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節 王爺威武!

比方說,兩廣總督陳敏吾調任雲貴總督,而原雲貴總督曹景參上調南京,朝廷另派吏部侍郎袁樞爲兩廣總督。

因兩廣總督權重,陳敏吾調任雲貴總督,給他加了協辦大學士頭銜,這頭銜乃朝廷新建官制,用來加給大臣榮光。

其餘總督、巡撫和布政司、軍長紛紛對調,由朝廷統一安排,先朝廷空降大員到地方,然後逐個調任。

將他們調任,乃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了,不行呢。

搞久了,油了呢。

絕不能允許任何軍政要員有個圈圈,有個勢力範圍。

大明地方太大,古代通訊聯絡方式又很悲摧,所以地方軍政大員真可謂地方任上作威作福,反正山高皇帝遠,難以管轄他們。

地方任上做得老大久了,自我意識膨脹,分不清自己是誰,變得不聽話了。

加是朱真真的能力不足以服衆,隨着東南王久不在朝廷,他的神光漸漸褪色,衆臣子變得不聽朝廷的話了。

有人說:“一女流之輩,我們幹嘛要聽他的話!”

有明一朝,女人理政少見,即使是太后也不長久,何況是公主!

在大明這個男權主義至上,遊秦淮河合法,包餓奶公開化的國度裡,公主真牛掰不起來。

朝廷推行的政策方針受到了官員有意無意的杯葛,尤其是事涉官員們利益的政策比方說士紳一體納糧,土地階梯式收稅,要不推行不下去,要不推行有反覆,以致於馬士英都說朝廷政令不出南京城!

顏常武回來,接到公主娘娘的抱怨聲和馬士英的彙報,馬上來了一招,各地軍政要員對調!

不能輕易貶謫他們,否則天下大亂,但調開那些大爺們,讓他們挪挪屁股還是能夠辦得到的。

調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讓他們明白,這只是第一步,如果再不聽話,那就位置都沒有了!

不僅如此,顏常武放出第二招,那就是朝廷派出監察御史亦即是中央巡視組分赴大明各地,協助地方大員們執行朝廷的土地政策,哪一行省執行得好的地方大員和監察御史得優評,那些排後面的自然是差評嘍!

實行末位淘汰制,十三行省後三位的官員們,從高官到低級官員,一概貶謫東南國進修,加強學習!

東南國還真的是超強的垃圾箱,什麼貨色都收。

可想而知,這條政令一出,地方大員們誰還坐得穩,還不屁滾尿流地督促下屬們執行土地政策。

對調、土地政策要是別人來執行,肯定對社會造成波動,但是,顏常武一回到南京坐鎮,一切反對聲音都收斂了,各方勢力掩旗息鼓,夾起尾巴做人!

以致於東南王和他的手下都覺得很無聊,沒事做!

別人怎麼敢惹這位王爺!

他武力值高,誰都打不過他。

打不過他的話統統流放東南國,起初大家認爲他不殺人是軟弱,後來才發現他真會做生意,那些流放東南國的人爲他免費修地球,幫他在海外打拼,夭壽啊,累得半死,一身牛汗,得,誰還與他作對誰就笨蛋。

見到大家都老實的樣子,東南王又來挑逗大家,他還嫌事情不夠大,怕外派的監察御史沒事做,因此他又放出一個大招。

皇權下鄉!

中國自秦漢至明朝的近2000年的確是“皇權止於縣政”,皇權統治在廣大農村人民實際生活上看,是鬆弛和微弱的,是掛名的,是無爲的,許多邊遠地方的農村都不知道皇帝姓甚名誰。

在古代傳統中國社會,事實上存在着兩種秩序和力量:一種是‘官治’秩序或國家力量;另一種是鄉土秩序或民間力量。前者以皇權爲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級分明的梯形結構,主要控制了城市;後者以家族爲中心,聚族而居形成‘蜂窩狀結構’的村落自治共同體,連接這兩種秩序和力量的是鄉紳精英階層,主要呆在農村。

縣治由朝廷公務員負責,吃皇糧,而鄉村自治則依靠宗族和士紳,他們沒有工資。

古代的農村,都是以家族爲單位的。

一般一個村子幾個家族,甚至一個家族,誰的家族比較大一般聽誰的。

家族會有個族長,負責協調處理全家族的關係。

如果一個家族佔一個村子或者大半個村子,族長也就是村長。

自然,還有一個家族幾百幾千甚至上萬人的大家族,族長權力威望

皇權不下鄉的原因不少,比方說“缺錢!”

沒有那麼多錢去安置下鄉的官員,還有交通與通訊的不便,歷朝歷代從來沒搞過皇權下鄉。

今天,顏常武要來摸這個老虎屁股,正式在各縣設鄉,派出吃皇糧的鄉長、副鄉長及相關官吏,進行經濟、教育、文化、衛生、司法等事務的管理。

當他提出皇權下鄉的要求時,內閣五相,一致同意!

消息傳出去,朝廷九卿,六部官員,統統贊成,一邊倒地支持,支持再支持!

文官、軍官們堅決擁護東南王的英明決策!

因爲位置多了!

想想,全國這麼多個縣,每個縣分出幾個鄉,鄉政府成員都吃皇糧,多出了多少的位置?

誰家沒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要安置,東南王設立新位置,給大夥兒解決了多少難題!

爲什麼崇禎皇帝拜拜,就是因爲他老兄削了大夥兒的位置,又不給遣散費。

當時的李小強在朝廷的公辦驛站混口飯吃,崇禎皇帝一上臺,發現就是因爲類似李小強在驛站裡混飯吃的人太多,於是精簡驛站,李小強下崗回鄉,結果越混越差,還不起債,頭上還綠油油---老婆韓金兒與漢子通*,這慘淡的人生,盡歸咎於崇禎小兒裁撤驛站,李小強最終反了,成爲闖王,並讓崇禎皇帝掛樹上。

崇禎皇帝之所以敗了,就是因爲他亂砸大家飯碗。

顏常武之所以深得軍政兩方面官吏擁護,就是因爲他給大家增加飯碗,皇權出縣,設鄉!

之所以敢於設鄉是因爲他別有本錢。

他這次回來可不象某大炮回國說他帶回了一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心,什麼也沒帶,於是他就成了大炮。

而顏常武帶回了價值三千五百萬銀元的真金白銀!

東南國有的是黃金白銀,他又不是守財奴,他一回來就給官吏們人人加百分之十工資,善財童子啊!

人見人愛,車見車載。

加上他的軍隊和垃圾箱---嗯嗯,流放東南國,誰不跪舔他纔怪!

王爺威武!別說下鄉、下縣,下山頭下刀子大家都支持他!

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1090節 夜襲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271節入港炸船第767節 拖手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679節 去往阿拉斯加第1310節 明義第1423節 圈套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306節 地域黑第1130節 深宮鉅變(三)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6節日程表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820節 那不勒斯人的頑抗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223節改造戰艦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74節不用擔心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2199章 西洋人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271節入港炸船第1461節 老傢伙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1959節 軟硬兼施
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1090節 夜襲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609節 將軍的敬禮!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271節入港炸船第767節 拖手第1864節 民工馬寶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679節 去往阿拉斯加第1310節 明義第1423節 圈套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306節 地域黑第1130節 深宮鉅變(三)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151節捉到鹿兒不會脫角的李魁奇第1199節 剩女要加稅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6節日程表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1781節 一是包頭佬,二是猶太人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1746節 父親的將令第1820節 那不勒斯人的頑抗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223節改造戰艦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74節不用擔心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2199章 西洋人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640節 四大植物助陣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549節 在南京之東南學堂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271節入港炸船第1461節 老傢伙第118節 大明東南府訪問大明琉球王國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1959節 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