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臺灣區劃

(感謝帝國斜陽天下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飄行歐洲、fgxr2011、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在這裡給讀者大大拜個早年,祝讀者大大馬年幸福,萬事如意。)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雖說崇禎元年的時候,朝廷移民了不少,可對臺灣的行政區劃問題,一直都不是很重視,歷史上就是這樣。

南宋時期,臺灣隸屬於福建路晉江縣管轄,到了元朝,朝廷在臺灣設立了巡檢司,但那個時候,朝廷看重的是澎湖列島,臺灣隸屬於福建行中書省泉州府同安縣管轄。

到了明朝,情況沒有出現什麼改變,明初的時候,因爲征伐的需要,臺灣島的全部民衆,被遷徙到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居住,朝廷廢除了臺灣巡檢司,永樂年間,恢復了巡檢司的設置,一些臺灣民衆也遷徙回去了,到了萬曆年間,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佔據了臺灣,朝廷也很少注意到這個地方了,所有的行政區劃,都沒有發生改變。

說到底,這是朝廷對臺灣這個地方的輕視,認爲遠離大陸的臺灣島,不過是蠻荒之地,不值得投入多少的精力去建設,而且那裡的土著居民,尚未開化,在衆多朝廷大人的眼裡,就和原始人一樣。

蘇天成非常清楚行政區劃的重要。

一個地方的行政區劃,設置是不是合理,直接影響到地方的發展,區劃合理了,官府能夠很好的進行管轄,讓老百姓接受教化,也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區劃不合理。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所以,在離開臺灣之前,蘇天成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規劃好臺灣的區劃。

因爲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殘酷壓榨,加之一段時間的征伐。臺灣的百姓生活是非常艱難的,人口也不是很多。稍微有門路的,都跟隨商船逃離了臺灣,整個的島上,人口不是很多,特別是北面,還非常的荒涼,遠不是幾百年之後臺灣島的樣子。

來到臺灣的兩萬江寧營將士,悉數都要留在臺灣,這些將士的家人。不長時間,也要來到臺灣,當然,這些人還遠遠不夠,按照蘇天成的預計,至少移民二十萬人左右。來到臺灣,這就需要做好區劃了,設立府州縣,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建立起來城池,開始有序的管理臺灣,讓臺灣開始快速的發展。

赤嵌城。宋克的總督府,已經變成了江寧營臨時的指揮中心。

蘇天成、渠清澤、王大治、宋思軍等人,都在這裡,他們的面前,是一個偌大的沙盤,臺灣全部的地形地貌,包括澎湖列島。

沙盤不可能涵蓋臺灣所有的地形地貌,只能夠表現出來大概,和地圖沒有太大的區別。

如何設置臺灣的區劃,蘇天成是煞費苦心的,他初步的計劃,將臺灣設立爲一個省,但不會按照朝廷管轄的其他省那樣設置,不會設立那麼多的官職,臺灣省設立巡撫一人,不設立三司,巡撫爲臺灣的最高長官,全面負責軍事民政事宜,設立巡撫衙門,所有官吏,人數控制在二十人以內,分爲軍事和民政兩個方面。

巡撫下面,設立三府三州十縣。

三封堵爲臺北府、臺中府和臺南府,巡撫衙門設立在臺南府。

三州爲基隆州、嘉義州和高雄州,其中基隆州由臺北府直接管轄,嘉義州和高雄州,歸臺南府管轄。

十縣,分別爲澎湖縣、花蓮縣、屏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彰化縣、苗栗縣、桃園縣、宜蘭縣和新竹縣。

這個區劃設置,與幾百年之後的差不多,但也有區別,譬如說臺北府下面不在設立臺北縣,知府衙門直接管轄所有的事宜,其餘臺中府、臺南府、基隆州、嘉義州和高雄州,都是這樣的設置,這樣設置的目的,是儘量減少官吏的數量,減輕負擔。

至於說臺灣的中心地帶,在臺南府,這也是蘇天成仔細思考的結果。

幾百年之後,臺灣的中心地帶,包括政治中心,大都是在臺北,爲什麼會形成那樣的情況,蘇天成不是很清楚,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福建聯繫最爲緊密的還是臺南地區,澎湖列島的位置更是重要,可以直接控制整個的臺灣海峽,控制海上的航道,不管是鄭芝龍、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重點關注的也是臺南,這些年或多或少的建設,大都是在臺南,從這個現實情況來說,中心地帶還是在臺南。

當然,區劃的設置,預示着大量的投入,建設城池,明確各縣所轄地方,包括開墾耕地、發展商貿等等,太多的事情,都是白手起家,蘇天成在沙盤上面標出的諸多的縣,目前的實際情況,還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

就算是臺南府、臺中府和臺北府這三個最爲重要的城池,除開臺南府稍微像一些樣子,臺中府和臺北府的規模,甚至比不上南直隸京畿縣所轄的某些集鎮。

差距是巨大的,這也意味着,未來幾年的時間,臺灣的建設任務是異常艱鉅的,是需要大量投入的。

蘇天成指着沙盤侃侃而談,很快說清楚了臺灣的整個區劃。

在這個過程中,渠清澤、王大治和宋思軍一句話都沒有說,他們感覺到眩暈,弄不清楚蘇天成爲什麼這麼熟悉臺灣的情況,當然,進攻臺灣之前,蘇天成看了很多的情報,包括臺灣的地圖,他們只能夠認爲,估計在很久之前,臺灣的所有事宜,都進入到蘇天成的腦海裡面去了,蘇天成就在認真思考了。

渠清澤和宋思軍是清楚蘇天成的想法的,但蘇天成能夠如此清楚的說出來臺灣的區劃,設立三府三州十縣,這也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換做他們,就是想破了腦袋,也拿不出來這樣的區劃意見,兩人也能夠自嘲,人家蘇天成是什麼人啊,自己能夠跟着做事情,能夠跟上節奏,就算是很不錯了。

宋思軍受到的觸動是最大的,剛剛登上臺灣島,因爲肩負的責任不同了,宋思軍很注意觀察見到的所有情況,可越看越是心涼,要說以前的陝西,情況夠糟糕的,可比起臺灣來,算是很不錯了,就連遭遇戰火最多的延安府,也比赤嵌城強上百倍,想要在這樣的地方發展商賈,難度太大了,況且蘇天成的要求不同。

蘇天成是要求建設好臺灣,不會掠奪這裡的財富,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目的不一樣,就是想着在這裡掠奪的,他們不會管這裡是不是發展,所以說,宋思軍在這裡發展商貿,就是要讓這裡繁華起來,人多起來,糧食豐收,老百姓的日子好過。

作爲做了多年生意、之後參與到管理之中的宋思軍,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叫苦的,可面對臺灣的情況,他都暗暗叫苦了,要是有可能,他無論如何都想着到登州去。

可蘇天成提出來了臺灣區劃的意見之後,宋思軍心裡有底了。

原來蘇天成早就有所考慮了,按照這樣的區劃,只要有這足夠的物資支持,臺灣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大量的城池需要構建,這就需要勞力,城池建起來之後,一大部分的勞力得到了報酬,足以維持家人的生活,江寧營將士的家人,來到這裡之後,能夠將糧食種植的技術也帶到這裡來,一旦府州縣城池建好了,官府能夠有效的進行管轄了,這裡就一定能夠吸引到大量的百姓,說不定在建設城池的時候,就能夠吸引到很多的百姓。

人多了,意味着消費,意味着銀子的流通,意味着商貿能夠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

經歷了這麼多,特別是在陝西、安寧堡和靖邊的體驗,讓宋思軍清楚了,白手起家,只要能夠很好的把握方向,建設成果比較那些有着雄厚基礎的地方,還要好很多的。

也就是在蘇天成說出來了臺灣的行政區劃意見之後,宋思軍也下定決心了,留在臺灣,好好的建設這裡,何況蘇天成的目的,他是知道的。

明確了臺灣的區劃之後,蘇天成專門和王大治交底了。

王大治是他最爲信任的心腹,加之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同了,所以蘇天成是完全放心的。

蘇天成很明確的告訴王大治,必須要建設好臺灣,這裡是將來立足的地方,建設好臺灣,也就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他將向朝廷建議,王大治出任臺灣省的巡撫,至於下轄的三府三州十縣的官吏,除開知府、知州和知縣等主官,其餘的王大治與宋思軍兩人商議,配備齊全,官吏人數必須控制好,人員從江寧營將士之中挑選。

王大治這個時候才明白意思,一直以來,他也有些擔心,長期跟隨在蘇天成的身邊,朝廷的猜忌,他是清楚一些的,也想着今後可能有麻煩的,想不到蘇天成已經做出來了規劃,而且建設的擔子落在自己的頭上。

王大治爽快的接受了任務,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說出來的信任,蘇天成將身後的事情,完全託付給他了。

花費了十天左右的時間,蘇天成在整個臺灣島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邊,大致確定了府州縣城池的位置。

時間到了三月底,蘇天成無法耽誤了,而且江寧營將士也做好了準備,在熊子健和鄭鴻逵、鄭成功等人的率領下,要開始征服呂宋和南洋等地了。

三月三十日,蘇天成離開臺灣,趕赴登州,這個時候,登州的大量商船,開始前往臺灣來了。

第134章 證據第1252章 北平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9章 收穫季節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772章 海戰(2)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22章 熱鍋(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211章 江寧營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7章 馬市驚魂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623章 行刺第395章 畢懋康第1082章 暗戰(3)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48章 辯解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12章 善後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240章 故人來(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195章 問責第160章 剿匪(2)第1079章 明志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682章 屠城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93章 宿命論(2)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882章 對決(4)第710章 囑託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15章 在路上(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912章 失意人
第134章 證據第1252章 北平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59章 收穫季節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772章 海戰(2)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22章 熱鍋(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211章 江寧營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7章 馬市驚魂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623章 行刺第395章 畢懋康第1082章 暗戰(3)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48章 辯解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112章 善後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240章 故人來(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195章 問責第160章 剿匪(2)第1079章 明志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682章 屠城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23章 些須情況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93章 宿命論(2)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882章 對決(4)第710章 囑託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15章 在路上(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912章 失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