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務實授徒

庫裡臺大會,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可以算作蒙古的最高權力機構,因爲它不僅可以決定軍事行動,更能選舉大汗。

當然,它也能決定其他大事,譬如在元代時期,還能決定宗王的廢立。

而庫裡臺大會的與會者也與中原的類似制度不同,“后妃、宗王、親戚、大臣、將帥、百執事及四方朝附者鹹在”。

瞧瞧人家蒙古,后妃可是一貫可以光明正大參政的,先進得讓幾百年後的某些政治家都爲之汗顏。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制度,所以蒙古既出現瞭如滿都海那樣的政治女強人,也出現過乃馬真後那樣的廢物女攝政。

時至今日,蒙古傳統依舊,就好比本次庫裡臺大會的召集者並非大成臺吉把漢那吉,而是鍾金哈屯這位攝政一般。

事實上,庫裡臺大會也曾經有過一段“落寞期”,就是在元代還佔據着中原的時期,庫裡臺大會的作用曾經被大幅削弱。

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庫裡臺大會本身是一種“選舉君主制”,是大蒙古國貴族分封結構的產物,它具有把分散獨立的封地貴族聚結到一個統一的共同體內來的社會功能。

然而元代政治控制的方式是由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的皇權——官僚體制來實現的,如此一來,庫裡臺製度就失去了它在草原時期的功能意義。

但是,由於舊傳統本身所具有的習慣力量、由於維護蒙古貴族特權的政治需要以及元世祖漢法改制的不徹底性,使這一傳統仍然作爲一種“祖制”,滯留在元代統治階級的政治生活中,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表現爲,一方面構成這一制度的外部形式的那些因素,如貴族朝會、擁戴君主登位的蒙古式的特殊禮儀、宴享和賞賜,宣讀成吉思汗札撒等等,相對穩定地保留在元朝每位皇帝的即位大典中。

當然,這種宗親貴族大會業已失去了任何“選君”意義。新皇帝利用這種“左右部畢至”的大典,來申張其政治權威及合乎“祖訓”的正統性。散居各地的、政治上業已失勢的各級宗親貴族,則可藉此機會獲得一筆財富。

另一方面,構成庫裡臺製度內容的因素——自下而上的貴族選君意識,迎合了元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發展的趨勢,漸漸蛻變爲官僚貴族各派系集團爭奪最高權力的意識形態工具。

然而,除了上述一些因素之外,庫裡臺製度所以在元代繼續延續,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元朝皇帝必須也是蒙古大汗,這一雙重身份構造決定其必須遵循成吉思汗祖訓和大蒙古國傳統。

作爲元朝皇帝同時又是蒙古大汗,其在繼承汗位時的程序,就仍然必須經過庫裡臺,通過庫裡臺獲得諸王勳貴的支持和承認,才能取得了大蒙古大汗的合法地位,同時,成爲元朝帝王也就名正言順了。

也就是說,從大汗到皇帝,要得到合法的地位和權力,形式上仍然必須經由庫裡臺。

這一次由鍾金哈屯召集的庫裡臺大會,要商議和決定的事情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決定土默特部大汗的歸屬。

理論上來說,土默特只是蒙古六萬戶之一,其“大汗”實際上只相當於元代的宗王,而宗王雖然也可以由庫裡臺大會決定廢立,但通常而言是不必拿到庫裡臺討論的,因爲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就能決定。

但眼下的情況顯然不同。

首先,把漢那吉本身不是俺答汗的長子,他甚至不是長孫,由他出任土默特的大汗是不符合達延汗所確立的長子繼承製這個“祖制”的,所以必須藉由庫裡臺大會的傳統威信來給他的大汗之位正名。

其次,如果把漢那吉不能得到庫裡臺大會的承認,就只能爭取圖們汗這個全蒙古大汗的冊封,但那不是開玩笑麼,圖們汗顯然不會認可一個鐵桿明粉來做土默特的大汗,所以……就爆發了漠南之戰。

此前鍾金哈屯發出召集庫裡臺大會邀請的時候,除了土默特本部,連鄂爾多斯部和青海土默特方面都只是派人回答“準備出席”,但根本沒有任何動作。

直到漠南大戰的結果塵埃落定,各部的蒙古貴族們才紛紛抓緊時間動身朝歸化城趕來。

圖們的大敗而歸導致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因爲就在高務實與把漢那吉一起趕到歸化之後的第四天,就有三位重要人士聯袂抵達。

這三位分別是鄂爾多斯部的切盡黃臺吉、青海土默特(永謝布)的火落赤把都兒以及……朵顏三衛之一的長昂!

鄂爾多斯部與永謝布部的這兩位都是圖們汗的“五執政”之一,但由於他們都屬於右翼蒙古,如今在圖們汗大敗而歸的情況下悄悄脫離察罕浩特而來參加庫裡臺大會,也不是完全說不過去,但長昂此來的意義就大爲不同了。

此舉有叛離圖們的嫌疑!

呃,好吧,這恐怕不是嫌疑,而是明確的重新站隊表現了。

高務實聽到消息的時候雖然只是面帶微笑地點了點頭,但這純屬故意裝逼,實際上他心裡簡直是樂不可支——朵顏三衛時叛時附,一會兒向大明朝貢,一會兒跟着圖們襲擾大明,搞得大明一直頭疼不已。

而現在長昂此來歸化,相當於重新認了個大哥,那就是土默特——這是他以蒙古人身份重新認“大哥”的表現,實際上由於土默特現在是大明的小弟,長昂當然也就不能再跟大明玩兩面三刀了,否則到時候土默特的面子往哪放?以爲土默特這個右翼盟主不敢揍他?

要知道,土默特之前非要認大明這個“大哥”,可不是俺答在軍事上被大明給揍了,他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着眼點是土默特的整體實力。

大明覺得朵顏三衛不好對付,主要也是由於蒙古人的遊牧特性,很難進行實際打擊——就像這次戚繼光出兵,長昂打不過就走,戚繼光也只能暫時佔據大寧城等後續變化,要想追擊長昂是不可能的。

但是換做土默特來對付長昂,那就完全不同了。土默特光是其本部,都能湊出差不多十萬鐵騎來,更別提還有鄂爾多斯和永謝布兩個強力小弟,長昂那一兩萬之衆在土默特面前可拿不出手。

至於說長昂還是能跑……可是跑去哪呢?明人的問題在於沒法子佔據長昂的草場,但人家土默特難道會嫌草場多?

所以算了算賬之後的長昂就發現自己的局面有些不妙了,他正在猶豫的時候,切盡和火落赤忽然聯袂到訪,告訴了他圖們大敗虧輸的事,邀他一同前往歸化城參加庫裡臺大會。

長昂震驚之下馬上答應下來——他本來和把漢那吉毫無交往,就算想去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理由,但有切盡和火落赤做中間人,他跟把漢那吉就說得上話了!

改換門庭也是需要契機的,“自薦枕蓆”那可很難保證自己的身價呀。

把漢那吉以土默特“候選大汗”的身份接見了這三位,然後便立刻派人去請高務實前來會晤。

過不多時,大明“冊封順義王全權欽使”高務實大駕光臨大召寺。

-----------

感謝書友“黃金髮123”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055章 缺朝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221章 抵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35章 密奏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94章 目的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040章 瞭解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44章 心焦創收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215章 大燈泡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
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055章 缺朝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221章 抵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35章 密奏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94章 目的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040章 瞭解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44章 心焦創收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215章 大燈泡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