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三聖經

推行新教育體系,重點在於識字。

擺在諸人面前的是一份簡體漢語初級教程和一本“新華字典”及一份簡體的“三字經”!

顏大少自神降以來,長期做着一件事情:簡繁體字對照,即找來一個繁體字,他寫他所熟悉的簡體字,對該字進行注音,引用歷史、解釋。

例如“國”字爲簡體,而繁體字則爲“國”,再有“華華、懷懷、禮禮、麗麗、厲厲、勵勵、離離……”

簡繁體字對照主要是他的工作,而考證,注析等工作則是在辦公室裡的徐柏森和張小石兩位先生的心血。

他們都是秀才出身,三更燈火五更雞,文字功底相當紮實,但是天資有限,仕途無望。

顏大少請不來大高手,就聘到了兩位秀才。

雖說他們考不到舉人,但不代表他們沒水平,關鍵是他們做事踏實,能靜得下心來做事。

兩位秀才幫助顏常武,蓋因他們都是海澄人!

許多讀書人根本看不起顏常武這個野人頭領(他們認爲),最終還是鄉黨可靠,

數年來,他們編著新華字典、三字經和簡體漢字初級教程(合稱三聖經),終於成功!

工作不容易,顏常武軍政事務繁忙,他們瞅着空子,來找顏常武進行工作,而顏常武,則給他們極大的優待,吩咐侍從只要他們一來,有空的話即行接見,開展工作。

三字經是小童蒙學材料,亦是掃盲讀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都是簡體字,琅琅上口,易學易懂。

三字經中文字,都加了拼音!

兒童可用些少時間學會漢語拼音,然後用漢語拼音來幫助識字。

“繁體字太難學!我東南府只爭朝夕,能用就行,把文字普及,人人會讀,個個會寫!”

至於簡體漢字初級教程,則出現了漢語拼音,是輔助漢字讀音工具,用於並寫中文,此乃一個天翻地覆的識字利器!

學生懂得拼音之後,自己查字典,即可識字。

能夠自學,徹底打破必須先生教讀的壟斷行徑。

再有標點符號,亦是初級教程的重點內容,中國繁體字文章往往沒有標點符號,寫的書本難讀,晦澀難懂,本來字就難懂,再來句讀難,便是認識那字,句讀的不好,仍不知其意。

以文言文寫的文章全然沒有標點符號,是以古人讀書識字,全憑死記硬背。經常學習若干年之後,卻連篇完整的文章都背不下來的事是司空見慣,畢竟世間記憶力好的人不多。

有了明確的標點符號,說明用法,以後東南府所出的印刷品,都要加標點符號。

字、詞、句子的認識和使用,主謂賓等等,都是顏常武從他記憶深處裡挖掘出來,然後由兩位先生加以完善。

新華字典則是釋義,配合漢語拼音,按音序排列,收列常用單字五千個,有簡繁體對照表,在釋義中分別標出了申義、比喻義和轉義,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思,

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用來取代文言文,成爲漢語學習必備的工具書!

三份東西擺在大家面前,在場人士,都敏銳地清楚了這三份東西的意義,甚至可以傾覆大陸的教育體系!

“倉頡造字之後,有顏常武的新字!”洪昇評價道。

“這是造字?這是革故鼎新!”陳衷紀說道。

總編輯是顏常武,主編是徐柏森和張小石,負責推行工作的則是陳衷紀、洪昇和陳和彬!

後三者爭先恐後地加入推行工作中,不遺餘力,想的是在歷史上留名!

……

督軍府下令推行新華字典、簡體三字經和簡體漢字初級教程,重大舉措有:

大量印刷三項東西,三字經給每個家庭免費派送!

軍政方面,全面實行簡體字!

方法超簡單,那就是“考試!”

令人聞風喪膽的考試製度固然有它的可惡之處,但促進的好處也毋庸置疑。

行政中心公務員必須識字過關,而軍官也要求識字,看得懂公文,之後組織所有水兵都會。

興建小學(這項工作一年前已經在準備了),叫做學校,不叫學堂,於每年的九月一日(公曆)入學。

要求吃公家飯的軍政系統的家庭,所有六歲和七歲兒童全部入學!

每個在冊百姓家庭,一家送一個孩子入學。(這就不是義務教育制了)

計劃內入學孩童免費,東南府送書包、書墨紙張還有校服!

並且學童的午餐免費!

如果百姓想讓更多的家裡的孩子入學,則要交費,不過費用只收成本價,同時,所有的學童的午餐免費,對於自費生也是如此,算是東南府給大家的優惠。

按照顏常武的計劃,兒童七歲入學(將來),學習五年小學,然後再用三年進行職業教育,即在十五歲可以做工。

此乃短平快的教育策略,至於大學、義務教育制則是以後的事,長遠來說,準備建立一個系統的,中西並舉的先進教育體系,

學校也講忠孝仁義道德的教育,不過這“忠”字,學校室內最顯眼的地方掛着顏常武的軍裝畫相,忠於誰是毋庸諱言的。

……

這是一個傾覆性的舉動,東南府民衆一如既往地,平靜地接受了督軍的安排。

督軍是沒有錯的,按督軍指示行事,大家都有好處!

消息傳到大陸,大陸上層的讀書人把此舉當成顏常武的自嗨不予理睬,照樣馬照跑舞照跳,倒是熊文燦寫了一封信,詢問此事,問他爲什麼要自立體系,繼不用大明衣冠之後,又改大明文字?

莫非?

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697節 分錢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337節 茶事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1064節 招供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219節Show實力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1656節 行途中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446節 硬剛(二)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938節 戰5渣的三鍋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2063節 有至尊導遊帶令的遊覽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001節 藍軍在行動(三)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737節 孫承宗歸天第354節 鶯兒有喜!第565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掐柔佛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1180節 步兵衝騎兵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697節 分錢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337節 茶事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1064節 招供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219節Show實力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1656節 行途中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562節 驅虎吞狼之老趙西行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1407節 敵人騎兵突擊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446節 硬剛(二)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938節 戰5渣的三鍋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2063節 有至尊導遊帶令的遊覽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512節 威尼斯的特使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001節 藍軍在行動(三)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737節 孫承宗歸天第354節 鶯兒有喜!第565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掐柔佛第631節 范文程挨抽第1014節 騎兵有了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1180節 步兵衝騎兵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531節 熊文燦升官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733節 擊殺曲吉多吉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