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

高務實一邊想事,一邊跟陳矩走着。

明朝不是清朝,沒有什麼紫禁城乘輿、紫禁城騎馬之類的特權,再如何位高權重的大臣進宮,都得老老實實走路。歷史上沈鯉做閣老時年事已高且身體不好,抱病朝見摔了不少跤,還被史冊記載“世人憐之”,高務實當然更不可能例外,就算從進宮到太子所居路途實在夠遠,也只能步行。

但走着走着,他發現有些不對勁,忙問道:“陳公,這似乎不是去慈慶宮的方向?”

“啊,奴婢該死,是奴婢忘記說了。”陳矩解釋道:“慈慶宮雖是太子正宮,但因爲太子年幼,聖上甚爲憐惜,遂命太子暫居鍾粹宮,方便貴妃娘娘前往探視照料。”

高務實鬆了口氣,心道:怪就怪那些電視劇裡只要在皇宮裡走的路線不對,基本全都要出事,搞得我提心吊膽……不過隆慶這個人,對兒子那是真的好。

不過……走到鍾粹宮那是真的遠啊,我以後難道每天都得這麼鍛鍊身體麼?

高務實想了想,好像真的只能這樣了。怪就怪中國的皇家園林、皇宮歷來講究規模,越修越大,明代這個紫禁城也是如此,以至於從宮外步行到其中心,都要用很長的時間,而鍾粹宮更是在後宮的東六宮,就更遠了。

這當然可以用提前出發來解決,但對於臣下來說,尤其是高務實現在這具身體來講,每天要走這麼長的路,就成了一件苦差事了。

估計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到了清朝之後,就出現了紫禁城騎馬或乘轎,也稱爲賞朝馬,這兩項特權成爲對宗室王公及文武重臣的一種非常崇高的禮遇。絕不是後世那些戲說歷史的人任意編造的,隨便一個督撫就能騎馬、坐轎進宮的。賜肩輿或賜紫禁城騎馬,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哪些人可以這樣做,但從歷史記錄的情況中,也能看到一些章法。

高務實心裡嘀咕: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有足夠的影響力,至少把這兩項特權給弄出來,要不然,就不說什麼臣下累得慌了,至少這也是平白無故的浪費時間,降低行政效率啊。

不過這事兒可能很難辦,畢竟高務實也知道,由於朱元璋的緣故,明朝的某些規定一直都很扯淡,甚至可以說是爲了顯擺而顯擺,十分惹人生厭。反倒是他一直瞧不順眼的清朝,雖然對百姓簡直呵呵,但在這種對臣子的態度上,卻比明朝人性化得多……當然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就說這個紫禁城乘轎和騎馬吧。清初時,還僅有少數近支王公准許騎馬進入紫禁城,而且只能進入外城部分,到景運門外下馬,其他大臣只能循明朝舊制,徒步入朝。

“國朝定製,王、貝勒、貝子皆乘馬入禁門,至景運門下騎,諸大臣一仍明制。”東華門、西華門旁和午門前的左闕門、右闕門外,各立石碑,用滿蒙漢藏維及託忒蒙文六種文字鐫刻爲“至此下馬”和“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下馬碑直到後世高務實去旅遊時都還存在,顯示出一代定製和宮廷威嚴。

正式的明文允許大臣們騎馬入宮,始於乾隆時期,主要是考慮到大臣們星夜入朝,遇到雨雪天氣,行走不便。此外,內外文武大員立有重大功勞,或受到特別恩寵,也會特許“紫禁城騎馬”。如乾隆中,大將軍嶽鍾琪因爲討平“兩金川”土司,特賜“紫禁城騎馬”,兆惠以徵西北迴部軍功特許“紫禁城騎馬”等。退休文臣錢陳羣於乾隆三十六年赴京給皇太后祝壽,特命紫禁城騎馬,當時視爲一種殊榮。到嘉慶時更特許年過七十的大臣,可以在禁城中乘坐一種小轎,從此纔有了紫禁城乘“肩輿”的事情。

《嘯亭續錄》有一段記載:說明了賜“紫禁城騎馬”在乾、嘉時期的大概情況:“乾隆中,上念諸臣待漏入直,每遇風雪,徒步數裡,甚爲顛蹶,因特許諸閣臣乘馬入內,以示榮寵。嘉慶己巳,上特旨諸大臣年逾七十者,賜肩輿入直,尤爲曠典雲。”

至於乘轎入宮,乾隆時期,已經有了大臣坐轎進宮的特例,因爲有些大臣年老體衰,騎馬實際上已經有困難了,如乾隆時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因“年邁不能乘騎”,“蒙恩準在紫禁城內乘轎行走”。嘉慶九年,大學士王傑進宮時,年紀已過八十,特旨準其坐轎入宮,拄柺杖進入內廷,則是極特殊的“恩寵”。

所以由此來看,清朝前期騎馬、乘轎進入大內,也是一種很高的禮遇,只有年高德昭的老臣才能享此殊榮。而在實際執行中,得到紫禁城騎馬特權的大臣,並不都是真的騎馬,一些人改用一種小肩輿,用一把椅子兩邊綁上擡杆,由兩人擡着入宮。這樣的變通,實際上也是在乾隆時期就有了的。

這其實是挺有必要的一種變通:一是考慮到馬匹萬一控制不好,怕衝撞了宮中儀仗,二是實際上受賜“紫禁城騎馬”的大臣,不少人年齡都很大了,有的人騎馬有困難,有的人根本就騎不了馬。

據說乾隆五十五年,乾隆曾專門爲此發佈上諭,特賜紫禁城內騎馬大臣中,有人年老足疾上馬也覺得困難的人,“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縛短木,用兩人舁行入直。”這樣一道上諭,後人稱讚“尤爲養老尊賢之曠典。”

關於這種在宮中行走的小肩輿,與皇帝的“步輿”類似,但椅子要小些,而且只由兩個人擡行。與上面這條材料中說的“多用二人舁小椅乘之”的情形,還是一致的。這類宮中行走的工具,一般只擡在腰部,而不擡在肩上。

嘉慶以後,准許在紫禁城內騎馬和乘轎的範圍逐步放寬。嘉慶十年,特許紫禁城騎馬大臣年過七十者,以兩人擡小椅乘坐。二十四年,下令旗籍大臣六十歲以上,漢臣六十以上並曾賞朝馬者,均可乘肩輿入朝,至應下馬處下輿。年齡更大些的官員,還可以乘轎入內城。後來更有在紫禁城內坐暖轎的情況出現。譬如道光年間,七十七歲的大學士長齡、八十歲的大學士曹振鏞、八十六歲的大學士富俊等,都可在紫禁城內坐暖轎,用以禦寒,也是對老年大臣的特殊優待。

高務實想到這裡,忽然覺得自己應該找機會進言一下,看看有沒有機會爲年邁的文臣爭取一個入宮乘輿的特權來。

當然,高務實這突然靈機一動,不會是閒得沒事做,他有自己的考慮。

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212章 誤解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28章 好消息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97章 高孟男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97章 高孟男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30章 立威(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73章 倒臺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30章 立威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55章 缺朝第083章 避蟲湯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99章 傳教士?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52章 天下己任
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212章 誤解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28章 好消息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97章 高孟男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97章 高孟男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30章 立威(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73章 倒臺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30章 立威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55章 缺朝第083章 避蟲湯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99章 傳教士?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52章 天下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