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

離開天津,沿海河往北平而去。

顏常武到北平,並無重大事務,他在臺灣稱王稱霸,於這京城內卻是一人不識,因是偷偷前來,也不能拿着拜帖上前去請見,故而這京城內的高官大佬是一個也沒有見到。

真要去見,大佬們肯定見他……看在他銀子份上。

他家老僕張伯,在他得到官職之後,都泡在北平城裡爲他打點,這個老僕嘴滑如油,使出手段來,銀錢開路,禮物送到家,弄得頭頭是道。

內閣、吏部、兵部裡的大佬和顯官,都吃了東南府的賄賂,齊齊爲他說話。

比方說臺灣建衛,慣例要從大陸委派官員到臺灣衛任職,可是朝廷遲遲不見動靜,蓋因張伯宣揚臺灣乃野人聚居之地,民風強悍,不服管教,衛指揮使之所以能夠讓人聽話,主要隨身帶着皮鞭和砍刀,不服就打,敢反抗就殺,方可鎮住地方。

環境惡劣,瘴氣深重,加上臺風肆虐,實屬人間地獄。

說成這樣子,福建官員會揭穿他嗎?

根本不會!

否則臺灣大治,豈不是福建官員們統統無用!

福建官場的官員,知道臺灣衛是怎麼一個回事,去那裡肯定插不上手,搞不好臺灣衛和大陸鬧起來,那顏常武會拿他們去祭旗,所以都不想去臺灣衛。(除非想從賊)

而朝廷吏部裡傳出臺灣的消息,各處官員哪有興趣去?

加上大佬不發話,得,臺灣衛居然消遙自在,建衛後根本無人打擾。

崇禎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架不住下面的臣子們夥同顛弄,加上他憂心之事甚多,不以臺灣爲念。

……

那時期的北平城,是首善之地,天子腳下,顏常武到北平去,純屬想去觀光。

他前身是地圖編輯,最喜旅遊觀光,然後寫些驢行日記,以騙取稿費,不亦樂乎-_-

結果去到那裡,正遇上下雨,則他簡直無語了。

別看北平頂了一個帝國首都的名稱,雨後成了一個大泥潭和一個大糞坑!

北平,直到帝國時代覆滅,也沒有多少磚石路,幾乎都是土路。乾燥時,風吹土起,漫城黃土;雨雪時,則泥濘污穢不堪。

金陵南京有一個好處,內裡大量道路都改作了磚石路面。

那也是,南方雨水多,要是泥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不能出行,大家都不用活了。

北平城嘛,那就將就了。

明朝前七子之一,做過兵部尚書的王廷相就這麼說過:“昨雨後出街衢,一輿人躡新履,自灰廠歷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不復顧惜。”

這段話就是說,雨後出門,從城南灰廠走到長安大街時路況都還好,可以選着乾淨的路面走避開爛泥,可一進京城,就滿地泥濘,避也避不得了。

除了泥濘,還有垃圾的傾倒。曾有書記載:“人家掃除之物,悉傾於門外,竈燼爐灰,瓷碎瓦屑,堆積如山,街道高於屋者至有丈餘,人們則循級而下,如落坑谷。”

對,家裡的垃圾掃出來了,就堆到路上去了,結果導致城市路面比兩旁的房子還高,一丈差不多有3米,相當於一層樓了呢。

簡直有如黃河堤壩築高成爲地上河了。

如果說是灰燼啊碎瓷片啊什麼的也還好,反正和黃土一混也算掩埋了。真正的問題……是糞便。

明末當過中書舍人的陳龍正這麼罵北方人:“北地糞穢盈路,京師尤甚,白日掀裸,不避官長,體統褻越,小人相習而暗消敬憚之心。”這段話換成通俗方式來講就是這樣的:“北方這鬼地方,路上到處屎尿,北京首都尤其如此,大白天的褲子一脫就在街道上拉撒,連我們這些官員在跟前都還是一樣肆無忌憚,不害臊的,還一個學一個,羞恥之心都沒有了!”

加上那時期的市容,堪稱奇葩,皇城外有大量窮困百姓亂建棚屋,商業活動很熱鬧卻相當地凌亂。

……

趕上好時節看到的情況,顏常武還好,他見識過太多類似的地方,比方說阿三孟買的貧民窟(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巴西聖保羅的貧民窟還有土雞國的難民營,那真是人間地獄,比起那些地方,北平算是好的了。

而跟他來的陳和彬、張守雲、顏田諸人,看到北平城的“勝況”,簡直是目瞪口呆,顏常武彷彿聽到了許多玻璃心靈的破碎聲。

他們要去投的福建會館,過去泥濘,馬車進不了,不得不下車,踩着一腳泥,深一腳淺一腳,差點沒把靴子給釘在爛泥裡,一不小心中雷了,帶出一股臭氣,聞者幾乎作嘔,陳和彬結巴地道:“這,這就是帝都啊?!”

他聽說顏常武要去北平,也跟來湊熱鬧,豈料看到的是這麼個鬼地方!

顏常武乾巴巴地道:“對,這就是帝都!”

大家不禁想起臺灣來,經過多年的建設,市容可觀,全部硬底化,平整美觀的道路,乾淨整齊,井井有條,哪怕大雨來了,也能夠即時排出,街道不被水浸。

開玩笑,顏常武撥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豈是白做工的。

城市的良心就是下水道,顏常武聽德國人在青島弄的下水道都聽出老繭來,一旦他有機會做市政建設,怎麼不下大功夫去做百年大計!

在這點上,帝都都不及我臺灣衛遠矣!

他們看着走在他們前面的顏大少,欽佩之心油然而生!

先前大家普遍有種自卑感,畢竟大夥兒等於逃荒纔去到臺灣,跟隨的又是一個青年首領,說直白點的有人吃鹽都多過他吃米的,想來他能夠有多大的能耐?

許多人觀望,還是權宜之計,想的是等老家饑荒過了,就回老家過日子。

但當大夥兒接觸大陸多了,反倒對於臺灣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的地方一點都不差過別的地方!

臺灣,就是我們的家鄉!

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11節誘惑部族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905節 想當初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93節喜與悲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294節 打了條惡狼!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2節造船!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67節落子(二)第1064節 招供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545節 HOLD住!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707節 去找老毛子談判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102節 領袖到來,戰爭亦來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1855節 阿三也能打第1446節 硬剛(二)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781節 回南京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815節 打什麼主意的上將?
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857節 三哥晉階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493節 哪有樂土?第111節誘惑部族第1473節 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一)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1274節 心靈炸彈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817節 那不勒斯城的弱點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905節 想當初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93節喜與悲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294節 打了條惡狼!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52節造船!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67節落子(二)第1064節 招供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545節 HOLD住!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707節 去找老毛子談判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546節 倭殺倭(四)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300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一)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974節 本宮很頭痛哪!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102節 領袖到來,戰爭亦來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1855節 阿三也能打第1446節 硬剛(二)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781節 回南京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815節 打什麼主意的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