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

在朱仙鎮喝茶聽書之後,林延潮即從朱仙鎮北上到了開封城。

這開封是當時明朝的一線城市,僅次於京師,南直隸,與蘇杭相較都不多讓。

開封府所轄四州二十八縣,人口在萬曆年之際,達到頂峰,幾近兩百萬。而反觀臨府歸德府人口只有三十萬。

入城之際,林延潮看着整個開封城池,這座城全部包磚,異常雄壯。

有詩云開封城之雄偉。

萬難雲連,屹屹言言,望若列嶂,壯都會也。登城樓而遠望,太行嵩室,居然在几案間,大河湯湯,僅如衣帶。

但林延潮進入城池,見此繁華景象,頓生感觸,誰會想到幾十年後,李自成會挖開開封大堤,水淹開封。

盛極至衰,不過六十年。

開封除了繁華,還有一特點就是藩王多。

時言,天下藩封數汴中。

十五藩王都住開封,其中最有名就是周王府。沒錯,就是林延潮得罪的那個周王。

開封城城週二十里,周王府佔據開封城五分之一。周王府府周九里,而歸德府府城商丘城周只有七裡。

周王府可謂城中之城。

至嘉靖年,周王府已有三十九郡王,郡王府也設城中,此外還有儀賓府(郡主駙馬),故而開封城裡可謂是王府林立。

大街小巷上,王府、鄉紳牌坊魚鱗相次,滿城街巷不可計數,這等繁華之狀,比兩京也不遜色多少。

林延潮入城之後,無暇閒逛。衆弟子們以爲有袁家三兄弟這層關係,林延潮會去布政司先拜見左布政使龔大器。

但林延潮卻沒有去布政司,而是來到了城裡鼓樓附近。

在古代城池裡,鼓樓一般是城池最繁華之處。

開封鼓樓也不例外,酒樓飯莊林立,街上望去賓客滿座,清唱妓女倚欄彈唱,至於普通打扮的老百姓們也能在街邊小食裡,吃上一碗羊肉面,或者豬肉湯飯。

這樣的攤子隨打隨收,吃完了一桌接着又來一桌客人,爐子裡的炊煙燒得旺旺的,一案一案熱氣騰騰的麪食從廚房裡端出。

悠悠轉轉,在不經意間,開封城展示了他最繁華的一面。

不久衆人到了大相國寺,此寺天下聞名,也是水滸傳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地方。

大相國寺這座千年古剎,也是開封第一寺,寺裡有僧舍兩三百間,住得都是南來北往的香客。

大相國寺旁一座三進的院舍裡,林延潮與衆人來至這裡。

展明進去通報後,不久就有兩個人迎了出來,這二人看得十分精幹。一見林延潮即是道:“小人接到府臺大人的信後,就將院裡打掃乾淨,就等着司馬老爺大駕光臨了。”

林延潮點了點頭,這二人引林延潮進了院舍。

這院捨實際上就是歸德在開封的‘駐省辦’,但凡府裡來省城公幹的官員,一般都住這裡。

在官員長隨裡,有一等人稱爲‘坐省長隨’,或是‘坐府長隨’。

在官員上任初,都會買本類似於《爲官須知》之類的書。

書裡介紹‘坐省長隨’,就是凡坐省家人,須用省中土著之人,取其熟習聲音相通之意,其各上司三節兩壽、水乾禮物以及喜慶大事,一得確信,要預爲具稟;官長有升遷降調之信,十天要報一次;如有奏稿要件,要抄稿送呈。

而“坐府者與坐省相同”,包括府署一動一靜,都要打聽明白。

坐省長隨就是在省城打聽消息,爲上司辦事,省裡有什麼風吹草動要立即報告。

充任坐省長隨之人,要兩點,一是要足夠精幹狡黠,八面玲瓏,二是要善於拉關係,省裡官員的家人、幕友、吏胥都要盡力巴結。

這二人就是歸德府的坐省長隨,但他們並非是付知遠請的,也是不是上一任知府所用,而是上上任知府的班底。

官場上都說‘官轉吏不轉’,‘官轉幕不轉’,實際上有時也是‘官轉長隨不轉’。

如這兩名坐省長隨,實際上已成爲府衙裡不可缺少的吏員了。

每任知府上省城與省裡打交道,都要靠這班人,利用他們的關係,來爲自己辦事。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久任。但他們畢竟不是朝廷官吏,所以俸祿不是從府衙裡給,都是知府的私下支出,至於這錢從哪裡來,就自己看了。

當然林延潮也是有自己的‘坐省長隨’,但他這一次是奉了付知遠的命,來開封公幹,也就不好繞開他的人,與省裡打交道。

林延潮隨二人來院舍,院舍坐東向西。院舍外的一條頗爲繁華的小巷,故而臨巷的倒座是一間打銀鋪,臨巷還有胭脂店,香鋪,燭店。

院舍裡是已經打掃乾淨,只是屋舍看得頗爲破舊。

林延潮來至廳裡坐下,見狀不由問道:“廳裡所用器具怎麼不齊?”

兩名坐省長隨都是嘆氣,一人道:“還有什麼辦法?司馬老爺代署府事時,府裡再窮,也沒有短少我們銀子,但新太尊就任後,這錢就常拖着,我們若不是將院裡的東西當掉一點,連這租來的院舍都要給人收回去了。”

林延潮聞言不由失笑道:“原來是這事,別說你們,之前府裡連官吏的薪俸都發不出。”

說完林延潮向陳濟川點點頭,陳濟川會意,命人取了一封三百兩的銀子。

二人看得頓時雙眼放光,驚喜道:“司馬老爺這是?”

林延潮道:“這是太尊給你們的,我們歸德是窮地方,不比其他河南各府。你們二人在開封辦事,要多替府裡擔待着點,不能不拿錢就不辦事。”

二人拿到錢後,滿臉都是笑,連連道:“司馬老爺說得是,我等都是盡力盡心,既爲了太尊,更爲了司馬。”

林延潮肅然道:“拿了錢就去當鋪裡將物件都贖回來,你們先安置我的隨人,一會還要問你們的話。”

二人稱是,一邊手腳麻利地佈置,一邊給林延潮端茶倒水。茶是好茶,上等陽羨茶。

二人辦事都很精幹,不一會收拾妥當,二人都來林延潮面上聽訓。

林延潮放下茶碗問道:“近來省城裡有什麼動靜?”

兩人中年長之人名爲王景爲,他開口道:“主要還是潞王就藩的事,不說別的,僅是修建璐王府就要近七十萬兩銀子,這筆錢僅從藩庫支出,是遠遠不夠的,將來肯定要攤至下面各府的頭上。除了銀子,還有藩王食田,鹽課,這也要各府來攤。”

另一人名爲陸學右,他開口道:“十指都有長短,咱們河南各府也有貧富,到時肯定不是平均攤派的。”

“眼下各府都派佐貳官來省城裡活動,他們都在哭窮,想要省內給自己府裡少攤派一些,如此就往其他各府多攤派些。不過這是各府裡的打算,司裡有什麼考量就不知道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本官正是因此事來開封。”

王景爲,陸學右聞言都是喜道:“那就好了,眼下各府都在巡撫,藩司那爭,若是最後他們爭贏了,將修王府的銀子,食田都攤派到我們府上,那可就糟了。所以我們也不能落於人後啊。”

“是啊,我們雖然都知道府裡沒錢,但是省裡不知道,皇上也不知道啊。若是真攤派到我們府裡,那麼可是老百姓遭殃了。”

林延潮聞言笑着道:“你們二人還真是爲國爲民。”

王景爲,陸學右皆道:“爲了府里老百姓,也是爲了太尊與司馬老爺。”

林延潮道:“可是……可是這去省裡走關係,走來走去,各府你多些,我少些有什麼用?最後出錢出田的還不是我們河南的百姓?省裡,不向戶部,不向皇上那爭一爭嗎?把這修建王府的銀子,藩王食田,鹽課都減一減?這比強行攤派至各府頭上有用多了?”

王景爲,陸學右二人對視一眼。王景爲道:“這事省裡沒有明說。都說自古天意高難測,不說我們,恐怕就是省內,甚至戶部的部堂都猜不準皇上的心思。”

“那這麼說還是看我們各府了?”

二人道:“是。太尊之前也吩咐我們了,他說讓我們幫司馬,能多爭一分銀子是一分,多一畝田是一畝田。”

林延潮沒說什麼,付知遠與各府官員的打算都是一般,力爭爲自己府裡的百姓少開銷一些,算是自掃門前雪吧。

王景爲道:“司馬老爺,我們還打探到一事,省內命開封府,盤查清理各府積欠,凡拖欠藩司的稅銀,輕齎銀都要追討,若有繼續不繳者,就地停職!”

陸學右道:“以往我們歸德府拖欠最多,已累三年,今年若是不清帳,到時太尊,司馬都要被問罪啊!小人還請司馬早作打算,必要時該託人時就託人。”

王景爲補了一句道:“司馬若是需要,小人這邊可以立即給你安排,絕對是可以在藩臺,撫臺面前能說得上話的。”

林延潮笑了笑道:“這倒是不必,你們在附近給我安好好酒席就是。至於所請之人,我都已擬好帖子了。”

說完林延潮命陳濟川拿出一疊厚厚的帖子。

事實上林延潮這一次不是空手來開封的,隨身所攜的還有淤田的田契。

王景爲,陸學右沒料到林延潮早有安排,當即稱是。

ps:求下月票啊,兄弟姐妹們。

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九百九十章 儲相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二十八章 民意大結局上篇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第二場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三百六十三章 翰林值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二場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答書友問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
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九百九十章 儲相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二十八章 民意大結局上篇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第二場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三百六十三章 翰林值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二場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答書友問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