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

接下來,衆人把討論的目標從川中轉移到了眼前,針對大明下一步應該如何各抒己見。

總的來說,分爲兩派,一派是南下派,而另一派是北上派。

南下派自然以馬功成和王東爲首,雖然大明已拿下福建,但從整體戰役來看,除在東海一戰殲滅藍延珍的聯合艦隊外,陸軍並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如今福建的確已入大明囊中,但無論是藍理還是年羹堯已先行退到廣東,福建綠營的主力依舊在,藍理的兩廣綠營也未受到太大損失。

這些兵力退至廣東,清廷兩廣總督趙弘燦已在大明攻擊福建時加緊廣東防務,大肆擴充兵力。兩廣綠營加八旗兵力如今有六萬餘人,再加上藍理和年羹堯入兩廣的主力,總兵力已近十萬。這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在馬功成看來,必須儘快打垮兩廣的清軍,殲滅清軍有生力量,近而完全控制整個南方。

這個戰略從整體來看是可行的,而且福建戰役開始朱怡成也是如此考慮,不過由於藍延珍的聯合艦隊打亂了預先計劃,導致明軍未能及時實施登陸包抄的戰術,從而錯失良機。

放跑了藍理和年羹堯,馬功成和王東可以說是耿耿於懷,所以一力要求南下也是理所當然的。再從整體來看,如能一口吞掉兩廣,那麼清廷在南方的統治就不復存在,對於大明而言是有極大好處的。

可南下有南下的難處,正如前面所說藍理和年羹堯的主力未失,再加兩廣兵力,清軍兵力已近十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雖然明軍拿下福建後士氣正盛,從裝備和訓練也超過清軍不少,但相比十萬清軍,明軍所投入的兵力是極大的,而且福建貧乏多山,道路很不好走,大軍所需要的糧草運輸大多需海運補充,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再者,攻擊兩廣這戰線太長,準備和耗費幾乎是天文數字。之前打福建,大明就耗資甚多,東海一戰雖然贏得漂亮,可舟山和王東的主力艦隊也不是沒有損失,直至現在這些損失還未能補充完全。

所以,對於南下派來講,以董大山爲首的幾人力主北上。如今川中白蓮教大起義,清廷丟失四川,導致周邊四省不穩,從局勢來看清軍必然會對河南的祝建才和川中白蓮教進行圍剿。

這樣一來,清軍的主力就將調動,那麼江北和山東一地必然兵力不足,這正好給了大明可乘之機。

董大山認爲,大明如今有長江之利,又有水師在手,完全可以趁清軍的主力集中中原和西南的時候直接渡江而擊,一口氣拿下揚州等地,進而逼近山東和河北。這樣一來打通江北,威逼清廷要害,如有機會的話甚至可以直搗黃龍,以復天下。

說實話,董大山的北上建議令許多人不由得動心,如能做到此步那麼可以說定天下爲之一役。但對於董大山的北上建議,也有人當即提出反對,首先江北不同江南,更不同福建和兩廣,渡江而擊不難,拿下揚州也不難,可拿下揚州後就得北上中原,無論是入山東還是進河北,大明就將直接面對清軍的主力,而且平原作戰擁有大量騎兵的清軍有着先天優勢,雖說大明的火器犀利,可畢竟機動不足,對於後勤補給要求也高,一旦在中原陷入苦戰,那麼非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會導致巨大損失。

除此之外,還有祝建才和王致清等部的不確定因素,如果清軍到時候把主要目標對準大明,那麼等於爲其二部做了嫁衣,就算到時候打垮清軍,那麼三部匯聚中原必有大戰,到那時候大明就算再兵強馬壯,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誰能保證是最後贏家呢?

爲此,衆人頓時爭論不休,一時都難以說服對方。其實這也是朱怡成在考慮的問題。這些日子,朱怡成同樣是爲南下還是北上遲疑不決,尤其是出了川中如此大事後,他更是舉棋不定。

正如衆人說言,南下有南下的道理,北上也有北上的說法,但無論南下還是北上,他朱怡成必要作出一個選擇。如今大明雖說蒸蒸日上,擁有精銳部隊數十萬,治下百姓千萬,可畢竟相比整個天下而言,大明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持直接展開兩條戰線。

再說了,二百多年後的三德子強不強?小鬍子狠不狠?拳打蘇維埃,腳踢法蘭西,笑傲天下羣雄,閃電戰加大軍團包抄戰術更是令全世界都膽戰心驚。可最終不就是因爲兩線作戰最後由強至衰,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有多大的胃口吃多少飯,朱怡成最大的優點就是能看清自己的實力,而不是盲目地拍腦袋做決策。爲君者,做出一個決策並不難,可這個決策一旦做出同時也要承擔起所有的後果。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朱怡成更是謹慎,因爲他知道自己還未到能依靠實力直接席捲天下的地步。

“廖先生,鄔先生,兩位有何想法直言不妨。”聽了一會辯論,見軍方各人誰都說服不了誰,而文臣中地位最高的廖煥之和鄔思道卻始終一言不發,朱怡成忍不住直接開口詢問。

廖換之想了想後,起身道:“回皇爺,臣並非不想說,而是臣暫時還未想好,不如讓鄔先生先講吧。”

說完後,他笑眯眯地向鄔思道望去,瞧着他這副樣子,鄔思道頓時啞然一笑,不由得搖了搖頭。

“鄔先生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只是覺得諸位如此決策似乎有些草率。”正當所有人懷着希望聽鄔思道說出他的意見,究竟是支持南下還是支持北上的時候,誰都沒想到一直成竹在胸的鄔思道居然說了這麼一句話。

“草率?先生的意思是?”總參謀長莊巖忍不住發問。

鄔思道笑道:“其實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其利其弊,諸位已說的非常清楚了,南下有南下好處,北上也有北上的機會,可諸位不知想過沒有,爲何我大明非得馬上就要決策此事呢?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這都不是一日就能定的,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此大的謀劃前期準備少說也需一兩月,既然如此何不如等等再看?”

聽到這話,朱怡成頓時眼前一亮,他馬上明白了鄔思道的意思。現在整個天下局勢錯綜複雜,出先手不一定就是好手,而後出手的也不一定就會吃虧。相比清廷、祝建才和王致清、高進等人而言,大明如今反而是最安穩的一個。

現在福建已經拿下,兩廣的清軍猶如驚弓之鳥般忐忑不安,生怕明軍趁勝南下攻擊廣東,而北邊的清廷的主要目標也全集中在中原和西南川中。對於局勢最爲焦慮的當屬清廷方面。

至於祝建才那邊,如今夾在清廷和王致清之間,既要防止清軍的攻擊,又要提防白蓮教由川入豫,甚至併吞其部。

而川中的王致清,在拿下四川后也急於出川,王致清不是傻瓜,何況如今高進已投了其部,白蓮教雖在川中大起義獲得成功,但如果不出川的話之前所做的一切全是白費。只有打出川去,王致清才能取得爭奪天下的機會,一旦困守川中,那麼最終等待着他的只是一個結果。

可以說,大明、清廷、祝建才、王致清這四方力量中,大明反而暫時成了旁觀者,也是最沒有迫切需要的一位。既然如此,那麼爲什麼不先等等呢?一方面暗暗做好準備,另一方面看一下局勢的變化再做選擇,何必非得搶着做決定?

“鄔先生說的實在有理,老夫也一直覺得速決似乎有些不妥,但究竟怎麼個不妥法就是說不出一二來。虧得鄔先生一言點醒夢中人啊!老夫佩服,佩服啊!”廖煥之撫着須頓時連連點頭,如此說了這一番話,衆人聽了也覺得有道理,一時間這辯論也停了下來。

但不管如何,今天之議事還是很有效果的,因爲最終大明還是要從南下和北上中作出最終決策。所以,朱怡成最後讓兩派中人各自回去做好詳細的計劃,同時由總參謀部進行配合,無論南下還是北上,他必須考慮全盤,以做到萬無一失。

會議結束後,錦衣衛指揮使張冉特意留了下來,等其他人走後,張冉才稟報之前朱怡成讓他從福建去接的人已經接到了,詢問是否要召見此人入宮。

“人現在在哪裡?”朱怡成詢問道。

“回皇爺,暫時安置在爲臣的城南一處小院中,因爲皇爺特別交代,所以爲臣特意如此做了安排。”張冉小心回答道。

看看天色還早,朱怡成想了想後道:“既然如此,朕就隨你出宮去見一見此人,帶路吧。”說完後,朱怡成起身回了後殿,先換了身尋常衣服,然後和普通人一樣坐了頂不起眼的小轎,帶着幾個改了裝扮的侍衛同張冉一起悄悄出了宮門。

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一千二十一章 安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打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二百一十三章 喝多就了幹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李衛述職3第二十七章 激戰縣衙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四百六十一章 陪都第一千二十一章 安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明威嚴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三百八十一章 亂仗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不自量力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二百五十八章 耍無賴(求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四百七十一章 東西聯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八十一章 資本的猶豫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對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老戰友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七百三十章 論天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緬甸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鮑爾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釣魚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七十三章 偉人谷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墜落的勇士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七十七章 一鍋粥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七百四十四章 胖子小丘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九十六章 提督四夷通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六百九十八章 飛馳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六十一章 狠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十三章 好戲開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
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一千二十一章 安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打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南人選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野女真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三百八十四章 小六子和十二爺第二百一十三章 喝多就了幹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李衛述職3第二十七章 激戰縣衙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二百四十七章 十六鋪的誕生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四百六十一章 陪都第一千二十一章 安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明威嚴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三百八十一章 亂仗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爭吵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不自量力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二百五十八章 耍無賴(求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四百七十一章 東西聯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八十一章 資本的猶豫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鶴唳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撥亂反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對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老戰友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七百三十章 論天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緬甸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鮑爾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釣魚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七十三章 偉人谷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墜落的勇士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七十七章 一鍋粥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野蠻打擊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軍國利器第七百四十四章 胖子小丘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九十六章 提督四夷通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六百九十八章 飛馳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六十一章 狠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十三章 好戲開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羅剎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