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

顏常武感到非常的惋惜!

楊鋮新,大明進士出身,福建海澄人,不折不扣的鄉黨!

其曾在新明建立之初力撐東南府入主南京,立下大功。

深受信任,保不準將來內閣首輔有份,沒想到居然中招,被鹽商拖了下馬。

顏常武坐下來,讓他也坐下來,吩咐上茶,與他細談道:“排在你前面的有兩個人,馬士英做上兩任十年就下臺,楊天生是打醬油的永不可能擔任大明首輔,你排第三,很有機會位極人臣,有權有勢,爲鎮國公主所倚重,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確實!

與前明相比,新明內閣的權力非同小可,首先是新明認可了內閣首輔就是宰相,而閣員相當於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位階除了一些榮譽官銜之外是最高的,待遇充足,執政的顏常武講究按勞取酬,工多責任重的內閣成員收入幾乎是最高的!

而且兩中華主政的都是女性,天生的缺陷使得她們更爲倚重內閣,所以內閣的權力非常大!

要不是國內軍隊控制在女主手裡以及宣佈首輔最多隻得兩任,真的怕禍起蕭牆!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楊鋮新喃喃地道,腦海中掠過了那成箱成箱的銀元、那極嬌極妍的美女、那滿桌的山珍海味、那珍貴的名人字畫、那些高官大賈的甜言蜜語……最終他頹然地道:“罪臣無話可說!”

顏常武離開清涼寺,軍官爲楊鋮新送上文房四寶和一白瓷瓶,意思十分明顯!

楊鋮新顫抖着手,寫下了《與妻兒訣別書》,書上讓妻子好好奉養他的雙親,囑託兒子好生做人,循規蹈矩,勿犯錯誤。

寫畢,拿起白瓷瓶,打開蓋子,一飲而盡。

三分鐘之後,他倒在地上挺屍,一命嗚呼!

當天朝廷急報是大明內閣閣員楊鋮新患急病去世,朝廷贈三千銀元治喪,顏常武個人送了一萬銀元,以全君臣之誼。

看起來王恩浩蕩,但是!

楊家只能拿走這一萬三千銀元,家裡被秘密查抄,一個銅板也帶不走,不僅如此,他的家鄉故居也被查抄,所有的家產都入官。

無論如何他還是名譽不損,不被打入歷史的恥辱碑,是因爲他識做,在顏常武來之前,他寫了詳細的交代,將官場上的交易情況一一寫明,寫上向他行賄的官員與鹽商,爲朝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顏常武念及舊情,雖說不能將其赦免,但給他保留名譽,同時也保存了朝廷的顏面,否則文官中的第三高位都出事,朝廷臉色有損,鎮國公主更是丟臉。

……

南京東南王王宮望江樓。

顏常武與公主朱真真正在吃晚飯,此時紅霞滿天,光線瑰麗,景色大美,然而夫妻倆卻是興趣不高,悶頭吃飯。

飯菜“異常地”簡單---這是與那些鹽商對比的話,只有四菜一湯爲茯苓老鴨湯、炒河蝦、炸乳鴿、紅燒茄子與時鮮菜蔬。

分量合適,夫妻倆把米飯與菜都吃完,光盤行動!

顏常武是閩南人,行船時吃飯的浪費,會被娘祖娘娘懲罰的!

長期在海上你能有什麼好東西吃,還敢浪費,這是找死!

無論在兩中華的哪裡,顏常武都是如此吃飯,他有時也會吃得很好的菜餚,但總是努力地吃完,不會浪費。

朱真真的家教很好,深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奢華。

吃過飯,侍女爲他們送上水果與茶,顏常武喝茶,朱真真抓過案桌邊的奏摺再看過一遍。

飯前來了這份奏摺,讓夫妻倆心情大壞,尤其是朱真真,這可是她治下鬧出來的事務!

此乃由內閣閣員阮大鋮領銜具折,經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三堂會審,對揚州鹽案做的擬處理意見。

涉及的金額高達一千八百五十萬銀元,是爲驚天弊案!

在大明,顏常武得國十年來,主張發展經濟,各地鹽場產量多,質量好。

中華產好鹽!

明國人口多,有錢的人越來越多,吃得起鹽,吃的鹽也多。

由於其質量好,色澤潔白,顆粒均勻幼細,鹽味鮮鹹(其它國家產鹽多是苦的),吊打世界各國,所以出口很多,主要出口東南亞以北國家,包括倭國、琉球、朝鮮、安南、中南半島暹羅(泰國)、柬埔寨、老撾諸國,賺取不少銀元。

在那些國家的中上層吃的都是中國鹽,下層民衆才吃本國產的粗鹽。

沒法子,他們的技術水平有限,做不到中國鹽這麼好,如倭國的食鹽生產就十分地悲摧,表面上看來其海岸線長,有利於食鹽生產,但合格的鹽場一個也無。

食鹽生產就是曬乾海水,簡單?實際上鹽場區位必須有大面積的灘塗、要晴朗天多、雨水少和多風,倭國沒有合適條件的鹽場,而且颱風跑來湊熱鬧,颱風一來,全國鹽場的食鹽化水,颱風喜歡的是夏秋到來,正是海鹽生產的好時機,待到颱風沒了,海鹽生產的良機也過去了。

其它小國亦是如此,想產好鹽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明國產鹽條件得天獨厚,有漫長的海岸線,大多地勢平坦,灘塗廣闊,很適於建灘曬鹽,渤海、黃海沿岸年蒸發量大,並有明顯的乾季---無雨,正是產鹽的好天氣,東海、南海沿岸氣溫較高,除雨季外也有乾季,一般均有產鹽條件,所以明國北起遼東,南到海南島,都能產好鹽。

颱風來了,中國這麼大,影響到北就影響不到南,影響到南就影響不到北,反正總有好鹽出產。

嘗過明國的好鹽滋味,中華小跟班國家中上層都吃中國鹽!

出口量大,賺取豐厚的利潤,鹽商們賺到盤滿鉢滿!

賺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南國的市場讓出。

東南國橫跨地球東西萬里,產鹽技術與條件不在明國之下,產量同樣不少,然而爲了讓大戰過後的明國休養生息,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東南國的鹽不過南海,主要在本國銷售及往西邊銷售,比方說緬甸、斯里蘭卡,最重要的市場是印度,實現的食鹽傾銷徹底地佔據了印度市場。

真要與明國打對臺,爭奪食鹽出口市場,東南國是有這個能力的,只是被顏常武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制止了他們。

臺灣就產好鹽,其布袋鹽場在臺灣島西南沿海,海灘平直,地勢緩斜,且冬半年乾燥少雨,常常兩三個月滴雨不下,想想有多好!

冬半年,沒颱風哦,日照充分,季風強勁,而且海水含鹽量也高,天時地利加上人和,所產之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上品,真要打價格戰,佔領明國出口市場一半以上都不在話下。

臺灣現屬東南國管轄,被強令不得往明國、南海以北地區銷售食鹽,只能銷售到臺灣與東南亞,問題是東南亞的食鹽生產也不遜色,臺灣鹽海運到東南亞反倒變成了賣不出去,可見損失多大! WWW ◆тт kǎn ◆¢ Ο

現在倒好,顏常武的一片苦心,盡被那些貪官污吏與鹽商們糟蹋了,好心被狗吃,好心着雷劈!

涉案的中高級官員過百人,最高官職實際上是內閣第三高位,明面上是蘇州巡撫帶頭,下面是一串官員,觸目驚心!

揚州鹽商一網打盡,事情不查則已,一查就是牽出蘿蔔一身泥,什麼罪名都有,勾結官府、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兼併民田乃至於人命官司等等,真應了“洪洞縣裡無好人”,沒一個鹽商是無辜的。

阮大鋮提出的處理意見是查出來的官員爲首者斬,其餘流放,家產沒收,鹽商由於坦白從寬,盡皆流放,家產沒收!

真要這樣處理,影響可謂十分巨大!

且爲之奈何?

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210節 兄弟倆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517節 八點檔的狗血大劇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686節 過大洋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772節 報應不爽(二)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1467節 談及殖民地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10節修路風波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1243節 夜茶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769節 殺鰲拜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242節英明的李英序成爲大海盜之子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445節 救女神第1351節 殺,不殺!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580節 殺來殺去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2005節 戰地溫情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1445節 硬剛(一)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
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1647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四)第1210節 兄弟倆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517節 八點檔的狗血大劇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892節 城內之變第295節 捕鯨記(求訂閱)第686節 過大洋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772節 報應不爽(二)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1467節 談及殖民地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202節 閒人顏常武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1449節 兒子從別人嘴裡知道爹第1153節 肩負使命的蘇鵬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10節修路風波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1243節 夜茶第628節 可笑的阿濟格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769節 殺鰲拜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951節 他們幹嘛不會飛呢?第242節英明的李英序成爲大海盜之子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445節 救女神第1351節 殺,不殺!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529節 經典之戰第805節 秦淮之行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214節一籌莫展的鄒巡撫第1039節 魔都果阿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682節 拜訪總督大人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900節 新勝利廣場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964節 他們不是人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86節定鼎之戰(一)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580節 殺來殺去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2074節 帝國閱兵式第1789節 三帕夏逼宮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2005節 戰地溫情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14節 陳和彬的觀察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1445節 硬剛(一)第464節 馬打籃人知錯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