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

“說之無益,還是不要告訴孫先生,此事你知我知就好。”

得林延潮吩咐,陳濟川稱是一聲。

林延潮看了一會窗外的春雨,回過身道:“河道衙門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的人,今日去哪些地方?”

“今日去了睢州,寧陵縣。”

林延潮道:“他們此來負責河工勘驗,權柄所在,告知地方官員一路之上決計不可怠慢了。最重要是他們離境之時,饋贈之禮要用心,明面上不可讓人一眼看出太奢,但內裡一定要名貴,從官員到差人都要打點,絕不可疏忽了一人。這件事你要親自去辦,絕不可假手於人。”

陳濟川道:“小人已有主張,老爺治下雖沒有名貴土產,但如苦露酒等名酒還有一些,我們可以贈一罈苦露酒,然後再附上酒具。有官身的就贈黃金打造的酒爵,至於下吏就贈銀製酒爵。”

林延潮道:“這個辦法好,但酒器考工一定要精細,不要讓人一眼就看出來我們是送金送銀的,如此就落了俗氣。”

陳濟川道:“這點小人明白,小人早已請了開封府老張記的匠人來府裡打造。這老張記在省城裡極是有名,連周王府上的制器都是由他們打造,應該會令驗收的藩臬,河道官員喜歡。”

林延潮點點頭道:“還是你辦事妥當,倒是我多此一問了。”

陳濟川笑着道:“這麼多年老爺手把手的教,小人再愚鈍也學會一二。其實憑着老爺與龔藩臺,楊臬臺的交情,藩臬衙門裡不敢在勘驗之事上爲難府臺,而河道衙門,又是潘大人主事,下面的人更不敢欺瞞。”

“就算有人有心挑刺,以老爺的政績,在百姓,官員也是有口皆碑的。”

林延潮道:“你說的我明白,但我也不過是按着循例就是了。”

說起陋規,林延潮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國藩的一件事。

曾國藩打完太平天國,向朝廷要求報銷軍費,要花錢打點戶部,這陋規稱爲“部費“。

按道理要四十萬兩銀子,曾國藩覺得太多,於是派人討價還價到八萬兩銀子。

後來咸豐念在曾國藩勞苦功高,於是下令戶部免於審計,也就是曾國藩報多少戶部就要批多少。

這部費按道理來說,曾國藩就可以不用繳了。可曾國藩仍是照規矩將八萬兩的陋規給戶部奉上。

論曾國藩爲官那絕對可稱上清廉二字,但仍“照規矩辦事“,由此可知官場上規矩力量多大。

想到這裡林延潮對陳濟川道:“對了,你知會戶房,這筆支出不要走府上的公帳,劃入河工署的支出就好了,說來還是趙家幫了大忙,銀子用到現在還有結餘。”

“回頭吩咐刑房,將趙家的案子結了,都放回家裡去吧。”

這趙家的事,也算是規矩之內。

近幾十年朝廷對於士大夫日漸寬容。

按近來慣例,朝廷官員內外考察不合格者,被衆論攻訐,不得不主動辭官,如此罪名不大的官員,朝廷都會准以致仕已歸。

這與唐宋不同,唐宋時致仕是官員的榮耀,到了明朝,致仕卻成了貶義詞。

若你去恭賀一名朝廷大員致仕,對方絕對不會搭理你,拂袖而且,而其家人還會當面懟你,你才致仕,全家都是致仕。

所以官員沒有犯錯正常退休,天子會賜原官致仕,那待遇是給全俸的。

其餘致仕都是半俸,甚至不給俸,當然對於衆官員來說不是差那幾個錢,主要是個政治待遇的問題。

比原官致仕更高一等,天子會給歸鄉馳驛,這就是恩遇。

所以對於官員而言,致仕是就一等處罰了,對於趙家這樣挑釁林延潮的,官場默認的罷官免職就已是到頭了,就算你上疏指着皇帝鼻子罵一頓,也不會比這更差了。

若再窮追猛打下去,比如害了人家性命,那就是壞了規矩。

如林延潮對付趙家的事,罷官下獄,官場上不會說什麼,但若對趙家趕盡殺絕,那麼就是壞規矩。

壞了規矩,就是官員們就算明面上不說,但下意識的也會排斥這個人。

陳濟川聞言也是鬆了一口氣,趙家案子拖了小半年,終於也是有了瞭解的時候。他也擔心若林延潮下手太狠,也影響了他的官聲。

這時候陳濟川開口道:“老爺,這趙家的事一了,河工勘驗後,就是進京朝覲考察了。只要河道衙門,布政司,按察司的勘驗奏章一上,那麼老爺就要在天下州府官員面前出盡風頭了,到時小人也跟着沾光。”

林延潮聽了笑了笑道:“你也學會拍老爺我的馬屁。”

陳濟川聞言夜市笑了。

這朝覲考察是明朝的制度,本來只是外官朝覲,見見皇帝面聖,後來卻與考察聯繫在一起。

朝覲三年一次,天下所有府州正官都要齊集京師,向天子述職,考察合格後再回任地。

具體朝覲考察的流程,是先由地方所司,一級一級的考評,再由吏部,都察院下結論。

這時候就體現出縣官不如現管的厲害了。

州要對州轄縣考評,造冊後上報府,而府對治下州縣考評,造冊後再上報布,按二司,布,按二司綜合前面考評,最後在朝覲考察前寫下考語,最後再以揭貼上報吏部。

在成化年後,設立了巡撫制度,布,按考察後,巡撫,巡按另行對地方官員考察。

考覈標準有八目,八目頭兩條就是,貪,酷。

所以林延潮在這時候放趙家一馬,也是爲自己免除後患,萬一考察落一個“酷“字,則仕途盡毀。儘管這樣的可能很小。

現在身爲知府林延潮要給下面州縣官員寫考語,然後上報給布,按。

在巡撫制度前,布,按考察範圍很大,但後來設立巡撫,巡按,吏部會更重視巡撫,巡按的考評意見。

布,按二司的考察權都被侵奪,林延潮身爲知府給下面州縣官員寫的考語,當然更不如成化年以前,但這仍是非常重要的權力。

比如知府在考語裡貶斥下面一名縣令,但布,按二司一般也也不會駁知府的面子,寫出相反的結論來。

所以這幾日在府衙裡,林延潮給下面官員寫了考評,主要是幾位知縣,州官,以及府佐貳官。

林延潮對何通判,馬通判,黃越以及虞城縣顧知縣,柘縣李知縣這些心腹一一寫上不錯的考語,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當然對於李知縣而言,有了汪巡按的保薦,林延潮就算寫一箇中平的考語,也攔不住人家升官。

至於其他州縣官員,就是“辦事明白“,“才堪其位“,也沒有什麼貶詞。

寫完這些後,林延潮即行文布,按二司,下面也就沒有林延潮什麼事了。

就在林延潮將考語送至布政司,按察司時。

河南按察使楊一桂,也正在忙着給下面官員寫考評,考評要第一時間送至吏部,以免錯過了朝覲考察的期限。

楊一桂正在寫考評,這時正好分巡大梁道的程副使來到公廳裡。

楊一桂看了程副使笑問:“程兄此去歸德勘驗,林三元拿什麼招待你了?”

程副使拿起茶盅喝了口茶笑着道:“歸德那個窮地方,還能有什麼好的,就是拿了他兩壇酒而已,下官一會給臬臺送來。”

“林三元送給老兄的,本官怎麼敢收,還是說說勘驗的事吧,然後本官好向朝廷上報?”

程副使道:“還能說什麼?說實話,我與林三元平素沒什麼交往,但卻不得不承認,林三元確實有本事,幹了許多官員想辦,卻又辦不到的事。”

“河工的事,還是河道衙門說的算,但臬臺若親自去歸德看了,就會知道這是如何之大工。”

楊一桂點點頭道:“聽你之言,那改日本官倒是要看一看,那麼你去歸德可有巡察民情,或者收得民間檢舉?”

程副使想了想,然後湊近一步低聲道:“檢舉倒有數封,不過多是捕風捉影的話,而民間百姓對河工之事皆稱便。”

楊一桂點點頭,捏須道:“事功之難立也,始則羣疑朋興,繼而忌口交鑠。林三元辦如此之事,若沒有人攻訐纔是稀罕。要想做官,就不要生是非,但要事功,就不要怕人口舌。”

程副使一臉佩服地道:“臬司真是老成謀國之言。”

楊一桂道:“我看若林三元爲官沒有不謹地方,這些查無實據的事就不要上稟了。”

程副使當即起身,肅然作揖道:“臬司明鑑,下官附議。”

數日之後,按察司已將官員考評寫成揭貼呈送吏部,楊一桂關於林延潮的考語上寫道。

“案無停牘,政務克勤,疏淤河三百里,開良田五千頃,其功績實爲州府翹楚。“

然後是左布政使龔大器,在給吏部揭貼的林延潮考語是這麼寫的。

“一塵不染之守,四應不窮之才,錢穀兵刑,無一足以相難,歸德一任三歲,治績可堪國棟!“

而巡撫臧惟一也是準備上京覲見,他的考語會親自交給吏部。

他在給林延潮的考語裡寫着。

“在朝爲清華之選,外任堪建牙之才,理政治民遊刃有餘,區區百里之地豈能盡其所長!“

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三十三章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七百零五章 託付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
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三十三章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七百零五章 託付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