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 農夫和武士

“元帥說的是。”太子笑着回答,“不過,從這裡面,我倒也能夠看到元帥指揮千軍萬馬,踏遍建奴的風采了。”

“要說風采,誰能比得上陛下?”陳昇也笑了出來,“陛下當年帶兵打仗的時候,那纔是真龍之象!”

雖然明知道陳元帥這話裡面有刻意恭維的成分,但是太子仍舊對父皇當年的風采遐想不已。父皇帶着大軍席捲天下的時候,他還太小,無法上戰場去瞻仰父皇的風采,等他長成了以後,因爲已經建極稱帝,父皇一直沒有辦法也不知道到底是如何的氣象?

“雖然是演習,但是能展現如此風采已經極爲難得了,”看了好一會兒之後,太子由衷地向陳昇道賀,“可見部隊一直都勤於操練沒有懈怠,陳元帥,遼東軍在你的手上果然對得起威名!”

“太子過獎了,我輩只是盡忠職守而已,談不上有什麼可讚譽的。”雖然表面上平淡,但是陳昇的眼裡仍舊閃過了一絲得意,“遼東軍領着國家那麼高的薪餉,不****操練怎麼對得起國家?再說了,每年都有那麼多老兵退伍,招募過來的新兵不認真操練一下,怎麼上得了戰場。”

大漢對軍人的待遇做得極好,薪餉不僅標準定的高,而且一直都是足額足餉,從來沒有任何剋扣拖欠,前明與之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同時,因爲痛感前明使用軍戶來世襲當兵,以至於士兵地位低下、與奴僕無異的教訓,新朝並沒有實行世兵制,而是實行募兵制,以保證待遇爲前提招募士兵,也不限制到了年限之後的士兵退伍。

遼東軍中每年都有士兵和軍官退伍,拿着自己的功勳,或者回鄉或者直接在遼東領取土地,他們這些退伍士兵因爲深受國恩,而且有了服從命令的習慣,所以成爲了朝廷在地方的忠實支持者,對朝廷推展地方事務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更多人還是留在了軍隊,選擇與戰友繼續浴血奮戰。有些人是爲了多年同生共死所帶來的情誼,而且適應了從軍的生活,不想回去做一介平民;而另外一些人則是爲了奪取更多的功勳,爲自己謀一個出人頭地。

就在太子和元帥還在交談的時候,趙鬆也從演習的地方騎着馬趕了過來,因爲剛纔在演習的地方四處穿梭指揮,他的臉上沾上了黑灰色的菸灰,看上去頗爲滑稽,就連原本簇新的軍服也因爲沾染上了太多灰塵而變得有些髒兮兮的,看不出之前的威風來。

不過,並沒有一個人因爲他這幅模樣而感到好笑,太子騎着馬向他迎了過去,笑容滿面地迎接了他。“趙旅正,果然麾下個個精兵強將!”

“這都是靠了朝廷恩養,諸位將士衆志成城,趙鬆怎敢居功!”趙鬆一邊說,一邊騎馬跑到了太子的身邊,“太子殿下,演習檢閱已經完畢,請問太子可有不滿之處?”

“沒有,沒有,諸位將士進退之間張弛有度,動靜森嚴,一看就是一等一的強軍,我不知道兵事就不多嘴了,反正我覺得很滿意。”太子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不過,不知道趙旅正定好了沒有,到底調哪一個團跟隨你出征?”

“茲事體大,斷不容輕忽,一次演習也不能完全看出門道來,臣還打算再觀察一下。”趙鬆跟着太子一起騎馬,重新回到了陳昇身邊,“元帥,我有個不情之請,這段時間能否讓我暫時負責統帶第三旅?我要再好好操練一下他們,倒好好好讓他們鬆鬆筋骨。”

“行,當然可以啊,我求之不得。”陳昇馬上答應了他的要求,“你走了以後,新的旅正初來乍到,沒壓住場子,我看你們第三旅的人是懈怠了不少,這樣混賴以後還怎麼打仗?這陣子你來帶的話,好好收拾收拾這幫混小子,讓他們骨頭鬆下來!”

“看我的吧,一定讓他們哭爹喊娘。”趙鬆躊躇滿志,“正好就把他們留在金州吧,這段時間一邊訓練一邊讓他們熟悉水性,免得以後上了船就腿軟。”

遼東軍多爲北人,將士們基本上都不識水性,爲了讓他們能夠克服這種困難,不至於影響到之後的作戰,就必須要進行嚴格的訓練,讓他們熟悉一下水性,所以根據趙鬆的計劃,在太子巡閱遼東的這段時間裡面,他要把自己的直屬部隊好好放在海邊訓練一下,讓他們至少做到在運輸的途中不暈船。

答應了趙鬆的請求之後,陳昇馬上跟旁邊的參議口述了命令,而這位軍官也記錄下了命令,很快就將作爲成文簽發下去,成爲正式的書面命令。接着,他覺得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想要回去處理別的事務,於是又轉頭看向了太子,禮貌性地提醒了他。

“太子殿下,今天的檢閱和演習您還滿意嗎?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儘管跟我們提出來,我們馬上讓下面的人改進。”

“沒有了,我很滿意,接下來就看趙旅正怎麼操練了。”太子馬上表示。

“那……太子還有別的話想要訓諭將士們嗎?如果有的話,那我就下令召集全軍。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就此解散,讓將士們歸營吧,今天他們操練得已經夠多了。”

“那就讓將士們去歇息吧,我就不拖時間了,反正我年紀小,也沒什麼可以教訓他們的。”太子微笑了起來,“紀國公想必還有許多軍內大事要處理,也早點去辦吧,別爲了我這裡耽誤了大事。”

“謝太子殿下!”陳昇看向了另外一個參議軍官,“傳令下去,全軍整隊,歸營!”

參議官馬上縱馬向旁邊跑了過去,向一羣傳令騎兵下令,接着這羣傳令騎兵按照各自劃分的區域縱馬離開,紛紛奔向還在演習場當中的官兵們。

很快,這些官兵們都接到了檢閱結束的命令,接着在軍官們的呼喝之下,他們又重新按照之前的隊列排好。

接着,在全軍官兵們的歡呼當中,陳昇和太子走回到了馬車當中,在親衛騎兵的護送至下絕塵而去,而在他們離去之後,這些官兵也以整齊的行軍隊列,向金州城郊的軍營裡走去。

太陽已經偏西,陽光也從白色變爲了微微的金色,士兵們扛着手中的槍,以整齊劃一的腳步跟在軍官們的身後強行,他們或寂靜無聲或高唱軍歌,動作仍舊和受檢閱時一樣整齊,即使在歸隊的時候,大漢的軍勢也還是如此昂揚。

就在大漢軍隊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演習的時候,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九州島薩摩藩的郡山下,也有一羣人聚在野外拿着武器四處逡巡。

不過,與遼東軍的虎賁相比,這羣人的穿着要寒酸一些,並不是特製的筆挺軍服,而是穿着造型各異的着裝,一部分人騎着馬,穿着用鈕繫結的羽織;而另一部分人則走在地上,穿着平民的半身短衣,看樣子像是農夫。

這些騎在馬上的人,態度倨傲,腰間佩着刀,有些人手裡還拿着弓箭,驅使着旁邊的農夫四處搜索,他們自己口中也在不斷吆喝,看樣子是在打獵。

他們頭上的髮型也很有特點,頭髮從前額方面,被往後剃掉,只留下了頭頂上半月形的一片頭髮,看上去光禿禿的好不詭異,這也是戰國時代以降,日本的武士和大名們特別流行的“月代”髮型。

日本在古代就有綁髮髻的髮型,但是濃厚的髮髻在穿戴頭盔就不是很方便,且戴上厚重且密不透風的頭盔,更會讓整個頭悶的很不舒服,在戰亂時代如果拿下頭盔或是在頭盔開通風孔,又容易被敵人暗算,於是就有人索性就將前額到頭頂的頭髮剃掉,免受頭部充血之苦,而後方剩下的頭髮在平時就可以綁成髮髻,也可方便冠帽的穿戴。久而久之,在經常要打仗的武士們當中,月代髮型就十分流行了。

如今雖然已經是德川家的江戶幕府治世,日本承平已久,但是之前戰國時代所流行的習慣還是被流傳了下來,哪怕是身爲武家最尊者的幕府將軍,也照樣留着這樣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的髮型。

更加奇怪的是,雖然這羣人手裡拿着刀和弓箭,一副出門打獵的樣子,但是他們一直都在左顧右盼,神情頗爲詭異,好像目的並不僅僅是來打獵一樣。另外,他們的陣型雖然散亂,但是騎着馬的武士們仍舊嚴陣以待,隱隱然把一個人護衛在了中間。

這裡是薩摩藩的內地,臨近鹿兒島,是島津家的根本重地,而這羣人正是島津家的武士和家臣,而被他們護衛在中間的人,就是當今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家的家督島津忠恆。

他衣着樸素,和旁邊人並無不同,好像是要藉此來掩飾自己的身份一樣。他看上去五六十歲年紀,垂在腦後的頭髮已經花白,不過身形依舊矯健,騎在馬上左顧右盼,眼神犀利,倒是能看出幾分早年的風采。

第238章 並不意外的推測第555章 我回來了第456章 不對勁第727章 你做得很不錯第1042章 大力之下無小慧第666章 天牢第1659章 姬路城下第868章 我有個法子第819章 巡撫官署第717章 居然如此第737章 雲山行分店第489章 奇怪的兩個人第981章 在濟寧的徐厚生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1673章 給你一個機會第870章 下注和輸贏第539章 大車幫第1693章 名正言順的勝利第1252章 晨起演武第360章 好大一份嫁妝第1323章 敵從東來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672章 新任縣令第385章 都忙第738章 又聽到了這個名字第368章 投還是不投第9章 對手難得第924章 太平不易第1542章 父子不同第552章 操切和徐徐圖之第1232章 東林清正第62章 風華生事端第1322章 興奮睡不着第1049章 這是任人唯親第1575章 能贏嗎第473章 事先如此第969章 橫衝直撞第1689章 大漢軍威第1063章 內訌還是火併第1191章 斷人根本的死敵第833章 出征第621章 清江浦的密會第1520章 爲所欲爲的漢臣第312章 夜談第867章 最好的時機第559章 真正的龍頭第934章 冒進和雲山一系第1478章 計劃可行第752章 打服了他第850章 真來去如風第905章 一窩火第308章 近戰混戰第79章 趙某承擔第1315章 借兵第1375章 女真不滿萬第7章 沒吃虧就好第117章 這就是離別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297章 給你們一條路走第873章 好似藩鎮第1408章 總算有個交代第941章 等官軍來到第1599章 爲了報仇的快意第101章 有才即用第1040章 狡兔第1138章 有仇必報第1002章 徐州和建州第976章 府城第490章 這不是唱戲第1500章 不要無情第1227章 一炮兩斷一沾即走第1253章 平靜的戰前第389章 最可靠的人第191章 雪和血第1403章 出京前的約定第531章 這是俺們拼命打下來的第1282章 信任很難第1205章 爭辯第170章 滴水不漏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537章 事會來找你第759章 在徐家的交待第148章 關鍵是勇氣第533章 或有隱憂第433章 天已經亮了第707章 邳州周參將第1671章 連德川家都來人了第769章 濟寧城太白樓第1576章 大好時機第1551章 西洋第1044章 第一旅第1208章 山西的趣事大漢太祖趙進研究1第1080章 海上的風險第733章 行善不得善報第1095章 湯若望的信(6)第379章 說不出的理由第805章 只怕驚動第1035章 誰是我們的人第289章 城中亂
第238章 並不意外的推測第555章 我回來了第456章 不對勁第727章 你做得很不錯第1042章 大力之下無小慧第666章 天牢第1659章 姬路城下第868章 我有個法子第819章 巡撫官署第717章 居然如此第737章 雲山行分店第489章 奇怪的兩個人第981章 在濟寧的徐厚生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1673章 給你一個機會第870章 下注和輸贏第539章 大車幫第1693章 名正言順的勝利第1252章 晨起演武第360章 好大一份嫁妝第1323章 敵從東來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672章 新任縣令第385章 都忙第738章 又聽到了這個名字第368章 投還是不投第9章 對手難得第924章 太平不易第1542章 父子不同第552章 操切和徐徐圖之第1232章 東林清正第62章 風華生事端第1322章 興奮睡不着第1049章 這是任人唯親第1575章 能贏嗎第473章 事先如此第969章 橫衝直撞第1689章 大漢軍威第1063章 內訌還是火併第1191章 斷人根本的死敵第833章 出征第621章 清江浦的密會第1520章 爲所欲爲的漢臣第312章 夜談第867章 最好的時機第559章 真正的龍頭第934章 冒進和雲山一系第1478章 計劃可行第752章 打服了他第850章 真來去如風第905章 一窩火第308章 近戰混戰第79章 趙某承擔第1315章 借兵第1375章 女真不滿萬第7章 沒吃虧就好第117章 這就是離別第975章 只不過是亂民第1297章 給你們一條路走第873章 好似藩鎮第1408章 總算有個交代第941章 等官軍來到第1599章 爲了報仇的快意第101章 有才即用第1040章 狡兔第1138章 有仇必報第1002章 徐州和建州第976章 府城第490章 這不是唱戲第1500章 不要無情第1227章 一炮兩斷一沾即走第1253章 平靜的戰前第389章 最可靠的人第191章 雪和血第1403章 出京前的約定第531章 這是俺們拼命打下來的第1282章 信任很難第1205章 爭辯第170章 滴水不漏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537章 事會來找你第759章 在徐家的交待第148章 關鍵是勇氣第533章 或有隱憂第433章 天已經亮了第707章 邳州周參將第1671章 連德川家都來人了第769章 濟寧城太白樓第1576章 大好時機第1551章 西洋第1044章 第一旅第1208章 山西的趣事大漢太祖趙進研究1第1080章 海上的風險第733章 行善不得善報第1095章 湯若望的信(6)第379章 說不出的理由第805章 只怕驚動第1035章 誰是我們的人第289章 城中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