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1節 一首詩,一個故事

被楊展唸叨的楊璟新連打數個哈啾,讓他十分狐疑,不應該啊。

此時他率軍走在迷人地方,軍隊沿着河谷一路前行,遠處的高山和天空渾然一體,天空湛藍湛藍,雲彩似朵朵棉絮漂浮在山頂;河谷恰似綠色的長廊,紅松、柏松青翠欲滴;湍急的河水一路順流而下,如靜物風景當中流動的藍色旋律,呼吸着車窗外新鮮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怎麼可能會打哈啾。

如此美景,這裡是新疆天山之路!

明朝時期的西域,以橫貫東西的天山山脈爲界,可分爲兩大部分:天山以北地區,就是天山北路,水草豐美,衛拉特蒙古諸部遊牧於此。天山以南地區,包括東部的吐魯番地區,即天山南路,屬綠洲農業區,處於由察合臺后王建立的葉爾羌汗國的統治之下。

葉爾羌汗國是由察合臺後裔、東察合臺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賽依德,於1514年在原察合臺汗國的舊地上創立的一個國家。

其首都在莎車,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國版圖的東方是嘉峪關、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爾、西方與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爲鄰,與烏茲別克以費爾干納谷地爲界,北方以天山爲界,與衛拉特蒙古部族相鄰。

以東面的中國的嘉峪關爲起點,到西面的費爾干納谷地,其直徑長達2100公里即4200裡地。

至於天山北路,則主要是衛拉特蒙古部族的遊牧區,亦可稱爲漠西蒙古,以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最爲強盛。

可見,新疆是一個很大很大地盤的地區,然而大明平定這個地區用時甚至不到三年!

即使如此,你想肝掉一個數千里地的大地盤,也得花上很多心思。

大明想的是得到漢唐舊地,西域,實際上主體地區就是新疆啦,但比新疆更大一些。

當時大明朝廷爲否佔領新疆而發起的大廷議中,大部分臣子都認爲無此必要。

大臣們認爲新疆“土地貧瘠”,所以“奪之不足以誇耀武功”。

很多大臣對新疆這塊地是看不上的,認爲大而無用,如兵部尚書週六一曾經在朝堂上說:“新疆苦寒,又在極北之區,得其土不足以耕耘,得其民不足以驅使;且人窮地瘠,又無出產之物,今何所利而用兵於遠邊乎?即使滅此朝食,亦不足以誇耀武功,駐軍曠遠,難以支持。”

內閣次輔楊天生認爲道:“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得之如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不納新疆乃是良策,漢唐經營西域今安在?無它,不得利也!”

他認爲無利可圖之事,別幹!

這位仁兄本是海賊出生,擅長貿易,新疆這鳥不拉及的地方,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要來作甚!

他甚至對於進取西伯利亞都持保留意見,要不是老毛子的威脅,他認爲西伯利亞得來就是個累贅。

如果有人口有財富,海賊楊天生就叫囂着要進取了。

楊天生沒與顏常武溝通,顏常武是有意沒說,他想扮演關鍵先生,將來在他的主導下奪取新疆,但大明人才濟濟,向來有眼光的堵胤錫就很看得起新疆。

他在廷議上奏道:“新疆乃是祖宗之地,不容失之!”

這個大帽子一扣過來,很多大臣就皺起了眉頭,數典忘祖可是大罪!

堵胤錫認爲,早在周、秦、漢、唐時代.已有西北新疆之地,並與我中原地區有了隸屬關係,好比失散多年的孩子,終究是我中華的孩子。

“這塊土地流過我漢家男兒的血,豈可不取!”他擲地有聲地道。

堵胤錫是兩榜進士出身,文史地理無一不精,他另闢蹊徑,他不與其他大臣爭有利與不利,不糾纏細節,沒多說什麼,只念了一首詩,說了一個典故。

詩爲:“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如時光流轉,大明的宮殿上重現了大唐軍隊在西域的最後一戰!

聽堵胤錫聲情並茂地道:“公元808年(唐憲宗元和三年),寒風呼嘯的西域。

吐蕃發動了最後的進攻,一輪輪的強攻,殺聲震天,也是西域唐軍最後的榮光。

龜茲,西域萬里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着大唐的旗幟。

孤城之上的戰士早已白髮蒼蒼,明光重鎧早已破裂,衣不蔽體,鋒利的橫刀早已經缺口連連,

白髮蒼蒼的郭昕將軍,振臂一呼,慨然拔劍,

面黃肌瘦的士兵們齊起呼應,他們同仇敵愾,斬殺一個又一個敵人,向敵人射出了最後的一枝箭。

最終,龜茲城頭上佈滿了吐蕃軍。

寒光閃閃,刀劍逼近,面目猙獰的吐蕃人在逼近。

郭昕腹背都是冰冷的鋒刃,唯一支撐他的只有一面大唐的殘旗!

一個個冷酷的眼神,吞噬他的肌體。

溫馨的大唐,遙遙無期。

郭昕凝視一下祖國的方向,

喃喃自語,

“陛下,老臣去了!”

寒光閃過,一股鮮血,噴向蒼穹,濺在敵人的鎧甲上。

漫天的雪花,無聲地飄落,

飄落,

覆蓋着郭昕的屍體。

兇殘的吐蕃人從他身邊走過,放輕了腳步,他們在向着這位大唐英雄致敬!

此刻的大唐已不是大唐,唐憲宗整日在藩鎮割據上,寢食難安。

無力顧及這位堅守西域五十載的“鐵血郡王”。

長安城內只有一個人落了淚,

大唐一代軍神郭子儀的孫子,郭昕的侄子郭釗。

郭釗知道叔叔的死,遲早會的。

身逢亂世,家國飄絮,奈何異域他鄉

一寸山河一寸血,叔叔留下的

只有一片丹心,滿腔忠魂!”

(注:郭釗是大唐汾陽王郭子儀之孫,父親就是著名的那出醉打金枝的郭曖,母親就是被打金枝昇平公主也,郭昕是郭釗的族叔,唐憲宗母親是郭曖之女,所以唐憲宗可以叫郭昕是表叔!)

堵胤錫說着、說着,眼淚都流下來了,大明宮殿上鴉雀無聲!

然後廷議上一邊倒地通過了新疆攻略,出動大軍,佔領新疆,重奪龜茲,以告慰郭昕將軍於九泉之下!

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275節 不殺人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424節 拜拉維化身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742節 多鐸之憂第134節販奴船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2062節 蘇丹獻璽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1447節 硬剛(三)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1282節 福王見駕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349節 東南府督軍夫人出嫁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271節入港炸船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344節 有炮了第2183章 直落(一)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671節 打城牆第614節 看錯了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769節 殺鰲拜第1179節 帶着一身金光而來的紅毛番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49節過春節(二)第2183章 直落(一)第1967節 打了小的,失了大的!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701節 種種手段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
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392節 鎮壓流寇如抱薪救火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1275節 不殺人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424節 拜拉維化身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742節 多鐸之憂第134節販奴船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231節 一念之差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913節 錫蘭海戰之前鋒旗艦難爲第2062節 蘇丹獻璽第1571節 運河之成功經驗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1447節 硬剛(三)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1282節 福王見駕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349節 東南府督軍夫人出嫁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271節入港炸船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344節 有炮了第2183章 直落(一)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325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以牙還牙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626節 營壘立諸事定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671節 打城牆第614節 看錯了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2075節 超大份豬肉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209節 老孃在此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769節 殺鰲拜第1179節 帶着一身金光而來的紅毛番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1981節 圍點打援很快樂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49節過春節(二)第2183章 直落(一)第1967節 打了小的,失了大的!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701節 種種手段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