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節 多鐸之憂

炮響之後,準塔人與馬不見了半截,粉身碎骨,散作漫天飛濺的肉屑和骨塊!

幹掉他的是霰彈炮,近距離的霰彈威力十足,準塔照單全收,死得極爲悲慘。

這驚人一幕讓明軍和韃子軍竟然都有短時間的驚愕,戰場靜寂了片刻。

旋即城外、城下的明軍爆出歡呼,響徹雲霄。

“爲領袖而戰,大明萬勝!”所有的明軍放開喉嚨,拼命地高呼。

瞧,口號就是這樣,領袖還排在了大明之前。

顏常武不用擔心軍隊的忠心問題,隨着軍隊的不斷勝利,則他的影響力在軍隊中不斷加深。

而清軍則是士氣跌停板,衝多一陣子,竟然陣前逃了!

不過,他們沒有逃跑,而是在外圍衝着明軍射箭。

雙方對射,然後清軍的人數不斷減少,而明軍似乎沒有什麼死傷。

他們差不多機會是相同的,明軍更容易瞄準目標,因爲騎兵在運動中而他們是靜止的,但正因爲他們靜止不動,就更容易被命中。

只是明軍的火力密度大,更讓清軍無奈的是明軍攜帶的野戰炮開火,近則用霰彈,遠則用實心彈,直接一炮打人,根本不在乎炮彈。

最後一批的韃子,向着明軍衝鋒,盡被打死在陣前。

他們不能不死,主將陣亡,回去後必被多鐸砍頭,戰死,起碼名聲不墮。

而明軍戰死的官兵是多少?

被箭射死八個人,受傷三十一人,由於帶有戰地醫院,最終只重傷致死一人,其餘的痊癒歸隊。

進攻的清軍團滅!

多鐸撥馬就走,明軍的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明軍的士氣大振!

原來,我們是可以取勝的。

原來,敵人也會流血,也會死的,也會逃跑的!

待李成棟率軍回城,高傑與政治軍官、參謀部商量後,當衆嘉獎他與參戰官兵,以首戰告捷,且殺死敵方重要將領,宜給重賞!

於是每個軍官賞十個銀元,每個士兵賞三個銀元,這幾乎是白得的,大家都羨慕。

重要的是,有錢賞給官兵,且給得痛快!

一些出身前明軍的老軍官摸着到手的印有領袖頭像的銀元,想起以前沒有糧餉的日子,日常當兵是乞丐,打仗時兵就成了土匪,彷彿隔世一般!

……

清軍安營紮寨,多鐸治軍有一套,營帳連綿,井然有序。

他們沒有閒着,部分遊騎兵巡弋徐州城外,斷絕城內外交通,再派部分騎兵,往四境搜索明人,預備拿他們去填溝壑。

再向後方催促援兵和補給,尤其向北京方面要求炮兵支援!

而徐州城內的明軍訓練、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他們唱歌,軍歌嘹亮,不時高呼口號,顯出士氣旺盛,讓城外的清軍有所沮喪。

不幾日,清軍援兵不斷到來,營盤迅速擴大,士氣也回升。

只是,派出的搜索隊進展不順,遠出百里內,居然沒有捉到多少明人,且搶掠得到的物資也很好。

多鐸心中暗暗發愁,意識到面對的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一個讓老野豬皮、黃臺吉和多耳滾的心底爲之擔憂的事實。

其實明人並不知道,清廷大酋們對明朝極爲顧忌!

他們擔心的是大明的地大物博、物資豐富和人員衆多,磨也磨死他們。

他們更擔心的是明軍萬一雄起,個個都如渾河之戰時的四川白桿兵和浙兵,死拼清軍,那就成了大酋們的噩夢,

這次入關,在清廷內部,一些大酋擔心着進關之後,能不站穩腳跟,會不會帶來莫測的風險?

他們的猜測是對的,顏常武治軍,最講究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就算敗了,也要殺一個夠本,殺二個有賺!

否則,軍法從事!

顏常武的兵員,幾乎是無限的。

而韃子人數,是有限的,多耳滾率軍入關時滿洲八旗爲七萬,蒙古八旗三萬和漢八旗也有三萬,要是按現在這種程度的硬拼,很快就會打光光!

戰過一場,由小見大,多鐸意識到此戰兇險,對方的士氣旺盛,戰鬥意志堅定,他們寸步不讓,遠勝之前的明軍,與渾河明軍有得比。

且新明軍用的是火器,對於清軍的傷害極大,且容易增長新明軍的勇氣,畢竟白刃戰是清軍的長處,當明人見血後,則往往頂不住。

所以,多鐸在之前發往北京的給多耳滾的信件中特別說明了這一點,他要求大量的支援!

當然他也可以繞城不打,但他思忖之後,還是要打。

不打不行,清軍入關後,發現人手嚴重不足!

大明太大了,二十萬軍放入一個北京城,甚至都不一定能夠站滿環北京的城牆!

再散開到各省、州、縣之後,人都找不着了。

因此他們工作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極力招降各路明軍,收到良好效果,歸順他們的明軍接近了四十萬。

以明軍爲前導、作爲炮灰,進攻明人的城市,爽就一個字!

但存在着隱憂,那就是歸順而是明軍的數量居然多過了清軍,有反客爲主之勢。

那些明軍的成份非常複雜,真心歸順清軍的並不多,大多數是因爲怕死,一旦他們知道,有能夠力敵清軍的自己同胞在,一旦清軍不敗的神話被打破,明人遍地都是,成燎原之勢,很有可能就是清人的滅頂之災!

這城不打,下一城亦不打,城城不打,不說徐州城可以襲擾清軍後路,消息傳開來,多鐸憂心會成雪崩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各路明軍反叛、明人聚集在南明周圍,二十萬入軍的清人會被吞沒!

……

到來的清軍絡繹不絕,很快達到十萬,其中滿洲清軍二萬、蒙古八旗一萬、漢八旗爲一萬,其餘是歸降的明軍。

還有自各處蒐羅而來的明人數萬,他們充當役夫、填溝壑。

人數不少,運來的物資亦多,其中包括了重炮部隊,顯示出北京清廷對多鐸信件的重視。

沿徐州城外築起長圍,騎兵跑馬,步兵列隊繞城,重炮送進炮位,準備好好地與新明軍大戰一場,若是取勝,多鐸下令:“城破後屠城,三天不封刀!”

自然清軍轟動,士氣高熾。

這種情況下,城內的數萬明軍心中忐忑不安,唯有東南軍非常鎮定!

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423節 圈套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1450節 賽甘寧!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861節 大改造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7節刺殺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32節只值三個銅板的紀念章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31節非戰不可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956節 葉爾羌人撤離天山北路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3節月港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80節出師落旗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722節 和離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66節戰後之事第767節 拖手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2183章 直落(一)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
第874節 在華人頭上拉泡屎第393節 海盜的窘境第1423節 圈套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1450節 賽甘寧!第1648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五)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488節 狂毆可憐的馬打籃人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861節 大改造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7節刺殺第700節 百聞不如一見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32節只值三個銅板的紀念章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31節非戰不可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309節 部隊出動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194節 贏後分豬肉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200節說給你聽也無妨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129節堅定的帶路黨第1763節 包頭佬來燒船第1956節 葉爾羌人撤離天山北路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721節 柳如是心動不行動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3節月港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67節 驅虎吞狼之龍咬虎第80節出師落旗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722節 和離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66節戰後之事第767節 拖手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2183章 直落(一)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2166章 海鮮陳皮美食節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075節 開羅人到亞丁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