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脣槍舌戰

武英殿,這裡就是今天朱怡成安排接受清廷使者覲見場所,除了朱怡成這個主人外,另還有廖煥之、鄔思道、蔣瑾、董大山、莊巖還有奉命前去迎接的何顯祖等六人。

其實,除了開大朝會外,皇帝是很少在正殿上朝的,平日裡反而多於偏殿辦公。這武英殿是當年弘光朝時期弘光帝朱由崧日常理政的場所。打個比方,這就相當於後世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局內部會議差不多。開大會當然都在正殿,也就是中極殿召開,至於開小會麼就隨便找個方便的偏殿就行,這個武英殿就是這樣的場所。

帶蕭永藻和查慎行兩人行至武英殿,到了殿外何顯祖笑呵呵地請他們稍後,隨後就先行入殿去。臉已經黑成鍋底狀的兩人站在殿外,目光卻往四周望去。這武英殿因爲之前保養不善,近期才簡單維修了一下投入使用,無論從用料還是精細程度遠不如北京城內的那種氣度,但站在殿外兩行的大漢將軍卻實在英武不凡,只見他們身着錦袍,腰跨繡春刀,站在那邊更是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絲銳利的殺氣,這遠不是北京城那些擺花架子居多的三等侍衛可比。

何顯祖進去了好一會兒,蕭永藻和查慎行在外等的快不耐煩的時候,殿內纔出來一個小黃門,到了跟前扯着尖銳的嗓子喊道:“監國有旨,宣北酋使者蕭永藻、查慎行覲見……!”

蕭永藻瞬間就要跳罵,卻被查慎行連忙攔住,現在這西天萬里都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里,最後一里無論如何要走到。不管前面特意派何顯祖來噁心他們或是現在小黃門口中故意所稱的“北酋”,恐怕對方是想讓他們自己知難而退,以達到擾亂談判的目的。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上當,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爲大清計,爲皇上計,他們現在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麼?

整整衣冠,蕭永藻和查慎行邁着步伐登上臺階,在小黃門的指引下終於入了武英殿。

進得殿內,只見正前寶座上端坐一人,由於殿內外的光線差異再加上離得頗遠,一時間並看不請面目,但見那人身着四團龍袍,腰繫白與帶,頭戴翼善冠,看來就是南賊的頭子,所謂的僞明監國朱怡成了。而在下首共有六人,奇怪的是左手第二人不是站着的而是坐着的,看着他所穿的大紅官袍應是朱怡成手下的什麼重要人物。至於前面接引他們的何顯祖站在右邊最後一位,而在他之上的卻是兩員武將。

“北酋使者蕭永藻、查慎行覲見……!”

小黃門又扯着嗓子呼道,蕭永藻和查慎行上前並未行跪拜之禮,而是朝着上首的朱怡成隨意拱了拱手,同時道:“大清蕭永藻(查慎行)受我皇之命見過朱將軍!”

“大膽!”話音剛落,何顯祖就喝罵道,一張胖臉上滿是怒色:“北酋使者來見我大明監國爲何不行跪拜之禮?”

“跪拜之禮?我大清乃如今天下正統,爾等不過一地方軍閥而已,今老夫受皇命來此乃是皇恩浩蕩,理應是爾等叩拜以謝天恩纔是,如何要老夫來行此禮?”蕭永藻早就肚子裡憋着一包火,這時候終於冒了出來。只見他怒目圓瞪,開口就回斥,一副正氣浩蕩的樣子。

“呸!”何顯祖頓時大罵道:“小小北酋當年趁我神州危難這才僥倖入主中原,所謂聖人早就有云,胡無百年之運,我大明監國如今順應天命,清掃寰宇,以還天下之正統。如今我大明更擁雄兵百萬,戰艦萬艘,佔據江南半壁,兵指中原,所向披靡,區區北酋如何能於我大明相比?”

“哈哈!哈哈哈!”蕭永藻頓時大笑,緊接面孔一板:“我大清擁江山萬里,人口億兆,皇上更是御極以來仁政愛民,澤被四海,創下如今太平盛世。如不是爾等倒行逆施,擅自起兵,禍害天下,這天下百姓如何會受之兵災?至於你說的雄兵百萬?更是笑話!我大清才真正擁百萬雄兵,如不是皇上擔憂兵禍四起百姓苦難,早就揮戈南下,憑我大清之力滅爾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蕭公可真是一副尖牙利嘴呀。”何顯祖同樣大笑:“既然在你蕭公嘴裡,北酋如此仁德,這天下又如何太平盛世,那我大明監國爲何能一呼百應?這天下爲何現在又義軍四起?至於你口中所謂的百萬雄師在哪呢?那這南京城又爲何在我大明之手?你們二位又爲何千里而來呢?”

一連串的反問拋了出去,蕭永藻當即又和何顯祖分辨起來,兩人越辯越起勁,緊接着查慎行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三人你來我往嘴炮不停,別看何顯祖平日裡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此時的他倒是頗有些三國時諸葛孔明在江東駁東吳羣臣的架勢,辯論中絲毫不處下風。

他們三人這麼爭辯着,在場衆人卻不相勸,相反都饒有興趣地在一旁看着好戲。坐在上位的朱怡成更是看得津津有味,對於何顯祖此時此刻展現出來的戰鬥力爲之暗暗叫好,沒想到這貪生怕死的傢伙居然還有這麼一套,看來把他丟到禮部是對了。

三人你來我往又辯了一會,只聽到殿中咳嗽一聲,一直坐着未說話的鄔思道突然開口:“如我記得不錯,想當年滿清入關打的可是爲先帝毅宗報仇的口號,入關後多爾袞更親自祭拜我大明先皇,後來祭祀一直不斷,就連如今北酋之長玄燁也多次前來南京進行祭祀,還在南京的孝陵之前曾立下一碑,可有此事?”

鄔思道突然插話,頓時打斷了三人的爭執,由於鄔思道身份特殊,何顯祖當然知趣馬上閉上了嘴,並擺出一副聆聽教誨的姿態。至於蕭永藻、查慎行兩人雖然不認識鄔思道是誰,可從他所處的位置就能看出來這人肯定是僞明中的大人物,更何況這殿中除了朱怡成外,也就是鄔思道大模大樣地坐着。

交換了下眼神,查慎行開口道:“江寧立碑的確有此事,當年皇上祭拜孝陵曾立下‘治隆唐宋’碑。”

因爲不清楚對方的用意,查慎行也不多說什麼,而且這塊治隆唐宋碑已立了好久,這天下人幾乎都知道,否認是根本不可能的。

鄔思道點點頭,說道:“此碑我曾親眼見過,玄燁此人雖出自北酋,卻對我大明頗有幾分敬佩,不僅立了此碑還寫有文,可有?”

“有!”這點也無法否認,查慎行點頭道。

“聽說,在立下此碑後,玄燁還傳告天下,更對羣臣說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的話,可有?”

“這……。”聽到這句話,蕭永藻和查慎行頓時面面相覷,這的確是康熙曾經說過的話,而且許多人都知道。他們雖然心裡想否認,卻又無法否認。

見到兩人臉色尷尬,鄔思道頓時提高了聲音喝問道:“既然如此,爲何年前北酋要殘害我大明正統後裔?想我毅宗五子,監國之祖,自闖賊入京後逃至江南,化名王士元一直隱居鄉野,從不過問世事,可北酋居然對這一位已經七十五的老人都不能放過?不僅以什麼‘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如此莫須有的罪名處以極刑,對其子孫男女更是一個不留……。如不是我監國當年受天命之護,如何有今日之幸?”

這時候,坐着的朱怡成面露悲切之色,眼中晶瑩可見,衆人一見連忙拜在地上,高呼監國萬歲,請朱怡成節哀。朱怡成勉強提袖擦了擦眼角,紅着雙眼沒說什麼,而這時候鄔思道拿着竹仗站起身,指着一臉尷尬的蕭永藻和查慎行訓斥道:“爾等北酋蠻夷,口中仁義道德,可實際上不懂聖人之道,常行苟且之事,哪裡知道何爲仁,何爲義,何又爲天下之大道?”

說到這,鄔思道猛然轉身,向朱怡成行禮:“如此,北酋口中的仁德可想而知,北酋所作所爲天下人也歷歷在目,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如此無仁無義者又如何能居這天下之位?想我大明如今復起,天下百姓爲之振奮,這纔是天下正統!至於這些蠻夷未有教化,根本不懂聖人之道,如此臣還請監國恕其今日無禮之罪。”

“可!”坐上的朱怡成淡淡地開口,鄔思道接下來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般重新坐了回去。

而這時候,大殿中再也沒有任何人說話,就連之前辯論的何顯祖和站回了原來的位置,低眉順眼一言不發。至於蕭永藻和查慎行這兩人臉色是青一陣紅一陣的,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辦纔好,現在他們不需要再對朱怡成行什麼跪拜之禮了,可是他們心中卻比行了跪拜之禮更不是滋味。

第五百五十六章 向北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九百一十六章 戰略改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八百九十四章 奴才的銀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羨慕第四百零四章 摩拳擦掌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七百零四章 利誘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庇護第八十三章 決定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第五百六十三章 被動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二百零四章 猛衝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五百五十四章 離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生死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菜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故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簡單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六百九十一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七章 朱明後裔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康熙的算盤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八百八十七章 失魂落魄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六百三十章 戰端已開第七百八十三章 行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六百七十九章 誅九族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
第五百五十六章 向北第九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九百一十六章 戰略改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八百九十四章 奴才的銀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羨慕第四百零四章 摩拳擦掌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六百八十五章 領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皇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七百零四章 利誘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庇護第八十三章 決定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第五百六十三章 被動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二百零四章 猛衝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五百五十四章 離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生死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九十七章 形勢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菜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故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又來這招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一千六十六章 老祝入宮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簡單第四百五十二章 賣主求榮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勸第二百八十二章 避重就輕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六百九十一章 殊途同歸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戰術調整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換門庭第七章 朱明後裔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禮物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康熙的算盤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九百三十五章 氣度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八百八十七章 失魂落魄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其徐如林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戰2第六百三十章 戰端已開第七百八十三章 行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六百七十九章 誅九族第三百九十三章 或可用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