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千古奇冤

韓國公李善長,和魏國公徐達,開平王常遇春一樣,都是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最初跟着朱元璋造反起兵的謀臣,響噹噹的從龍派。雖不像徐達和常遇春這種衝鋒陷陣的武將立下戰功,但其智謀了得,出謀獻策,功勳卓著,是文臣第一人,人稱“軍中蕭何”。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封了李善長爲左丞相,並賜金書鐵卷,封韓國公,是唯一得到公爵爵位的文臣,名聲大噪。

除了名以外,李善長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權力,身爲淮西文官集團領袖的他,成功的將文官裡唯一可以於他抗衡的誠意伯劉基從朝中擠走,逼得劉基辭官回鄉,去老家青田縣養病去了,於是沒有了對手掣肘的李善長在朝中呼風喚雨,幾乎無所不能。

除了在名利上登峰造極,李善長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貴。李善長和洪武帝是君臣,也是兒女親家。

臨安公主下嫁李善長的長子李琪,成了李家的兒媳婦,而且臨安公主是洪武帝的長女,地位尊貴無匹。

李善長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難得在名利巔峰時頭腦也仍然保持清醒,深知盛極而衰的道理,極力促成長子李琪尚了公主,有了公主的庇護,將來李家後人即使沒什麼本事,也足以守成了。

之前徐妙儀懷疑過李善長,包括他的對手劉基,因爲有能力瞞天過海,一直藏在背後截斷線索,甚至將錦衣衛玩弄於鼓掌之間的人,朝中有這種實力的只有幾個,一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義父道衍禪師將這個名單一一列舉出來,當時李善長的名字就在其中。

有了人選,欠缺的是足夠的動機:到底是誰非要弄死謝再興不可?

張士誠書房那些斷斷續續的絕密文書揭開了一切關鍵的線索……

其實一切在源頭時就註定了結局。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韓山童創建明教,振臂一呼,宣稱“明王出世,普度衆生”,給即將餓死的百姓指出一條活路。

爲求生路的百姓紛紛響應,明教的起義軍被稱爲紅巾軍,紅巾軍很快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大元,大元無數次派兵鎮壓,但按住葫蘆浮出瓢,星星之火越滅越盛,大元的軍隊不復以前入主中原的輝煌,被看似烏合之衆的紅巾軍揍得退出江南。

大元暫時和紅巾軍休戰,而江南的紅巾軍起了內訌,很快各自爲陣,互相吞併殘殺,明王韓山童被架空,形同傀儡,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分天下。

所以在三分天下之前,李善長雖然一直跟着朱元璋身邊出謀劃策,他其實和張士誠同屬一個陣營,都是明教紅巾軍,兩人有些私交,且張士誠私鹽販子出身,平日喜歡附庸風雅,深受江南文人的推崇,比起朱元璋這種文盲泥腿子農民,李善長和張士誠詩文相答,更聊的來。

後來張士誠和朱元璋兩人都自稱吳王,徹底決裂,帳下謀士將軍自然各爲其主,從盟友變成了對手。私鹽和海商起家的張士誠最爲富有,控制大量鹽田還有漕運海運的船隻,人都是要吃鹽的,所以朱元璋和張士誠開戰的同時,食鹽交易買賣也從未斷過。

朱元璋下過多次禁令,不準和東吳交易,違者以叛徒處置,但處於現實考慮,這道禁令並沒有起很

大作用,朱元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佯裝不知。

李善長作爲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肩負籌備糧草的重任,食鹽是必不可缺的,水至清則無魚,李善長暗地派手下和東吳販賣私鹽等各種交易,除了軍備所需外,自己和手下也獲利豐厚。

從密室裡的賬本上來看,李善長和張士誠的私鹽買賣有百萬之巨。除了李善長,連外祖父謝再興,親爹徐達,姨夫朱文正也和張士誠有過私鹽交易,可以說朱元璋帳下幾乎人人都這麼幹過,畢竟鹽和糧食一樣,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張士誠乘機挖朱元璋牆角,想要將李善長招攬在帳下,李善長皆委婉推拒了。

但隨着朱元璋頻頻遭遇重創,一再陷入困局,被張士誠和陳友諒,甚至大元三面夾擊:

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攻佔饒州,吞併這個重要的城市。

東吳吳王張士誠的大將呂珍攻佔了安豐,殺死劉福通,活捉朱元璋的同知樞密院院事廖如安。

朱元璋手下大將蔣英,劉震叛變,殺了金華守將胡大海和郎中王愷,金華失守。

朱元璋的大後方洪都遭陳友諒包圍,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當時朱文正守軍不到五萬,陳友諒足足帶着三十萬軍隊攻城!

李善長覺得朱文正年輕,頂不住壓力,必定潰敗。何況當時朱元璋手下另幾位大將都在外面征戰,無暇回營幫助朱文正解洪都之圍。

胡大海功紹興;邵榮攻湖州;常遇春攻杭州……皆是久攻不下,陷入僵局,無法退兵支援。

如果守將是徐達或者李文忠這種人物,李善長覺得或許有點勝算,但守將是公子哥般的朱文正,朱文正雖然號稱文韜武略皆通,但在李善長眼裡,他只是在他叔父朱元璋的照顧下博得的虛名而已,當不得真,類似紙上談兵的趙括,空有一副好皮囊和出身,真的大敵當前,必兵敗如山。

李善長做夢都夢見洪都失守,朱元璋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西吳就此滅亡……李善長對朱元璋這位主公的信心開始搖擺了,對張士誠的一再邀請開始有了含蓄的迴應。

畢竟張士誠的實力最強,倘若朱元璋敗,李善長良禽擇木而棲,還能另謀高就,利益不損分毫。

這就是李善長的性格,永遠高瞻遠矚,永遠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不見兔子不撒鷹,李善長是腳踏兩隻船的老狐狸,朱元璋沒有在張士誠的一再相邀下,李善長並未立刻背叛朱元璋,而是指使心腹暗中投靠了張士誠,並且出賣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情報當做投名狀,這其中就有參將李夢庚,先給張士誠一點甜頭嚐嚐。

可是後來的局面出乎了李善長的預測:

首先是李文忠和謝再興聯手打敗了叛變的蔣英,劉震,奪回了金華城,重新掌握了這個江南重地。喘息未定時,東吳張士信十萬大軍圍城,那時李文忠已經離開金華支援朱元璋去了,只留下謝再興和金華知府鸞鳳守城,守軍連帶着病殘都不足一萬。

李善長以爲謝再興也必敗無疑。他覺得謝再興和朱文正這對翁婿都會死,謝家大女兒真是苦命啊,一夜之間失去了丈夫和父親。

可是奇蹟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令李善長無比汗顏:謝再興以弱勝強,一萬對十萬,再次守住了金華城。

朱文正乾脆五萬對陳友諒三十萬,守住了洪都,這對翁婿創造了奇蹟,朱元璋也神奇的走出了困境,重振旗鼓。

連連的奇蹟使得李善長重拾了對朱元璋的信心,成大事者,運氣比實力更重要,而好運氣似乎永遠站在鳳陽農民出身的朱元璋這邊。所以李善長和張士誠表明了他對朱元璋的忠心,斷絕了來往。

可就在這時,變數出現了,謝再興和鸞鳳鸞知府發現左總管和麋萬戶被張士誠收買,在販賣私鹽的同時出賣情報給東吳,而這兩人被發現後被朱元璋下令砍頭,將頭顱掛在謝再興軍帳內,以警示他失察之罪。

謝再興很震驚手下的背叛,和鸞鳳推斷背後肯定有更大的官員投靠了張士誠。

爲了引出叛徒,謝再興和鸞知府決定演一出“周瑜打黃蓋”的戲碼。

首先謝再興藉口左總管和麋萬戶是被冤枉的,不滿朱元璋處死的命令,將兩人頭顱收殮埋葬,還在暴怒之下大鬧鸞知府的衙門,並大罵朱元璋“昏聵無能”,“不辨忠奸”。

謝再興在知府衙門擺戲臺,唱《竇娥冤》,幾乎公開表達了對朱元璋處罰的不滿,朱元璋也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他再次嚴詞警告謝再興,並且派出參將李夢庚去金華接替謝再興守城。

由此謝再興和西吳王朱元璋不合的事情傳出了金華城,江南人盡皆知,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當然也知道。張士誠近水樓臺先得月,想着弟弟張士信十萬軍隊都攻不下金華,何不如買通謝再興,讓他倒戈投降呢?

見到張士誠派來招降的密使,謝再興大喜,魚兒終於上鉤了!謝再興很快和鸞知府演了第二場戲:“鴻門宴”,並且將這個連環計寫入密信,送到朱元璋手中。

鴻門宴上,謝再興先用劍柄拍暈了前來接替他的李夢庚,又和鸞知府夫妻演了一場夫妻雙雙斃命的慘劇,綁走昏迷的李夢庚。

原本的計劃是李夢庚夫妻假死,等候謝再興深入敵營,拿到叛徒的名單後再復活的。可是連環計的密信落到了李善長手中,李善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心腹謀士,攔截一封密信並不難,他當即決定將計就計,假戲真做,在鴻門宴後,派出死士殺死了欒知府夫妻。

這是第一招,接下來李善長雙管齊下,利用主公朱元璋對侄兒朱文正的猜疑和忌憚,離間這對曾經情同父子的叔侄。因爲朱文正是謝再興的女婿,一損皆損。

謝再興綁走了李夢庚,投奔張士誠,他本想在半路故意放了李夢庚,可是甦醒過來的李夢庚居然對他說自己早已投奔了西吳,正好兩人一起去西吳升官發財。

謝再興乾脆殺了李夢庚,裝作不知情,提着他的頭顱當做投名狀去見張士誠。說自己本想帶着鸞鳳一起投降,獻出金華城的,可是鸞鳳不配合,他沒有法子,只得殺了鸞鳳夫妻,將李夢庚的頭顱當做禮物獻給張士誠。

張士誠大喜,以爲謝再興真心投降,又得密報,說鸞鳳夫妻已死,都驗明瞭屍首,朱元璋大怒,宣佈謝再興爲叛徒,並且派兵圍住了紹興的謝府,下令滿門抄斬。

都鬧到這個地步了,應該不是詐降。張士誠放心的十萬大軍交給張士誠,命他攻打金華城。

李善長明知謝再興是詐降,卻沒有寫信告訴張士誠,因爲他要坐實謝再興投降的罪名,就必須幫助謝再興隱瞞詐降的企圖。

當時謝再興很是焦慮,他每天都在聽說謝府被困,謝家人要死絕了的消息,他剛開始以爲朱元璋得到密信後,爲了將投降的假戲做的真一些,故意放出謝家滿門抄斬的消息,其實謝家人只是假死而已。可是當他發現和鸞鳳的秘密聯繫中斷,他開始失去了自信,懷疑鸞鳳已經死了,朱元璋並不知內情!

當朱元璋派出大將李文忠來守護金華城,和叛徒謝再興十萬大軍對陣,謝再興在陣前屢次試探李文忠口風,李文忠的表情都沒有預料中的反應時,謝再興的懷疑得到了證實。

看着李文忠冷漠的表情,一瞬間,謝再興終於明白,謝家人祠堂上吊,連同自己的小女兒小謝氏被刺殺身亡,孫女徐鳳失蹤的噩耗居然都是真的!

是真的……他們都已入了黃泉。

失魂落魄的謝再興毫無意外的輸掉了金華之戰,十萬大軍一舉崩潰,只有他逃到了蘇州城。

爲了回去證明清白,謝再興再次說服了張士誠,又領了十萬西吳軍攻打義烏城。這一次他打算再葬送十萬軍隊,儘自己最後的力量削弱張士誠軍力,並且乘亂逃到朱元璋那邊自訴清白。

從始至終,謝再興都不曾背叛朱元璋,哪怕謝再興明知朱元璋逼謝家人懸樑自盡,他對西吳的忠誠都不會動搖。

可是李善長不會給謝再興任何翻身的機會,他利用謝再興謀反案繼續離間朱元璋和朱文正,一再慫恿鼓勵朱文正給岳父謝再興求情,求朱元璋網開一面,放過謝再興和剩餘的謝家人,但是當着朱元璋的面,他又表達了對謝家翁婿三人的憂慮,由此朱元璋對朱文正五分的忌憚,變成了十分。

惡果是朱元璋對謝再興謀反案沒有詳查的耐心,只想儘快殺了謝再興結案,因爲在朱元璋心裡,謝再興,朱元正,徐達翁婿三人的威脅太大了,他必須快刀斬亂麻,將一切可能消滅在發跡的時候,不會原諒任何人的背叛。

另一方面,李善長收買了李文忠的手下,在義烏之戰中,乘亂殺死了謝再興滅口。

爲了毀屍滅跡,李善長命人將謝再興的屍首撞進麻布袋子裡,在馬蹄下踩得粉身碎骨,碎肉扔進河裡餵魚,所以李文忠沿河撒網似的搜索,一直找不到謝再興的下落。

家人自縊,謝再興失蹤,弟弟謝四謝五絕望中接受了張士誠的招降,但李文忠念在和謝再興,徐達,朱文正三人的交情,一再苦勸謝氏兄弟,保證不殺他們,謝四謝五本不想背叛朱元璋,實在逼得沒法子,才被迫接受張士誠的招降,他們覺得李文忠是大將,還是朱元璋的親外甥,說話應該可靠,於是放下武器開城門投降。

可以一切都晚了,此時的朱元璋不可能再聽任何求情和勸告,徐達,朱文正,李文忠,甚至李善長也假惺惺求情,他冷酷的對謝四謝五處以極刑,凌遲處死。

不到半年,朱文正被朱元璋栽贓謀反,奪官圈禁,鬱鬱而終……

而真正的背叛者李善長則位極人臣,風光無限。

作者有話要說:  這樣寫大家應該能看明白了吧,朱文正和謝再興謀反案是大明初期的兩大奇案,基本無解,以上是我自己根據一些史料的推斷

第163章 龍興之地第88章 屠龍之志第277章 相愛相殺第252章 天無情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158章 弱肉強食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94章 撲朔迷離第117章 烈火燃情第71章 白首不離第99章 螢火傳情第76章 後生可畏第90章 眷屬難成第128章 風雲際會第3章 與子同袍第185章 賢者之愛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7章 物是人非第225章 馬革裸屍第223章 牆頭寒梅第73章 振臂一呼第33章 順勢而爲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80章 君子好逑第70章 魚目混珠第64章 天命難違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13章 將誰與謀第42章 朱顏易改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0章 春榮秋謝第3章 與子同袍第243章 重返朝堂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60章 兵不厭詐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3章 與子同袍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112章 錦衣初現第225章 馬革裸屍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25章 馬革裸屍141.冰釋前嫌第60章 兵不厭詐第203章 水落石出第274章 人生重疊140.得隴望蜀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252章 天無情第100章 沽名釣譽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43章 冥昭瞢暗第20章 春榮秋謝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31章 遊園驚夢第55章 雪夜深談第59章 贈珠斷情第202章 窺破迷局第177章 叔侄交鋒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52章 天無情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96章 阿鼻地獄第43章 冥昭瞢暗第76章 後生可畏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75章 微不足道第67章 亂點鴛鴦第87章 說者有意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5章 加官進爵第69章 譬如朝露第44章 父女對壘第55章 雪夜深談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49章 冰泉冷咽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2章 將星隕落
第163章 龍興之地第88章 屠龍之志第277章 相愛相殺第252章 天無情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158章 弱肉強食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94章 撲朔迷離第117章 烈火燃情第71章 白首不離第99章 螢火傳情第76章 後生可畏第90章 眷屬難成第128章 風雲際會第3章 與子同袍第185章 賢者之愛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7章 物是人非第225章 馬革裸屍第223章 牆頭寒梅第73章 振臂一呼第33章 順勢而爲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80章 君子好逑第70章 魚目混珠第64章 天命難違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13章 將誰與謀第42章 朱顏易改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0章 春榮秋謝第3章 與子同袍第243章 重返朝堂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60章 兵不厭詐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3章 與子同袍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112章 錦衣初現第225章 馬革裸屍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56章 國儲之爭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25章 馬革裸屍141.冰釋前嫌第60章 兵不厭詐第203章 水落石出第274章 人生重疊140.得隴望蜀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252章 天無情第100章 沽名釣譽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43章 冥昭瞢暗第20章 春榮秋謝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31章 遊園驚夢第55章 雪夜深談第59章 贈珠斷情第202章 窺破迷局第177章 叔侄交鋒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52章 天無情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96章 阿鼻地獄第43章 冥昭瞢暗第76章 後生可畏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75章 微不足道第67章 亂點鴛鴦第87章 說者有意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5章 加官進爵第69章 譬如朝露第44章 父女對壘第55章 雪夜深談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49章 冰泉冷咽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2章 將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