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節 話不能當飯吃!

廷議散後,楊天生找着堵胤錫,伸出個大拇指誇獎他,悻悻地道:“堵公你真行啊,武夫的刀,文人的嘴,楊某今天算是領教了!”

楊天生謔道:“堵公你若改行去說書唱戲,俺絕對給你大錠銀子一塊作賞錢!”(注:官府庫銀一般是25兩銀子重的大錠銀子)

以堵胤錫的地位,也只有寥寥數人敢這樣當面說他了。

堵胤錫哈哈大笑道:“看來俺不怕將來失業了!”

他講述的郭昕的故事,乃是在唐憲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邊史上,最爲悲壯的時刻:大唐在西域最後一支部隊,亦即是安西都護府最後一支殘兵,孤守在龜茲的軍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圍困下彈盡糧絕。

白髮蒼蒼的郭昕將軍,慨然拔劍高呼,震天的喊殺聲裡,面黃肌瘦的唐兵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軍進行了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人投降!

本來唐朝經營西域還是蠻成功的,沒想到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亂起,焦頭爛額的唐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守衛西域的安西、北庭節度使屬下的邊兵也被大批調往內地。

吐蕃趁虛而入,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切斷了大唐與西域的聯繫。

在這不利的情況下,郭昕與鎮守北庭的李元忠聯合,堅守安西四鎮,甚至在困守之際,還一直試圖與遠在長安的朝廷取得聯繫,不斷派出人馬向長安進發。

781年終於有信使回到了長安,與長安失聯近十六年的西域,再次與朝廷取得了聯絡。

朝廷這才知道原以爲已經徹底丟失的國土,在玉門關之西還有唐地,安西都護府在安史之亂後成了大唐的一塊飛地,朝野上下皆被他們“捨身報國”的精神感動,連唐德宗本人都爲之欽佩,特意下詔激勵西域將士,並拜郭昕爲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此時的大唐自身難保,剛剛從安史之亂中恢復過來,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虎視眈眈,除了精神鼓勵,已經沒有餘力支持西域!

無奈之下,郭昕依舊只能獨立堅守。

在吐蕃人的不斷進攻之下,公元808年,西域的唐軍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可以據守的城池--龜茲。

鐵血郡王郭昕在安史之亂後,孤守西域整整53年!

其實他可以放棄的,他只要棄軍而逃,迴歸長安,沒人會指責他貪生怕死。

他可以榮華富貴,只要他投降,吐蕃人就會封他爲王!

他率領的軍隊,沒有補給,沒有兵源,當年追隨郭昕出關的漢家青蔥少年,已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兵,卻依舊死守着大唐在西域的最後一塊國土!

最後一戰,萬里一孤城,三軍將士盡白頭,氣壯山河,慨然赴死!

從此漢家中原王朝詔令不過玉門關,西域城頭變幻異族大王旗,不見漢家兒郎的身影。

而在今天,大明朝廷形成合力,大軍西出玉門關,重複漢唐舊地,誓將漢家的旗幟插遍天山南北!

如能佔領新疆,則首倡者堵胤錫必能青史留名矣。

不過堵胤錫的頭腦很清醒,他對楊天生道:“話不能當飯吃,說一千道一萬,口號喊得再響亮,功績歸朝廷!”

“這戰爭打的就是錢糧,上陣靠的是士兵,我們大明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大唐做不到的事情,大明卻能做到,靠的是今上與朝廷!”堵胤錫拱手道。

西域地方遙遠,補給不易,大明之所以敢於發動對西域的攻擊,實乃:

咱家有錢---國庫充盈,金融發達。

自甲申之變起,僅僅休養生息十餘年來,大明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除了國家稅收高漲之外,金融業也高速發展,支持打仗的力量不僅僅是國家自身財力,還可以動用金融的力量,比如發行特別國債,須臾就能夠籌集到大量的戰爭資金。

再就是有人了——人口過億不止。

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的福利措施,中國的人口數量在不斷上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嬰兒呱呱落地,形成了嬰兒潮,得未雨綢繆,多爲兒孫搶佔未來生存的空間,這其中,西域舊地雖說是不咋地,但土地就是土地。

實行土地分級稅收,士紳一體納糧,隱藏的人口統統跑出來了,大明人口數量飆升。

有了足夠的人力,幹什麼都容易多了,朝廷一聲令下,首期十萬移民就準備就緒及相應的糧秣物資齊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移民潮!

朝廷派出了精兵強將!

堵胤錫親自到達了甘肅,代表朝廷拜川中名將楊璟新爲帥,魔家四將之一的李定國爲副將,這兩人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將,不必多說,另有驍將白文選、劉芳亮、馬惟興、馬進忠、祁三升等輩,他們組成的強強組合,率領的是蒙古騎兵、漢家男兒組成的大軍!

計有騎兵五萬,步兵五萬,發民工十萬,並準備移民十萬,合計三十萬大軍!

天山就在新疆,大明的軍隊,亦即是中國、中華的軍隊進入新疆,他們要佔領新疆,恢復漢唐故地!

堵胤錫以大明內閣閣臣,武英殿大學士之尊,出任陝甘總督,爲西征大軍辦糧臺,負責後勤事宜。

自堵胤錫起,陝甘總督始設,這個位置主要管轄陝西和甘肅,人口不多,經濟實力不強,但對於大明西北的穩定有着關鍵作用,尤其是徵西大軍的人財物都在此轉運,妥妥的是功勞。

堵胤錫之後第二任陝甘總督是姚思孝,原在兩廣總督任內,竟因一句粗話而深得朝廷青睞,真是異數。

易震吉打安南,請姚思孝派水師助戰,姚思孝說“我不派人來就是狗孃養的!”

此話傳到朝廷,朝廷不以其鄙,而稱曰其有大局觀,體現了一方有事,八方支援的精神,因此嘉獎,此爲後話了。

目前大明被認爲最有戰略眼光的大臣(這是今上確認的)正是堵胤錫,他在西安會見了西征的諸位將軍,向他們面授攻略新疆的機要。

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501節 沒人要的閩撫位置第445節 救女神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1445節 硬剛(一)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243節 夜茶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833節 西雷斯馬要摸老虎屁股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669節 東西方貴族的決鬥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2節城下之盟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1591節 好籤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2184章 直落(二)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219節Show實力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387節 吾兒不食明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1656節 行途中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462節 女射手第601節 大家友好
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501節 沒人要的閩撫位置第445節 救女神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1445節 硬剛(一)第1009節 土澳留守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243節 夜茶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2051節 咱也成爲了騎兵達人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833節 西雷斯馬要摸老虎屁股第1365節 有種的就跟我上!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第1052節 被嚇倒的桑賈克貝伊第669節 東西方貴族的決鬥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2節城下之盟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521節 大家都聰明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693節 神功在身的土兵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366節 我們差點戰敗!第1591節 好籤第375節 海盜上門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2184章 直落(二)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219節Show實力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413節 我願乾了這碗恆河水第1454節 陸戰隊頂用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387節 吾兒不食明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373節 白水平有水平第1993節 沒帶路黨就寸步難行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72節 洗個澡帶來的好處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1743節 小東西收買大人心第1118節 卡薩維拉是叛徒!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1656節 行途中第1436節 張家玉喝多了恆河水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216節 女軍官與會第462節 女射手第601節 大家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