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拆分

法律是國家的根本,是施政的基礎。

朱怡成把如此重要的事交給史貽直,足以能看出他對史貽直的厚望。

同樣,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是發展的保證。

大明現在的教育正從原本的教育體系和結構開始慢慢轉變,其實朱怡成爲皇家子弟和勳貴子弟創建的皇家學院已經打破了原本的教育方式,皇家學院的建立更像是西方國家的學院結構,但又有着一些不同。

朱怡成在當初着手建立皇家學院的時候就準備把這家學院按後世的現代教育模式來進行。當然了,後世的教育中糟粕也有不少,而傳統的教育中同樣有着亮點。

取其糟粕,用其優勢,再同實際進行結合,這纔是朱怡成建立皇家學院的真正目的。

此外,朱怡成還打算用皇家學院的模式來影響大明的教育結構,包括大明官員的選拔。

在封建社會,中國開創的科舉制度是極爲領先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這種制度打破了之前官員選拔僅僅從貴族和世家子弟中徵召的方式,從而給予了普通人在階級地位上的一個上升通道。

這種制度的建立,極大緩解了社會矛盾,又能夠使國家通過這種方式選拔優秀的人才。

中國的科舉制度曾今被西方世界大爲稱讚,並對後世的現代西方世界造成了極大影響。

其實早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西方世界就逐漸從中國科舉制度中得到了啓迪,逐步改變西方原本的貴族世襲制、君主恩賜制,或實行個人贍拘制、政黨分肥制等。

按照歷史的軌道,在十八世紀初期,西方世界就正式以中國科舉制度爲藍本建立文官考覈制度,從而逐步取代原本落後的那些制度。而在這個時空,由於大明的強勢崛起,科舉制度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歐洲各國已有不少國家開始認識到這種制度的優越點,並着手對本國官員選拔制度進行調整。

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也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科舉制度的確做到了相對平等,同時也開創了平民參政改變社會結構的先例。

當然,再先進的制度在運行近千年後終究會產生落後的一面,並且不適應時代的進步。但是不管如何,科舉制度的影響力直到後世取消科舉制度後依舊存在,在後世很常見的各種選拔考覈等等,這些制度無不有着科舉制度的影子,所以說科舉制度的存在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極大作用。

朱怡成從來沒有想過取消科舉制度,如果他這麼做的話必然會引起極大的反對包括整個社會的動盪。

後世歷史重所謂的百日維新變法就是如此,一羣不食人間煙火,僅僅靠着滿腔熱血和想象的書生和一個幾乎是傀儡,迫切希望獲得真正權利的皇帝所主導的這場變法之所以失敗,除去其他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取消科舉。

這種做法簡直就是自尋死路,自絕於人民。沒了科舉制度,又拿不出一個能夠替代的相對平等的制度,等於站到了所有讀書人的對立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也是無可挽回的。

朱怡成又不是傻瓜,他當然明白科舉制度的重要性,這種制度的存在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朱怡成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取消科舉制度,僅僅只是對現有的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而且他很聰明的用之前科舉制度中原本就有的一些東西來對大明覆國後的第一次科舉進行調整,比如除進士科外恢復和設置了明法和明算兩科,同時再增加武舉一科。

這些調整並沒引起任何反對,也沒造成動盪,畢竟明法和明算兩科在唐宋時期就有,至於武舉一科在武周朝時就曾今出現過,只不過後來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延續和確定下來而已。

大明用這種方式來對現有科舉制度進行調整,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年中,通過新的科舉進行選拔的官員包括技術人員極大地成爲大明發展的支柱,而且也給予普通人更多的上升通道。

在這種基礎上,朱怡成在幾年前就又暗搓搓地開始在科舉科目中繼續增加了一些新的科目,說白了朱怡成這麼做實際上就是用科舉制度的這張皮來來進行遮掩,實際上是打着科舉制度的名義進行官員和科技人員的選拔改革,從而進一步減弱進士科在科舉中的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朱怡成做的很是漂亮,他沒有搞什麼一步到位和強制推行,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了原本科舉制度的結構,從而達到了他的目的。

除去科舉制度的實施外,本質還是教育結構。

這話就重新繞到了原本,朱怡成通過科舉制度的改革再加上以皇家學院爲藍本建立現代教育模式,由上之下逐步影響原本存在於的私塾教育和官學制度。

對於後者,朱怡成和改革科舉制度一樣並沒有進行表面上的大變動,僅僅在原來的官學制度上進行逐步的調整,以適應變化。

至於私塾,這個朱怡成暫時沒有管他,因爲私塾的性質和國家教育是完全不同的,這屬於民間私人和自發性的教育。但是隨着科舉制度的不斷變化,包括皇家學院的出現和官學的變化,私塾自然也會逐步改變。

這種改變會終究導致私塾的消亡,從而轉爲由官學或者民間新型學校來替代。後者已經開始在江南、直隸等地出現了,而且還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

隨着官學改變和新型學校的不斷出現,朱怡成考慮到後期的發展情況,決定再一次拆分禮部,把禮部中的教育職能單獨從禮部中分離出來,建立教育部以專門負責教育制度的進一步推行、實施。

禮部之前已有部分職能分離成立了外交部,如今再把教育單獨立爲一部,這對於原本的禮部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大動作。現在的禮部尚書是何顯祖,同時他也是軍機大臣,爲此朱怡成直接把他找來商議教育單獨列爲一部的事。

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九百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謝千戶第二百七十二章 特使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佔據第五十九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紅頂商人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八百五十九章 格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無總督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一千零一章 暢想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七百五十四章 增援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五章 仁君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爲皇爺喜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代明君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二百二十三章 帶來給朕(求票)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儲君之位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三十一章 對戰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五百八十四章 王樊的苦惱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三百零四章 林娘子獻策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亂臣賊子第九十五章 絕境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三百零七章 大清藥丸?第六十六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九百五十章 借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二百零九章 發作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百三十章 槓頭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問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西方和東方第一千零六章 通車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一千五十三章 東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人選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五百四十三章 嚴斥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塵歸塵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蒙古之戰(完)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八百八十章 京營第九百六十三章 柔佛歸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襲台州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
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九百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謝千戶第二百七十二章 特使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五百九十八章 授職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佔據第五十九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紅頂商人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八百五十九章 格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無總督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一千零一章 暢想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七百五十四章 增援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五章 仁君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爲皇爺喜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代明君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穩第二百二十三章 帶來給朕(求票)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儲君之位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三十一章 對戰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五百八十四章 王樊的苦惱第六百六十章 出事了第五百零四章 恩典第三百零四章 林娘子獻策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亂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亂臣賊子第九十五章 絕境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三百零七章 大清藥丸?第六十六章 狗頭軍師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九百五十章 借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二百零九章 發作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百三十章 槓頭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問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西方和東方第一千零六章 通車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一千五十三章 東至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人選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五百三十章 糾結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一千四十七章 軍職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五百四十三章 嚴斥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塵歸塵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王朝落幕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蒙古之戰(完)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復爵?第八百八十章 京營第九百六十三章 柔佛歸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襲台州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