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

安南莫朝既然是內屬單位,指揮起來在法理上就沒有問題,這既方便了高務實對安南的控制,也方便了莫氏的投誠——最起碼大家面子上能夠過得去。

至於內裡是怎麼回事,安南的普通民衆是不清楚的,而官員則肯定三緘其口。

初步的“統治”,這就算是建立起來了,接下來要做的,毫無疑問是穩固。

如果高務實是以擊潰莫氏大軍的方式取得統治,那麼接下來他肯定是以軍事清剿爲主,政治安撫爲輔。但他實際上這場仗打成了一場突然襲擊,莫朝雖然在北線吃了些敗仗,但真正硬仗只有諒山一戰,勉強可以算上高平,其餘的就都是“望風披靡、傳檄而定”。

突然出現在升龍城外的艦隊和莫朝被南北夾擊的崩壞局面,纔是莫朝如此輕易認輸服軟的主因。

所以,這不能算是“戰勝”,而應該算作“勢勝”。

戰勝有戰勝的統治思路,勢勝有勢勝的統治思路。

何爲勢?勢有何用?

帝王以馭勢得天下,將相以借勢得長久,商賈以度勢得富貴,常人以附勢得平安。

有權力的人要善於“造勢”、“用勢”、“馭勢”,無權力的人要善於“度勢”、“借勢”、“附勢”,富貴之人擔心“失勢”,平民百姓期盼“得勢”。所以“勢”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們常常把它看得過於抽象和高深,這纔會望而卻步。

高務實還算善於借勢、用勢,譬如他剛纔忽悠莫茂洽“恢復安南王號”就是借勢,借朱翊鈞大明天子之勢;強令莫玉麟取代莫敦讓執掌南征中軍,則是用勢,利用自己升龍在手而莫敦讓大敵當前的危勢。

接下去要辦的事,主要也得依靠這兩種手段。

一是拉人,要趕緊在莫朝內部培養一批“京華派”,以便架空莫茂洽,強化自己對安南的實際掌控能力,使安南能真正“爲我所用”。

二是塞人,得把岑黃兩家土司的力量打入莫朝內部,或者說與莫朝舊臣形成不同的派系,讓他們互相競爭起來,這樣自己才能利用平衡兩派關係和實力的機會強化權威。

拉人比較好辦,不管哪朝哪代哪國,都不會缺少漢奸、越奸,比如莫敬恭和莫玉麟現在就正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或許他們別有所圖,或許他們自認爲是在曲線救國,但那都無所謂,高務實不在乎他們心裡怎麼想,只關注他們手上怎麼做。

人在很多時候,走出了第一步,就再也回不了頭。

高務實有把握讓他們不斷地走下去,而始終沒有回頭的勇氣。

不過光有他們兩個還不夠,一是他們未見得有足夠的實力和威望,二是隻有這麼一派人的話,可不方便高務實施展手段。

眼下還有兩個可以考察的對象,一個是阮倦,一個是莫敦讓。

阮倦的優勢是手頭有兵,乃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一萬五千精銳,且其本身也是莫朝名將,實力和能力都不缺——名望和地位可能差點,但差點也是好事,方便他認清現實。

他的劣勢在於現在人不在升龍,反而跑去繞道偷襲清化去了,這就導致自己現在沒法第一時間和他取得聯繫,威逼也好,利誘也罷,各種手段一時半會兒都還用不上。

莫敦讓可能是個出人意料的選擇,按理說他吃了這麼大的敗仗,某種程度上來說,莫朝眼下的困局,他要負最大的責任,而且此人軍事指揮能力顯而易見的低下、拙劣,實在不應該是個好的合作人選。

然而用人不在於挑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物,那種人物也不存在,用人之道在於用對他的長處,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莫敦讓的長處是什麼?是治理內政,以及身份、威望。

他與其三哥莫敬典分掌安南政權、軍權,莫氏以半個廣西的面積養着十萬大軍,雖然有紅河平原之利,但是要知道,他可不僅是維持十萬軍隊的規模,還一直支持着莫敬典長年累月對鄭氏控制的後黎朝發動軍事進攻——進攻的耗費可比單純養軍高得多了,這一點看看歷史上的明朝末年就知道——可見其內政治理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然後就是他的身份和威望了。他是莫登庸實際上的幼子(老八死得早),是眼下莫朝除了莫茂洽這個“大越皇帝”之外,地位最爲顯赫的一個。其既然能在黨爭中取勝,奪得莫敬典死後留下的兵權,可見其在莫朝朝中的勢力無人可及。

那麼也就是說,拉攏住莫敦讓,就基本掌握了莫朝的朝廷政局。

再加上莫敬恭、莫玉麟手頭的軍隊,以及計劃中的阮倦部,莫朝的政、軍大權,也就可以全面掌控在手了。

現在的問題在於,莫敬恭可以用虛無縹緲的“大越皇帝”之位充作胡蘿蔔勾搭他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不能回頭了,阮倦也可以用諸如委以重任之類的法子來行事,可是莫敦讓呢?拿什麼讓他妥協?

他在全面掌握莫氏軍政大權之後,也沒有廢掉莫茂洽而自立爲帝,一來可能是權力還不穩固,二來也可能是不想擔一個逆臣的惡名而滿足於做個權臣輔政王。

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所致,都表示拉攏他並不容易。

拉攏既然不行,那就只好考慮以勢壓人的威逼之法了。

恰好他此前的這場大敗給高務實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威逼藉口——正如之前高務實當着莫茂洽和莫朝官員們所說的那樣,莫茂洽可能會因爲擔心莫敦讓在朝中的勢力而不敢有所懲罰,可是他高務實卻不必顧忌這一點。

高務實出現在這裡,就幾乎代表着大明的態度,而眼下的大明不必在意這些——大明爸爸賞功罰過,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有膽量你造反試試?

所以高務實在等,他留出來的這十天時間,一方面是讓高珗再次整頓已經投降於他的莫軍——包括升龍城裡的那萬把人在內;一方面則是不斷接見前來拜訪他的莫朝臣子,從而拉攏和培養“京華派”。

再有,就是等待莫敦讓交卸南征兵權,回升龍向他請罪。

----------

感謝書友“talin”的月票支持,謝謝!求訂閱,求各種票~

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44章 內因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40章 瞭解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44章 內因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295章 成婚嘍!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54章 糾結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35章 蟻穴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259章 妖書案?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
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44章 內因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40章 瞭解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44章 內因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295章 成婚嘍!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54章 糾結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35章 蟻穴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259章 妖書案?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