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

京城下了一場大雨。

須彌座上的螭龍,噴吐雨水。

雨下得很大,令宮殿遠遠近近都蒙了一股霧氣。

慈寧宮裡。

宮女放下了垂珠簾,太后與天子二人沉默了許久,殿內只聞暴雨傾瀉之聲。

太后臥在塌上,天子則是跪在塌旁。

跪而白事,立而侍食,此乃天子家法。

天子登基十年,母子二人說話似君臣。太后叮囑皇帝聽着,天子倒是羨慕璐王,自己弟弟倒是在太后那得了一抹天家少有的親情。

太后閉着眼剝了一會念珠,忽問道:“聽說這一次讀書人砸了順天府衙門?”

太后的話帶着寒意。

天子立即答道:“母后,朕已命刑部查辦此事,錦衣衛,東廠協辦,但凡鬧事的讀書人,抓住後,一律開革功名。”

太后悠悠地道:“開革功名,就能堵住讀書人的口嗎?這些讀書人自負天命,哀家聽說什麼牝雞司晨。”

天子惶恐道:“母后,兒臣……兒臣,讓母后負此之名,罪該萬死。”

太后溫言道:“是那些讀書人說的,又不是你說的。我們母子倆是一條心,一條命,離間我們母子之情的讀書人,纔是罪該萬死。”

頓了頓太后道:“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林延潮的奏章,已傳遍天下,你看當怎麼辦?”

天子琢磨了一陣道:“兒臣以爲,此無稽之談。咱們不必理他,謠言自解,若是真澄清此事,天下人反而以爲是真的。”

“民間議論,哀家豈會放在心上。哀家氣不過是,有人挑動輿論,欲對抗天家。”

天子繼續勸道:“母后,無知小臣狂戇輕率,不值得母后動怒。他也沒有挑動輿論,只是迂直些罷了。”

太后道:“若林延潮,真是忠實的人,出自己見,也就算了。但哀家越發認定,背後有人主使。你可察覺朝堂彈劾楚黨的奏章少了,前半個月還有一日數封呢,眼下數日一封都沒有。他藉着黃河大水一事作文章,是在興風作浪,是要混水摸魚。借攻訐哀家之事,欲轉移視聽,實要保楚黨。”

“故而哀家以爲,林延潮就是楚黨餘孽,背後有人主使他上諫!皇兒,清算楚黨之事不可停。”

天子問道:“母后是要以清算楚黨,來壓下物議?”

天子知道太后的打算,但凡任何攻訐潞王大婚用度的官員,都可以扣上張居正餘黨的罪名,然後予以治罪。用這個辦法來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太后點點頭道:“不錯,以皇兒之見呢?”

天子道:“母后言清算楚黨,兒臣以爲可以雙管齊下。可否將潞王大婚之費減一些。先把挪用了邊費九十萬兩,還回戶部。等平息朝野之議後再清算楚黨,如此名正言順。”

太后聞言臉色一下陰沉下來。

天子看着太后臉色,小心地道:“或許不動這筆錢。張鯨報朕,馮保的家中,籍沒得黃金白銀就有百萬兩之多。兒臣拿馮保的錢,補這虧空,就說是母后的聖德。”

“皇兒這麼做不是向朝臣們承認是哀家錯了。當初五百萬兩之數,是張居正許諾給哀家的,否則哀家憑什麼支持他實行新政,變法強國。好了,現在張居正不在了,這幫文官們就想賴賬了,好人他們當,壞人哀家來當。這憑什麼?明擺着欺負我們孤兒寡母。”

說着李太后說着流下淚來。

天子請罪道:“母后,是兒臣的不是。兒臣也不是要母后將五百萬兩拿回去,這本是潞王的,不能動。只是眼下九邊累及欠餉多年,這年節快到了,將士們都盼着這筆錢。”

“這九十萬兩從馮保那出,其餘一兩銀子都不動。”

太后氣道:“馮保貪墨來的錢,還不是從哀家這狐假虎威來的。不說馮保,還有張居正,曾省吾他們借遼王府案,修建潞王府邸,貪墨了哀家多少銀子。他們既不讓哀家好過,那麼哀家也不讓他好過。”

“你傳旨下去,抄張居正的家,所籍一律充之用潞王大婚之用。哀家看看這些朝臣,哪個還敢再提此事!”

天子道:“是,母后。”

“還有一事。林延潮要殺!”

太后話音一落,這時天際電閃雷鳴。

天子恰在此事聞言失色,不由癱坐在地。

太后皺眉道:“怎麼電閃雷鳴,也叫你怕到這個地步。”

天子擦汗道:“母后忘了,兒臣自小一貫怕雷聲。”

太后笑着道:“你這麼大了,還是如此。一會哀家命人給你端碗安神湯。不過……不過林延潮還是要殺,以此警告那些讀書人,平天下之議。”

天子默然了一陣,然後道:“稟母后,這林延潮既沽名,母后若重處之,反成其名。損母后聖德,不如寬容不計。母后明並日月,量同天地,何必與小臣計較。”

太后道:“這是你皇帝當說的話,我婦道人家可咽不下這口氣。”

天子道:“母后,本朝不殺向天子直諫的大臣,當年世宗爺爺再氣,但也沒有殺海瑞,朕又怎可殺林延潮。”

太后寒笑道:“林延潮與海瑞都乃沽名賣直之輩!哀家曾有言在先,此子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僞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乃小人之桀雄。今日之事,足見哀家之眼光。他之上諫,置天家的威嚴,哀家的顏面於何地?此人若不殺,其他大臣人人效仿怎辦?”

“爲人君者,不可失君威,你若不殺他,將來還有第二個第三個林延潮。”

天子急道:“母后,可是……可是,這林延潮殺不得啊,況且若真要爲之,朕必揹負天下罵名,將來也逃不過史家之筆。”

太后嘆了口氣道:“你這癡兒就是心慈手軟。你不明正典刑也可以,那就假意釋之,再派錦衣衛暗中殺了。你既要聖君之名,哀家可讓潞王將挪用九十萬兩軍費還給戶部。但林延潮不可活,否則帝王之威何在?你如何坐穩這皇位?”

天子左思右想,想起與林延潮,想起他的自陳表,想起他寧矯旨,也要在張居正面前保下士子等種種之事。

天子最後擡起頭道:“母后,若爲了坐穩這皇位而殺忠臣,兒臣與當年殺嶽武穆的宋高宗有何不同,兒臣寧可不要這君位,也不作這昏庸之君!”

太后聞言震怒道:“哀家,也不是秦檜!皇兒以爲林延潮真是忠臣?哀家說了多少次,他此番上諫,背後必有人指使。皇兒怎可如此庸懦,真令哀家太失望。”

天子也起了性子,向太后道:“母后,林延潮或有人主使,但若是萬一,萬一林延潮真是忠臣呢?那麼兒臣不就成了宋高宗?林延潮大膽妄爲不假,但兒臣知道他與張居正素來不睦,絕非楚黨。”

太后道:“素來不睦?那你錯了,哀家這裡有一封奏章,皇兒讀過沒有?”

天子見了,不由驚訝道:“這奏章,朕已是留中了,母后從何得來?”

太后道:“你不用管哀家從何得來,你看奏章所言,當初殿試,張居正本可保張懋修中狀元,最後卻爲何不堅持?可見二人早已暗通曲款,這是其一。”

“陛下大婚後,張居正上表假意辭相,當時羣論洶洶,爲何在府邸見了林延潮後,卻又重新出山。可見林延潮當時勸說張居正出山,爲己謀倖進之道,這是其二。”

“林延潮的山長林垠,當初因封禁書院而死,這是張居正下的詔令,還有林延潮的業師林烴因不滿張居正,憤而辭官。但林延潮仕官後,卻沒有與張居正劃清界限,此乃尊師道?這是其三。”

“當年內閣票擬泄密,林延潮爲錦衣衛查之,最後卻不了了之,疑似乃馮保授意,這是其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張居正欲致仕,爲何他人不託,唯獨託林延潮向陛下你請辭。可見張居正包藏禍心,欲林延潮承其政柄。林延潮若有朝一日入閣,行宰執之事,他日必爲張居正第二。這是其五。”

天子早聽張鯨稟告過,武清侯這幾日一直在收羅林延潮的證據,意圖致他於死地。

這奏章遞至天子面前時,天子也是將信將疑,他之所以留中,是擔心若讓內閣就此擬旨,林延潮就完了。

天子不願就此貿然下定結論,但太后不知如何竟神通廣大地將這封奏章找了出來。

面對太后質詢,天子一直默然不語。

太后嘆了一句道:“若是皇兒你真不殺他,也要從重懲處,將他發配至邊遠煙瘴之地,遇赦不赦,生不能還鄉。”

天子嘴角一動,然後只能雙手捧過奏章道:“那兒臣拿此奏章至內閣票擬好了。”

太后欣然道:“這就對了。”

天子走出慈寧宮,看着面前遮斷天幕的暴雨,駐足不語。

周圍的內侍們知天子心情不佳,不敢說話。

最後還是高淮給天子披衣道:“萬歲爺,外頭風涼,還是早點回宮歇息吧。”

天子搖了搖頭對高淮道:“林延潮以爲以他一命冒死上諫,就能撥動天下,實太天真了。時局是如何,還是如何,他改變不了什麼,反把自己搭了進去。或許是朕想多了,林延潮真是楚黨呢?”

高淮聞言忍住眼淚,仍是道:“萬歲爺,還是先回宮吧。”

ps:兄弟姐妹們端午節快樂,大家邊吃糉子,邊看主角如何逆轉!伏筆這裡都寫完,大家有看出來的沒?

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六百零七章 怒起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六百零七章 怒起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第二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不是後記的後記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
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六百零七章 怒起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六百零七章 怒起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第二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不是後記的後記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