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七章 武英殿議遼東

前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崇禎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也在武英殿理事,之後山海關兵敗,李自成逃回北京城下令在紫禁城放火,武英殿倖免於難。

滿清入關後,多爾袞在武英殿理事,康熙初年,康熙也曾經在武英殿呆過一些時日,其中著名的擒鰲拜之事就發生在武英殿。而現在,朱怡成再一次啓用武英殿,把這地方設置成爲討論國家軍機重事的場所,用來商議重大軍機事務。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步入正殿,寬大的殿內已同之前有所改變,最爲醒目的就是殿中央擺着一個巨大的沙盤。這個沙盤早在南京時期朱怡成就令總參謀部進行製作,歷經十年時間不斷完善,沙盤上顯示着神州大地的各處城市和山川河流,甚至還包括海域和東海的朝鮮、日本、南海諸國等等。

這樣的大沙盤大明一共有兩個,一個擺在武英殿,另一個在總參謀部,以供軍事需求。

新任的軍機大臣莊巖依舊身兼總參謀長,他站在沙盤之前,手中握着一根長長的棍子,而朱怡成在沙盤靠近遼東的位置站着,在他身邊分別是董大山、林建章、史貽直、陳五顯。

除去他們六人外,還有小江子帶着三個小黃門在一旁忙碌着,當莊巖手中的棍子指到何處,他們就拿各色小旗分別插在沙盤的一處,隨後又移動着代表着兵力的小人以做爲標識。

“皇爺請看,根據總參謀部制定的計劃,我部分兩處攻入遼東,一處爲朝鮮,另一處爲山海關。”

莊巖的棍子指在朝鮮的位置,當小黃門把朝鮮的明軍標記由平壤移向遼東邊境時,莊巖繼續道:“如今朝鮮已在我大明之手,從朝鮮傳回來的消息,朝鮮境內基本已控制住,除去我明軍駐紮在朝鮮的部隊外,黃滔渙大人已重新整遍朝鮮軍以爲我大明所用,除去海軍部分,朝鮮陸軍現爲我明軍一萬五千人,朝鮮僕軍十萬人,除去需控制漢城、平壤等地的軍力需求,現能夠投入到遼東方面的約計共十一萬人左右。”

“那麼就是說我明軍一萬人,朝鮮僕軍十萬人?”董大山開口問道。

“正是!”莊巖點點頭:“黃滔渙大人手中五千人維持地方,這是絕對不能動的,朝鮮南部有海軍協助,問題也不大。所以能夠抽調的兵力大致就是這樣,至於那些僕軍,其人數雖是不少,但戰鬥力並不強,不過有一萬明軍爲其核心,不作爲主攻而作爲輔助倒是勉強可用。”

莊巖的話讓衆人微微點頭,朝鮮的軍隊是什麼德性在場的人都清楚,欺負欺負老百姓沒有問題,真要拉出去打仗卻是夠嗆,要不然朝鮮也不會先在日本入侵時一敗塗地,之後又被後金按在地上來回摩擦。

之前大明在南港登陸,一路北進,朱一貴僅僅用了十日就兵臨漢城,雖然其中有朝鮮內亂的因素,可是朝鮮兵不經用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十萬朝鮮僕軍,充其量真正能有戰鬥力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而使用朝鮮兵大明更多的是出於牽制和後勤需求,再加上現在朝鮮表面上已經被大明控制住,但不忘記朝鮮終究是朝鮮,在沒有徹底解決朝鮮李氏和地方實力派的前提下,大明並不能完全對朝鮮放心。

莊巖繼續道:“由朝鮮出兵遼東主要還是牽制爲重,所以遼東之戰的主力依舊在這。”

他指了指山海關方向:“董帥的主力由山海關出,主力作戰部隊爲三個軍七萬五千餘人,再加上調用的民夫和後勤,全軍約十一萬人。”

董大山仔細看着地形,神色很是平靜。作爲大明軍中實際的第一人,他不僅身經百戰,更是有極好的大局觀。

自從擔任軍機大臣後,董大山就很少親自領兵打仗了,這些年他早就有些憋壞了,而這一次遼東的戰略部署,將是他退出軍機後的再一次上戰場,對此早就心懷期待。

正是因爲如此,再加上朱怡成對這場仗的重視,董大山指揮的主力部隊可以說是明軍中最爲精銳的部隊。今日林建章站在董大山的身份就足以表現出這一點,要知道林建章的身份極不一般,他可是大明新軍的締造者之一。

朱怡成當年組建新軍,新軍的統帥就是林建章,而組建成功的新軍也不負衆望,在天津之戰和北京之戰中大放異彩,不僅以少擊多,更爲大明拿下北方,逼迫滿清退出中原立下赫赫戰功。

而現在,大明對於陸軍的改制已全面推行,雖然因爲這項工程的龐大,重遍的陸軍暫時全部達到同當初新軍的相同規模和裝備,但是這也讓明軍的戰鬥力再一次得到了飛躍。

按照五軍都督府、兵部和總參謀部的估計,全面換裝完成軍隊的更新換代,最多也就再需兩年時間,等到那時候大明的軍力就將更上一個臺階。

但就算這樣,在大明內部真正被承認的新軍只有一支,那就是林建章一手帶出來的天下第一軍。而這支部隊眼下就在直隸,已作爲京營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確保遼東戰場的萬無一失,朱怡成直接調用了新軍第一軍和由第一軍擴展出來的第二軍爲核心,再加上一直襬在山海關那邊的部隊,以這三個軍組成遼東戰場的攻擊主力,交由董大山指揮。

對於這一仗,董大山極其重視,在之前他對於遼東的情報收集和可能發生的戰況做了多次模擬和盤算。在他看來,手握這三軍主力,再加上朝鮮方向的友軍輔助,攻入遼東不在話下。

甚至,由山海關進入遼東後,董大山有十足的把握以最快速度直接打到盛京去,盛京作爲滿清在遼東的重要城市,更是滿清所謂的龍興之地,是明軍的首要目標,拿下盛京,部隊直接向東,就能同朝鮮友軍合併一處,然後再揮師北向,基本就能恢復前明遼東故土。

但是董大山心裡卻清楚,如今的遼東和前明的遼東不是一個概念,在前明時期遼東僅僅只是現在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最初朱元璋甚至遼東都司範圍的南部而已。

最初,大明控制的遼東北部可以達到遼陽府,也就是後世的遼寧省大部分地區。但隨着時間推移,再加上蒙古兀良哈部的南下,大明逐漸失去了北部河套地區的控制區域,之後因爲努爾哈赤的崛起,遼東控制區更進一步縮小,直到前明末期,山海關以北地區基本喪失。

而現在的遼東要比當年的遼東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朱怡成要奪回遼東當然不會是僅僅拿回前明中後期的地盤,甚至連朱元璋當初設置的遼東都司管轄範圍朱怡成也絲毫不滿足。

在朱怡成看來,拿回遼東那就必須把關外所有的地盤全部攬於其中,不僅包括曾經丟失的故土,就連原本屬於滿清和蒙古的地方也都要打下來。對於朱怡成的這個戰略目標董大山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也心中表示認可。

不過清楚歸清楚,認可歸認可,但真正要做到並不那麼容易。在董大山看來,拿回天啓時期就逐漸失去的故土,這點以目前明軍的實力並不難辦到。但是要做到朱怡成要求的佔領遼東全境,也就是把前明控制區外的地盤一起拿下的話就有些困難了。

這倒不是因爲大明的軍力原因,無論是誰對於如今大明的軍力都有足夠的自信,而且朝廷現在也不缺錢,足能支持起這樣的大戰。但是有一點需要知道,那就是遼東和關內不同,遼東地廣人稀,而且自滿清入關後就採取了封鎖遼東的政策,禁止漢人進入遼東,把整個遼東當成了滿人的“自留地”。

這樣一來,就造成遼東地廣人稀,並且漢人極少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雖然對滿清沒有好好開放遼東這種目光短淺的行爲導致滿清在退出中原後喪失了資源和主動權,可同時也給如今大明要佔領遼東全境帶來了困難。

其他的暫且不說,就說人吧。眼下遼東依舊爲滿清控制,而且民族結構除了滿人外就是蒙古人,要麼就是那些所謂的“野女真”,這些人都不是漢人,大明雖然動用了強大的兵力,這些兵力也足夠保證大明在遼東的軍事行動中佔據主動。

可要知道,一旦攻進遼東,大明面對的兩個重要軍事目標。其一是消滅滿清在遼東的軍事力量,其二就是要控制住遼東。

至於前者,一旦滿清在遼東同大明軍隊不正面交戰,而是依靠地形周旋的話,要想一舉滅掉對方的軍事力量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後者,打下來的地盤不僅需要佔住,更要人去治理,可遼東的人口結構和數量卻沒有這個基礎,總不能讓大明軍隊駐紮在遼東各處吧?十多萬人,假如再加上朝鮮僕軍,算下也有二十多萬人,聽起來似乎是不少,但是在這麼大的地盤上,難道把這二十多萬人像撒胡椒粉一般撒上去?真要這樣做的話簡直就是自尋死路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千二十章 十大公爵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國稅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攻杭州(加更求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八百一十四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三百一十章 一線生機第五百零八章 天命之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一百章 表演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康熙的算盤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五十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七百九十七章 土人搶掠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李衛述職5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九百四十一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人口人口2第四百八十五章 小校白曉鳴第八百二十九章 吾之不如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佔據第五百一十五章 善後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絕不姑息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七百四十五章 入宮第七百一十五章 老本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難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九十四章 羽鳥島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十七章 潘老大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探望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老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還是北方第七百一十七章 四方勢力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三合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九百九十六章 老父親很欣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南陸開發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包袱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八百六十章 意志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六百九十二章 爲何問朕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九百零九章 長輩前來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九百二十章 調包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一千二十章 十大公爵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國稅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攻杭州(加更求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虧第七百九十四章 挑唆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八百一十四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擊奉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穩穩第三百一十章 一線生機第五百零八章 天命之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朋遠方來第一百章 表演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康熙的算盤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五十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對抗還是合作第三十二章 如山倒第七百九十七章 土人搶掠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戰局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李衛述職5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一千零二章 如今天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九百四十一章 如坐鍼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人口人口2第四百八十五章 小校白曉鳴第八百二十九章 吾之不如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佔據第五百一十五章 善後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絕不姑息第四百二十章 御前反問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七百四十五章 入宮第七百一十五章 老本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難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六十章 再次遇襲(求票)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金陵(求票!)第一千五十五章 稀裡糊塗的會晤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九十四章 羽鳥島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十七章 潘老大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探望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老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還是北方第七百一十七章 四方勢力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三合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九百九十六章 老父親很欣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南陸開發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包袱第三百零八章 鴨王出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山崩地裂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八百六十章 意志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六百九十二章 爲何問朕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九百零九章 長輩前來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決心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九百二十章 調包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