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

內閣衙門文淵閣內,代首輔趙志皋端坐正位,閣臣東閣大學士張位,兵部尚書石星、禮部尚書羅萬化、戶部尚書楊俊民、吏部尚書孫鑨、刑部尚書孫丕楊、工部尚書曾同亨、督察院左都御史李世達等一一在座。

代首輔趙志皋正召集閣臣六部尚書及督察院重臣商議應對海東國使團進京請求封貢貿易一事,以及如何處置朝鮮流亡君臣不斷登門尋求朝中重臣幫助朝鮮復國一事。

趙志皋看向齊聚一堂的重臣道:“今日緊急召集諸公前來商議海東國使團進京請求封貢之事,還要朝鮮君臣奏請朝廷爲其復國一事,朝廷當如何應對,諸公都提出建言吧。”

張位率先指出道:“陳瀚本是朝廷臣子,未經請奏,僭越稱王於海外,當視爲叛逆,陳瀚指使部將誆騙朝鮮君臣流亡國朝,先滅倭國,後佔朝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誰都知道張位一向性格有些偏激,自從陳瀚主動歸順朝廷以來,張位沒少針對陳瀚,如今陳瀚稱王於海外,張位更是逮着機會大做文章,其包藏禍心恐怕不是這麼簡單,張位與趙志皋兩位閣臣可沒少明爭暗鬥。

“張閣老豈能如此草率視陳瀚爲叛逆”石星對激進的張位言辭不敢恭維,前番張位提出主張設官接管朝鮮八道,意圖吞併朝鮮,未被採納。

如今朝中浙人身居高位,佔據上風,雖未結黨,實已有浙黨錐形。內閣首輔乃至閣臣一向競爭激烈,快古稀之年的趙志皋能成爲代首輔,在廷推閣臣時沒有一幫浙江官員推舉,如何能輕易上位。

花甲之年的吏部尚書孫鑨(浙江餘姚人)對張位入閣後有意針對吏部頗爲不滿,張位與代首輔趙志皋明爭暗鬥,同爲浙人的孫鑨自然也會選邊站,孫鑨當即不滿道:“東泉言之有理,若將陳瀚視爲叛逆,不免也太荒謬了。”

孫鑨看向張位質問道:“有叛逆主動遣使進京稱臣,請求封貢覲見天子嗎?張閣老言辭未免有失偏頗,想必沒少接見朝鮮兩班大臣吧。”

“豈有此理,陳瀚割據海外,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不爲朝鮮復國,陳瀚必將出兵北上攻取遼東,我大明豈不危也!”張位爭鋒相對道:“爾等助紂爲虐,必是收受陳瀚不少賄賂吧。”

“你血口噴人”孫鑨霍然起身,不顧失儀,險些被氣得吐血,指着張位怒斥道:“倒是你包藏禍心,也不知是何居心。”

戶部尚書楊俊民正欲出言反對張位,見趙志皋有意勸阻。張位就是站着說話不嫌腰疼,先是要替朝鮮收拾爛攤子,派官員接管朝鮮,現在又力主爲朝鮮復國,說得倒是容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寧夏之役靡費錢糧無數,打仗就是在燒錢。

“好啦,都別吵了。”和事佬代首輔趙志皋忙揮手示意道:“陳瀚主動遣使進京稱臣請求封貢,足以證明陳瀚並未反叛朝廷,但陳瀚未經請奏朝廷,擅自稱王於海外,實屬僭越,就由禮部派官員斥責,命海東國使臣上奏請罪以示其忠心。

另外朝鮮君臣上奏請求復國一事,也由禮部照會海東國使臣,朝鮮已定,命陳瀚速退兵朝鮮,朝廷將會冊封陳瀚海東國王,世鎮東瀛。”趙志皋早已得到宮中指示,隨即看向一衆重臣問道:“諸公意下如何?”

石星贊同道:“元輔明見萬里,下官附議。”

“下官附議”孫鑨、羅萬化等浙江重臣及戶部尚書楊俊民等贊同

同爲江西人的曾同亨沒有贊同也沒有反對,陝西籍的孫丕楊、李世達兩人也沒表態。

張位甚是不滿質問道:“若是陳瀚拒絕退出朝鮮,元輔以爲當如何處置。”

“大明天威豈容挑釁”趙志皋當即表態道:“禮部立即與海東國使臣交涉此事”趙志皋隨即吩咐道:“海東國有駐京使者,禮部速招海東國使者向其傳達朝廷廷議決定。”

禮部尚書羅萬化忙起身領命道:“下官遵命”

趙志皋看向一衆重臣問道:“諸公可還有要補充建言”

“元輔高瞻遠矚,明見萬里,下官等欽佩不已。”

“好”趙志皋聽着奉承深感欣慰道:“那就準備票擬呈遞上去吧”

“下官遵命”張位及一衆重臣紛紛領命,張位忙着寫票擬遞上去。

趙志皋隨即看向禮部尚書羅萬化問道:“徵倭大軍進京獻俘闕下安排進展如何?”

羅萬化忙稟道:“稟元輔,下官已派禮部郎中曾鳳儀與徵倭總兵陳璘等衆將商議安排獻俘闕下禮儀。”羅萬化有些擔心問道:“皇上可會駕臨皇極門接受徵倭將士凱旋歸來獻俘闕下?”羅萬化就怕皇帝掉鏈子

趙志皋寬慰羅萬化道:“此等大盛事,皇上定會親自駕臨皇極門。”

寧夏平定後,皇帝難得親登皇極門接受百官朝賀,將士獻俘闕下,此番陳璘率南路徵倭大軍浮海攻滅倭國,攻殺倭國太閣豐臣秀吉,如此重要宣揚國威大盛事,皇帝朱翊鈞豈會不駕臨皇極門。

乾清宮御書房中,朱翊鈞正沉侵在寧夏叛亂平定喜悅中,格外有精神。朱翊鈞以平壤兵敗爲由,打擊文官集團,難得獲勝一次,文官集團吃了大虧。

朱翊鈞難得在皇極門拋頭露面,不少朝臣都是第一次遠距離目睹皇帝朱翊鈞龍顏,又不能直視,根本看不清楚皇帝龍顏何樣。

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的小勝讓朱翊鈞自我感覺良好,也在爲下一步計劃醞釀。趙志皋帶頭反對處置倒黴蛋剛上任的遼東巡撫韓取善、副使馮時泰,朱翊鈞立即做出反應,催促閣臣王錫爵返京,朱翊鈞對閣臣王錫爵的映像良好,是個很好的搭檔,下一步計劃能否實施成功,就得靠王錫爵的配合了。

內閣值守太監抱着一堆奏摺前來御書房,伺候在一旁的陳矩忙弓着大蝦身子親自接過奏摺放在御案上,萬歲爺這幾日龍顏大悅,一衆內臣都在忙前忙後張羅着各種事。

朱翊鈞見陳矩放下的一堆奏摺,忙拿起最上邊的一封奏書,奏書是山東登州府知府王雲鷺及山東巡撫孫廣等官員聯名奏報朝鮮使臣渡海前來請求封貢,王雲鷺對海東國使團隨從海商在登州府狂購買斷貨物及勾結走私商之事壓下不報。

“海東國使團未經朝廷准許擅自渡海至天津衛大沽口,我大明天威何在。”朱翊鈞對海東國使團擅自渡海闖入京師重地天津衛大沽口甚是不滿,隨即看完奏書中言及海東國使團是隨徵倭大軍渡海前來,龍顏漸悅。

“南路徵倭大軍代總兵陳璘攻滅倭國,功不可沒啊。”朱翊鈞對陳璘攻滅日本錦上添花,頓時龍顏大悅,當即朝着走神的張誠詢問道:“張誠”

張誠公公也不知在想什麼,見萬歲爺看向自己,忙伏地跪拜:“奴婢在”

朱翊鈞問道:“陳璘率徵倭將士凱旋歸國已到何處了?”

“回萬歲爺,陳璘已率徵倭將士到了通州。”張誠一臉悲痛不已奏道:“啓稟萬歲爺,奴婢得報監軍蕭玉帶數百將士迎戰倭寇大軍,以致不敵戰死,屍骨無存啊。”

“如此算是爲朝廷盡忠了,忠臣啊。”朱翊鈞深受感動道:“傳旨,追封厚葬蕭玉,厚賞蕭玉家人。”

張誠忙叩拜相謝道:“奴婢替蕭玉謝萬歲爺天恩浩蕩”

朱翊鈞隨即拿起一道奏書一看是朝鮮君臣聯名上奏請求復國,閣臣在票擬中提出派禮部照會海東國使臣,命陳瀚速退兵朝鮮,朝廷將冊封陳瀚海東國王,世鎮東瀛。

“陳瀚僭越自稱海東國王,已是尾大不掉。”朱翊鈞對陳瀚在海外開國稱王一事深感擔憂,陳瀚不到三月攻滅倭國,一月餘平定朝鮮。幸得陳瀚還算對大明忠心,開國稱王后立即派出使臣進京請求封貢。

一旁的陳矩見萬歲爺雖擔心陳瀚尾大不掉,卻並沒有不滿,忙附和稱頌道:“萬歲爺聖明”

張誠忙稟道:“啓稟萬歲爺,奴婢得東廠番役密報,陳瀚部將攻殺朝廷百餘徵倭將士,陳瀚恐有異心,萬歲爺不可不防啊。”

“竟有此事”朱翊鈞頗爲不滿怒道:“錦衣衛爲何沒有奏報”

張誠趁機進讒言道:“回萬歲爺,陳瀚本就是錦衣衛出身,錦衣衛豈會奏報此事。”

旁觀者陳矩見張誠又藉機打壓錦衣衛都指揮同知許茂橓,沒有主官的錦衣衛如今內部矛盾重重,爭權奪利,張誠在錦衣衛中的爪牙可不少,張誠想整倒許茂橓,好讓手下爪牙執掌錦衣衛,張誠的野心越來越大了。

朱翊鈞聞報龍顏大怒,當即下令道:“給朕徹查此事”

“奴婢遵旨”張誠暗自欣喜不已,許茂橓不跟咱家一心,看咱家如何整你,張誠隨即告退出御書房。

朱翊鈞拿着幾封奏書朝着陳矩吩咐道:“批紅吧”

“是”陳矩忙着批紅

朱翊鈞隨即拿起徵倭總代兵陳璘上奏奏書打開一看,見陳璘在奏書中詳細述說浮海徵倭所遇困難重重之事,言及若無陳瀚力挽狂瀾,出兵剿滅不臣倭國大名,徵倭恐功敗垂成。

陳璘對錦衣衛偵緝從倭國內部分化瓦解參陣大名功勞大書特書,更是對自己臨陣作戰鎮定指揮,於敗亡之際,果斷撤退保存徵倭大軍實力,成功牽制住豐臣秀吉大軍,爲徵倭大軍反敗爲勝奠定基礎。

陳璘對陳瀚部將夜戰誤殺百餘明軍將士詳細解釋,更是對自己留下近萬大軍駐守東瀛也做出解釋,陳瀚雖建立海東國,但東瀛各地時有反叛,言及陳瀚給予駐軍將士領地土地,更對大書特書陳瀚忠於大明之心。

朱翊鈞仔細逐字看完陳璘上奏奏書,深感驚歎道:“想不到此番南路徵倭大軍一波三折,最後才攻滅豐臣秀吉,實乃天佑我大明,錦衣衛渡海潛入倭國刺探軍情,分化瓦解倭國軍隊,功不可沒。

朱翊鈞對張誠的不查奏報頗爲不滿道:“張誠這狗東西是如何辦事的”隨即看向一旁胖胖的陳矩吩咐道:“陳矩”

陳矩忙拜服聽命道:“奴婢在”

張誠在宮中權傾一時,已經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張誠有文化,經常引經據典規諫皇帝朱翊鈞,或暗地譏罵,無所顧忌,自以爲查抄張居正家產有功,皇帝朱翊鈞也對其也忌憚三分,張誠權勢滔天,直追馮保。

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四三一章 杭州會戰 (上)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三八二章 家事商事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四一八章 水口大捷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二七八章 關東天險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四三四章 杭州城破第四零九章 大戰來臨第三九零章 東廠計劃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十八章 黑川之戰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四四七章 靖江水戰第六十八章 溫柔鄉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七二章 攻略山陽道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六十五章 合縱連橫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四五一章 桉篤蠻之戰(下)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一一六章 兩岸形勢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一九三章 招標招聘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二零五章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
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四三一章 杭州會戰 (上)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三八二章 家事商事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四一八章 水口大捷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二七八章 關東天險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四三四章 杭州城破第四零九章 大戰來臨第三九零章 東廠計劃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十八章 黑川之戰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四四七章 靖江水戰第六十八章 溫柔鄉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七二章 攻略山陽道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六十五章 合縱連橫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四五一章 桉篤蠻之戰(下)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一一六章 兩岸形勢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一九三章 招標招聘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二零五章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