解不了近渴,不能這邊說今年先餓着,等明年收成了好了一起補上。那邊在抓緊種糧食,首先等明年的糧食種好了墳頭也就長草了,其次就遼東惡劣的自然環境糧食再怎麼種,種多少到最後也不夠,貌似就剩搶了。

當然,按照慣例,努爾哈會決定“重操舊業”,撿起手中的武器,操起“老本行”,從鄰居明朝手中先“借”糧食。

但是,什麼時候但是一出就沒好事。

但是,現在後金和大明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搶也不那麼好搶了。

首先,原先和建奴後金一項能夠和睦相處,給予後金幫助的蒙古人,現在因爲寧前閱兵,毛文龍滅朵顏給與震懾的雙層結果,讓蒙古人分化了,原先做壁上觀的已經徹底的和自己決裂,而原先傾向自己的,也開始變得猶猶豫豫,殺奴令一出,更讓大金處處驚心,所以,一旦對大明發動戰爭,那就可能被蒙古人趁火打劫。

而東江鎮的毛文龍更是要命,他的實力強大了,他的復遼軍強大了,在他弱小的時候,只要自己這裡對大明一動,他都要跳出來,在自己的屁股後面搞事,何況現在,只要自己一動,毛文龍毫無懸念必將跳出來給自己後背一刀。

而還要一個關鍵的是,放開已經兵強馬壯的關寧遼西不說,單單自己的實力就不允許。

經過年前和毛文龍的幾次戰鬥,不但丟了南關,丟了旅順,丟了長山島,最主要的是,傷了鑲紅旗,正紅旗的主力,二在八子皇太極突襲大明京畿,想要俘虜信王的計劃裡,更讓正白旗,鑲白旗折損大半,再加上原先沒有緩過勁來的正藍旗,建州八旗,幾乎折損了四成人馬,這都要恢復,但這麼多人想要恢復是那麼容易的嗎?這都需要時間,所以,現在努爾哈赤的手中沒有再次搶掠大明的實力了。

既然不能去搶,施行開源,那就節流吧,於是,努爾哈赤決定,在大金內部,對漢人施行無谷減丁制度。

在努爾哈赤睿智的腦袋裡,之所以內部大亂,就是因爲那些身無恆產的傢伙暴動,身無恆產的,當然就要消耗別人的糧食,那麼,殺光這些人不就完了嗎。

於是,努爾哈赤規定:存量大於等於六板斗的家庭,被稱爲“有谷之人”。

低於這個標準的,便算無谷之人,天啓三年,也就是今年的正月二十七日,努爾哈赤下令屠殺從各地選送的“無谷之人”,他們的財富全部充公。

這樣一來,反而適得其反,各地反抗更加劇烈,因此,逃亡到毛文龍勢力範圍之內的漢人更多,這給東江鎮帶來了巨大的糧食物資壓力。

第359章 宿命之始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1128章 錯綜複雜的關係第574章 慘烈戰陣第831章 遮蔽戰場第1065章 小國有忠烈第309章 莽古爾泰的擔心第497章 朝局的分析第006章 我的隊伍第1705章 執政改革第674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725章 存款貸款之間的利益弟1234章 募集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1227章 改革 深入皇宮第403章 溫馨時候第1135章 東江鎮要***第282章 各種藉口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865章 軍民死戰第937章 包藏禍心第1272章 坐困愁城的崇禎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810章 東江鎮的派系第529章 形勢大好第841章 推倒從來第093章第1447章 殲滅兩旗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1250章 暗中佈置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1239章 朋友和死的轉換第800章 開徵工商稅第1306章 錦州之戰2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1170章 巡視張家口第1211章 放出老虎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1081章 朝鮮對答第965章 聚斂人口第1129章 向天下宣戰第1007章 中日海戰-報復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099章 象關戰起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1207章 天啓皇太極一起坑第798章 開議加捐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287章 倒晉策2第789章 一個屁的開局第136章 好東西是敲打出來的第991章 毛文龍的臭名聲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621章 多倫的盼望第040章 諉過爲功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541章 辦件大事第802章 再接再厲第272章 暴打監軍第969章 李旦的威脅第1105章 希望還在第285章 銀錢動人第040章 諉過爲功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528章 皇帝的評論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1270章 往死裡整崇禎第862章 戰爭的評價第649章 我是聖人第297章 略作調整第175章 理念的碰撞第1091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1110章 解圍第957章 引君入甕計劃開始第963章 信王就藩第1017章 我不接受談判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1332章 動起來第255章 監軍駕到第1089章 破圍之戰第1434章 盧象升討債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910章 完美的野心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144章 來至朝鮮的戰報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299章 戰端再起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1121章 烈火焚城
第359章 宿命之始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1128章 錯綜複雜的關係第574章 慘烈戰陣第831章 遮蔽戰場第1065章 小國有忠烈第309章 莽古爾泰的擔心第497章 朝局的分析第006章 我的隊伍第1705章 執政改革第674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725章 存款貸款之間的利益弟1234章 募集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1227章 改革 深入皇宮第403章 溫馨時候第1135章 東江鎮要***第282章 各種藉口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865章 軍民死戰第937章 包藏禍心第1272章 坐困愁城的崇禎第525章 三巨頭的態度第810章 東江鎮的派系第529章 形勢大好第841章 推倒從來第093章第1447章 殲滅兩旗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1250章 暗中佈置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1239章 朋友和死的轉換第800章 開徵工商稅第1306章 錦州之戰2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1170章 巡視張家口第1211章 放出老虎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1081章 朝鮮對答第965章 聚斂人口第1129章 向天下宣戰第1007章 中日海戰-報復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099章 象關戰起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1207章 天啓皇太極一起坑第798章 開議加捐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287章 倒晉策2第789章 一個屁的開局第136章 好東西是敲打出來的第991章 毛文龍的臭名聲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621章 多倫的盼望第040章 諉過爲功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541章 辦件大事第802章 再接再厲第272章 暴打監軍第969章 李旦的威脅第1105章 希望還在第285章 銀錢動人第040章 諉過爲功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528章 皇帝的評論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1270章 往死裡整崇禎第862章 戰爭的評價第649章 我是聖人第297章 略作調整第175章 理念的碰撞第1091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1110章 解圍第957章 引君入甕計劃開始第963章 信王就藩第1017章 我不接受談判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1332章 動起來第255章 監軍駕到第1089章 破圍之戰第1434章 盧象升討債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910章 完美的野心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144章 來至朝鮮的戰報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299章 戰端再起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1121章 烈火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