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

馬棟、麻承恩兩人各率領騎兵一千餘(手底下各有高家騎丁若干),承擔機動襲擾任務,在幾字灣中來回散射、衝馳,目的是讓炒花臺吉不能快速有效的集中兵力,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持續被“放血”。

這個任務是高務實在馬芳的強烈要求下加入進來的,原本高務實只是打算讓他們二人在蒙古軍剛剛登陸七八千的時候下場對登陸沿線衝陣一次,用以配合京華船隊方面徹底截斷蒙古軍的前、中兩部,使其脫節,然後便可以暫時收兵,等待步兵方面進行炮火覆蓋、排槍、刺刀陣三戰之後的掃尾任務。

但馬芳覺得不行——其實也不叫不行,只是馬芳覺得高務實對騎兵的使用太過於謹慎,就好像這批騎兵根本不能有所損失一樣,要不是不好直言,他甚至想說高務實使用騎兵顯得有些縛手縛腳。

馬芳是大明國內使用騎兵的頭號悍將,別看李成樑現在手底下四萬鐵騎,比馬芳當年的實力更足,但大明公認——甚至還要加上蒙古人公認——的大明頭號騎將,仍然要穩穩當當的算在“馬太師”頭上。

在馬芳看來,騎兵和步兵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其進攻之快和撤離之快。

進攻快,則對方根本來不及做出什麼調整部署,動輒被其打懵;撤離快,則對方好不容易調整過來準備反擊之時,己方騎兵已經撤走了,甚至正在準備下一波攻勢。

連綿不斷的突然進攻,哪怕每一波進攻都只是一擊即走,也彷彿拿小刀子捅人,即便當時不會立死,卻也在不斷失血,而失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一定會神情恍惚、力量漸弱。

此時的己方騎兵,就可以改“速度型”爲“衝擊型”,發動最後的破陣衝鋒,一舉打崩敵人,奠定勝果。

所以,馬芳對於高務實把騎兵當做輔助兵種使用很有意見,強烈建議更改作戰方式——也就是現在這樣的打法。

高務實從諫如流——他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因爲步兵問題,他過去看書、玩遊戲之時都會有所瞭解,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其實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學問,就是三大要素:紀律嚴正、火力密集、正面強打。

是的,不需要什麼奇襲,也不需要什麼奇謀,就是練一支強軍上去硬剛——原歷史中的明軍之所以在後期拿建州韃子無解,歸根結底就輸在一件事上:野戰打不過。

任你千般妙計、萬種奇謀,一到野戰就被韃子直接正面打崩,那還說個屁?

《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看起來好像更多的是在強調“奇”,卻不知他的前提卻是“正”,只有“正”這一方面不弱於人,那“奇”才能起到決勝的效果,倘若你這“正”不能“合”,還談什麼“奇”?

好比一個三歲小孩兒偷襲三十歲的壯年男子,冷不丁打那男子一拳,這自然是“奇”了,可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毫無力度、毫無意義,人家回頭一巴掌就給你抽飛了。

所以高務實在步兵這一塊的思路一貫非常明確,一是紀律一定要嚴,不管是提高待遇還是加大懲罰,都是衝着紀律嚴格去的;二是火力一定要強,開發新式步槍、火炮也好,搞軍工私營也罷,都是爲了加強明軍的火力、降低武器的故障率。

至於正面強打,這是戰術指揮問題,高務實原則上不直接插手,只是負責把關,並且在策劃作戰之前先選好預定戰場,使其有利於己方的火力發揮。

而騎兵問題,他就真的有些撓頭。

其實說起來,騎兵指揮官跟步兵指揮官相比,從古至今就更吃“天賦”,因爲騎兵實際上更符合“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一說法,它的特性轉換更快,很多時候需要將領臨機決斷——就好比剛纔馬芳的計劃。

什麼時候襲擾,什麼時候轉爲破陣,這個東西沒有明確的規矩可言,一切都需要依賴於將領的時機把握,就好比兩人比武,對方露出一個破綻,你得在一瞬間判斷出對方這個破綻是真的破綻,還是誘你上當,並且抓住那個真正的破綻,堅決而果斷的發動必殺一擊。

昔日漢武帝欲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自信地道: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後世對這句話的解釋至少有四五種,但仔細分析一下就知道,霍去病未必是完全不看兵書,他只是批判着在看,因爲他後來的成名戰法,是“古兵書”中所沒有的。

兵學中的最高層次,孫子稱爲“戰道”,孫臏直接稱之爲“道”。通曉戰道或道,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可是如何達到這一境界呢?孫子沒有說,孫臏也沒有說,其他兵家同樣沒有說。

實際上,或許根本就不存在一種具體、有效的辦法,正如孫子所說的那樣:“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玩意說不好,關鍵是要靠指揮者在實踐中去親身感悟,甚至可能要靠天賦。

霍去病和馬芳這一類人,顯然就是這種天賦型的選手,而且這一類型的天才將領,在歷史上幾乎都是騎兵將領——步兵將領當然也可能有很多人天賦極高,但限於步兵本身的速度太慢,抓住戰鬥中的一個破綻立刻奠定勝局,這顯然就比騎兵來得困難。

現在,馬芳就給了高務實一點啓發,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傳授了一點經驗:“要說什麼時候適合轉襲擾爲衝陣,本來並無成規,但大致而言,可以從對方應對襲擾的表現來看。”

馬芳解釋道:“最先開始襲擾的時候,敵軍尚有餘力,能夠積極應付,其調度通常也還得力,但襲擾幾番之後,敵軍多半就會逐漸遲鈍……一旦你發現,在你發動下一波襲擾之時,敵軍連對上一波襲擾的部署都沒有能夠完成,此時通常便是可以發動總攻的時機了。”

這可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似這般通過幾十年實際作戰得出來的經驗,他高務實就算讀再多的兵書也學不到!

馬棟、麻承恩當時都在高務實那裡準備接受軍令,同樣也聽進去了馬芳的這一番教誨,他們作爲一線將領,獲得的領悟想必比高務實這個後方指揮只有更多。

而在此時與炒花部的作戰中,兩人也不斷地觀察炒花的應對。

一開始,炒花部發現己方被伏擊時,反應非常強烈,炒花臺吉親自點起身邊的人馬,對着第一個殺來襲擾的馬棟直接“反突擊”一般的硬頂回去。

馬棟雖然很想跟他來個硬碰硬,但心裡不斷提醒自己要聽從父親的教導,強忍着想要立上一大功來回報高兵憲信重的心思,帶着本部騎丁,劃過一道弧線,令麾下“騎槍自由散射”,然後迅速撤離。

此時的炒花部還算是生力軍,直截了當地以騎射還擊,雙方的損失幾乎是一比一,馬棟方面並未佔到什麼便宜。

不過,炒花臺吉也沒機會擴大戰果,因爲馬棟這邊剛剛一個弧線繞走,另一方向上的麻承恩又到了,逼得炒花臺吉只能終止追擊,又迎上麻承恩。

----------

感謝書友“天姥散仙”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70章 西北望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47章 不與聞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22章 天壽山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38章 暗流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15章 封爵?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273章 倒臺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30章 故事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
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70章 西北望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47章 不與聞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22章 天壽山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38章 暗流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15章 封爵?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273章 倒臺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30章 故事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