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多事之夏

雄雞報曉,鳳陽太平鄉孤村的村民們醒來後,驚訝的發現守林人夫婦一夜之間消失了,連帶着種的瓜菜、醃的鴨蛋鹹菜、鍋碗瓢盆都席捲一空,只剩下兩隻大白鵝在河邊暢遊。

孤村民風淳樸,路不拾遺,里長帶着兩個壯年捉了大白鵝送到龍興寺,打聽守林人夫妻去那裡了,要歸還給人家財物。

僧人這對小夫妻尋到了爹孃,回去團圓了。

里長問道:“骨肉團圓是好事,不過他們走的太匆忙,丟了兩隻看門的大白鵝,他們家在那裡?那天村裡人進城趕集時捎帶過去。”

僧人說道:“沒聽說家在何處,人海茫茫,你們別操心了,這兩隻鵝就當行善積德,放生吧。”

村裡基本都是龍興寺的佃農,既然寺里人說放生,村民無人敢偷偷私宰了,兩隻大白鵝從家養變成了野生,徹底放飛自我,更加兇悍了,整天在碧波盪漾裡戲水捉魚,互相梳理羽毛,生養了一羣野白鵝。

且說馬三保奉旨來接朱棣,紀綱等監視的錦衣衛也一起回京,夜半啓程,天明時方到鳳陽縣城。

紀綱等人小半年沒吃着肉了,看着剛出鍋的小籠包子,眼睛都直了。

一行人坐滿了包子鋪,甩開了腮幫子吃。徐妙儀看着高聳的鳳陽城牆,熙熙攘攘的街道,頓時有種恍如隔世之感,昨天這個時候,她還和朱棣喝着麥子粥,吃着鹹菜疙瘩當早飯,入目皆是稻田和菜園。日子靜謐而美好,好像是一場夢境。

今天踏上歸途,要重新面對京城裡各種暗算、紛爭、腥風血雨。以前徐妙儀獨自面對黑暗,而現在她不再是一個人了……

馬三保泡了一壺茶水,自己先嚐了嘗味道,當場就吐出來,紀綱緊張的說道:“有毒!”

馬三保搖搖頭,叫來了店小二,“你們的水井是不是多年沒淘過了?這個味道和刷鍋水差不多,怎麼喝啊。”

店小二委屈的說道:“今日不知怎麼了,明明有沒有下雨,井水卻是渾的,這街上鄰居的水井都這樣,我們也沒法子啊。”

這時紀綱突然嚇得跳上了桌子,指着地面大聲叫道:“老鼠!好多老鼠!好大的老鼠!店家,你家肉包子是不是老鼠肉做的?怎麼跑出了這麼多老鼠?”

吱吱!

一羣灰毛老鼠尖叫着跑出來,混在鼠羣中的還有許多如指甲蓋大小的長鬚蟑螂!密密麻麻如流水似的淌了一地,馬三保看得寒毛直豎,差點吐出來了,趕緊學着紀綱跳上了桌子上。

這時從村裡帶過來的、關在籠子裡的下蛋母雞也瘋狂的啄着竹籠,發出淒厲的咕咕聲,似乎想要掙扎飛出去,院裡看門的黃狗汪汪叫着,居然飛身跳過了院牆!

井水無緣無故變渾……蟲鼠傾巢而出,雞犬不寧,糟糕!

朱棣背起了徐妙儀,大聲叫道:“要地動了!都跑出去!把街坊鄰居都叫出來!”

發生這種異象的不止包子鋪一家,朱棣等人跑到街道上,周圍店鋪裡的店家和客人也紛紛涌向街道,羣犬沸騰,老鼠和各種蟲子在人們腳下亂串,有積年的老者跟着朱棣等人一起大呼道:“地動了!要地動了!東西都扔了,逃命要緊!”

鳳陽自古以來都是多災多難的地方。地震、兵禍、水旱、瘟疫、蝗災,甚至一度鬧過虎災,元朝時這裡猛虎氾濫成災,一度人煙滅絕,安遠大將軍應宜兒赤全國招募獵戶,打死了一千多頭老虎才平息禍患。

自從朱元璋登基,將鳳陽封爲中都,大興土木修建圍牆城池,減免家鄉賦稅後,鳳陽煥然一新,人口倍增,被各種災難折磨得幾經麻木的鳳陽百姓似乎終於盼來了出頭之日,但很快天災再次降臨。

出現異像約半盞茶後,南風突然停止了,樹葉微絲不動,連天上的雲都靜止了,短暫的寧靜後,突然一陣地動山搖,鳳陽城像一艘遭遇暴風雨的船,激烈的搖晃着,船上的人們被甩的如物件似的在街面上滾動,瓦片磚牆如雨點般從天而降,砸向人們的血肉之軀。

錦衣衛和燕王親兵手挽着手,將朱棣和徐妙儀護在中間,地動過後,鳳陽城房屋倒塌了一半,剩下一半也沒人敢住進去,大家寧可住在帳篷和臨時搭建的草房裡。

地動之後,天上烏雲滾滾,壓城而來,黑雲壓城城欲摧,一道閃電過後,大夏天的下起了冰雹,天氣驟冷,隨後是綿延不絕的大雨,地動加上水災雙面夾攻,給了這座剛剛興起的中都新城當頭一棒。

鳳陽是龍興之地,朱元璋的故鄉,連祖墳都在這裡,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洪武帝要御駕親自去家鄉賑災,被文武大臣阻止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豈能兒戲。

最後宰相李善長退讓一步,說可以叫儲君東宮太子代天子去鳳陽賑災,太子朱標臨危受命,連夜趕去鳳陽。

朱元璋對着家鄉的方向跪地痛哭,馬皇后也跪在身邊,對着公婆寢陵的方向三拜,勸慰道:“四郎在密信上說鳳陽皇陵並無大損,城牆只是有些地方開裂了,並沒倒下,所謂地動傷了大明龍脈的謠言純屬無稽之談,是別有用心之人想蠱惑民心,亂我大明,皇上保重龍體,莫要太傷心了。現在最重要的是賑災,儘量挽回損失,多救一些百姓。”

朱元璋鬢髮霜白,聽聞鳳陽地動後,鬢邊的白霜爬滿了頭髮,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高處不勝寒,只有面對同甘共苦多年的結髮老妻時,朱元璋的眼神裡纔會露出一絲迷茫和搖擺:

“去年星象屢出異端,二月歲星逆行入太微,三月熒惑犯井,四月熒惑犯鬼,五月太皇犯畢。欽天監說是五星紊亂,日月相刑之像,老天在警告朕。朕也下過罪己詔了,可是老天怎麼還不放過朕?鳳陽地動,緊接着又鬧起了水災,難道這是老天在懲罰朕?”

馬皇后勸道:“皇上,鬼神之說,不能全信的。”

朱元璋搖搖頭,“朕以前也不信的,被迫下罪己詔,只是爲了堵那些整日嘰嘰喳喳大臣們的嘴。可鳳陽地動,撼動祖宗們的長眠之地,剛建好的城牆都開裂了,朝裡朝外議論,說這是天譴,老天給的警告。可朕不服啊,難道朕真的做錯了嗎?”

“朕自從登基以來,勤勤懇懇,從無一天鬆懈,連病痛時都堅持批閱奏摺。朕整頓朝綱,肅清吏制,愛惜百姓,可是那些人卻把朕比作秦始皇,罵朕苛刻,獨斷專行,朕分封兒子們,他們又怨朕分封太奢,當一個明君怎麼就這麼難呢?”

馬皇后輕撫着洪武帝的太陽穴,說道:“又頭疼了吧,皇上,我是婦道人家,後宮不得干政。論理,談到政事,我應該回避纔是。只是這幾天我聽允炆這孩子講史書,把古時鳳陽曆朝歷代的災難都說了一遍,皇上居住的村落屬於太平鄉,其實那個地方從來都不是太平之地。太平只是百姓的理想罷了。”

“就好像嬰兒出生時算八字,陰陽五行,五行缺什麼,金木水火土,小名裡就寫個什麼字。亂世出英雄啊,皇上榮登大寶,一心想將飽受痛楚的家鄉變成蘇杭那樣的人間天堂,甚至一度想要遷都鳳陽。若要成就如此基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定有各種阻礙,這次鳳陽地動,是老天在考驗皇上扶持鳳陽的決心。越是緊要關頭,皇上就越不能退縮,搖擺。”

馬皇后將地動由天譴轉移成了考驗,洪武帝暗淡的眼眸漸漸亮了起來,“你說的對,鳳陽自古以來是多災多難之地,否則朕的父母兄弟何以飢餓而死呢,朕現在都記得荒年的時候連樹皮都啃光了。如今的鳳陽雖遠不如江南繁華,但至少是史上最好的時候了,朕免去鳳陽的稅賦,百姓安居樂業,朕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家鄉。”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天譴是天譴,天災是天災。天譴是因世間無道,老天爲警高世人而用,而天災和人間政事沒有關係,該發生就發生了。非要把天災說成天譴,逼皇上下罪己詔,其心可誅!”

洪武帝感動至極,情不自禁說出了馬皇后的閨名,“秀英,你真是朕的賢內助。”

馬皇后和洪武帝相伴多年,她的處世之道是在小事上可以讓步,可以想方設法勸諫丈夫,但只要是軍國大事,不管孰對孰錯,她都必須堅決的站在丈夫這邊,安慰丈夫,鼓勵丈夫。

帝后齊心,方能穩住朝政,穩住江山社稷。馬皇后知道這樣朝中必然會起一陣腥風血雨,那些堅持天譴之說的大臣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可君威和皇族的尊嚴本來就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誰若觸犯,立刻化爲白骨。

作者有話要說:  朱元璋對家鄉是真愛,爲了增加家鄉人口,他甚至赦免了死囚的罪,要他們去鳳陽種地:

洪武元年(1368年) 整修濠州城。整修的城開6門,有9條街、24坊。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 朱元璋下詔,以臨濠爲中都,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從此,一個動用百萬之衆,徵集全國物資,耗用萬萬計銀兩的浩大的中都工程,在這裡開始了。

改鍾離縣爲中立縣。

同年,朱元璋命臨濠府加修寢園,厚封廣植,崇列華表,始稱皇陵。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 朱元璋令遷徙蘇杭一帶民衆4000餘戶至臨濠府耕種。所種之田永爲己業,官給牛、種、舟、糧等錢物以資助,且三年不徵稅。

改中立縣爲臨淮縣。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 朱元璋到濠州,祭祀皇陵,視察中都,召見汪文、劉英及親鄰。

同年三月 朱元璋令中原一帶流民往臨濠耕種。

同年,將臨濠府屬地擴大爲九州十八縣。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 朱元璋下詔,今後凡犯罪發往兩廣充軍者,全部發往臨濠屯田。

洪武六年(1373年) 改臨濠府爲中立府。

同年十月 朱元璋以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東勝、豐州、雲內等州縣受北方元兵騷擾,故將這一帶居民移居中立府,共8238戶,39349人。

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 改中立府爲鳳陽府,將臨淮縣所屬太平、清洛、廣德、永豐4鄉劃出,置鳳陽縣。

同年,遷徙江南民衆14萬往鳳陽屯田。

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 朱元璋敕刑官,凡百姓犯死罪者,皆工役終身;官吏犯罪,輕則屯種,重則工役,皆發往鳳陽。

同年四月甲辰 朱元璋至中都,祭告天地於圓丘,祭祀皇陵,丁巳還京,立即下詔,罷建中都,進行了6年之久的明中都工程從此停工。

第284章 你行你上143.鑿壁偷光第21章 浮沉無形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30章 新味初嘗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129章 奇招頻出第274章 人生重疊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27章 將星墜落第215章 黃河之水第56章 絕地反殺第19章 死亡迷局第266章 亂戰草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74章 刺骨深寒第130章 混戰殺局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33章 順勢而爲第3章 與子同袍第88章 屠龍之志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8章 變故橫生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23章 秦淮堪畫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117章 烈火燃情139.家門不寧第195章 冰湖訣別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276章 婆媳鬥法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16章 身份遭疑第185章 賢者之愛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19章 死亡迷局第97章 刨墓問底第92章 同袍相殺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248章 玉石俱焚第63章 石破天驚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148章 赤鱗狂舞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73章 振臂一呼第51章 兔死狗烹第69章 譬如朝露第24章 雞鳴驚魂第13章 將誰與謀第8章 變故橫生第257章 攬朝綱第92章 同袍相殺第32章 吳王行樂第95章 桑扈裸行第132章 同命相連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2章 千面紅顏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54章 金蘭之交第287章 但費兩日第276章 婆媳鬥法第124章 密書傳信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89章 無情便休第171章 因愛生恨第99章 螢火傳情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36章 善惡有報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46章 天羅地網142.重操舊業第180章 心內成灰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200章 烏合之衆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212章 千里冰封
第284章 你行你上143.鑿壁偷光第21章 浮沉無形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118章 局中藏局第30章 新味初嘗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129章 奇招頻出第274章 人生重疊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27章 將星墜落第215章 黃河之水第56章 絕地反殺第19章 死亡迷局第266章 亂戰草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74章 刺骨深寒第130章 混戰殺局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33章 順勢而爲第3章 與子同袍第88章 屠龍之志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8章 變故橫生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23章 秦淮堪畫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117章 烈火燃情139.家門不寧第195章 冰湖訣別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276章 婆媳鬥法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16章 身份遭疑第185章 賢者之愛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19章 死亡迷局第97章 刨墓問底第92章 同袍相殺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248章 玉石俱焚第63章 石破天驚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148章 赤鱗狂舞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73章 振臂一呼第51章 兔死狗烹第69章 譬如朝露第24章 雞鳴驚魂第13章 將誰與謀第8章 變故橫生第257章 攬朝綱第92章 同袍相殺第32章 吳王行樂第95章 桑扈裸行第132章 同命相連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2章 千面紅顏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54章 金蘭之交第287章 但費兩日第276章 婆媳鬥法第124章 密書傳信第220章 公主之爭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89章 無情便休第171章 因愛生恨第99章 螢火傳情第188章 步步生疑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198章 清窗恩怨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36章 善惡有報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46章 天羅地網142.重操舊業第180章 心內成灰第261章 不想長大第200章 烏合之衆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212章 千里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