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卻之不恭

高務實忍不住有些好笑,不到二十歲就擔心自己老了?開玩笑,我眼裡的二十歲不過大一大二的年紀,完全是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好吧!

至於後世有些人說“古人老得快”,其實那是個誤會,普通人拼命勞作當然可能老得快,錦衣玉食的大家閨秀乃至於公主殿下,她們憑什麼老得快?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連化妝品都是純天然、純手工的精品,有什麼理由會比現代人老得快?

要說古人有時候會意外死於一些當時無解的疾病,這倒還說得過去,但要說老得快那就過分了。古人里老得快的一定是生活艱苦的民夫民婦,不可能是錦衣玉食的“肉食者”。古代的上流社會所能享受到的物資條件,除了沒有後世的高科技產品之外,其實並不比後來人差。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黃芷汀出嫁的時候,光是陪嫁的丫鬟都有近三百人,這三百名少女連生命權都歸屬於自己的主人,這在後世不敢想象吧?

由此也可以想見,越是在古代,不同等級的人物所享受的社會資源差異就越大,後世在這個方面的差異相對來說反倒還小一點——你哪怕是坐私人飛機的富豪,也不會給自己家裡準備數千僕傭不是?

就說正在高務實面前的永寧公主,高務實看她的模樣也只是剛剛脫了稚氣,甚至這多半還有她故意穿得成熟的原因。

想到成熟,高務實才注意到永寧公主今天的髮式用的是盤發。

對古代人來講,一頭長長的黑髮不僅是身體的一部分,“更是頑強的具有極大民俗慣性的心理載體”(注: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妝容配方》)。山之草木人之發,古人對頭髮的看重是後人很難想象的。

大明作爲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政權,加上又是由蒙元恢復中華,因此建朝伊始便十分注重對不符合漢族習俗的禮儀進行整治,多采用和恢復了唐宋時期的制度和習俗,髮型服飾都秉承“上乘周漢,下起唐宋”的原則。從後世已有資料來看,明代女子的髮式雖不及唐宋時期豐富多樣,但也具有鮮明的朝代特色。

明朝初期延續前朝髮型,待嘉靖年間,婦女的髮式出現了創新:“桃心髻”是此時流行的髮式,女子首先將髮髻梳理成扁圓形,再在髻頂飾以花朵。以後又演變爲金銀絲挽結,且將髮髻梳高,髻頂亦裝飾珠玉寶翠等。“桃花髻”的變形髮式花樣繁多,有諸如“桃尖頂髻”、“鵝膽心髻”及仿漢代的“墮馬髻”等。

除此之外,明代女子也常用假髻作裝飾,假髻比原來的髮髻要高一半,戴時罩在真髻上,以簪綰住頭髮,再裝飾以頭面。明末這類髮飾的樣式更加豐富,有“懶梳頭”、“雙飛燕”、“到枕鬆”等各種不同樣式,甚至製成成品直接出售。此外,還出現了頭箍,即額帕(明朝首創)、牡丹頭、雙螺髻等也很流行。

永寧公主大概是因爲沒什麼機會出宮,她今日的盤發談不上新潮,就是較爲常見的桃心髻,髮式上有八道金絲走線,點綴着一些珍珠,雍容華貴。

按照高務實的審美來說,這髮式看倒是好看,但其實過於正式了些,而且永寧公主本身面嫩,這樣的髮式妝容倒有些小女生故意扮成熟的感覺。(注:本身桃心髻並不算是特別顯成熟的髮式,老版《紅樓夢》電視劇裡林黛玉常見的髮型就是桃心髻。)

或許是發覺高務實的神色有些揶揄,永寧公主有些緊張,問道:“你笑什麼?”

“我是在想,你看起來和初見之時本來並無什麼差別,只是改了個髮式而已,怎麼就會有這種想法?”

永寧公主放下心來,但卻問道:“你還記得我們初見時我梳的什麼髮式?”

“記得,當時是雙螺髻,而且用的金線很少。”高務實的記性看來的確不錯。

永寧公主聽得開心,暗忖:原來他那時候就注意到我啦。

口中便問:“那你喜歡哪一種?”還沒等高務實回答,又補充道:“現在宮裡好多人都在學牡丹頭,你知道嗎?就是從蘇州流傳過來的那種,聽說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歡呢。”

高務實笑道:“你梳出來都好看。”

永寧公主心裡甜滋滋地,嘴上卻道:“胡說,她們說牡丹頭需要的頭髮太多了,就算留到三十歲都未必夠,所以都要買假髻。我也讓人留意過,但還沒有買來。”

高務實當然見過牡丹頭,不過那假髮在他看來過於誇張了些,他並不是很喜歡。這牡丹頭乃是高髻的一種,的確是從蘇州開始流行此式,後逐漸傳到北方。尤侗詩說:“聞說江南高一尺,六宮爭學牡丹頭。”

人說其重者幾至不能舉首,形容其髮式高大,實際約有七寸,鬢蓬鬆而髻光潤,髻後施雙綹髮尾。此種髮式,一般均充假髮加以襯墊,不然正常人的髮量多半不夠。

“不買也罷,那髮式有些浮誇,正是江南心學逐漸虛妄的一種表症。”高務實淡淡地道:“我還是更喜歡自然一些的。”

本來永寧公主聽他置評牡丹頭有些“浮誇”的時候還不以爲意,但一聽後半句提到這是“江南心學的虛妄表症”,就馬上警醒過來了,立刻道:“原來這是受了心學的影響,那我不買了。”

咦?小姑娘挺懂事啊。

高務實見機會不錯,話題已經被順利岔開,非常嫺熟自然地道:“咱們坐下說話吧……我從寧夏一路緊趕慢的回來,也有些累了。”

本來永寧公主是不願意鬆開抱着他的手的,但一聽後半句,還是更擔心他的身體。畢竟在她看來高務實就是個書生,書生帶兵遠征千里,還打得那麼快,想想都覺得不容易。現在又風塵僕僕趕回來,累了纔是對的呀。

她趕緊歉然鬆手,頗爲熟練地攙扶着他往靠椅走去,口中道:“是我忘了你纔回京,對不起。”

“哪裡的話,四公主不必如此。”高務實一邊說着,一邊暗道:奇怪,公主殿下這攙扶的動作倒很自然……哦,是了,她這一手估計是在李太后身上練出來的。

妙啊,我居然享受了一把太后級別的待遇!

不過等他一做好,又馬上發現了問題,永寧公主似乎不願意走開——高務實這椅子是主座,如果永寧公主要坐客座,則離了他至少五六尺遠。不過主座按例都是左右各一,高務實坐了左手的,右手那邊隔着茶几還有一個。

本來高務實看出公主不遠離遠的心思,打算讓她就坐右手邊好了,反正也就他們兩人在,不講究就不講究好了,也沒什麼大事。

但他再看了看永寧公主,發現她的目光老朝自己的腿上打量,甚至還輕輕咬了咬嘴脣,彷彿在給自己打氣。高務實一下子明白過來,乾脆拍了拍大腿,搶先道:“來,坐這兒吧。”

永寧公主大喜,連忙紅着臉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一副想坐卻又怕高務實嫌重的模樣,甚是嬌妍可人。

其實她又哪裡重了。這姑娘雖然生是金枝玉葉,但心理上的處境實在糟糕。她在宮裡除了自己種些花草蔬果,就是陪兩宮太后或者皇后說話,其餘的時間都在患相思病,連禮佛都不知道算不算得上誠心。

如此心境,哪有長胖的可能。按照高務實目測,她比前次在白玉樓時似乎還更清減了一點。看來她說這些天連覺都不敢好好睡,只怕也是真的。

雖然高務實早前對她本談不上有什麼愛情的衝動,但此時此刻也不禁軟化了心意,覺得這姑娘不說別的,至少這份情誼當真是十足赤金,毫無別的企圖。

以高務實的身份地位乃至於財富,就算是府上的丫鬟侍女,願意自薦枕蓆者也大有人在。不過高務實知道,這種心思不屬於愛情。

而永寧公主則不同,他高務實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其實都和她沒有關係,她既不需要,也指望不上。她能做出今天的舉動,唯一的理由大概就是她自己方纔親口所說的那樣。

當然,以一位名義上已經“孀居”的長公主身份,她能說出這樣的話,也反過來說明她的心態是真的已經接近於崩潰,開始出現不顧一切的徵兆。

高務實忽然想了起來,原歷史上的永寧公主年僅二十七八歲便鬱鬱而終。當永寧公主去世的時候,給她裝殮的宮女心酸地發現,她竟然還是處子之身。可憐她連自己的“丈夫”是什麼樣子恐怕都沒有看清楚過。

作爲一位已經釐降且是皇帝同母胞妹的長公主殿下,這命運也未免太過於弄人了一些。

高務實心有所感,主動環抱住永寧公主纖細的腰肢,嘆了一聲,彷彿想要說些什麼,但張了張嘴,欲言又止,竟然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

永寧公主似乎看出他的心意,輕輕靠在他的肩頭,小聲道:“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高務實長嘆一聲,另一隻手從自己胸前環過,輕輕拍了拍她的香肩,悵然道:“世人只得見我文登魁首,武定南北,多有過譽之詞,卻不知我竟不如一深宮女子更有勇氣。”

“不,高郎。”永寧公主立刻擡起頭來,定定地看着他:“你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沒有人比得過你,我不許你這樣說。”

高務實苦笑道:“若我真有那麼好,早前你釐降之前我就應該想方設法破壞掉……”

“這怎麼能怪你?”永寧公主搖頭道:“當時你正在漠南指揮作戰,此事事關重大連我都是懂的,你分身乏術,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然遲了……這事都怪陳洪那狗奴,你爲何自責?”

高務實還要開口,永寧公主伸手把他的嘴脣輕輕按住,又道:“而且,你回京之後,也立刻行動,不僅頂着母后的聲威用計辦了陳洪,還把樑……那欺君罔上的一家人也辦了,我感激你還來不及,又怎會怪你?”

公主說着,再次輕輕靠上高務實的肩頭,側在他懷中。

高務實嘆了口氣,沒有再說,其實心裡頗不是滋味。

當初那檔子事,要說他一時激憤之下,確實設計給永寧公主報了這大仇,但真要較真的話,這理由頂多能佔一半。另一半,其實是他利用這次機會,讓朱翊鈞從兩宮太后手中順利取回了大權,從此真正親政,君臨天下。

要說這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鵰,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但在高務實自己看來,自己這麼做其實免不了還是有利用永寧公主的地方。而更讓他無法不心生內疚的,則是他利用的還是這麼一大悲劇,對於永寧公主而言,就更難以言喻了。

其實,朱翊鈞對永寧公主的內疚又何嘗不是因此而起?原本永寧公主的釐降雖然出了這麼大的事,但並非他這個做哥哥的有什麼責任,是慈聖太后那邊選錯了經辦人,他朱翊鈞這個皇兄本不需要內疚。

然而,由於同意了高務實的計劃,君臣二人藉着這次“機會”,不僅法辦了陳洪,還迫使慈聖太后再也沒有顏面繼續保持攝政的狀態,與陳太后一道將朝政大權徹徹底底交還給了皇帝。這件事雖然是高務實的主意,但沒有他這個皇帝的同意和配合哪裡辦得了?而這樣的做法,難道不是利用了永寧公主的這次悲劇?

正是因爲這樣的內疚,他纔會暗示高務實可以“接近”他這位名義上已經“孀居”了的親妹妹,連天家的顏面都在此處不予顧忌了——雖然只是在他和高務實之間不予顧忌,但那也已經極其難得,終大明二百年來絕無僅有了。

想到這裡,高務實看了看彷彿小貓兒一般蜷縮在自己懷中的四公主,忽然之間看開了。

去TM的小心謹慎!皇帝都只差明示讓我“照顧”他這位妹妹了,老子還左思右想個屁!

立了這麼多的大功,放在以前任何一朝,也都配得上一位公主了!

怕什麼,人都自己送到懷裡來了,老子這叫卻之不恭!

高務實深吸一口氣,輕聲道:“四公主,雖然今天本來是我有要事問你,不過我現在又不着急了,我想起來另一件事要告訴你。”

永寧公主正悄悄數着他的心跳呢,此時也不肯擡頭,只是慵慵懶懶地輕聲道:“嗯。”

高務實摟着她腰肢的手稍稍加力,輕輕在她耳邊道:“見心齋有我的臥室。”

----------

感謝書友“曹面子”、“Apodes”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哇23333”、“阿勒泰的老西”、“Apodes”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按我的個人想法,其實接下去有些場景是該描寫一番的,不是爲了H,而是從小說創作上來看,真有這個必要。但是呢,你們也懂,我肯定不敢寫,寫了也不敢發,所以……唉,大家自己開腦洞吧,我也沒轍。

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47章 有詔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54章 糾結第094章 無間道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62章 二段擊第087章 “生意”第143章 致謝?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21章 抵京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00章 忽悠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238章 暗流第154章 將至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87章 “生意”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229章 指點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30章 立威(上)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
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47章 有詔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54章 糾結第094章 無間道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62章 二段擊第087章 “生意”第143章 致謝?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21章 抵京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00章 忽悠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238章 暗流第154章 將至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87章 “生意”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229章 指點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30章 立威(上)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