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再戰之力

憤怒震驚到了極點,洪武帝卻平靜下來了,猶如一鍋熱水燒開沸騰,反而沒有漸漸升溫時的轟鳴聲響。

太巧了,李善長辭官的時機太巧了,就連捅破朱守謙謀逆大案的時機都像是對着西洋鍾似的。燕王剛剛指認他製造謝再興冤案、刺殺親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聯手圖謀不軌。

多年君臣,李善長對洪武帝的脾氣的甚是瞭解,這種死寂般的平靜,背後醞釀的是暴風驟雨。

李善長神思敏捷,立刻話鋒一轉,勸慰道:“微臣是看着靖江王這孩子長大的,也當過他的老師,他秉性單純,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對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順。可能成年後出宮建府單住,被那些居心叵測生父的舊部纏上了,說了些蠱惑人心之詞,顛倒黑白,靖江王年少無知,一時走錯了路。”

朱守謙是徐妙儀的親表弟,身上流着一半謝家人的血脈,早在徐妙儀重返京城的那一天開始,李善長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線跟着朱守謙了,找到了朱守謙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裡,當做對付徐妙儀的殺手鐗,預備着將來保命用的。

現在圖窮匕見,撕開了所有的僞裝,該拋出來牽制徐妙儀了。

揭露這個謀逆大案,砍掉徐妙儀兩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雙鵰。李善長世故圓滑,滴水不漏,既能達成目的,又儘可能的把自己摘出來——如同他對於謝再興和朱文正翁婿一樣。

李善長又說道:“以微臣看,燕王應該覺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圖,念及叔侄一場,骨肉親情,所以沒稟告給皇上知曉,暗地說服了靖江王銷燬火器,回頭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隱瞞皇上的。”

若是尋常政客,可能會乘着機會落井下石,將燕王也一併捲入謀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長能夠準確的拿捏住分寸,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頂住朝野內外的壓力,一定要搞什麼“法古建邦”,是因爲他最信任的始終都是兒子們!

在這個時候說燕王要和靖江王聯手殺父謀反,多疑的朱元璋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對李善長更加起疑心。

李善長揭穿此事後,朱棣和徐妙儀即使將來有了證據,再出面指認他是兇手,朱元璋也不會相信他們了,覺得他們是在報復李善長。

朱元璋暗自思忖,朱棣這個孩子從小是個冷情的性子,他對朱守謙並沒有如此深厚的叔侄之情,他甘願冒着不忠不孝的風險遮掩此事,肯定是爲了徐妙儀這個闖禍精!

朱元璋說道:“命刑部秘密將此事交給錦衣衛細查。”

洪武帝極有涵養,滿腹心事,心中五味雜陳,依然和顏悅色的將李善長留在宮中,設了宴席送別這位老臣,在禮儀上絲毫沒有怠慢這位老臣,好像方纔的驚濤駭浪根本沒發生過。

李善長在宴席上似乎也十分盡興,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光明磊落的舉杯和朱元璋回憶過往種種:

“……微臣至今都記得初見皇上時的情形,那時皇上剛平定滁州,趕走北元蠻人,微臣率當地名士相迎,皇上禮賢下士,和微臣一拍即合,以軍機大事相托,微臣甚是感動,當即決定以命相隨。”

朱元璋也感慨萬千,親自給李善長斟滿燙熱的花雕酒,“當時朕只是一個草莽農夫,被很多人視爲土匪,而愛卿當時已經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帳下當幕僚,無數人笑話愛卿明珠投暗,唏噓不已。”

李善長爽朗大笑,“是他們有眼無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

朱元璋嘆道:“你我君臣幾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愛卿這樣忠心不移的。朕當時只是郭子興帳下的一員大將,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興被奸人矇蔽,以爲朕背叛他,朕被奪去軍權,關進監獄,徐達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將軍帳下。當時郭子興邀你入他帳下做幕僚,你冒着殺頭的危險,拒絕了郭子興,堅信朕的清白。這份情誼,朕一直記在心裡。”

郭子興是馬皇后的義父,朱元璋建國後,還不計前嫌的追封了郭子興爲王。當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深受其喜歡,並將義女馬氏嫁給朱元璋。郭子興之子嫉賢妒能,污衊朱元璋謀反,郭子興將朱元璋囚禁。

馬皇后堅貞不屈,誓不改嫁,堅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將燒餅貼身帶進監獄給丈夫送飯,燎破了肌膚也吭聲,李善長也一直在外爲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馬皇后和李善長都不離不棄,朱元璋因此對李善長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興死後,雖說他還有幾個兒子,但最後是朱元璋“衆望所歸”的繼承了郭子興的兵馬和地盤,其實所有的“衆望所歸”背後都有不可告人之處,李善長的謀劃、朱元璋的野心、天時地利人和的幫襯,朱元璋到底如何以義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殘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歷史是成功者用筆墨書寫的,只留下“衆望所歸”四個字。

從此這一支紅巾軍稱朱元璋爲主公,聽他號令。可以說沒有李善長,就沒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溫熱的花雕酒,燃起了過去建功立業的激情,洪武帝說道:“君於我,如蕭何之於漢高祖。來,愛卿滿飲此杯。”

回憶往事,李善長有些悵然,暗自思忖:那時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機,幾乎死在監獄裡,可我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把他從監獄裡撈出來,並將扶上位,扭轉乾坤。

那個時候我身無長物,對他的忠誠卻一點都不輸後來的謝再興。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機時,我卻動搖了,退縮了,後來爲了彌補這個錯誤,不得已殺了謝再興全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李善長一邊思忖,一邊舉杯一飲而盡,感嘆道:“其實有了高祖這種明君,才能成就蕭何這種名臣,蕭何若跟着項羽這種短視的西楚霸王,史書就沒有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樣的,

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

“皇上是真龍天子,目光長遠,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馬和地盤就忙着搭着草臺班子稱帝建後宮,醉生夢死,當年紅巾軍裡你方唱罷我登場,出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皇帝,妄自以爲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着粗茶淡飯,將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憫人上,微臣至今都記得,皇上接管了郭子興的兵馬後,問微臣,天下之亂何時才能結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記得,你說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五年成就帝王基業,倘若效仿漢高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願,朕現在都不捨得放你告老辭官了。”

李善長謙虛的說道:“不是微臣多麼高明,千百年來,每一個朝代的更迭興衰,規律大體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辭官後,皇上只要以史爲鏡而已,教育子孫,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李善長一席話說的實在漂亮,縱使朱元璋對其心存疑慮,此時內心裡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捨之意。

送別宴上,君臣盡歡,洪武帝下旨,許李善長告老還鄉,李善長本來和朱元璋都是鳳陽老鄉,除了金銀寶鈔外,還賜了鳳陽地界的良田千頃、墳戶一百五十家、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二十家等。

李善長喝得大醉,走路不穩,洪武帝還特意賜了一幅御駕,將他送回韓國公府,這等尊榮,李善長是第一人。

韓國公府,老妻遞過一盞醒酒湯,“你辭官了也好,咱們回到鳳陽老家安度晚年,過幾年安生日子。”

李善長喝醉了,但腦子始終很清醒,回想着宴會上他和皇上的對話是否有錯處,滴水不漏是李善長爲人處世的原則,他不容許自己犯錯,要實在疏忽犯了錯,也會盡快找出來彌補,因爲和徐妙儀燕王已經撕破臉,以後他不在朝上,徐妙儀若反守爲攻,他的處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着,公主府的太監和女官突然來韓國公府報喜:“恭喜韓國公,韓國公夫人,今日太醫來公主府診脈,臨安公主有孕了。”

老妻韓國公夫人高興的直唸佛,李善長則如釋重負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無論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們李家的靠山!

且說洪武帝和李善長君臣互相試探,朱棣和徐妙儀焦急的等待消息,卻聽到了李善長告老辭官,洪武帝厚賜李善長,設了送別宴,君臣盡歡的結果。

看着徐妙儀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說道:“李善長這隻老狐狸沒那麼容易對付,這一次迫使他立刻辭官歸鄉,父皇應該對他有所懷疑,不敢再讓他再當一天丞相了。”

徐妙儀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暫的失望之後,很快振奮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長是大明宰相,朝中黨羽遍佈,即使證據確鑿,皇上也不能立刻將他在朝中的勢力連根拔起,我們要慢慢的把他磨死。”

朱棣目光虛浮的看着南邊:“鏢局和你我的證據都被李善長所毀,不過他應該也沒有想到,馬三保他們帶着藏寶圖和第三份文書坐着海船,遠渡重洋,去了琉球國。”

徐妙儀重燃希望,點頭說道:“對啊,狡兔三窟,我們就讓李善長以爲自己消毀了所有證據,已經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待他鬆懈麻痹,辭官歸鄉,朝中勢力一點點的被皇上和我們除掉,將來馬三保從琉球國尋寶回來,這些證據足夠給他最後一擊……”

兩人正看着航海圖,低聲議論馬三保此時應該到了那裡,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來說道:“四哥,妙儀,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錦衣衛包圍,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員下詔獄!”

徐妙儀大驚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說道:“被宣進宮了。”

徐妙儀莫名一陣心悸,有種不好的預感。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突然親自造訪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宮。”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三保臨危受命,開始海外遊歷生涯了。

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05章 黃雀在後第283章 打起來了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244章 王妃難爲第22章 千面紅顏第63章 石破天驚第70章 魚目混珠第159章 相知相殺第189章 相面認親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288章 母子相殘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7章 物是人非第50章 劍拔弩張第44章 父女對壘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35章 東窗事第182章 父子離心第158章 弱肉強食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36章 逆轉全局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105章 黃雀在後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55章 雪夜深談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2章 千面紅顏第218章 恩威並施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88章 母子相殘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37章 火芋傳情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276章 婆媳鬥法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66章 亂戰草第32章 吳王行樂第108章 暗處交鋒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82章 宜家宜室第37章 火芋傳情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119章 矇混過關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122章 護犢之心第74章 刺骨深寒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56章 絕地反殺第240章 收自如第7章 物是人非第33章 順勢而爲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48章 玉石俱焚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3章 與子同袍第88章 屠龍之志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36章 逆轉全局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48章 城隍□□第62章 音奴朱橚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81章 兄長立威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82章 宜家宜室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60章 兵不厭詐第71章 白首不離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186章 母子開撕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99章 螢火傳情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269章 孽緣重生第145章 情深歸處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81章 兄長立威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3章 將誰與謀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57章 年復一年
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05章 黃雀在後第283章 打起來了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244章 王妃難爲第22章 千面紅顏第63章 石破天驚第70章 魚目混珠第159章 相知相殺第189章 相面認親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288章 母子相殘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7章 物是人非第50章 劍拔弩張第44章 父女對壘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35章 東窗事第182章 父子離心第158章 弱肉強食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36章 逆轉全局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105章 黃雀在後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55章 雪夜深談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22章 千面紅顏第218章 恩威並施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88章 母子相殘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37章 火芋傳情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276章 婆媳鬥法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66章 亂戰草第32章 吳王行樂第108章 暗處交鋒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82章 宜家宜室第37章 火芋傳情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119章 矇混過關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122章 護犢之心第74章 刺骨深寒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56章 絕地反殺第240章 收自如第7章 物是人非第33章 順勢而爲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48章 玉石俱焚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3章 與子同袍第88章 屠龍之志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36章 逆轉全局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48章 城隍□□第62章 音奴朱橚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81章 兄長立威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82章 宜家宜室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60章 兵不厭詐第71章 白首不離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186章 母子開撕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99章 螢火傳情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269章 孽緣重生第145章 情深歸處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81章 兄長立威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3章 將誰與謀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57章 年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