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

一直到了晚上,阿部賢六見着了父親阿部忠秋,阿部賢六換上了倭服向父親行家禮,深深地鞠躬。

父親老了、瘦了、頭髮盡白,背也駝了,但精神上好,本來緊皺的皺紋舒展開來,蓋因見着兒子有出息!

阿部賢六向父親彙報了他在南京請援的經歷,聽聞東南王是爽快應援,阿部忠秋連連點頭道:“東南王高義啊!”

東南王親征倭國,助幕府大將軍平叛,表明了他對倭國的重視,一衆倭民歡欣鼓舞,深受感動,阿部忠秋也不例外。

在他看來,東南王乃兩中華之王,既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和地大物博的陸上中華,又有廣袤無邊,富饒興旺的海上中華,可以說對於貧瘠矮小的倭國並無領土野心,倭國雖然有些金銀,可是取之不易,需要大量的人力,東南王不如留着幕府爲其管理以獲取金銀,否則那麼多的蟻民管理起來,是件大麻煩!

就連倭國自身也是如此,大將軍的“天領”轄地土地出產豐富,礦產多,但出了天領,許多大名空有大名名份,實際上窮得要死,那是他們的地盤實在是太貧瘠了,人口又多,這種領地多屬於外樣大名。

因此連幕府大將軍都嫌棄他們,事實上,那些外樣大名是多進宮,先前就與德川家康不對板,對着幹,接着在二三代大將軍時造反,現在又來搞德川家綱,接二連三地搞事,然而,幕府一直難以下狠手將他們徹底廢黜,因爲那些外樣大名的地方,鳥不拉及的,派誰去誰都不想去!

正是窮得毛都不多幾根,那些外樣大名無時不刻地想搞事,這不,他們正在造反。

阿部忠秋與阿部賢六倆閒聊,阿部忠秋說起了倭國戰亂之事:“……你孃舅佐佐木三郎在京都保衛戰中陣亡,你的兩個表弟也一道爲國赴難!”

講述親戚慘事,阿部忠秋傷感不已,於是阿部賢六扯開話題,談起了兩中華的興旺,他深有感觸地道:“東南王執政以來,與前明大不一樣,他真正做到了以人爲本,關心民衆生活,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民衆生活,同時大搞基建,發展教育,開發民智……”

他興奮地說道了他在東南國遊學的所見所聞:東南國領土廣袤,資源無限,人口……他的聲音徒地低了下來,腦海裡一個可怕的念頭:“東南國要是我們的多好啊!”

倭國太窘迫了,P大的地方,人口比東南國還多,如果能夠佔有東南國的土地與海域,倭民的生活必有一個天翻地覆的大改善!

單是一個土澳大陸,簡直是人間天堂!

阿部賢六遊學東南國,但沒去土澳大陸,東南國面積太大了,土澳大陸上的民衆人人吃肉,他們一個普通牧民的生活甚至勝過了倭國的大名,連大將軍都不夠牧民吃的肉多!

如果我們得到東南國的土地的話!

阿部賢六有此想法,都是生活逼的,他覺得倭民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太苦了!

本來國不大,問題很多,加上戰亂,這還讓人活的嗎!

瞧,由於本身自然資源匱乏,天災影響力巨大,導致倭人生活不易,他們自古以來存在着嚴重的憂傷,對亞州大陸,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富饒和廣袤深切向往!

中國對倭國的東西可沒有什麼興趣,畢竟中國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中國從來都是世界性大國,這是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確定的事情,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其威名之間傳到了萬里之外的歐洲,羅馬帝國都對秦國好生敬畏!

而倭國確是永遠都脫離不開與中國的關係,倭國是一個島國,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缺少什麼,那就越是在意什麼。

正是因爲倭國的島國特性,使得倭國對於大陸有着刻在基因裡的嚮往,中日之間的交往從很早就開始了,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自中國的漢王朝時期中日之間就展開的頻繁的交往,但是卻從來都是倭國方面派遣使者訪華,學習中華的優秀文化與技術。

中國可對這個小小的島國沒有什麼興趣,畢竟別人有的我都有,別人沒有的我也有,自然對於倭國也就不是很在意了。但是中國人好面子,這不僅是個人,這在當時的官方也是如此,中國從來都是以天朝大國自居,與倭國的交往也是毫無保留的傳授,可以說,倭國的歷史沒有中國是不完整的,沒有中國,也便沒有倭國曆史。

象阿部賢六這種知華的倭人越接觸中華,越發現自己文化上的落後與生活上貧窮,倍感辛酸以及產生對中華的欣羨與嚮往,在輾轉反側,想了又想,心態漸漸扭曲。

表面上自卑的倭人實際上骨子裡蘊藏着對中國強烈的覬覦之心,哪怕象阿部賢六這種深受中華文化薰陶與影響的倭人也不例外。

倭人在骨子裡頭流淌著要在大陸有一塊安全的落腳地的思想,這種思想遲早要再次會演變成新的****思想,當時兩中華的民衆誰都瞧不起倭人小夥計,好在他們的大統領對此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始終不因倭國的落後而小看他們,對他們是嚴防死守,比如,用海潮般中華商品徹底地衝垮了倭國的經濟產業。

所以說,要對倭人全面警惕,全面警惕!

讓倭人看着大陸,想想而已!

阿部賢六唯有把這樣的念頭按入心裡,他定了一下神,向父親提議道:“應該派遣新遣唐使!”

“中華文化我們學到了不少,而中華髮展經濟的策略,我們應該加以學習!”阿部賢六說道。

阿部忠秋身爲幕府裡的“老中”高官,統領全國政務,見識過人,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問兒子道:“發展經濟是件好事,提高糧食產量養活更多的人,可是我國還能容納多少人呢?”

一句話讓阿部賢六無言以答,是的,引進中華先進農耕技術,倭國能夠養更多的人,可是整個國家就這麼大,資源就那麼多,糧食僅能讓人活上去,卻始終難以發達,尤其是天災一來,人越多,死的人也越多。

他低頭,喘着氣,腦海裡盤旋着那個可怕的念頭“如果我們能夠得到兩中華土地的話!

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2節城下之盟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1250節 破火船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243節遇敵必戰!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2065節 得上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2072節 開國大典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256節 三天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3節火併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294節 打了條惡狼!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306節 空調車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1482節 真功夫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
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2節城下之盟第1003節 張家玉來了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1250節 破火船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243節遇敵必戰!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990節 印度人的問題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917節 七天下城之慾打雄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2065節 得上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2072節 開國大典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554節 誰勝誰敗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39節 感謝萬惡的封建社會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1456節 錫克人上陣第1256節 三天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361節 甘輝力諫某大少不可光看戲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643節 戰爭名言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3節火併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1294節 打了條惡狼!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306節 空調車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838節 甲板上的會議第210節顏常武的回答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1482節 真功夫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