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

高務實見陳矩臉色有些尷尬,知道火候已夠,這才放下手中香茗,微微一笑,道:“安肅縣近些年學風不興,漫說掄才大典之上少有名姓,便是經年秋闈,似乎也有江河日下之憂,我那位‘師兄’當日提起此事,也是焦慮得很……可惜小子未曾到過貴鄉,也不敢輕言臧否,卻不知陳公以爲,貴鄉所以學風不興,問題之根源究竟在何?”

陳矩一時不太明白高務實這話的意思,心想我總不能說是縣尊老爺教化無方吧?

當下略略猶豫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道:“小高先生明鑑,北地學風原不如江南濃郁……呃,不知小高先生是否知道,霸州自來馬賊尤多?”

高務實微微皺眉:“略有耳聞,怎麼?霸州馬賊也肆掠安肅?”

陳矩苦笑道:“安肅畢竟附郭保定,而保定乃是巡撫駐地、天兵雲集,所以要說馬賊肆掠,倒也談不上。然則安肅離霸州畢竟只隔了百五十里,快馬一日便到,因而三不五時總要遭馬賊騷擾,打家劫舍倒是不多,但劫掠過路商旅之類,卻是時有發生,另有種種不法,不一而足,因此此間學子更難一心向學。再者,奴婢記得幼年在鄉時,社學破敗,不僅課舍敞風漏雨,甚至連社師廩贍都時常拖欠甚至乾脆短缺,近年偶有回鄉探親,其狀如舊。按理說,生童所用書籍及各項雜費無須自行負責,但囿於縣府窮困,其實根本難行。至於縣學,聽說也差不多如此……”

高務實點點頭:“就是說,安肅學風不興,一爲匪患,二爲社學、縣學的辦學經費無法保障?”

陳矩本來聽得心裡一突,有點擔心高務實的立場,但瞥眼一看這位小高先生面無慍色,總算放下些心來,點頭道:“大致應是如此。”

高務實露出一絲微笑:“霸州馬匪之患,沒有百年也有數十年了,實非我一白身小兒能夠處置,這一點請陳公體諒。至於安肅縣學、社學經費無着之事,可請陳公放心,此事我會修書一封與樑縣尊說道說道,請他多加關注。”

霸州馬匪之患由來已久。所謂馬匪,當地俗稱響馬或響馬盜,若要究其根源,可能要追溯到明廷河北馬政之上,此處先不贅述。只說正德年間,霸州就爆發過一場劉六劉七起義,其以馬匪爲主力的叛亂軍甚至曾經攻佔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許多州縣,並曾三次逼進北京。由此可見,霸州馬匪之患實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以對於馬匪之事,高務實表示愛莫能助陳矩是完全理解的。

倒是對縣學、社學經費問題,陳矩聽得高務實如此回答,就真是又驚又喜了!驚的是此事與小高先生毫無關係,他居然會拉下面子給一個“區區同進士出身的縣令”親自修書一封說道此事,這自然是給自己賣了個面子,可是自己不過宮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哪裡值得這位當朝第一寵臣的親侄兒這般看重?這裡頭到底有什麼古怪?

喜的是,有這位小高先生一句話,那位來高府連座師一面都見不着的樑縣尊還不得好好把縣學社學拾掇拾掇?就算縣府再窮,哪怕府庫裡頭乾淨得連老鼠都懶得光顧,可只要縣尊老爺稍稍上心,區區一點辦學經費怎麼也是能夠保障的啊!

想他陳矩秉性擺在這裡,在宮裡地位也不高,本就沒有多少收入,每年還要給家裡捎些銀錢供養老父、兄弟,手頭着實有些緊緊巴巴,若是兄弟讀書這一塊能省下一筆,那可就輕鬆多了。

想到這裡,陳矩坐不住了,站起身來,朝高務實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口中道:“奴婢替我那不成器的兄弟及闔縣學子謝過小高先生恩義。”

高務實連忙起身將他扶住,口中道:“誒,陳公何須如此,舉手之勞而已……再說,小子這也是幫樑師兄拾遺補缺,畢竟這般情況乃是出在他的治下,他若能使縣內學風清肅奮揚,可不也是他的政績?”

陳矩不聽,硬生生將這一禮行完,高務實又勸了幾句,雙方這纔再次分賓主坐好,又聊了一會兒,陳矩見天色不早,想着自己還要回宮覆命,不敢久留,這才告辭離去。高務實見施恩籠絡的目的已經達到,也就不再久留,但還是親自送了一送,又是令陳矩一陣感動。

在陳矩看來,以高務實這般出身,還能如此折節下交,當真是仁厚天生,只可惜自己不過是個內廷小宦,平日裡也就是乾點端茶跑腿的活計,真不知什麼時候能報這一恩?只好在心中記下,留待來日了。

陳矩心中感恩且不贅言,卻說高務實這邊送走陳矩之後,按例先去給伯母請安,自己再去了書房讀書。高拱雖然猶豫了許久也沒給高務實想好要請哪位大儒做西席,但課業還是親自給高務實佈置過一些的。

當然,高務實的課業其實相當簡單,眼下無非就是背書,因爲明代不考試帖詩【注:記得曾在某著名小說中看見明代主角考試帖詩,這個實際上應該不可能,明及清朝前期都是不考試帖詩的,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到乾隆時期才重新將試帖詩列入考覈。】,一切考試全在《四書》和《五經》之中出題,因此四書五經必須背得滾瓜爛熟。至於具體的解讀都是待背熟了再去細講,這也是高拱對於請西席如此慎重但卻並不着急的原因之一。畢竟背書這件事無須時刻監督——回家檢查就知道是否用心了。至於將來的講解,就算沒有西席又如何?他高拱自己不就是當世大儒?開玩笑,那麼些年的國子監祭酒是白乾的麼?

國子監祭酒懂麼?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

更何況,他高拱還是當年的裕王講師,當今帝師!皇帝都教得了,還教不得自家侄兒?

當然,其實高拱之所以在自己如此繁忙之時還對高務實的學業有如此信心,除了身爲“帝師”的自信之外,更來源於高務實自開蒙以來一以貫之的優異表現。

高務實開蒙極早,三歲多時因爲口齒清晰、表達流暢,族中長輩欣喜之餘立刻爲他開蒙——這裡要稍微多說一句,古人開蒙時間不定,對於一般人家,攢夠了“學費”即可開蒙。而對於不差這點小錢的人家,什麼時候開蒙就主要看孩子自身。畢竟有的孩子會說話較早,有的孩子會說話則較慢,總不能讓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孩子強行開蒙吧?

因此,一般大戶人家孩子的開蒙時間,常以孩子能比較清晰表述自己的意思爲主要考量。譬如李白就自言“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唐時與明時開蒙所學固然頗有不同,但大體可以認爲最遲五歲時李白肯定已經開蒙,而事實上五歲開蒙其實已經相當早了——要不然以李白的性子,他不會拿出來“顯擺”。至於明朝,當下比較常見的開蒙時間多在七八歲左右——倒是很符合後世上小學的時間段。

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225章 三策(下)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08章 隱情(中)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15章 切蛋糕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29章 複雜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284章 設計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0章 私人秘書
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225章 三策(下)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08章 隱情(中)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15章 切蛋糕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29章 複雜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284章 設計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0章 私人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