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

既是宣高務實覲見,說明今日遴選太子伴讀之事大局已定。

高務實雖說面色平靜,但其實心裡還是很不爭氣地跳了幾跳。不過,也不怪他會這般激動,畢竟這件事算起來正是他爲了改變大明所做出的第一個正式動作,不敢說意義重大,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今總算是開了個好頭。

高務實稍稍整理了一下儀容,周邊的諸家子弟就神色各異了。剛纔與高務實頗爲聊得來的葛曦、馬慥、呂興周等人紛紛上前向他道喜,看起來並無太多別的意思;李思誠、申用懋二人雖然略有遺憾之色,也還是微笑着恭喜他。

張簡修看起來有些糾結,苦着臉向高務實先道了個喜,然後道:“高兄,你此番回去想是好交差了,小弟真是羨慕啊……唉!”

高務實笑道:“現在陛下只是宣召小弟覲見,還未見得就是選中,許是文中說錯了話,叫去挨訓也說不定。”

“那哪能啊。”張簡修長得倒是不錯,畢竟張居正的種,雖然苦着一張小臉,也不難看,他說着拱了拱手:“陛下宣召,高兄且先去吧。”

高務實回了一禮,正要走,卻見趙祖蔭猶豫了一下,似乎在糾結要不要過來道喜,最終一咬牙,轉過頭去,一聲不吭。

高務實倒也不惱,畢竟趙祖蔭這種人,他還真沒放在眼裡,此刻更犯不着跟他計較,平白失了氣度。反倒是葛曦見了趙祖蔭的神態,冷哼一聲,彷彿自言自語一般地道:“避面尹邢。”

這一聲說得不大不小,趙祖蔭正好能夠聽見,當時就怒了,大聲道:“葛家小兒,欺我不讀《史記》耶?”

原來葛曦所謂“避面尹邢”,乃是出自《史記·外戚世家》,說的是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後,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後來這個成語便被用來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見面。

葛曦見他羞惱,卻也不懼,只是轉過頭去懶得理會。趙祖蔭大怒,勃然作色,看那模樣只怕馬上就要衝上來打人。

孟衝見不是事,擺出司禮監掌印的派頭,厲聲道:“此乃文華殿,國朝樞機重地,何得造次!”

趙祖蔭被他這一聲給震住,強壓了怒氣,也轉過臉去不看葛曦。

高務實伸手拍了拍葛曦的肩膀,笑道:“葛兄不必動怒。”又對在場諸人行了個四方禮,道:“孟子曾言‘有爲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小弟願與諸君共勉。”【無風注:諸君,是中國詞!】

衆人齊齊拱手回禮。趙祖蔭剛被葛曦嘲諷了一次,這時雖然面色難看,仍只得板着臉隨意拱手回了一禮。

高務實不再耽擱,轉身朝孟沖走去,到他面前微笑道:“有勞孟掌印。”

孟衝面對高務實客氣得很,一點“內相”架子都沒有,臉上褶子都笑出來了:“小高先生客氣了,來,這邊請。”

高務實自然也要客氣一句:“孟掌印請。”

待轉到正殿,剛一進門,就聽見裡頭朱翊鈞笑道:“高務實,你來得正好,諸位先生都說你剛纔寫的這本書,若是通篇寫完都是這個水平,將來必是直入翰林的底子呢!”

他話音剛落,卻響起李貴妃的聲音,責怪地道:“你父皇還沒說話,不要得意忘形。”

高務實擡頭一瞥,就見朱翊鈞臉上的笑容僵住,乾咳一聲,收斂了笑容老老實實坐下來。李貴妃這才把頭轉回來,再次正襟危坐。

隆慶卻笑着擺擺手,道:“太子欣喜自己的伴讀學識出衆,這也是人之常情,貴妃不必苛責了。”

高務實不敢怠慢,上前行禮,照例把萬歲、千歲什麼的都說了一遍。

隆慶虛擡了一下手道:“高小愛卿平身。”然後還沒等高務實起身站穩,自己就又笑了:“算了,朕還是叫愛卿吧,加個小字,總有些覺得不妥。反正高先生那邊朕一直只稱先生而不名,倒也不礙着。”

高務實打蛇隨棍上,順勢便又鞠了一躬:“臣謝陛下隆恩。”算是把這話給坐實了。

隆慶也不介意,微笑着問道:“你方纔文中說,這書叫《龍文鞭影》,但因時間之故,只寫了第一篇出來?”

高務實答道:“是,陛下。”

隆慶笑着點了點頭,道:“方纔諸位先生以及朕、太子和貴妃看完了你們的文章,都覺得你做這太子伴讀最爲合適。不過你來之前,太子正向諸位先生請教,何謂‘龍文鞭影’?你看現在是你來解釋,還是請諸位先生解釋一下?”

高務實自然要謙虛一番,於是道:“諸位先生都是博學前輩,小子安敢居前。”

別說,隆慶帝自己學問雖然有限,但卻很尊師重道,聞言點了點頭,笑道:“有道理,那就請申愛卿解釋一番吧。”

申時行見皇帝點名,連忙起身,道:“若臣未曾記錯的話,所謂龍文者,名出《漢書·西域傳》。‘薄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此四種良馬之名也。其中龍文者,無須鞭策,見鞭影即馳,日行千里。前賢又有‘驥子龍文’之說,亦是以驥子、龍文兩種千里馬來比喻神童。是以,臣以爲此書名爲《龍文鞭影》,乃是寄望以此書鞭策俊才,使天下蒙童讀此書者,均可成爲馳騁天下之千里馬也。”

隆慶聞言大喜:“好名字!好寓意!”說着,轉頭朝高務實看來,見高務實臉色平靜,不卑不亢,頓時越看越喜,道:“果然家學淵源,書寫得好不說,名字都取得這麼好……”

李貴妃剛纔聽了申時行的解釋,也是心中歡喜——皇帝貴妃也是爲人父母者,哪個不盼孩子成才成器?又見高務實長得俊俏,不像他三伯那樣,雖然才學淵博,卻有些粗豪之相,不禁也是面露笑容,心裡頗爲認可。

隆慶心裡高興,有心要捧一捧高務實,便問申時行道:“申愛卿,你是從翰林院出來的,朕來問你,翰林院有沒有什麼官,適合高卿家現在就任?”

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216章 準備第141章 沒轍了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95章 破虜(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8章 曙光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73章 厚道人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99章 傳教士?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
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216章 準備第141章 沒轍了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95章 破虜(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98章 曙光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73章 厚道人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99章 傳教士?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