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

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李廷機,此刻正在翰院中編寫玉牒。

當年他中進士時,王家屏是他的館師,所以二人有很深的師生之情。

王家屏辭相離去後,李廷機曾感到十分失落。

得王家屏離京前指點,他一面與恩師繼續書信往來,一面於翰院裡繼續編修史書。

甚至李廷機將新民報編輯的差事都推辭去,一心專研經史經濟學問上。

忙了半日,他已將玉牒編寫好然後送至禮部儀制司,交託完差事後,從司裡步出正遇上林延潮的管家陳濟川。

二人打了照面,李廷機主動退在一旁行禮等對方路過。

陳濟川當然不會如此託大,讓一名翰林給自己避道,而是主動迎上了前道:“原來是李洗馬,怎麼來禮部呢?”

“將新編好的宗室玉牒送到部裡,大宗伯正在午休,不敢打攪故而沒去拜訪,還請陳兄幫我向大宗伯問好。”

陳濟川笑着道:“這是當然,我正要去翰院辦事,若是洗馬順路,正好坐我的馬車一起前去,咱們好久沒有好好聊一聊了。”

京城像是快要下雪的樣子,李廷機道:“陳兄如此盛情,那就恭敬不如從命。”

當即二人一併坐上馬車。

不久風雪已起,馬車到了路上,沿途所見都是躲避下雪的行人,還有不少斜倚在牆角正索索發抖的人,這些人多是無處可去,只好在他人屋檐下避雪。

陳濟川看李廷機的神色,然後道:“每年冬末京師都冒出不少的破落戶來,很多人都過不了這冬天,每日五城兵馬司的人都要將這些凍死的人用草蓆裹了,裝上車拖出城門去埋了。”

李廷機道:“這幾年年景不好,災害連連,朝廷又在打戰無力賑災,大宗伯雖從南方引入了番薯,並在北方各省推種,但碰到這年景,還是無力救得太多百姓。”

陳濟川道:“番薯在其次,以往破落戶還可以去開荒屯墾,但你看莫說這天下,就說這天子腳下哪一處有無主之田。”

“光景再不好,大戶尚有餘力支撐,但小戶呢?只能賣屋賣田,大戶吃小戶,地主再吃大戶,王公官宦再吃地主。當然最可憐還是那些破落戶,只能逃到京師找氣力活幹討一口飯吃,沒有飯吃就只能凍死餓死了。”

李廷機沒料到陳濟川一名管家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不由大是詫異。

陳濟川卻知他的心思般,笑了笑道:“跟着老爺久了,自然而然也有些墨水。李洗馬不必太詫異。”

李廷機失笑道:“豈敢,對於大宗伯,李某一貫是敬仰的。”

“這話說的,大宗伯對李洗馬也是欣賞。”

李廷機道:“慚愧,慚愧,只是李某爲官十年在翰林院裡爲一名小史官,不能爲百姓辦一點事,實在愧對事功二字。有時候李某常想,要是當初沒有考取會元,成了榜眼就好了,如此能外放爲官爲百姓做一點事。”

陳濟川笑了笑道:“誒,李洗馬不要妄自菲薄,我常聽老爺說爲官就是在其職謀其事。李洗馬可知自己要謀什麼事嗎?”

李廷機一愕。

陳濟川道:“李兄現在爲司經局洗馬,在以往就是太子洗馬啊。”

“但現在只是翰林官轉遷之職,”李廷機沉吟片刻,“陳兄,吾一向視兄爲親兄長,現在坊間傳聞天子有意立東宮,然後先擇皇長子講官,不知是真……”

陳濟川笑着道:“若是真,莫非洗馬有意皇長子講官嗎?”

李廷機頓了頓道:“確實有意,但是……但是李某也知道才疏學淺,在翰院裡的孫稚繩,方中涵都比李某更受大宗伯賞識啊。”

陳濟川收起笑容道:“你從何處聽來?大宗伯雖重師生之誼,但鄉誼也是看重的。”

李廷機大喜之色一閃而過道:“若是如此,李某願一切聽陳兄的吩咐。”

陳濟川笑了笑道:“你放心,陳某一定在大宗伯面前替你進言,當然最重要還是得失淡然。好了,翰院到了。”

說完二人下了馬車。

李廷機送走陳濟川后,方纔的笑容也是淡去。今日他到禮部明是辦事,其實還要找找機會看看能不能遇到陳濟川。所以他逗留許久,一直到了陳濟川出現,他才作出半路相逢的樣子。

讀書的時候,李廷機也不恥於用這樣的方式,但爲官後看着方從哲,孫承宗,葉向高等的終南捷徑,不由也是動了心。更重要是王家屏告訴他,要謀取皇長子講官。

當日陳濟川辦完事後,回到禮部火房向林延潮稟告此事。

陳濟川道:“小人向僕役打聽過李爾張在小人出門前,在至儀門的必經之路倒是徘徊了許久。”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道:“我早有意推舉九我,但他找上你卻是多此一舉了。”

陳濟川道:“老爺,這一次爲何一開始不推孫稚繩,而是推了李九我,當初陳公公不是早說了聖眷在孫稚繩嗎?”

林延潮道:“正是聖眷在孫稚繩,所以我纔不推舉他,而是將這個機會留給陛下,如此我也能多推舉一人。至於我推舉李九我,一來是因爲當初王山陰離京時曾向我舉薦過,二來是打算讓他爲皇長子講官之長。”

林延潮一口氣給天子推舉了十名皇長子講官,但是孫繼皋,盛訥是侍講學士,蕭良有是國子監祭酒,他們三人都是有正式的差事在身,所以不能真正擔任皇長子講官,成爲侍從之官。

三人就是掛個名而已。

至於剩下八名講官,資歷最高的當屬萬曆十一年進士的李廷機,如此順理成章的他成爲講官之長。

林延潮對李廷機早有安排,但沒想到他卻主動上門,這倒是令林延潮對李廷機有幾分刮目相看。

到了萬曆二十一年的歲末,首輔王錫爵終於抵達了京師。

王錫爵甫一到京,天子當即令他以首輔佐理國事。而王錫爵則單獨請求天子接見。

於是天子同意乾清宮暖閣接見了王錫爵。

大冬天裡,剛拜受了新命的王錫爵一身大紅坐蟒的衣袍行走在宮牆之間。

沿途的內侍見了王錫爵無不退避一旁。

到了乾清宮門前,張誠,田義,陳矩這三個最炙手可熱的內監在門前一併迎候。

而距離乾清宮門還有段距離,引導王錫爵前行,打傘隨侍太監們即已是一排跪下道:“見過老祖宗!”

張誠,田義,陳矩則沒有理會,一併上前都是滿臉堆笑道:“王老先生,終於把盼回來了。”

王錫爵見了這三位天子面前的紅人,只是微微點頭就算答禮了,話也不多說半句。

幾個人都早知道王錫爵脾氣。

張誠笑着道:“皇上就在暖閣,王老先生讓咱家給你帶路。”

隨即張誠神色一冷對左右道:“這麼冷的天還不快給王老先生讓道,佇在門前作什麼?”

聽張誠這麼說左右一併讓開大道。

王錫爵則始終負手,看了張誠一眼淡淡地道:“有勞公公了。”

說完王錫爵舉步入內,張誠恭敬地陪侍在旁。

陳矩,田義二人站在乾清宮門前看着王錫爵,張誠二人的背影。

田義冷笑道:“看咱們新首輔的架子怎麼比當年的張太嶽還大呢?張太嶽見馮雙林時也沒有這麼狂吧。”

陳矩道:“我看王老先生不是架子大,而是他的眼中根本沒有咱們這幫閹人。”

田義叉着雙手道:“我看就算心底看不起,也不至於連稍假辭色也不會吧。”

陳矩道:“君子者表裡如一啊!”

田義怒道:“是麼,那我早晚讓王老先生這位君子好好認識一下何爲小人。”

陳矩聞言則笑了笑。

乾清宮暖閣。

王錫爵入內後一見高高在上的天子,即是連忙上前數步,跪拜在地泣道:“老臣去國逾年,在家事親,八辭君命,求遠退卻反進。諸公當事在先,老臣卻以老成起廢者矣,一旦即蒙召起,即驟居首揆者,得陛下三命五召,老臣實在愧對陛下這高天厚地的隆恩。”

王錫爵言辭懇切,耿耿忠心溢於言表,這一番話下連天子也不由十分感動。

“先生快快平身,咱們君臣坐着說話。”

見王錫爵坐下後,天子道:“元輔來京了就好,眼下國家多事,寧夏雖平,但東事又起,朕這幾個月是焦頭爛額,還指望元輔替朕挑起這天下這擔子來。”

王錫爵連忙奏道:“老臣惶恐,老臣不怕事,但唯恐的是一身不能酬萬恩,小勤不足補大負。老臣還望陛下能多簡時賢,共參密務,而不以天下大事都專寄於臣。”

天子道:“朕知道了。眼下朕正好有一件事要與元輔相商。之前皇長子出閣讀書之事,朕與趙次輔及禮部尚書都是商議過了。禮臣建言,皇長子明年正月出閣讀書,皇三子改在三月,趙次輔也是認可,現在元輔回朝了,此事朕想當面諮詢先生。”

王錫爵略一沉吟然後道:“老臣以爲禮部尚書林延潮此策不妥。”

天子臉色一變問道:“先生爲何這麼說?朕以爲林卿此計可以啊。”

王錫爵道:“陛下,若是正月立皇長子,那自是順理成章,但到了三月再立皇三子,百官羣起反對那麼如何?”

“對於禮部尚書而言,皇長子出閣讀書他們即已是辦成差事,至於皇三子三月是否出閣讀書,他能替百官應承了陛下嗎?”

天子聞言恍然明白道:“原來如此,若非先生提醒,朕差一點誤了事,讓他們不費一兵一卒即辦成了差事。”

王錫爵當即道:“陛下,爲人臣者,當揚君美,而不可自以爲名。當圖濟國事,而不可自以爲功。有的大臣口口聲聲所言事功,即是自居其名自居其功,如此之臣還請陛下遠之!”

天子道:“還是先生考慮周全,朕明白了。不過林卿不是這樣的大臣,他也是一心爲朕計較罷了。先生,現在出閣讀書不成,朕以爲不如再放一放吧?”

王錫爵連忙道:“陛下,老臣這一次回京,雖未入閣辦事,但這幾日所見的部臣科臣無不首問臣建儲之事,此事拖不得啊!”

天子微微一笑,他對王錫爵的反應倒是在意料之中。

天子故作爲難地道:“但是朕昨讀皇明祖訓內有一條立嫡不立庶之訓,而今皇后年稚尚少,在此刻冊立東宮可乎?若將來有二東宮怎麼辦?故朕一直遲疑未決。”

“既先生奏來,不知先生以爲封王可乎?朕今欲將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三位皇子具一併封王,少待數年皇后無出,再行冊立。”

王錫爵聞言心知,這位皇帝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在張居正面前俯首聽命的天子了。二十年來與滿潮大臣們鬥智鬥勇,自讓天子琢磨出了一套法子。

王錫爵深厚皇恩,不願意辜負天子的請求,但是一旦同意了三王並封是什麼後果,他是知道的。

於是王錫爵對天子道:“陛下此言以情以理言之,似乎無不可行。但皇后嫡子未生,庶子年已至十二齡,自古以來從未有待嫡之事。今日皇上所問其實不難,漢明帝取宮人賈氏所生之子,命馬皇后養之爲子。唐玄宗取楊良媛之子,命王皇后養之爲子,宋真宗劉皇后取李妃之子爲子,皆旋正位東宮。”

“今日事體,正當同此。若是皇長子以中宮爲母,即爲正嫡,所生之母亦不必加封,若將此言入聖旨之中,那麼老臣以爲三王並封之策可行。”

天子在討價還價,而王錫爵也在討價還價。

天子要三王並封,王錫爵則要皇長子認皇后爲母,如此就確立了嫡子的身份。

天子聞言也是猶豫了一番,然後道:“先生這麼說在十年前,皇長子年幼時尚可,現在皇長子已經長大成人,並在李妃宮中朝夕不離。就算再認皇后爲母,母子之間也難有親情可言。其實早年間皇后也有認皇長子之意,但是被李妃拒絕了。今日再認,怕是皇后也不肯了。”

王錫爵不知皇長子在後宮居然處於如此境地,當即急道:“陛下,嫡庶只是一個名分而已,只要將詔書頒佈天下即可。”

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三章 能否讀書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
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三章 能否讀書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